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谁的嘴巴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9-02-11 12:01:59
/ 个人分类:杂谈随感
刚发了一篇博文说今年春节北京放炮及其舆论氛围比较理性,不想十五的焰火就烧了北京新地标之一“大裤衩”的“后裆布”,这无异自己打了自己的嘴巴,又给支持禁放的人提供了口实,心中颇为耿耿。
前几天去潘家园玩,乘车还路过这个地标,不由多看了几眼,想的是那么多人讨厌这个造型,突然想起北京胡同里的“膀儿爷”形象,差点哑然失笑。说句心里话,自从北京的城墙和城门消失了以后,我对它是否还可以保留古都风貌便已失去了信心。留着二环以内的几片胡同做个念想,类似于古董吧。胡同里慢慢失去了胡同生活,躯壳就算还在,灵魂没了,留着骗傻子还可以。年前在《新京报》写文章,埋怨现在的庙会多与庙无关,成为旧瓶里的新酒,又让我想起那些收购旧名酒瓶子的人,再装上新的劣质酒,以次充好。因此,三环以外如何标新立异,大起新式建筑,我早感觉无关痛痒了。连天安门广场上都可以有个“蛋”,三环外有个“大裤衩”又有何怪?
知道什么叫“礼崩乐坏”吗?此其谓也。那么多时髦的讲《论语》的人,都不讲孔子的批判精神和忧患意识,倒是奇了。
仔细看看这场火灾的有关报导,还是看出点意思。大体是说某种爆炸力较大的违规烟花造成了这次恶果,意思还是要说是烟花爆竹惹的祸。其实,大家都知道,未建成的建筑最要防火,因为很多建筑材料和辅助性的材料都十分易燃,所以工地上到处贴着防火的警示。我们单位一处在建大楼也着过一次,据说是电焊的火星溅到了那些挡布上,来了四辆消防车。所以,不是烟花爆竹,就未必不出类似的事件。
因此,对这类事情,建筑公司肯定是有经验的,也肯定是有诸多防范措施的。特别是在这个过年的当口,防范应该特别加强。这些措施做到位没有?报导没怎么说,我也就不知道。所以,这个嘴巴究竟应该打在自己脸上,打在烟花爆竹那里,还是另有打处,尚需斟酌。
另一件事看似与前者无关,但也颇有可议。晚上休息看电视,比较偏爱历史片。某段时间一直在看《漕运码头》,那内容与专业相关。开始看到演漕运的规矩,演青帮,觉得这编剧还下了点历史功夫,不是戏说。加上是人艺的演员,是我最喜欢的,就看下去了。不料看着看着,就开始吃苍蝇了。那仓场总督铁麟一声令下,就把某个犯罪的小吏直接发配宁古塔,完全视大清律法如无物。仓场坐粮厅的书办只是胥役,居然也敢穿官服,七八品的芝麻小官动不动就见了一品大学士穆彰阿,等等不胜枚举。
最近热播的片子《战北平》,讲的是北京和平解放的事,也很吸引我。里面一个主要角色,我军一团长原是燕京大学的毕业生,动不动就说流利英语的人,有次对战士讲保护古都的意义,说到故宫里的文物多值钱时,张嘴说“一个汉白玉的小瓷碗”,就比他们炮营所有的大炮都值钱,立刻把我笑爆了。
这样的例子太多,我们通常会把嘴巴打到编剧、导演,甚至演员的不学无术。但我忽然想起我们有个对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的审查小组,那里都是专家,他们怎么也不未雨绸缪,把这些情节放出来恶心观众呢?这太对不起党,对不起祖国,对不起人民币了!由是,这个嘴巴该打在那里,也需斟酌。
2009-2-11
相关阅读:
- 夏日里的反躬自问:做老师要教什么? (twizsy, 2008-9-25)
- 回家路上的偶遇与奥运口号 (twizsy, 2008-9-23)
- 无论好话坏话,说的都是别人(二) (twizsy, 2008-9-16)
- 在网上看到这个,给补充几条: (guoyh, 2008-9-30)
- 只是浮尘 (guoyh, 2008-10-05)
- 天凉好个秋 (twizsy, 2008-10-27)
- 历史学家的悲哀,也是大众的悲哀 (twizsy, 2008-11-15)
- 学术通信一则 (twizsy, 2009-1-18)
- 放炮仗 (twizsy, 2009-2-09)
- 生意人也该有点文化 (twizsy, 2009-2-14)
导入论坛
收藏
分享给好友
推荐到圈子
管理
举报
TAG:
禁鞭
炮仗
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