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田野和城市之间,用艺术的笔触感受民俗,用民俗去创造艺术之美.特别声明:所有在博客中所发的论文除非表明均为原创,仅在中国民俗学网交流,如要转摘或纸媒选用请与我联系:luck9755@163.com,QQ:411176525

思想和开始的行动(5)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1-01-03 18:42:53 / 个人分类:好文共赏

查看( 982 ) / 评论( 9 )

20

 

先生说:“依我之见,知识分子和文化人的不同是,知识分子有强烈的现实责任,心甘情愿地背负起时代的十字架:文化人却可以超然世外和把玩文化。”这直指当今的读书人。你要怎么选择自己的生命。是去做一个有担当的知识分子还是一个吟风弄月的自在文人?孰轻孰重,自有公论。有时候一个称呼或者荣誉不是自己说了算的。真正的知识分子获得的是公众对他的判断。声望、威望不是每个人都能具有的。

 

 

21

 

先生在《文化遗产日的意义》中提出:“谁最早认识到遗产的价值,谁就能将珍贵的遗产留住。迷人而沉甸甸的巴黎和罗马就是靠着一种前瞻性的眼光才得以保存下来的。”我们目前的专家学者或者文化的当权者中有多少人具有真正的文化自觉意识,认识到文化遗产的珍贵,认识到那些看似已经破损的古城,那些老宅的重要性,意识到那些历史文化沉甸甸的价值。

 

22

 

先生说:“商品经济的根本手段是刺激消费,刺激物欲。在物欲的社会中,必然轻视精神。尤其文化遗产是公共的精神性的事物,必定受到冷落。”睿智的眼光让先生常常处于焦虑中:他知道那些宝贝的遗产正在日益商品化的今天开始被冷落,但同时因为冷落了那些精神的承载物,我们的文化遗产正渐渐受到破坏或者走向无人看管的消亡境地。他所以要放弃自己时时涌动的小说创作的冲动,他要用理智取消自己的创作冲动,他提醒自己小说创作一旦萌发很容易造成创作的投入,而这样的投入状态如果老是受到外界事务的干扰,将是非常痛苦的,所以,他忍痛拒绝了自己的小说写作,而把精力尽可能多地投入到民间文化的抢救之中。好在,先生还有一个爱好可以将自己作家的情怀得到适当的释放。他找到了绘画。在夜里,当日常的繁杂事务暂时结束时,他开始绘画,用颜色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看法,表达内心对美的感受。

 

23

 

先生说:“这个世界城市史上绝无仅有的全国性的‘造城运动’,已经将我们的大大小小的城市全部卷土重来一次,抹去历史记忆,彼此克隆,最终像蚂蚁一样彼此想象。”是的,现代化的速度越快,城市被破坏的程度就越大,人们对旧城市的历史文化还没来及感受就已经生活到新城了。人们似乎还来不及怀念,那些旧物就不存在了。我们的城市越来越没有个性,这个城市曾经孕育的文化和历史都被深埋,或者只成为文献中的字迹。你碰不到摸不着。你甚至无法对我们应该拥有的生活包括城市的历史、节日产生情感交流。因为离开太久了。

 

24

 

先生说:“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主要是活态保护,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静态保护。活态保护的关键是传承人。”他看到了保护工作的根本。没有对人的保护其他一切都是空的。甚至没有了对人的保护,所有的保护只能最终成为开发商首先的批量生产,成为政客们的政绩工程,而缺少了对传承人的保护,文化的精神文化的历史命脉就可能失去,同时失去的是作为文化遗产本身所具有的人文价值,内在的情感历史。或者说心灵之史。所有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都蕴藏着宝贵的能和心灵情感沟通的故事。他们需要活态的人从精神上去继承和发扬光大。


TAG:

燕赵悲歌的个人空间 燕赵悲歌 发布于2011-01-03 18:55:45
读过了。
冯骥才语录及其学习体会。
马知遥的个人空间 马知遥 发布于2011-01-03 20:43:03


[ 本帖最后由 马知遥 于 2011-1-3 21:20 编辑 ]
风林火山的个人空间 风林火山 发布于2011-01-04 20:21:29
嘿嘿,小子弱弱地说一句:
先生的某些话还是值得商榷的

是否在讲座、报告中的兴致所至
马知遥的个人空间 马知遥 发布于2011-01-05 15:22:07
回复 4# 的帖子
所引观点均自《灵魂不能下跪》《以思想立》两本专著。嘿嘿
民俗学子——苏长鸿(恩施土家) 恩施土家 发布于2011-01-05 17:02:51
文化人中举旗的知识分子???
燕赵悲歌的个人空间 燕赵悲歌 发布于2011-01-05 17:43:01
作为小说家的冯骥才,是我最喜欢、当年甚至最崇拜的作家之一;
作为社会活动家、尤其是作为中国民协主席的冯骥才,我对民协的所作所为实在不敢恭维——我所在的这个中等城市就有下属的两个县被民协命名为某某之乡,交给民协不少银子换来的。
看过这里作为思想家、作为大师的冯骥才,我…………
马知遥的个人空间 马知遥 发布于2011-01-05 19:17:39
回复 7# 的帖子
民协有那么多主席和主事的,被命名的有文化部的 有民协的也有各个口的什么之乡,奔走在田野中的冯先生估计是不会有精力去给他们授牌的;;;;;;;;;;;;那么多的文化需要抢救,我们可能需要的是行动起来抢救那些濒危的,而不是 坐在这里说话不腰疼!!!而且故做料事如神之状?!
马知遥的个人空间 马知遥 发布于2011-01-05 20:49:04
25

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中,我们发现传承的方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集体传承,一种是家族传承。一般来说家族传承在过去时最为普遍的。作为保护的一个方法,现在集体传承正在成为一种重要手段。但就传承人本人来说:他们认为传统的非遗家族传承是最合适的。因为那种大规模的学习培训班只能让人们懂得文化遗产的皮毛,而短时间内他们无法真正懂得文化的真正内涵。而他们之所以还把希望寄托在家族传人,是因为那些亲人们从小的耳濡目染已经深深地理解和体会到了文化遗产的魅力,也懂得其中的辛酸和其中的美感,所以他们学习是自发的自觉的,是可以寄予希望的。可见,传承中,精神感召力很重要。怎样解决目前的学习班式的集体传承所具有的走过场、形式化的问题,是目前保护工作应该注意的。因为集体传承如果形式和方式得当,也应该可以让学员们得到精神文化的熏染,也应该获得心灵的力量。

26

先生说:“古村落是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综合体。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上在农村,文化的多样性也在农村,民族之根深深地扎在农村里。”而一个民间文化工作者必须心怀对乡村对民间生活的热爱,必须懂得那些民间文化的可贵和可亲,知道他们的好,懂得理解和欣赏。一个有情怀的人才可能从事这样的工作。否则,民间文化保护就只能是他的职业而不是事业。


27
“文化遗产的珍视和保护不能只是政府与专家学者的事,主要是民众的事。民众是文化创造者,是文化的主人。如果民众不珍视、不爱惜、不保护、不传承自己的文化,文化最终还是要中断与消亡。”先生这么说。的确,文化保护不仅仅是专家学者和政府的事情,更重要的是民众自身对文化的情感。如果我们自己都意识不到我们文化的重要性,那么谈保护是空谈。只有当全民都意识到了文化的涵义,文化的存在价值,从而从情感上和历史沟通,获得对文化的认同和体认,这样的文化是可以影响我们的生活和思维的,而且也因为它的重要性,能够唤起我们对文化的自觉。所以当前的非遗保护应该包括三个关键词:抢救+唤醒+文化自觉。


28

先生说:“文化遗产日不是纪念日,而是一种人为的主题日。体现着当今一代中国人文明的自觉,也是一种自觉的文明。”2005年12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这首先是国家对文化遗产的重视,通过这样一个全民倡导的方式获得大家对文化的自觉,获得全民对文化遗产的保护,这样的节日是文化保护需要尤其重视的,从人为到大家的自觉响应,一个全民性的文化保护必将形成气候。
李晓婧的个人空间 李晓婧 发布于2011-01-05 22:48:48
学习了。
马老师真是有心人。
我来说两句

(可选)

马知遥

马知遥

马知遥,新疆阿克苏人,祖籍甘肃武威,父亲甘肃人,母亲四川人,出生长大在新疆小城阿克苏.天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教授、博导。写小说诗歌散文,搞文艺批评多年.70后诗人代表.研究方向文化遗产学、民俗学、现当代文学。

日历

« 2024-10-04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545257
  • 日志数: 540
  • 图片数: 9
  • 书签数: 41
  • 建立时间: 2009-05-30
  • 更新时间: 2023-03-21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