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田野和城市之间,用艺术的笔触感受民俗,用民俗去创造艺术之美.特别声明:所有在博客中所发的论文除非表明均为原创,仅在中国民俗学网交流,如要转摘或纸媒选用请与我联系:luck9755@163.com,QQ:411176525
对中国四大民间传说的另类解读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1-12 08:36:21 / 个人分类:关注非遗
查看( 1194 ) /
评论( 14 )
相关阅读:
- 严安生《陶晶孙数奇之生涯——另一类型的中国留学生精神史》读后 (刘晓峰, 2009-11-28)
- 中国与印度人口、老龄化发展之比较. (乌丙安, 2009-11-29)
- 陈进国:《民俗学抑或人类学?——中国大陆民间信仰研究的学术取向》 (hatujin, 2009-12-02)
- 陈进国:《民俗学抑或人类学?——中国大陆民间信仰研究的学术取向》 (hatujin, 2009-12-02)
- 【转】叙事在中国社会学研究中的运用及其限制((应星) (西北狼, 2009-12-02)
- 新乡土中国[009].第三篇协调.第五章生态家园:武义模式元素之一 (徐杰舜, 2009-12-02)
- 新乡土中国[010].第六章特色农业:武义模式元素之二 (徐杰舜, 2009-12-06)
-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13期活动计划(2010年1月10日) (敬文沙龙, 2010-1-01)
- 2009.12.27.中国园与华工:疏芬山金矿遗址写实(下) (徐杰舜, 2010-1-08)
- 敬文沙龙听陈泳超开讲 (叶涛, 2010-1-10)
- folkman 发布于2010-01-12 11:13:43
-
- 燕赵悲歌 发布于2010-01-12 14:01:04
-
生搬硬套的帽子多了一些
名词堆砌的词句多了一些
明白晓畅的特色少了一些
诗人本色的东西跑了一些
请还四大传说的本来面目吧!
- 马知遥 发布于2010-01-12 17:31:36
-
燕赵兄此话费解。何谓本来面目?学术如果能让当诗歌写,我还写论文干吗呢
- 王京 发布于2010-01-12 23:19:19
-
男性的异性梦想,似乎有两种类型。一是将自己想像成为英雄,建功立业,美女相随,如好莱坞的大片,或是一些网络小说。二是想像自己有某一可取之处,而美女则是发现者、支持者、坚定的跟随者。前者刚后者柔,前者武后者文,前者阳而后者阴也。民族、地区不同,其主流也不同。“四大”就平均而言知名度虽高,但在具体环境中究竟处于怎样的位置,似乎还可探讨。现今的地位,未必在历史上也是如此。马兄以为如何?
- 燕赵悲歌 发布于2010-01-13 20:06:12
-
四大传说,早已融入民众生活,正如刘铁梁先生所言,它们已经成为民众生活的一部分。
看过马先生的文章,发现不是这么回事,老百姓原来都不知道的事情,马先生知道。厉害。
- 马知遥 发布于2010-01-13 21:15:19
-
回复燕赵:我不知道你所知道的四大传说原本是什么。可以很清楚,你根本就没读文章就开始煞有介事地开始发言了。识字的多明白,文章所说的四大传说就是民间,就是在为民间的传说做文化深读。
我不懂的创新编造什么传说,可你已经给我编造出了传说,很感谢
- 马知遥 发布于2010-01-13 21:20:14
-
王京 发布于2010-01-12 23:19:19
男性的异性梦想,似乎有两种类型。一是将自己想像成为英雄,建功立业,美女相随,如好莱坞的大片,或是一些网络小说。二是想像自己有某一可取之处,而美女则是发现者、支持者、坚定的跟随者。前者刚后者柔,前者武后者文,前者阳而后者阴也。民族、地区不同,其主流也不同。“四大”就平均而言知名度虽高,但在具体环境中究竟处于怎样的位置,似乎还可探讨。现今的地位,未必在历史上也是如此。马兄以为如何?
回复王京兄弟:很高兴和你这样的高手过招,你看的极为准确。四大传说在不同的地域文化中当有不同的位置和读解,这和当地的文化风土有关系。当然所有的解读都可能是对传说的误读,因为一一开始,我们的立场就要受到今人社会文化的影响,只能近可能贴近传说的本源,但谁能保证他不受到来自当代文化思维的干扰!
所以,没有绝对的认识,一切认识都可能是由于现代人的局限而有限地解读历史或者神话。而对于历史来说,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下人所谓的历史。
- 施爱东 发布于2010-01-16 18:43:46
-
知遥兄这篇论文可能与我们平常民间文学研习中所习惯接受的论文不大一样。
知遥兄抛开了具体的、个别的演述语境,从纯文本的角度,借助文学理论的方法来解读四大传说,这在民间文学研究中,是最最传统的研究方法。
但是,由于近十年来民间文学研究已经全方位转入了语境研究,这篇传统的论文反而显得另类和不合时宜。
但不合时宜并不能否定这篇论文的价值。
知遥兄入行不久,对于近年来民间文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可能未能及时跟进,
但他凭着自己对于人以及人性的独到认识,
试图揭示“更广大的世界性和本质上的普泛效果”,
这种努力以及努力的效果是不容否定的。
民间文学也有多种研究范式,
我们这些在这个行当浸淫多年的研究者自然可以不断与时俱进地推进自己的研究话题,
可是,
对于知遥兄来说,要求他短时期内迅速走到当前的民间文学最前沿是过于苛求了,
所以,
知遥兄选择了从“心”出发,
以我“心”来读“故事心”,
这也不失为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研究方法。
- 燕赵悲歌 发布于2010-01-16 23:36:37
-
刚看到施爱东老师在马老师博客中的回复,施老师对马老师的四大传说研究又做了进一步的另类解读。妙!
我绝不敢说马老师不读书,马老师知识面之广,从他在论坛上的回帖中就可见一斑。我只是觉得马老师在研究四大传说时,读的书有限,这从他文章的参考文献中就可见一斑。文中谈到传说故事的类型等非常专业的内容,竟然不引用(或者不知道)民间文学界公认的类型索引,而是自造了一些类型,有些说不过去吧。
马老师在论坛上影响很大,又好为人师,我觉得为师者千万不要给学生带来不好的影响,此言或许刺耳,让我们共勉吧。
- 马知遥 发布于2010-01-17 00:26:28
-
回复 9# 的帖子
爱东兄的批评实事求是,对我是鞭策。所以,不断学习,跑步跟进是我必须做的。毕竟我还正在转行,从过去的现当代到民俗学,跨度的确有些大。不过民间文学的母题和类型化研究的确已经成为民间文学研究的潮流,我想用传统的文本创作的动机和其创作心态的角度研究的确有点冒险,这不已经遭到质疑了。谢谢爱东兄的批评和同样重要的鼓励。我非常愿意接受您的意见。学问是一辈子的事情,所以我还不晚。
- 马知遥 发布于2010-01-17 00:32:45
-
而对燕赵兄的几次“忠言逆耳”实在是难以平心静气地接受,不用我再一一重温你的所谓批评。是个人对你那样的批评方式都会感到不满。那非但不能有好的批评效果,反而对你的知识含量和素质在不断产生怀疑,以至于对你的话语只好充耳不闻!
我并不好为人师。而且由注释就断定人的知识高低,那正好是我长期写作最反对和反感的:写个几千字文字,累加几十个注释,以证明自己的学问。
我恰好歆慕那些将学问深入浅出,甚至将读过的书真正化做自己智慧的人,他们在写作中没有羁绊,不会因为要引经据典而伤透脑筋。
可以再次表明:我对你批评水平和方法的失望了。
- 山右亭下人 发布于2010-02-02 23:58:12
-
批评与自我批评,都是学术进步的助推器。批评者应该言之成理、有的放矢,被批者有则改之、虚心向学。燕赵悲歌先生似乎没有看懂文意。
马知遥,新疆阿克苏人,祖籍甘肃武威,父亲甘肃人,母亲四川人,出生长大在新疆小城阿克苏.天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教授、博导。写小说诗歌散文,搞文艺批评多年.70后诗人代表.研究方向文化遗产学、民俗学、现当代文学。
标题搜索
日历
|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1 | 2 | 3 | 4 |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我的存档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546077
- 日志数: 540
- 图片数: 9
- 书签数: 41
- 建立时间: 2009-05-30
- 更新时间: 2023-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