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特别注明外,本空间所见博文的作者均为乌尔沁。专此说明。谢谢您的光临!

敖包相会《草原上的人们》:人民共和国六十年银幕上的红色经典[三]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9-09-25 18:53:17 / 个人分类:韩国银幕孰为珪璋

查看( 1311 ) / 评论( 0 )
人民共和国六十年银幕上的红色经典[五] :中国少数民族题材影片《草原上的人们》
  
  
  
  
  
  导演:徐韬
  编剧:海默 玛拉沁夫 达木林
  主演:鸟日娜 恩和森 朝鲁 树海 安琪
  
  
  
  
  
  影片《草原上的人们》当中的电影主题歌曲其实甚至超过了《草原上的人们》本身。这首电影主题歌曲的名字叫做“十五的月亮”。不过这首“十五的月亮”不是董文华演唱的那一个《十五的月亮》。影片《草原上的人们》当中的电影主题歌曲是敖包相会的“十五的月亮”。1952年根据蒙古族作家玛拉沁夫短篇小说《科尔沁草原的人们》改编的电影剧本《草原上的人们》在长春电影制片厂开拍,而电影歌曲《敖包相会》就是片中的主要插曲。影片编剧玛拉沁夫说《敖包相会》歌词写好后交给了另一位编剧海默修饰润色,两人几经切磋后又拿给影片的作曲著名的达斡尔族作曲家通福看。随后通福来到了他的故乡呼伦贝尔大草原,根据海拉尔河畔的一首古老的情歌创作而成。1953年电影《草原上的人们》正式上映,主题曲《敖包相会》随之飘向祖国五湖四海。
  
  
  电影当中的敖包又叫鄂博,蒙古语是“堆子”的意思。敖包最早本是用作道路或界域的标志,后来演变成为祭祀山神和路神的地方,和汉族的土地庙大概差不多。敖包一般是堆石成台,沙漠中则用柳条堆成。牧民们每年在六七月间祭敖包,仪式结束后,举行传统的赛马、射箭、摔跤、唱歌、跳舞等娱乐活动,姑娘和小伙子则借此机会躲进草丛里,谈情说爱,互诉衷情,这就是敖包相会。一些学者认为“祭敖包”是萨满教的源头。因为萨满教义有三种信仰内容。一是大自然崇拜,二是图腾崇拜,三是始祖崇拜。而祭敖包是以大自然崇拜为目的。因此祭敖包与敖包文化来自比萨满教更早更为原始的信仰和文化形态。也有的学者认为敖包文化作为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活化石,是从初民时代留存到今天的信仰的见证。从象征的意义上说,石堆代表高山,敖包上的树代表森林。所以敖包是天地山川神祗的栖息之地,也是祖先魂灵要回去的圣地。所以影片《草原上的人们》的电影主曲唱道:
    
  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哪,为什么旁边没有云彩?
  我等待着美丽的姑娘呀,你为什么还不到来哟嗬?
  如果没有天上的雨水呀,海棠花儿不会自己开。
  只要哥哥我耐心地等待哟,我心上的人儿就会跑过来哟嗬。
  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哪,为什么旁边没有云彩?
  我在等待着美丽的姑娘呀,你为什么还不到来哟嗬?
  我在等待着美丽的姑娘呀,你为什么还不到来哟嗬?


  

  

  黑白故事影片《草原上的人们》根据蒙古民族作家玛拉沁夫同名小说改编。 故事形式比较好看。上一个世纪50年代初期内蒙古草原上的牧民在政府的领导下,为将草原建设得更加美好而辛勤劳动着。画面上女共青团员互助组长萨仁高娃连续两年获得劳动模范称号。她与互助组长打猎能手桑布真诚相爱。当草原上的广大牧民忙着发展生产的时候,暗藏的特务宝鲁企图挑动萨仁高娃的父亲白依热退出互助组,企图拆散互助组遭到斥责。在一次暴风雪中宝鲁割断牲畜栏杆的绳子,打开马圈和羊圈放跑了牲畜。萨仁高娃为救牲畜骑着马从崖上摔了下来幸亏桑布赶来相救。由于牧民们团结一致将放出的牲畜都安全赶回。风暴季节以后,萨仁高娃为受伤的牲畜防疫注射时,宝鲁乘人不备把毒药投进井里,毒死了萨仁高娃小组里的二十多只羊,并妄图以羊群中毒的事情嫁祸于萨仁高娃。萨仁高娃为互助组失去那么多羊而伤心情绪波动。但是萨仁高娃在区长阿木古郎的教育和帮助下,认识应当要为大家着想,为内蒙古大草原和祖国的建设着想。
  
  
  
  电影朴实诚恳,毫不花哨。糊涂的宝鲁在阶级敌人吕绶卿的指使下,想趁那达慕大会开幕时放火破坏草原的建设。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大会开幕了。会上有各种活动:物资交易、评选模范、赛马、射箭等,热闹非凡。在评选模范的会上,有人对萨仁高娃领导的互助组死羊之事表示不满。萨仁高娃认为组里羊死了自己是有责任的,一定要把这件事搞清楚。会后萨仁高娃牵着马在河边溜达时看到宝鲁鬼鬼祟祟的身上还带着枪,于是奋不顾身地骑马追去。赶到山坡看不见宝鲁的踪影,却发现牧场燃起了大火。萨仁高娃断定这火是宝鲁放的,拍马冲过浓烟烈火去抓宝鲁。这时盟长亲自带领群众救火,齐心协力把火扑灭了。在萨仁高娃和桑布帮助下,公安人员将宝鲁、吕绶卿一小撮潜伏特务一网打尽。大家知道萨仁高娃小组死羊是特务投毒所致,对于勇敢的萨仁高娃敬佩有加。庆功会上盟长称赞萨仁高娃是人民劳动模范,她为草原上的人们立了一大功。
  
  
  电影导演徐韬先生1953年执导的一部黑白故事影片《草原上的人们》为蓝本, 用来实证我们的文章的表述理念。请观看故事电影《草原上的人们》的电影开镜时候,那一组行云流水般的优美镜头画面 :


  
  
  1 中近景 淡出(四秒) 远处莽川,近处鲜花草滩,湾水,山丘(背景音乐铺垫)
  2 全景 淡出(四秒) 苍天白云下面成群的雪白羊群涌动着(镜头左移)
  3 近中景 淡出(四秒) 山坡上奔驰的马群呼啸下山
  4 近中景 淡出(四秒) 原野上一片片缓缓走动的牛群(镜头右移)
  5 中景 淡出(六秒) 羊群、马帮、牛队三者连成片(北景音乐)
  6 中景 淡出(五秒) 在羊群和蓝天之间,女主人公萨仁高娃策马挑竽而至
  7 近景 淡出(六秒) 女主人公牧装跨马英姿四望,(影片题曲渐渐跟出)
  8 中景 淡出(十秒) 萨仁高娃和伙伴乌尔莎娜
    9 远景 淡出(十五秒) 男主人公桑布一身鲜艳牧装策马而来,桑布骑在马鞍后面,挂着几张新打的狼皮。在腰里别着打狼棍,他听见女声悠扬的歌唱,也情不自禁地跟着唱了起来:
  
  
  我们打死了野狼,是为了牛羊兴旺,
  我们赶走了敌人,是为了草原的解放,
  噢啊伊,我们驰骋在草原上,保卫着祖国的边疆。
  
  
  显然,我们在影片《草原上的人们》这里显示的画面意境之上,领略和观看到的,确是一副宏远景象,这也是一大幅心气高昂的图景。在那样蔚蓝的天际之下,那样高飘的云彩之下,那样肥沃的草原和健强的羊群之中,我们跟随影片当中的男女主人公置身于生气勃勃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上,感受和体验到的,正是二十世纪50年代中国内蒙古边疆塞外的诗情画意的淳厚,淳美淳真。真正的草原上的人们的歌声与生活







[本帖最后由 乌尔沁 于 2009-9-25 18:52 编辑]
分享到:

TAG:

我来说两句

(可选)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