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田野和城市之间,用艺术的笔触感受民俗,用民俗去创造艺术之美.特别声明:所有在博客中所发的论文除非表明均为原创,仅在中国民俗学网交流,如要转摘或纸媒选用请与我联系:luck9755@163.com,QQ:411176525

古筝推荐的09年度10首最佳诗歌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1-23 09:42:15 / 个人分类:诗歌 汇编 原创 马知遥

古筝按:诗无达诂,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这里推荐的09年10首精品诗歌,风格迥异,各有其长,并构成诗歌风格多样化的集中呈现,值得品味与欣赏。】



1)胡弦(江苏):《读者》签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员。1966年出生。在《读者》、《人民文学》、《诗刊》、《南方周末》等报刊发表大量作品,多次获诗歌、散文奖,曾在多家报刊开设专栏,作品入选多种年度最佳选本,2009年获《诗刊》“新世纪十佳青年诗人”。

胡弦/黄昏,在某咖啡吧等友人

要等到一侧暗下来,玻璃
才会专注于另一侧的事
变成镜子的过程中,它把吧台边的某人
放进外面街心的人流

——那嚣闹、匆忙之地
我也曾处身其中而不自知
一会儿,我等的人要在那里出现
他也曾坐在这窗前等我
现在我知道了,自己的前半生
是怎样走过来的

玻璃顶部的天空已蓝到发黑
用不了多久,一间咖啡屋便可以
替下整个世界
或者,出现在遥远的星群中

古筝推荐语:
安静、睿智,寓意,一直是胡弦诗歌比较明显的特征,而善于观察、发现和提炼又使得他的诗歌与众不同的独辟蹊径,总能干净敏锐的切入,并让读者一下子就安静的置身其中。读者能够快速的安静在一首诗歌中,一首好诗便把我们安静的带入一种远离平庸的时空中。这也是诗作已达到某个高度和境界自如的深入浅出的自然呈现和魅力。这首诗,不着痕迹的超越了昨天和明天的静静时光,并像一件清代的中国瓷器,有着欣赏、把玩、研究和收藏的价值。读这样优秀的诗歌,你才能切切的体会到何为精巧、境界、滋味、人生,何为诗歌中的极品和精品。



2)安琪(北京):女,本名黄江嫔,1969年2月出生,福建漳州人。1988年7月漳州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中间代概念首倡者及代表诗人。1995年12月获第四届柔刚诗歌奖。2006年4月获新世纪十佳青年女诗人。入选《当代亚洲诗人11家》《读诗1949——2009,中国当代诗100首》《中国新诗90年90家》《新中国文学60年大系,诗歌卷》等百余种选本。主编有《中间代诗全集》(与远村、黄礼孩合作,海峡文艺出版社2004年出版)等。出版有诗集《奔跑的栅栏》《任性》《像杜拉斯一样生活》《个人记忆》《轮回碑》等六种。入选韩国、以色列、美国等诗歌选本。曾参与编撰《大学语文》教材。现居北京。

安琪/我要从你身上找出所有亲人

我叫你爸爸,我叫你妈妈,我叫你叔叔,我叫你舅舅,我叫你
姐夫,我叫你妹夫,我叫你老公,我叫你孩子,我叫你哥哥我叫你
弟弟,我要从你身上找出所有亲人我叫你亲人。

我背井离乡已经太久
我不叫爸爸妈妈叔叔舅舅已经太久
我不叫姐夫妹夫老公孩子已经太久
我不叫哥哥不叫弟弟,已经太久。我的生命词汇
丧失了这么多称谓,已经太久!

我叫你爸爸,我叫你妈妈,我叫你叔叔,我叫你舅舅,我叫你
姐夫,我叫你妹夫,我叫你老公,我叫你孩子,我叫你哥哥我叫你
弟弟,我要从你身上找出所有亲人我叫你亲人我的亲人!

古筝推荐语:
在琐碎和繁复的罗列中寻找一种规律和出路,这并非安琪的一种独创,但使之巧妙的运用得当却不容易,而安琪却有能力让这样的一些既有区分又有血肉关联的词组有序的排列呈现,形成一种阵势浩大的呼唤,其声撼动人心,其情发自肺腑,读来令人为之动容。安琪的诗呈现一种原生态的素面,但又有先锋的尖锐和露骨,并注重前后形式的回环,加重和强调其力度和厚度。
而中间的一段,则以逆向的时间和背道而驰来的经历来反衬,构思精巧,比一般写亲情的诗歌更具有穿透力,从粗糲中呈现细腻,从喊叫中呈现无奈,从而独树一帜。



3)洪烛(北京):原名王军,1967年生于南京,1979年进入南京梅园中学,1985年保送武汉大学,1989年分配到北京,现任中国文联出版社编辑室主任。出有诗集《蓝色的初恋》《南方音乐》《你是一张旧照片》《我的西域》,长篇小说《两栖人》,散文集《我的灵魂穿着草鞋》《眉批天空》《浪漫的骑士》《梦游者的地图》《游牧北京》《抚摸古典的中国》《冰上舞蹈的黄玫瑰》《逍遥》《拆散的笔记本》《铁锤锻打的玫瑰》《风流不见使人愁》《多少风物烟雨中》《舌尖上的狂欢》《中国人的吃》《闲说中国美食》,评论集《眉批大师》《与智者同行》《晚上8点的阅读》《明星脸谱》,历史文化专著《北京的梦影星尘》《北京的前世今生》《北京的金粉遗事》《颐和园:宫廷画里的山水》《永远的北京》。另有《中国美味礼赞》《千年一梦紫禁城》《北京AtoZ》等在日本、新加坡、中国台湾出有日文版、英文版、繁体字版。获徐志摩诗歌奖、老舍文学奖散文奖,央视电视诗歌散文大赛一等奖,《萌芽》文学奖及《中国青年》《诗刊》《星星》等奖项。

洪烛/桃花扇

这把祖传的扇子
注定是属于秦淮河的。秦淮河畔的桃花
开得比别处要鲜艳一些
你咳在扇面上的血迹
是额外的一朵
风是没有骨头的,而你摇动的扇子
使风也有了骨头
这条河流的传说
注定与一个女人有关。扇子的正面与背面
分别是夜与昼、生与死、爱与恨
是此岸与彼岸。你的手却不得不
承担起这一切,于是夜色般低垂的长发
成了秦淮河的支流
水是没有骨头的,而你留下的影子
使水也有了骨头
你的扇子是风的骨头
你的影子是水的骨头,至于你的名字
是那一段历史的骨头
别人的花朵轻飘飘
你的花朵沉甸甸

古筝推荐语:
洪烛的诗一向以大气磅礴著称,而这首《桃花扇》却刚柔相济,有怜惜,有赞美,有哀叹。如此背景错综复杂的故事,在洪烛的笔下,仅用寥寥二十行便深刻厚重的承载了一段刻入历史的爱情,而李香君的名字也成为一段历史的骨头。这首小诗我读过多遍,它的写作技巧并不新颖,是传统唯美的写法,通俗易懂,且信手掂来,但柔美中有风骨,且每读一遍都给我新的惊叹,耳目一新的感受。一首诗歌如何有力量做到亘古常新?这是一个迷。我曾多次研究过这首诗,所用的词语都是我们常用的词汇,可经过洪烛的排列组合后却能够穿越时空和历史。我的感觉,这是用骨头写出来的诗,才会有这般骨气和浸润,硬朗又不会被时间风化和腐蚀,即使再过几十年,依然值得一读再读。



4)高梁(河北):本名王树彬。上世纪60年代出生于河北秦皇岛。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穿旅游鞋的舞神们》、《诗潮》、《诗选刊》、《桃花诗三百首》等刊物、选本。


高梁/当我们年老

绚烂的火焰终将熄灭,更黑的夜晚遮盖住废墟
遗址组成了路标,使我们一路走来,冶炼成真金

人世总归是沉寂的,道路飞扬起尘土,我们自然地闪在一旁
从寂静到沉寂,余生中我们如何避免这滑翔?

转经的人还在路上。你如此怕冷,依偎在我怀里
你的干枯让我落泪。我已垂垂老矣,一颗老太阳
无力给你太多的热和光。

你总是攥着我的手,如同钟表,准时唤我,
怕我睡去,沉沉地睡去,不再醒转
一个人的爱,需要与年龄匹配,我们互相守着
慢慢讲着过去仿佛是生命的源头,我们一再返回
我感到你的手,重又变得温润,脸上渐渐有了光
眼神迷离而恍惚
一切羞与外人提--
你雨水充沛,有着适合亲吻的嘴唇

你独自笑出声来,我知道你的回忆流连在哪里
你有太多的野蛮,也有着幽深的秘境
快乐的人总是口无遮拦,
我有着太小的器皿,盛不下巨大的幸福
它一再外溢,流淌。
“一切休与外人提”
多年来我已经习惯守住秘密

浅薄是好的,埋得太深的爱不容易看见
年轻时你问我,我总是用嘴唇堵住你的嘴唇
认为那“爱”字说出,就变得庸俗,好像受到了玷污
如今我把爱全部翻出来,堆在你面前

原谅我变得脆弱。你是我的
留下你,或是剩下我,都让我恐惧、担心。

古筝推荐语:
很多人都读过爱尔兰著名诗人叶芝的经典之作《当你老了》,所以高梁再写类似的作品必将面临如何推陈出新的挑战。这首《当我们老年》,既有《当你老了》的一往深情,也有自身语言流畅、轻盈、优美、流动、情感充沛等特色,读来给人幸福、温煦、美好,还有无可奈何的感叹让我们为之惺惺相惜:“我已垂垂老矣,一颗老太阳/无力给你太多的热和光。”这种相濡以沫的情愫深深感人。如果说这种生死与共的经典爱情不经典,那么还有哪些可以堪称经典?



5)汤松波(广西):男,祖籍湖南,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归来者诗群代表诗人之一。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诗刊》《星星》《十月》《青年文学》《中国散文家》,中央电视台及台湾《蓝星》诗刊等。有作品入选多种年度选本艺术院校教材。著有诗集《有一盏灯》《眷恋》《灵魂没有淡季》《东方星座》,诗合集《命运的火焰》,歌词音乐专辑《阳明山之恋》、《丁香姑娘》等。曾获共青团中央第九届“五个一工程”奖,《诗刊》优秀作品奖。大型组诗《二十四节气》入选2008中国诗歌排行榜。

汤松波/重阳

九月,菊花
在来去无痕的光阴里盛开
一如既往

没有你相依登高的重阳
我无心赏花
除了你 除了生锈的落叶
还有谁能在流水泱泱的棋盘里
触摸到我的郁郁寡欢
在水深齐腰的南方以南
我的眺望手搭凉棚
在秋风托起的离歌中
形单影只

重阳 重阳
转眼就会变成身后抖落的斜阳
在星光中拉启帷幕
又随露珠一起陨落

古筝推荐语:
“每逢佳节倍思亲”,重阳登高,心情却总在低处,这一高一低便形成了强烈的情感落差,易打动人。虽然自古写重阳的新旧诗数不胜数,但这首诗却有自己独特的手法。汤松波选择了传统的制造工艺,给我们呈现了一个典雅、优美、忧伤、怀旧、抒情、低调又深沉的重阳。这首诗既隐忍,又充满期盼,虽落寞,但一往深情的思念却诚挚感人。我之所以推荐这首诗,在于它对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光大上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尤其在当下口水和晦涩泛滥的诗坛,它的出现,反而显得清新、清醇,犹如眼花缭乱和喧嚣中的一块质地纯正的棉布。






6)黄梵(江苏):1963年生,湖北黄冈人。著有诗集《南京哀歌》(2008)、诗合集《Original》(英国,1994)、长篇小说《第十一诫》(2004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吉林出版集团)、《等待青春消失》(江苏文艺出版社,2009)、小说集《女校先生》(作家出版社,2005)等。作品被译成英语、德语、意大利语、希腊语等文字。现在南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院诗学研究中心教授文学与艺术课程。

黄梵/春颂


春天来了,我心却宁愿向佛
不觉得脸面生辉,不觉得灵魂狂喜
一树梅花,倒像来自千里之外的一场离别
那一直威胁我的成熟,已在梅花身上出土

梅花带来的,是酒庇护的一双醉眼?
而清明燃烧的灰烬,已提早从它心里开始?
如果让祭奠的白布条,替它的主人重选来世
它会选择一生的离别,或两三白蝴蝶?

能告诉我,春天是更清洁的祖国吗?
是否值得省下一天,到山上去找一找自己?
从远古开始,祖国就居于这梅花、这山川、这宇宙
还有比宇宙更大的祖国吗?

不要像古人那样,说梅花坚持了什么
嘘,什么也别说——
疲惫的脚步,有时只需要沉默
你看见了比冬天更深的伤口吗?
我承认春天是美的,但只在梅花盛开的一瞬……

古筝推荐语:
黄梵是一位理性高于感性的诗人,他的诗总从外部向内部纵深的挖掘,让你怀疑眼睛看到的繁荣,而一切真实的创口都被深深掩埋。我感觉他趋向于怀疑主义,但这并不影响他对生活、未来及祖国的热爱,也许由于更深刻的思考,他的诗歌总以冷峻的思维方式呈现,给人反思。在语言表达技巧上,干净、练达、开阔、从容,并以诘问的方式抵达博大的主旨,提出广义的祖国的概念,形成一种非同一般的胸怀。从中我还读到这样的一些传导,迷失、寻找、否定、沉默、热爱,及对美的事物短暂性的揭示,既是颂春,又是葬春。我之所以推荐这首诗,因其思考中体现出的事物两面性及无情的粉碎性的剖析,使得这首诗歌具有了耐人寻味的厚度和力量。




7)潘洗尘(哈尔滨):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诗歌创作,2000年开始陆续有诗作《饮九月初九的酒》《六月我们看海去》等入选普通高中语文课本和大学语文教材。现为《星星》诗刊理论月刊执行主编、《诗歌EMS》周刊出版人兼主编、天问文化传播机构董事长。

潘洗尘/一朵花的凋零

这是现实:一朵花的凋零
绝对没有我们寻常打一个喷嚏重要

整个秋天我都在哀伤地注视
院子里的一簇西番莲她们
原本盛开在哥伦比亚的山顶
在中国的北方人们习惯地叫她
大老雅

在整个干旱的夏天我没看见
任何人哪怕为她浇过一滴水
但她依旧开放的那么妖冶和灿烂
我确信任何一个色彩大师
都调不出那么生动而诡秘的红
她甚至让我彻底丧失了比喻的能力

然而我却只能在这个秋天
看着她在我的眼前慢慢凋零
最初是花瓣儿不再那么自信地仰起
最后像是有墨汁从花茎突然涌入花蕊
致使那抹原本人间不可能复制的红
世俗下来
黯淡下来

然后她们被连根拔起
尸体堆放在一起再被晾干
做了北方农人家烧饭用的柴禾

西番莲在深秋到来的时候死了
但更多卑贱如我的生命却苟活着
我相信在这个冬天死了的西番莲
在炉膛里泣出的泪水
也一定是红色的

古筝推荐语:
一朵花也好比尘世中的一个过客,盛放和零落的花事短暂美丽。在物质文明更为重要的今天,并非人们已丧失对美的欣赏和怜惜的能力,而是一个喷嚏对周围所产生的声响则更为重要。只有诗人在为一簇西番莲在秋天缓慢的死亡而郁郁寡欢,并联想到:“但更多卑贱如我的生命却苟活着”。从凋零和喧响的鲜明对比中,我们不难领悟到作者隐含其间深刻的现实意义。
更深层次的来说,诗人在以一朵花的凋零暗喻普通人的命运,坚忍,卑微,不被注目的灿烂,不被注意的死亡。这种细致的借一朵花从绚烂到死亡卑微生命的过程,表达了对一种美好事物的热爱和歌咏,及对美好事物黯淡消亡的忧伤,寓意深刻,发人深思。




8)泥马度(北京):本名李旭。20世纪70年代初出生于江苏睢宁。自称乡村知识分子。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品入选各种选本。出版《埋锅造饭》《诗歌王朝》《冬眠者的劳动》《花椒树的红与黑》《汉史诗·上中下部》等多部诗集。



泥马度/冬天凭什么给我们温暖



多少伤口没有止住 艳如桃花

多少虫害

做起好梦 不穿衣服

无遮无拦 一条蛇像喝了太多的酒

烦躁不安

死去的都在活着

条条入蛰的青蛙 被扒光衣服

油炸到面前



活着在死去 死去的在活着

受难的良朋益友 一口口营养化

春光就要来了 一盆未出世的婴体喷香

热气腾腾 激发着暮者的春

满地乍泄

冬天失去刑罚 改变亘古的威严

和手段 掐断的秋天

也代替春的温暖



多少年没有雪下了 小雪节气

大雪的节气 一粒雪都不往伤口上撒盐

消毒 没有疼痛

麻木的劳动 像一条白蛇游进药店

失魂落魄的伞 没有开过一粒雪花的处方



多少年雪花里的天堂 沓无信影

没开出雪花的冬天不是冬天

没有斩断冬天的春天不是春天

季节混为一团 果实滚向哪里

没有人知道



多少年 雪花都变成席

与地没有分别 一个冤屈的蛾子

卷着芦花当席:

“我要雪花在六月里到来

我要雪花在开春后加倍偿还”



古筝推荐语:

“死去的都在活着”,而“活着在死去”。前一句令人震惊,后一句则诠释了生老命病死的自然规律和法则,由不得人们去选择。什么东西“死去的在活着”?――那永远无法止住的伤口?活着的人面对“一只被扒皮的青蛙浮在油锅里”,这些都已经习以为常却读来如此触目惊心。为什么持续出现暖冬?这里隐含了一个全球性的生态问题。“没开出雪花的冬天不是冬天”,这冬天的不正常的温暖将使得人类面临什么?虫害等等。而季节的错位,使得人们渴望一场春雪如惊雷。泥马度的这首诗,形散神不散,有深度、有宽度,并承载了发人深思的思考,及良好的愿望和呼唤,从中我们可读到很多无法回避的生存现状的残酷,因此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9)马知遥(山东):本名马永生,1971年生于新疆阿克苏市。大学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先后从事过大学教师、公司职员、报社记者、卫视编导等职业,现居济南,山东艺术学院艺术研究所副教授,山东大学文学博士。1989年写作,至今已经发表诗歌、散文、小说、评论等400余万字,诗文入选2002以来的《年度最佳诗歌》《中国最佳诗歌》《年度诗歌精选》《21世纪中国新文学大系》等多个版本,小说和散文多次获奖。现出版学术专著和小说诗歌散文集共12部、翻译1部。系中国70后实力诗人和评论家。

马知遥/白杨

当他以直立的方式向上流淌
沙漠中的内陆河就找到了希望

这站起来的河流一千年不死
让河流夜夜翻腾的浪花
找到了方向

他们高过了云彩
高过了飞鸟
他们越追求那光的所在
根就无限地接近大地的黑暗
那极度的黑暗和肮脏

他被两种力量吸引
一种引向高处
一种垂向最低
几乎原地不动
他纠缠在撕扯和绝望
他是被拉扯大的树木

我承认我看到了午后的那棵树
我们互相振动了一秒
大地随后恢复了平静

古筝推荐语:
一首好诗可以成为一幅画,作为诗人又是评论家的马知遥深谙其中奥妙,他让一棵昂立的白杨以向上流动的方式出现,这站起来的河流,便像一个巨人引领读者进入一种纯净的精神境界。在给你呈现表象的同时,也给你看到白杨树全部的内涵气质,一棵树被两种力量牵引,高低,方向、光明与黑暗,读者的目光及心灵也在两种力量之间摆动和寻求着落。一棵直立在天地之间挺拔的白杨,显然是一种脚踏实地又上下求索的象征,一种内心的希望和追求。收尾一节,以振动承载了灵魂碰撞时发生的共颤,短暂但意义深远。这首诗安静、内敛、含蓄、冷峻、干净、寓意、指向,且技法纯熟、练达,值得反复品味及举荐。




10)森子(河南):(1962—),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1987年毕业于河南周口师专艺术系美术专业。当过兵做过教师,现供职于一家报社。著有诗集《闪电须知》(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诗集《采花盗》(新诗丛刊2003),散文集《若即若离》(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随笔集《戴面具的杯子》(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与人合著散文集《我有一个梦——透明的秘密意识》(漓江出版社2002)。主编与人合编《阵地》诗刊九卷。获第四届刘丽安诗歌奖。现居河南平顶山。

森子/在李商隐墓前

这墓地多少有些心虚,考究的
话语虽分歧,但有村庄
举泡桐和杨树的手臂。
这里即千里,
野花入典,一朵务虚的浮云
停在麦田的账表中。

相聚不深,别也浅显,
电时代,诗的交往如喷气式。
比这更惊心的小浪底,
波峰的每一时段已被严格监控。
我向你虚拟的死拜了拜,
即承认情愿是有机的重复
和艳体诗的挪用。

我一直在想,除了书籍,
没有更好的封土能安顿诗人的魂魄,
除非这墓地会喘气,
唇齿如两扇闭开的门,你像月影
一般来去。在商场,饭局
或梦的新庙宇,刚刚结识一个人,
而我并不能确定,他是不是
可以做一分钟的朋友。

古筝推荐语:
很多时,我们已被陈词滥调败坏胃口,而一首好诗却可以使得我们坐拥一个美好的夜晚。读森子这首短诗,我便深有这种切身感受。这首诗切入角度刁蛮,用词典雅、清新,轻盈,把沉重的东西都隐藏在不经意的轻描淡写中,段落之间既断又连,既连又脱,形成张弛有度的韧性。前有近景实写,后有“我向你虚拟的死拜了拜”,从中我们听到一句潜台词,一个诗人虽死但他的名字仍存活在今天。最令人感叹的是:“除了书籍,/没有更好的封土能安顿诗人的魂魄,”这顿悟足以使九泉下的诗魂因此再幸福一千年。末尾三句,采用反衬的手法,来揭示活人之间则既近又远的心灵距离,以及现代人心灵的孤独和冷漠,从而使得这首诗别致的区别于一般写缅怀祭奠的诗歌,并从中突围出来,形成自身独特话语表达的方式,给人全新的感受。



==============================================
【古筝,现居南京。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曾获《芒种》2008年度诗人奖,“归来者诗群”代表诗人。作品散见各类省级报刊,并收录《2008中国诗歌年选》等多种诗歌选本和年鉴。著有诗集《虚构的房子》(2007)、《湿画布》(2009),诗合集《南京五人诗选》(1992)、《五味子》(2007),编著诗评集《品筝集》(2008),主编民刊《陌生》诗刊。古筝博客:http://blog.sina.com.cn/njgz】
分享到:

TAG: 诗歌 推荐 古筝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马知遥

马知遥

马知遥,新疆阿克苏人,祖籍甘肃武威,父亲甘肃人,母亲四川人,出生长大在新疆小城阿克苏.天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教授、博导。写小说诗歌散文,搞文艺批评多年.70后诗人代表.研究方向文化遗产学、民俗学、现当代文学。

日历

« 2024-04-18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543319
  • 日志数: 540
  • 图片数: 9
  • 书签数: 41
  • 建立时间: 2009-05-30
  • 更新时间: 2023-03-21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