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田野和城市之间,用艺术的笔触感受民俗,用民俗去创造艺术之美.特别声明:所有在博客中所发的论文除非表明均为原创,仅在中国民俗学网交流,如要转摘或纸媒选用请与我联系:luck9755@163.com,QQ:411176525
思想和开始的行动:走近冯骥才先生之六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1-02-16 12:13:25 / 个人分类:关注非遗
查看( 953 ) /
评论( 5 )
TAG:
- 车前子 发布于2011-02-16 13:12:31
-
“古村落是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综合体。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上在农村,文化的多样性也在农村,民族之根深深地扎在农村里。”
先生说的对极了。
- 车前子 发布于2011-02-16 13:16:24
-
所以才说,处理不好,农业地区工业化、城市化以及所谓“新农村建设”对非遗的伤害是毁灭性的。
- 张润平 发布于2011-02-16 16:19:13
-
我系统看了这系列的六个帖,很有意思,也很有价值,希望继续系统记录下去!马老师可否看看方李莉编著的《费孝通晚年思想录》,有意图的把冯先生的某些思想进行系统性的分别发掘和展示?那样的话,会功莫大焉!
- 马知遥 发布于2011-02-16 16:48:25
-
恩,兄长说的极是,我正在做这样的努力,希望能有这样的能力。现在只是在做初步的记录和理解的工作。握手!
- 马知遥 发布于2011-02-16 16:49:41
-
车前子 发布于2011-02-16 13:12:31
“古村落是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综合体。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上在农村,文化的多样性也在农村,民族之根深深地扎在农村里。”
先生说的对极了。
车前子 发布于2011-02-16 13:16:24
所以才说,处理不好,农业地区工业化、城市化以及所谓“新农村建设”对非遗的伤害是毁灭性的。
谢谢车前子老兄。
马知遥,新疆阿克苏人,祖籍甘肃武威,父亲甘肃人,母亲四川人,出生长大在新疆小城阿克苏.天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教授、博导。写小说诗歌散文,搞文艺批评多年.70后诗人代表.研究方向文化遗产学、民俗学、现当代文学。
标题搜索
日历
|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1 | 2 | 3 | 4 |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我的存档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546077
- 日志数: 540
- 图片数: 9
- 书签数: 41
- 建立时间: 2009-05-30
- 更新时间: 2023-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