历史的关陇地区 文化的关陇地区 民俗的关陇地区 神秘的关陇地区 传统的关陇地区 原生态的关陇地区 欢迎来神秘的六盘山地区采风! 地址:1、http://blog.sina.com.cn/u/1257792720 ; 2、http://blog.stnn.cc/jnwzs/Efp_Blog.aspx ; 3、http://www.zhuaker.com/?uid-5186 ; 4、http://cq.netsh.com/eden/bbs/746877/

关陇地区民间剪纸的内容、形式、特点及用途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4-07-03 10:07:32 / 个人分类:民俗理论

关陇方言与民俗研究中心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

 

关陇地区民间剪纸的内容、形式、特点及用途 

 

提  要   关陇地区民间剪纸原始艺术形态及其精神内容保存的十分完整,其内容形式独特,特点明显,用途广泛。关陇地区民间剪纸的内容、形式,不讲解剖透视,也不受构图、色彩、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民间艺人随意拿起剪刀,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将剪纸艺术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而体现了民间艺术用意念造型的美学观,形成了关陇地区民间剪纸艺术独特的审美价值、鲜明的地域特色及地域性的实用价值.值得研究、保护和开发利用。

主题词   关陇地区    民间剪纸   内容形式  特点用途 

    

 

前言

关陇地区民间剪纸原始艺术形态及其精神内容保存的十分完整。传统的剪纸纹样是剪纸精神存在的“活化石”。劳动群众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在长期的艺术实践和生活实践中,将这一艺术形式锤炼得日趋完善。形成了以剪刻、镂空为主的多种技法,如撕纸、烧烫、拼色、衬色、染色、勾描等,使剪纸的表现力有了无限的深度和广度。由于剪纸的工具材料简便普及,技法易于掌握,有着其他艺术门类不可替代的特性,因而,这一艺术形式从古到今,几乎遍及关陇地区的城镇乡村,深得人民群众的喜爱。
    概括的讲,关陇地区民间剪纸的内容、形式,不讲解剖透视,也不受构图、色彩、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民间艺人拿起剪刀随心所欲地表现,体现了艺术家们用意念造型的美学观,形成了关陇地区民间剪纸艺术独特的审美价值、鲜明的地域特色。关陇地区民间剪纸大多数和当地的各种民俗活动诸如各种传统的节日、礼俗以及人的生、老、婚嫁、死亡等都分不开。它的表现题材虽然多种多样,但往往是剪者最关心、最称心、最向往的事物。如花、鸟、虫、鱼、耕、种、收、割、家庭、亲情以及吉祥图案和传说故事,其中大多被寄托着作者的愿望和追求。就题材而言,十分广泛,它既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群众喜闻乐见的事物,也表现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剪纸艺术的题材中,我们可以看出劳动人民那种朴实、纯真的思想感情。 

一、关陇地区民间剪纸的内容分类法

关陇地区的民间剪纸内容大致是门花、窑顶花、窗花、炕围花、箱柜花、粮囤花、纸缸花、灯笼花和绣花所贴花样(兜肚花、枕顶花、鞋花、鞋垫花等)。

其题材有传统的,也有现实的,包括人物、飞禽、走兽、花果、鱼虫等。动物常见的有鸡、鸭、鹤、鹰、鸽子、鹦鹉、喜鹊、鹭鸶、凤凰、狮、虎、猪、马、牛、羊、猫、鼠、兔、骆驼、猴、鹿等等。花果中常见的为莲花、牡丹、石榴、海棠、菊花、水仙、竹子、荷花、等。 

就其手法来讲,有阳剪、有阴剪、有阴阳剪、有熏剪、有套色剪等。剪纸也包括以刀雕镂的“刻纸”,今统称之为“剪纸”。剪纸艺术形式多样,依其用途而论,大致可分窗花、刺绣花样、礼花、花灯等形式。   

    古代的剪纸也是剪镂刀刻的,事实上,剪镂刀刻的痕迹确有差异,其应用的技法也有难易之分,因此,世人认为刀剪并用的作品可通称为剪纸,而纯刀刻的作品仍可称为剪纸,于是剪纸分类上就有剪纸、刻纸之分了。

  剪纸理论家把剪纸的纹样大致分为人物、鸟兽、文字、器用、鳞介、花木、果菜、昆虫、山水、珍奇、器物等,共计11类。因剪纸的特点、寓意,可分为纳吉祝福、怯邪、除恶、劝勉、警戒、趣味等7类。

   以用途分,有装饰类。贴于它物之上以供欣赏或增加它物之美的剪纸,如窗花。俗信类:用于祭祀、祈福、怯灾、怯邪、驱毒的剪纸,如门神。稿模类:用于版模、印染的剪纸,如绣稿。设计类。能增加它物之美,或能宣扬它物的剪纸,如电影或电视的片头等。

  有人认为剪纸应分为三类:凡是用单色纸剪做的窗花、彩稿(花样子),称为剪纸。凡是用彩色纸剪做、经粘贴而成的作品,应称为剪贴。凡是剪后再填色的作品应称为剪画。 

  还有以用纸及制作分类的,多用于教学之用。它将剪纸分为二类七种:

    第一类。单色剪纸。就是用一种色纸来剪做的。又细分为折剪类,即将纸折叠后剪,放开后可得一种图案或字型;迭剪类,即将数张纸重叠在一起,钉牢后再依稿剪之,一次可得数张作品。

    第二类。复色剪纸,又称为彩色剪纸。是以数张彩纸分剪后剪拼贴成图;或以白纸依稿剪成,再染填上各种颜色;或先剪成主版,衬以白纸后再染填上各种颜色。细分可为衬色类,先用单色剪纸的方法剪做成图,再以彩纸为衬;套色类,以单色剪纸的方法剪成主版和次版的形象,再另剪色纸贴裱在主版需要的部位上;或将画稿所需的各色色纸,重叠在一起钉牢,再沿稿线以次剪成,择取一张为主版,贴裱在衬底上,再将其余的部分添贴在主版之上;拼色类,即分别用色纸剪成各部分形象,再依图样贴裱在衬纸上;或见各色纸重叠在一起钉牢,再依稿剪成,吻拼于衬纸上;染色类,即用易于浸渍的白纸或浅色纸剪成各种形象,再逐次染成所需的颜色;或先将纸染色,再剪成形象;填色类,即先用黑色纸或深色纸剪出主版,裱贴在白纸上,再依稿填涂各种颜色;或用白纸剪成主题形象,裱贴后再填染所需颜色;也有先填色而后剪做的。

    窗花。一类是贴在窗纸或玻璃上,作为门窗装饰之品;一类是贴在窗棂上,大都呈方形,中多镂空,以线表现出花卉虫鸟或图案纹样。用以透风,流通空气,俗称“气眼”。 

刺绣花样。过去妇女、儿童的鞋、帽、枕头、腰巾、兜肚、领襟等衣物上,都喜刺上一些五彩绣花,“刺绣花样”就是以薄纸剪成的各种便于刺绣的底样,故又称“花样子”。

礼花(喜花)。是祝寿、乔迁、晋升、结婚等亲友赠送贺礼上作为点缀用的剪纸花样。结婚时,女方陪嫁上也覆有各种红色象征夫妇美好的剪纸,俗称“喜花”或“嫁妆花”。

灯花。以往人们外出或居家门庭,夜晚都需灯笼照明。这种灯笼是以纸糊于灯框上。为了使其华丽美观,常以彩纸剪成各种花样粘在灯屏上,灯内燃烛,花样鲜明生动。

顶花。是用在天花板上的装饰之物,中心多为一圆形,四隅配以边角形。 

关陇地区的民间剪纸内容、题材、形式的分类方法。

就内容分,关陇剪纸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别:

一是神话传说、神话人物、民间传说类。这类故事、人物,赋予剪纸以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文化色彩。

二是花鸟虫鱼类。关陇地区民间剪纸中出现的植物有莲花、荷花、牡丹、松树、柏树、金瓜、葫芦、石榴、梅花、大蒜、白菜、桃、柿子、灵芝、大枣、桂圆、栗子等,多用以表现求子富贵、生活如意主题。动物有蛇、壁虎、蟾蜍、鼠、牛、虎、兔、蛇、马、羊、猴、鸡、狗、以及鱼、狮子、青蛙、蜜蜂、蝙蝠、鹿、猫、燕子、孔雀、蝴蝶、喜鹊、鸳鸯、白鹤、龟等,多用以表现避邪消灾、婚姻美满、幸福长寿主题。

三是民俗文化类。民俗在剪纸里有鲜明的反映,麒麟、凤凰、孔雀等。龙曾先后是中华民俗的图腾崇拜物和吉祥物,在剪纸里多有表现。建筑、工艺制作中流行的如双喜、黄金万两、招财进宝、如意头、万胜、百吉等吉祥纹样在剪纸里都有所表现。 

四是时代主题类。喜迎香港、澳门回归,祝贺中国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等具有鲜明时代印记的剪纸的出现,在浩如烟海的剪纸里涂抹出一 种亮色,昭示着勤劳的关陇地区人民富有不囿于传统、与时俱进的创造精神,也预示出剪纸这一民间艺术奇葩必将继往开来,再创辉煌。

   就题材分,大致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表现农村实际生活题材。因为剪纸的作者大多来自农村,所以她们的作品题材大部是取材自己的实际生活,如喂鸡的、养猪的、牧羊的、放牛的、骑驴的、赶车的、驮田的、推磨的、碾米的、打场的、走娘家的、搞副业的、打工的。有的直接表现自己饲养的家禽、家畜,如鸡、鸭、鹅、牛、马、羊、骆驼、猪、狗、猫等。也有的表现生活中常常见到的植物和各种瓜果、蔬菜等。因为这些题材都来自生活,所以剪纸作品表现的内容生活气息就十分浓厚。

  吉庆寓意的题材。民间剪纸在题材上的一大特点是采用托物寄情的寓意手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以音象形的谐音法表现手法。比如花公鸡,就在公鸡身上刻几朵花;梅花鹿,就在鹿身上刻几朵梅花;刻上莲花和鲤鱼就寓意“连年有余”,这里以莲谐“连”,以鱼谐“余”。

  将某一形象进行简化作为代表的谐形法。比如:刻上一朵云彩,就表示是天空,刻上一朵雪花,就表示是冬天下雪了。

  借某一物象来表示一个概念的象征法,使人产生联想。如桃子象征长寿、石榴象征多子、鸳鸯象征爱情、松树象征长青不老、牡丹象征富贵、喜鹊登梅象征喜事临门等等。

  神话、传说的戏曲人物故事。民间流传的神话故事,通过戏剧等形式在各地广泛地流传着,人们不仅相互传诵着,而且还用剪纸这一形式来表达自己对这些故事中的人物的爱与憎。如秦腔《赶坡》《杀庙》《三回头》;眉户《梁秋燕》等。民间剪纸在题材上大部分取材于当地流传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红搂梦》《西厢记》《三国演义》《水浒》等故事的情节。还有《八仙过海》《上八仙》《下八仙》《嫦娥奔月》《天女散花》《老鼠嫁女》等民间传说故事更是剪纸普遍表现的题材。

纹样分,大致可以分为文字、器用、花木、果菜、昆虫、山水现代器物等类

原创型剪纸的作者,以剪动物、人物为主,多用写实手法,技法上多用打牙牙(锯齿纹)或简单的线纹刻画打扮。作品质朴,造型生动,生活味浓郁,表现形式多样。缺点是刀法单一,装饰纹样单一,文化内涵不多。有时在黑白处理和阴阳剪法处理上显得杂乱。

 作为原创型的作者对那些剪一手好传统花草的人十分喜爱。她们勤奋学习,乐于创新,把传统的花草纹饰巧妙地吸收于自己的作品之中。产生既有原创意味的造型,又有传统剪纸手法和民俗文化的血肉联系,其魅力更为夺人。

    关陇地区,由于文化环境相对封闭,传承型剪纸保留了比较古老的艺术特点,而文化相对发达的地域,随其文化的发展和审美情趣的转变。纹样的风格、造型的特点也带有时代的文化印迹。

    传承型。剪纸继承了传统的民间美术审美意识和添加复合、夸张变形的造型手法,充分发挥了剪纸语言,是民族文化的珍贵遗产

绘画型。绘画型剪纸主要指接受过民间画工乃至文人绘画影响的艺人剪纸。造型分前后,有遮挡。绘画型剪纸造型活泼、生动,生活意趣较浓,但装饰比较单一。

关陇地区的婚俗喜花保留了古老的创作思想,在纹样”语汇”的组合上非常讲究,大多用双桃、莲花、贯线,石榴、笙、桂花、娃娃、聚宝盆等组成。根据不同的组合,构成不同的“说法”(寓意)。有“仙桃复莲花,百年在一搭”;“胖娃怀揣莲,一定先生男”;“鱼戏莲,情缠绵”。这些反应剪纸寓意的顺口溜,不仅朗朗上口,民俗内涵也十分有趣。

    关陇地区一些县由于地域封闭,花草传承着唐宋时代的造型观念与手法,如花草多用对折剪法,构图饱满均齐,花果多用复合与剖视的造型手法各地的剪纸手剪的莲花,她们巧妙地把莲花、莲蓬、牡丹结合在一起,很像唐代“宝相花”。她们的花草受绘画影响,造型活泼,出枝随意,像春风拂来,极富动感,充满了生机。其中的花和果多与动物复合的,如牡丹和鸟复合的“凤穿牡丹”;莲和鱼复合的“鱼钻莲”;莲和娃复合的”莲生子”;石榴与金鸡复合的“鸡穿石榴”等。庆阳一带由于接受新生活的时间早,花草带有江南水乡情调,构图疏朗,细腻灵秀,花多为自然形态,也有复合形态的造型。

    在同一地域,妇女之间、个人之中,花草的风格与造型也不尽相同。有些妇女喜欢剪自然形态的,有些则多用复合造型。由于花草风格的不同,又直接影响到各地域及个人的剪纸风格。但不管如何变化,传统花草的造型构图理念是一致的,例如:意象夸张变形,平视剖示的艺术手法,枝叶与不遮挡等。

    花草枝叶盘绕,可随意变化,任意布局;可在各种适合图案,动物和人物纹饰中灵活运用,活跃、丰富。连接画面和形象的作用。花草纹饰单独运用,多用于小幅适合纹样,如鞋花,枕顶花。窗花等厂组合运用多用于各种样式的团花。喜花、挂帘花等在动物剪纸和人物剪纸中,用花草打扮形象,或作为配景,或连结形象之用。都能反映出花草在剪纸艺术中的重要作用。

二、多种民俗活动中的剪纸

合婚生育剪纸。结婚是人生历程中最为隆重的礼仪。关陇地区民俗剪纸对男女婚配媾合,生命繁衍不息的内涵常见的“龙戏珠”“猴吃”“鹰踏兔”“鹿衔草”等都是用比喻、暗示、启发的手法,表现男女婚配。“莲生子”“老鼠盗葡萄”“百子石榴”“青蛙”“扣碗花”“麒麟送子”“百子葫芦”等,都是采用借寓的方法,表现生殖繁衍。 

寿辰剪纸寿花,是老人寿庆活动所贴的剪纸。寿庆主要通过欢宴、祝颂等一系列活动来炫耀寿者的富贵及子孙满堂,表达晚辈对长辈健康的美好祝愿。寿庆中的民俗剪纸有“五福捧寿”“寿星图”“寿桃”“鹿鹤同春”等。庆阳剪纸艺术家马秀珍剪的“福寿 以“寿”作为主题,福字当首,两边是牡丹仙童、蝙蝠仙子。空白处多以牡丹填空,寓意“富贵花开”。把八仙贺寿的人物安排在寿字笔画里,最上面是寿星老人,傍边有一仙童。八仙有执玉板的曹国舅、献花蓝的韩湘子,敲鼓的汉钟离,拿竹罩的何仙姑,吹玉箫的吕洞宾,执铁杖的铁拐李,骑纸叠驴的张果老等。两边条子分别是,右边仙鹤玉女、牡丹仙童、刘海戏蟾;左边是凤凰仙女、鱼跳龙门、菊花仙子、小鹿、莲花仙童等。

丧俗剪纸这种剪纸大多用于新故、周年、三周年祭奠中。庆阳环县境内的丧事活动非常隆重,主要表现在祭奠棚上。棚内吊联最多达七层,每层吊联少则三幅,多则不等。每幅吊联都是由松鹤、万字不断头、八仙人物及各种连续图案剪刻而成,剪成后再进行染色增彩。气势磅礴,庄严肃穆。另外有一种圆形幡筒,长约3米,全都刻剪成“贯线”形连接,挂在高处迎风飘扬,以增强追远缅怀之情。
   祈天祛病剪纸凡男女老幼被惊吓后卧床不起,若失魂落魄,必须剪一串“招魂娃娃”,在受惊吓的地方,一人手拿筷子,敲打着碗唤病人名子,另一人将招魂娃用线穿起来提着,应声而答:“回来了——”“回来了——”,直到病床前。唐代大诗人杜甫在《彭衙行》中写道:“暖水濯我足,剪纸招我魂。”可见剪纸招魂习俗由来已久。在关陇地区民间,不论谁有病,总要剪一串给病人除邪送病。
  刺绣底样剪纸在关陇地区民间传统刺绣中,有一种浮雕感极强的绣品,它是先在厚纸板上画出图样,然后阳剪出纹样,贴在绣品上,再进行刺绣。可以说这是剪纸与刺绣相结合的产品,独具特色。关陇地区民间,用剪纸形式保留传统刺绣底样是较为普遍的。刺绣底样剪纸因刺绣品用途的不同而有变化。
  三、现代题材剪纸 

反映自己身边生活的关陇地区剪纸常以情境取胜,诙谐幽默。刘以身边生活小事为题材,创作了大量反映新生活的优秀作品。如《毛主席诗词《毛泽东肖像》《历史的丰碑》《牛肉拉面》《羊肉泡馍》《马铃薯》《老年夫妻》;何霞的作品如《奠》《老弟兄》《老调》《正月》《二月二》《红色年代》《腊月》《洋芋的故事》《阿佤木鼓传奇》《送葬》《约会》

     镇原县成雪琴的《伏虎》,作品描绘人类与百兽之王——虎化解矛盾,和谐共存的情景,虎在人类的驯服感应下微笑着面对世界,这是庆阳剪纸中独特的剪纸元素符号。

    镇原李会叶的《秋收时节》,作品描述陇东麦收时节的劳动生活场面,有收麦的、拾麦穗的、担麦的、拉麦子的、碾麦的、晒麦的、放羊的、锄草的、打杏子的等等,人物繁多,场面生动丰富。

    镇原县刘玉英的《四节花瓶》,通过春牡丹、夏荷花、秋菊花、冬梅花、抒发了作者对美的讴歌和礼赞情怀,寄托了作者对自然生命的眷恋和赞美。

     镇原县惠富君的《生命树》,“生命树”是庆阳剪纸的传统题材,象征生命之树常青,人类永远幸福太平。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赞美。

     镇原县张金娟的《磨豆腐》,  作品反映北方妇女在家里磨豆浆,喂小孩、教剪纸、喂猪的生活场面。

 各地区因生活习俗、地域文化背景的不同,剪纸艺术风格迥异,特色鲜明。

四、关陇地区剪纸特点、特征 

  关陇剪纸古拙质朴,天真狂野,粗犷而单纯,大胆又自由,有一股浪漫蛮悍的气韵。关陇剪纸粗中有细,粗细结合,飘逸流动,有一股大气饱满的艺术魅力——关陇地区本土的历史和人文背景是这一这风格形成的深层原因。
    关陇地区民间剪纸资源因为有着丰富的内容,分布于各个地区,每个县市都有民间剪纸的遗迹,分布广、数量多,种类复杂,作者水平参差不齐、原生态价值大等特征。 

分析关陇地区民间剪纸艺术的特征因素,我们对其价值有以下概括。一是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二是艺术本身的审美价值;三是它的生活实用价值;四是具有显明的传承和创造价值。

关陇地区民间剪纸艺术它是关陇地区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给关陇地区民间以永恒的记忆。剪纸中很多样式是关陇地区劳动人民群众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具有物用和“精神实用”的功能。它们不是纯粹意义上的艺术品,单纯供人欣赏,而是与生活实用相结合。即使欣赏性较高的窗花,也只是贴在窗前烘托春节喜庆气氛,既实用又美观。因而是劳动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结合体,也是实用与审美的统一体。

    关陇地区民间剪纸也是一门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较强的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除了给人以美的享受之外,大多表现一定的思想内容,对人们性情起着陶冶和潜移默化的作用。关陇地区民间剪纸它多用比喻、谐音、象征、含蓄来讴歌自己美好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从整体构思看比较新颖,剪法纯熟,能够收到布局美、线条美、自然美、技巧美的效果。长期以来,形成了以关陇地区为主体,融合了其他地区、其他民族色彩的独特地域风格,在众多的剪纸纹样中,有反映区域民俗、生产生活的作品,有千姿百态的飞禽走兽和古今人物作品,剪或刻粗犷细腻相间,形态生动多变、题材新颖,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特别是关陇地区民间剪纸以田园诗人的胸怀反映了他们的生活环境和风俗习惯,描写了大自然的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关陇地区民间剪纸体现出的是不寻常的艺术魅力,与劳动者日常生活、民风民俗相联、积淀着古老文明艺术形态。是时代文明的反映,也是一定时代和地域的民族文化精神的再现。也是劳动者美化生活,渲泄情绪的静态无言艺术。它崇高、内在美,强化意象特征,表现的是劳动者的心声,反映的是本地区人民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现着生产者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具有朴素自然的艺术特色,健康向上的审美品格,艺术语言简括,单纯、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也表现了她们聪颖的艺术才华和真挚自然、朴实、宽厚、乐天的艺术气质。剪纸艺术不仅有美的价值,还能引发许多联想、深思、或从历史的角度、或文化的角度、或从多情多爱的角度、或从个人生活道路的角度,感受到如百川归海,往往都以激发人民的民族自毫感,提高人们的情操为结果。

    民间剪纸之所以能够历经漫长的历史演进,而不失其纯净和清新的特质,与农村稳固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既有依附性与独立性;又有集体性与个性;也有变异性与稳定性

    依附性与独立性民间剪纸是附合民间习俗的一种艺术活动。它依附于民间特定的文化背景与生活环境。形成了艺术上的独特语言。民间剪纸在完成一定的民俗作用之外,又极力显示着自身存在过程中的独立性——即美的特性。一张剪纸,不论它用于何种场合,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必然贯注自己的审美感情。只要人们以美的标准肯定了它,它也就有了存在中的审美价值。当然民间剪纸这种艺术形式的独立性,对于民俗的限定不是抛离,而是充分驾驭民俗形式的随心所欲。因而。其存在价值也超越了陪衬民俗的行为目的。这种艺术上的独立性,正随着社会变革和旧民俗的逐渐消失而渐趋明显。

    集体性与个性从绝对意义上讲,任何艺术创造都不能简单地认为是纯属个人的产物。就是艺术的个性,是集体,或传统基础上的一种传承发挥。

  民间剪纸的集体性特征,明显表现在其作品的最后归属上。作品不再是作者个人的私有,而属于整个社会和集体。因而它的最终面貌,必定是直接集中了群众的智慧,融汇千百人艺术才能和审美喜好的产物。特别是一些已流传千古状态凝固的作品,是经过许多代人的反复雕琢和修改才基本定型,而被普遍承认、流传和保存。如《车马图》、《织布图》,其作品原型如何,已无法细究。在各地均有流传的类似作品,其面貌大相径庭,就很难说哪一件作品完全是某一位作者自己的创造。那么,形成集体性的一个重要成因,则应该是民间剪纸的匿名现象。民间艺术与专业艺术家的创作不同,作品既不标明作者的名字,也没有个人的著作权。好的作品流传于世间,一经传播便成大批临摹、变体作品的滥觞,作者就被融入“劳动者”这一群体概念之中了。

  民间剪纸在表现民族集体心理意识的同时,也当然不会没有艺术中的自我。如果说文人艺术家个性的体现是“小我刻意追求“大我”中的位置,那么,民间剪纸艺术家个性的体现,则是置身“大我”之中小我”的自然流露。且不谈东西南北地域的艺术风格和特性,即使同一地区不同作者的作品,也分明有着自己明显的个性。若怀着鄙视心理地走马观花,自然难以看透。

   变异性与稳定性毕竟不是每个用纸剪刻的劳动妇女都能获得艺术上的成熟。她们的作品就自然会四处流传。其传播方式一种是烟熏替样的方法,一种是靠记忆模拟的方法。流传中,作者按照自己的理想和审美爱好对原稿随意改动。作品的最初形态发生很大变化。这种传承中的变异现象,也不断地调节着民间剪纸与其流传的时代、民族、地区、习俗之间的差异。民间剪纸传承的变异性与稳定性,与其赖以生存的农村传统文化结构有着密切的关联。所以,一次大的社会变革的发生,必将会导致不同地域、民族文化心理的波动和调整。从而形成新的态势,所以,挖掘和整理包括民间剪纸在内的民间美术,应是今天有民族责任感的艺术家重要的课题。

    民间剪纸艺术特点剪纸艺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民问工艺,它源远流长,经久不衰,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瑰宝,已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种珍藏。那些 质朴、生动有趣的艺术造型,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其特点主要表现在空间观念的二维性,刀味纸感,线条与装饰,写意与寓意等许多方面。

    民间剪纸艺术特点可以归纳以下几方面: 一、空间观念的二维性空间观念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一般来说,造型艺术中所谓的平面是二维空间(高、宽),立体是三维空间(高、宽、深),时空连续是四维空间(高、宽、深、时)。我们生活在一个三维空间里,一切物象都是立体的。 在二维空间中表现三维或四维的空间一直是人类的努 力方向,所以体现三维空间观念的西洋写实主义绘画理论,主张把画 布看成是一个窗户,里边是无限深远的空间。法国雕塑家罗丹曾说面 对所要描绘的物象时,没有线只有体积。当要勾描物象的时候,千万 不要只着眼于轮廓,而要注意形体的起伏。是起伏在支配轮廓。画家们虽然常用轮廓却不承认轮廓的存在。他们把平面的画纸看作是可以走进去的深度空间, 最忌讳用平面的眼光把物象看作剪贴似 的轮廓。而剪纸艺术却偏偏是用写实派绘画所忌讳的平面眼光去看世界,以二维空间观念作为形象思维的基础,物象在作者眼中都成了没有体积,没有空间,不讲求“近大远小”的透视比例关系的剪影式形象,无限深广的空间象是被“压扁”在一个平面上。在一些剪纸作品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些现象:剪成的侧面老虎却能看到两只眼睛;把牲口剪成两个头,放牧的孩子剪成三面脸。剪纸艺人解释为牲口吃草不能光吃一个地方不动,一会吃这边,一会吃那边;娃要照看牲口吃草,光盯着一个地方咋成。这些剪纸作品以写实主义造型观 念,不可思议的离奇组方式,捧出一件件虽不合科学法则却符合艺术 则的作品。剪纸艺术的特点就在于对心理空间的强调,它是建立在二 维空间观念的基础上的。它可以将时空割断,可以幻想出一切不存在 的时空,只有民间剪纸才有如此理想化、完美化的表现 二、刀昧纸感剪纸的刀法很重要,用不同的刀法可以表现出细致优美、粗犷有力、流畅生动、拙朴古雅等不同的特点。如张永寿创作 的“百菊图”许多地方都是运用刀法的技巧:刻一种“罗汉须”的 菊花,由于它初开时是直瓣,盛开时就卷曲,形成螺丝圈,剪这种菊 花,要一瓣一瓣从里往外圈剪,剪成后花瓣卷曲自如,才能组成一朵 形象殊异,风味别致的菊花。刻一种叫“鹭鸶羽”的菊花,由于它开 花时一瓣套着一瓣,一瓣勾着一瓣,剪这种菊,要运用“掏剪法”剪起的地方要片片相连,瓣瓣相随,花瓣之间的粗细,大小才能参差有致,变化不同,剪成的花才能像鹭鸶的羽毛一样丰满而美丽。当同时刻制数量比较多的剪纸时,民间艺术家们在刀法的运用上,要切不要划,切出来的剪纸比划出来的剪纸要显得厚实。用刀时必须要像手拿钢锯一样,上下来回切动,用力要刚劲、均匀,否则,刀在手里就会失去灵活性。注意不要左右来回摆动,握刀上下必须垂直,刻出的剪纸才会准确。在刻纸时,下刀和起刀必须做到准,特别是在刀与刀们连接的地方,说下就下,说起就起,否则,线条就容易 被刀刻断或者刻不断而把剪纸撕坏。 剪纸造型的许多特点和风格都由 刀法上的一定技巧而产生。用剪流畅,自然通顺,变化多端,走剪或 方或圆,或实或虚,阴去阳留,这些都需要艺人对纸性的把握,对剪 的运作恰到好处,这样就能形成剪纸艺术独具的“刀味纸感”三、线条与装饰剪纸很讲究线条,因为剪纸的画面就是由线条构 成的。 民间剪纸艺术家根据长期的实践经验把剪纸的线条 归纳为五个字:“圆、尖、方、缺、线” ,要求达到“圆如秋月,尖如 麦芒,方如青砖,缺如锯齿,线如胡须。”剪纸所用的材料,性娇柔, 易起皱,易断损,剪完后要“提得起,贴得上”所以就形成了阳纹剪纸线线相连,阴纹剪纸线线相断的特点,由此就产生了千刻不落,万剪不断的结构。剪纸艺术的目的决定了它的装饰性。一幅优秀的剪 纸艺术作品应该强调装饰味,应构图平视对称,画面均衡大方,线条 粗细相宜,色彩鲜明柔和。另外由于工具和材料的关系,剪纸作品中 一些特有的技法如“月牙”“锯齿纹”等也是必不可少的。高明的民间艺人很懂得这一特性。剪人物,很留意衣纹的花饰;剪黄牛,很留 意牛毛的旋涡纹;剪一只小兔子,可以替它加上一朵桃花; 也可在鹿角间配一朵梅花等等。装饰的方法可谓千变万化。四、写意与寓意剪纸的写形方式是想象的,不是直接的模拟客观对象,而是凭印象中对表现对象的理解,强调动势情态的整体表现。所以剪纸造型趋于传情而不在写形,重于写意而不在写实。远近人物 可以等大,人与鸟可以同高,一只眼可以装饰整张脸,甚至人物鸟兽 都可以摆脱原本形态,而只抽象为一帧帧点、线、面的组合结构。现 实的客观对象完全服从于艺人手中的剪刀和那一方小纸片。民间剪纸的题材大都是人物、动物、草木花卉。然而它们却能借 生活中常见的事物, 通过谐音、象征的手法,构成寓意性的艺术画面。在剪纸艺术天地里,民间的能工巧手尽可以凭借她们的想象描绘出理想的一切,以形传神,表达出巧意、新意、美意。有人说,民间艺术是民族文化的活化石,是有其道理的。 民间剪纸作为民俗的陪衬, 以其独有的艺术魅力在民间独自顽强地生长,延续到当今时代,显示了它生命力的旺盛不衰。在中国民间流传 着这样的歌谣:一把剪刀多有用,能剪龙、能剪凤,能剪老鼠 会打洞;能剪鸡,能剪鹅,能剪鲤鱼戏天河。剪纸艺术在华夏民间经 久不衰,不愧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瑰宝,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种 珍藏。正是那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乡村巧手,他们祖祖辈辈都在 谱写着民族艺术史中无声的乐章。剪纸不仅表现了群众的审美爱好,并含蕴着民族的社会深层心理,其造型特点尤其值得研究。

     从技法上讲,剪纸实际也就是在纸上镂空剪刻,使其呈显出所要 表现的形象。劳动群众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在长期的艺术实践和生 活实践中,将这一艺术形式锤炼得日趋完善。形成了以剪刻、镂空为 主的多种技法,如撕纸、烧烫、拼色、衬色、染色、勾描等,使剪纸 的表现力有了无限的深度和广度。细可如春蚕吐丝, 粗可如大笔挥抹。 其不同形式可粘贴摆衬,亦可悬空吊挂。由于剪纸的工具材料简便普 及,技法易于掌握,有着其他艺术门类不可替代的特性,因而,这一艺术形式从古到今,几乎遍及我国的城镇乡村,深得人民群众的喜爱。从具体用途看大致可分四类: 一、张贴用,即直接张贴于门窗、墙壁、灯彩、彩扎之上以为装 饰。如窗花、墙花、顶棚花、烟格子、灯笼花、纸扎花、门笺。二、摆衬用,即用于点缀礼品、嫁妆、祭品、供品。如喜花、供花、礼花、烛台花、斗香花、重阳旗。三、刺绣底样,用于衣饰、鞋帽、枕头。如鞋花、枕头花、帽花、 围延花、衣袖花、背带花。四、印染用,即作为蓝印花布的印版,用于衣料,被面、门帘、 包袱、围兜、头巾等。

    关陇剪纸古拙质朴,天真狂野,粗犷而单纯,大胆又自由,有一股浪漫蛮悍的气韵。关陇剪纸粗中有细,粗细结合,飘逸流动,有一股大气饱满的艺术魅力——关陇地区本土的历史和人文背景是这一这风格形成的深层原因。
     关陇地区民间剪纸资源因为有着丰富的内容,分布于各个地区,每个县市都有民间剪纸的遗迹,分布广、数量多,种类复杂,作者水平参差不齐、原生态价值大等特征。 

分析关陇地区民间剪纸艺术的特征因素,我们对其价值有以下概括。一是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二是艺术本身的审美价值;三是它的生活实用价值;四是具有显明的传承和创造价值。

关陇地区民间剪纸艺术它是关陇地区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给关陇地区民间以永恒的记忆。关陇地区民间剪纸是民间美术的一种最普及的样式,它在民间的存在首先是实用的,欣赏和娱乐寓于其中。劳动人民应用它来美化和丰富自己生活的衣食住行用等各个方面,成为日常生活中的装饰工艺品。 剪纸中很多样式,例如窗花、墙花、炕围花、顶棚花、门笺、剪纸花样等,它们是关陇地区劳动人民群众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具有物用和“精神实用”的功能。它们不是纯粹意义上的艺术品,单纯供人欣赏,而是与生活实用相结合。即使欣赏性较高的窗花,也只是贴在窗前烘托春节喜庆气氛,既实用又美观。因而是劳动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结合体,也是实用与审美的统一体。

    关陇地区民间剪纸也是一门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较强的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通过一代又一代的艺人不断吸收众家之长。不断地创新发展,日趋成熟,日臻完善。除了给人以美的享受之外,大多表现一定的思想内容,对人们性情起着陶冶和潜移默化的作用。关陇地区民间剪纸它多用比喻、谐音、象征、含蓄来讴歌自己美好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从整体构思看比较新颖,剪法纯熟,能够收到布局美、线条美、自然美、技巧美的效果。长期以来,形成了以关陇地区为主体,融合了其他地区、其他民族色彩的独特地域风格,在众多的剪纸纹样中,有反映区域民俗、生产生活的作品,有千姿百态的花、鸟、虫、鱼等飞禽走兽和古今人物作品,剪或刻粗犷细腻相间,形态生动多变、题材新颖,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特别是关陇地区民间剪纸以田园诗人的胸怀反映了他们的生活环境和风俗习惯,描写了大自然的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关陇地区民间剪纸的承袭创新,来源于劳动人民生活,深深植根于丰厚的传统和关陇地区人民生活的沃壤。虽然表现的是寻常景物,但体现出的是不寻常的艺术魅力,与劳动者日常生活、民风民俗相联、积淀着古老文明艺术形态。是时代文明的反映,也是一定时代和地域的民族文化精神的再现。也是劳动者美化生活,渲泄情绪的静态无言艺术。它崇高、内在美,强化意象特征,表现的是劳动者的心声,反映的是本地区人民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现着生产者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具有朴素自然的艺术特色,健康向上的审美品格,艺术语言简括,单纯、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也表现了她们聪颖的艺术才华和真挚自然、朴实、宽厚、乐天的艺术气质。剪纸艺术不仅有美的价值,还能引发许多联想、深思、或从历史的角度、或文化的角度、或从多情多爱的角度、或从个人生活道路的角度,感受到如百川归海,往往都以激发人民的民族自毫感,提高人们的情操为结果。

 关陇地区民间剪纸艺术给这个地区历史上不同时期的社会状况、民俗民风、文化素养方面提供了丰富的实物例证,因此,加强对关陇地区剪纸艺术的综合研究,对于深入了解关陇地区的历史发展和文化进程,对于保护和开发利用关陇地区剪纸艺术,提高和扩大关陇地区剪纸艺术的知名度,对于宏扬关陇地区的传统文化,推进关陇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必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和价值。

    关陇地区剪纸的用途 。

  关陇民间的剪纸的用途很明确,窗花大多贴在窑洞的窗子上。贴在炕上,就是炕围花,男女结婚要剪喜花,渲染婚礼气氛,美化洞房,这“洞房”就是土窑洞。逢年过节,张灯结彩,这灯就是彩灯,彩灯用木条作架,以纸糊边,或圆或方,四面亦以剪纸或木板画饰之。彩灯挑于儿童手中,又可悬于窑洞之顶的横梁,灯一亮,白纸上的剪纸,就变成了“剪影”。阳光高照,透过高窑将亮射到窑里,透过低窗把红色剪纸映到窑里墙壁上。月光徘徊,把窗棂间剪影投到甜蜜睡着的人身上……
  庆阳民间剪纸的过程中,我们在环县发现一个现象,就是有男性剪纸艺人,多为风水先生,也会剪纸,如华池县王巨贤。还有一类是年长的木匠,会剪纸,主要是用于木雕图案的设计。他们将剪纸或化灰烬或贴于某处,都与招魂、辟邪、送病、燎病、攘灾、镇宅、压惊、驱鬼、祈雨等多种民俗活动相关。
  比如“疳”原本是一种病,庆阳人在心理上,视“疳”为一种恶神。正月二十三“燎疳”,救一堆火,在火上跳跃,全家男女老少都要拿点燃的香烛给小纸人儿点出眼睛、鼻子、耳嘴及二十个指头,叫“托病娃娃”,燎时烧掉。娶亲、迎亲回归途中,遇到庙宇、大树、巨石、水井或十字路口时要撒红纸狮子驱邪。
  再如穰解风俗为小儿驱妖赶鬼,有一法是用面老虎“送病”。面虎放小儿头跟前,捏一小撮黄裱纸灰,在小儿印堂画个“十”字。烧毁红纸娃娃,把纸灰、面虎扫到簸箕里,端出大门倒在十字路口。这样,侵害小儿的鬼邪,就被老虎镇在十字路口了,让千人踏万人踩,永远不得转世。小儿的病自然就好了。庆阳民俗剪纸中的娃娃系列以“抓髻娃娃”为代表,形象如金文的(天)字,为轩辕黄帝的族徽。抓髻娃娃有多种变式和名称。抓髻娃娃头戴的有变化,或顶双鸡,或戴男阳,或梳双髻,手抓的各有不同,有的举鸟或鸡,有的捉兔或虎。春节贴门上,为的户户添吉,人人增富,镇宅保平安。像喜花为求生育,扫天婆为求晴朗,燎疳娃娃为求平安无病,抓钱娃娃为求招财,其核心还是生殖和繁衍,保佑人种延续。民间相信万物有灵,灵魂不死。人活着,魂可能不在,要安魂。魂住于人体,又游于人体,阴阳两个世界通过这样的民俗与剪纸活动实现沟通与转换。人之魂在与鬼、与神之间,可以实现转换,可以达到意念上的超度。而剪纸娃娃,则承担了代替巫师通神的象征物。
  

王知三   甘肃平凉人。已出版民间文学民俗学、文学专著87部,2000多万字,有60多篇(部)论文、著作获国家、省市奖。

电话  18609335381

地址  静宁县邮政信箱0081号

电子邮件 ganwei461110@163.com

 

 

 

 


TAG: 论文 民间 中心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平凉

平凉

王知三 为□民主促进会会员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甘肃省民俗学会副会长,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 □平凉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 □甘肃省民俗学会•关陇民俗研究会执行理事长,平凉市非物 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

日历

« 2024-03-29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143369
  • 日志数: 93
  • 图片数: 60
  • 文件数: 2
  • 建立时间: 2008-12-20
  • 更新时间: 2019-08-22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