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其鸣也,求其友声,有朋自远方来,四海之内皆兄弟! 疑义相与析,佳文共赏之。希望与广大师友一同探讨、交流有关口头传统、民族志、民间文化等方面的话题。

纳西族与藏族宗教经典中的神山、神树、神箭比较研究(节选)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9-03-25 10:59:15

  • 文件版本: V1.0
  • 开发商: 本站原创
  • 文件来源: 作者提供
  • 界面语言: 简体中文
  • 授权方式: 本站共享
  • 运行平台: Win9X/Win2000/WinXP
英古阿格的民俗沙龙
  • 有一种力量,犹如空气,来无踪,去无影,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时而穿越历史的风云,时而在毫无察觉中改变一切,时而在无形中构建起精神大厦。每个人都毫不例外地栖身于它,有时似乎可以超脱于它,但又时时被它所牵引。这就是民俗!:

 

英古阿格

—、居那若罗山(dMy33nA337o33lo31dMy33); 藏语:suerw。
这座神山纳西象形文为:    。如古希腊神话中的奥林匹斯山、印度神话中的须弥山,汉族神话中的昆仑山,居那若罗山在纳西族东巴神话具有同等意义的位置。它的意义是多重的:一是天柱,“若罗山顶撑住天,天不再叫唤;山脚镇住地,地不再动荡”。[1]二是天梯:崇仁利恩到天上求婚,娶回天神之女衬红褒白命后,从居那若罗山回到人间;《白蝙蝠取经记》中白蝙蝠上天界取经,《迎请精如神》中的拉吾拉刹那到十八层天陷害请精如神,都是由此经过。《鲁般鲁饶》中居那若罗山成为神鬼的交界。三是祖居地:纳西族的送魂路线的终点站是居那若罗山。那里是一个理想国。可见,居那若罗山在东巴神话中意义非凡。现在的问题是这座神山的原型是什么?现在有不同说法:李霖灿认为此山的原型是在稻城的贡嘎岭;洛克则认为在康定的贡嘎大雪山;夫巴认为是在雅砻江大湾处的锦屏山;和戡认为是在丽江的老君山,和仕华认为是在内蒙古凉城的老虎山。
“dMy33nA337o33(7uA55)dMy33”是什么意思呢?对于这座神山名字的解释,学者都认为dMy33nA33为“大山”之意,为“山”,为黑,引申义为“大”,与纳西的纳语义一样。后一个居也是山之意。但中间的7o33(7uA55)lo31二字有不同的看法,和力民认为是藏语借词,“第三音和第四音,为四面的意思,之音与藏语的相近,是藏语借词,都 是四的意思”。和仕华认为:“‘若’字也是附加成份,意思是‘能干的’、‘厉害的’。‘罗’的意思是‘老虎’,同属彝语支的纳西族、彝族、拉祜族都 称老虎为‘罗’。罗居即‘老虎山’”。[2]白庚胜则提出了不同看法:“‘什罗’一词在纳西语中并不可解,似是一个外来词”。印度古代神话中的须弥山,是梵文Sumerw的音译,有“修迷庐”、“苏迷卢”、“妙高”、“妙光”等不同译音。须弥山也是一座神山,任继愈主编的《宗教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相传山高八万四千由旬,山顶上为帝释天,四面山腰为四天王天,周围有七香海,七金山。第七金山外有铁围山所围绕的咸海,咸海四周有四大部洲。许多佛教造像和绘画以此为题材,用以表示天上的景观”。
第一,在名称上,东巴神话之神山的“什罗”无法用纳西语解释,当是外来借词。查与纳西族一样信仰喇嘛教的藏族及蒙古族的语言,与“什罗”同音的Shara,或近音的Shenro为“又高又尖”、“高深”之意。窃以为纳西语之“什罗”之含义与之相去不远,同是“高大”之意,而纳西语、蒙古语、藏语中的“什罗”,又都是对梵文Sumerw,即汉语所译的“苏迷庐”的缩译。Sumerw在梵文中的意思就是“高大”。这一词汇是随着印度文化,尤其是印度佛教文化在汉、藏、蒙古、纳西等民族中的传播而同神山信仰一道传入这些民族中的。不过要推究梵文Sumerw一词之源,似乎与古亚速语有关,Sumerw实际上也就是亚速坛之名E-Kur-Ru-Ki-Sha-Rar之 Sha-Ra的变音。这两个词不仅音近,而且在意义上同为高大的宇宙山、神山方面是一致的。
第二,东巴神话中的居那若罗神山不仅画作塔状,而且有时也称作神塔。这是印度须弥山信仰、藏族神山信仰、汉族昆仑山信仰中所罕见的。神山与神塔全一的情况,只能在巴比仑的神话信仰中找到例子,即神塔及前身神坛是对神山的模拟,它们本身便象征为神山。
第三、居那若罗神山为人工建筑物,故《崇搬图》等神话作品中具体描写有建筑过程。这与《圣经》所记载巴比仑创世神话中有关建造巴比仑神塔的情况相似。昆仑山与须弥山也呈四面体,类同高塔,但对它是否为建筑物及其建筑过程是避而不谈。
第四、无论在昆仑山神话、还是在须弥山神话中,都没有出现神山受到破坏的内容。而居那若罗神山在初次建成后曾遭到鬼怪的破坏,与巴比仑神塔被上帝所毁坏的情节所对应。[1]

二、恒依巴达树(he33i33bA33dA31dz9r331 );藏语:dbag bsam ljong shing.       
“恒”义为“神”,与藏语借词,“依”为“之或的”,“兹”义为树。对于中间的“巴达”一词词义不祥,方国瑜编著的《纳西象形文字谱》:“神树也,相传达室为众树之母。字以树,从神座”。李霖灿编著的《么些象形文字字典》写作:   注为:“么些经典中神树之名,为一切树木之王,画一木于神山座上之形”。这棵神树在不同的东巴经中有不同的称呼及象形字。如在《鲁般鲁饶》中说,这棵神树首先被盘人发现,故名为“盘贝椤麻树”,后又被纳人发现,又名为“纳玖寿树”,禾人也发现了此树,名之为“禾贝鲁利树”。和仕华认为,“《鲁般鲁饶》除尤施告端树一名为纳西先民自创,除青年牧民殉情专用树外,其余几名皆只是略带纳西口音的中华日圭表木的旧名而已。所谓‘椤麻’,若木是也;‘玖寿’,穷桑是也。禾贝鲁利树的‘鲁’,乃卤字也。所以说纳西东巴神树与中华日圭表木同名。所谓建木,若木、穷桑、榑木,乃古人用来观测日影的工具,纳西东巴神树亦是历法树,其功能一致。《董埃术埃》(黑白之战)中说‘(恒依巴达树)神树的树枝上长着十二片叶子,天地十二年,十二年为一轮。其年份的出处和来历就在这里。鬼神之间,一年十二月,一月三十日,其出处和来历就在这里。’”“巴达”即梵语“菩提”。[2]“菩提”出自印度佛教的典故:乔达摩悉达多在比哈尔邦伽耶城的一棵毕钵罗树下苦思世间诸苦及其解脱之法,七天七夜后,当天空升起金星之时,终于豁然大悟,,证得菩提(觉悟),并由此立地成佛。毕钵罗树被后面的佛教徒称为菩提树,伽耶城被称为菩提伽耶城。木仕华也进一步指出,恒依巴达树译为如意宝树、圣菩提树、祝福许愿树,是纳西族东巴神话中一株集多种树体,多种功能、众多树名于一体的神树,这一株神树的出现喻示着纳西族社会历史—性转型,崇拜体系的更迭,从部落氏族社会迈向统一的政治经济诸方面有共同利益的民族实体,使象征不同部落群体的众多神树归并于一,出现“万树之王”。同时标征全民族成员共同认可膜拜的崇拜体系的形成。神树的出现除了纳西族内部社会转型因素使然外,尚有外来文化因素的影响作用。从纳西族神树造型上看,神树长于神山居那若罗居之上,与古印度和藏文化中的阎浮树(jambu )、菩提树崇拜、神树信仰以及世界其它区域文化中的“宇宙树(Cosmic Tree)”或“世界树”、“世界山”有密切关联。古印度文化中须弥山(Mount Sumeru)上长的wish一granting tree藏语称dbag bsam ljong shing,梵文写如:kutasamlmali,永宁纳西族
称之为pu33 gu33 t033 dZi31,也即丽江纳西族的恒依巴达树树(he33i33bA33dA33dz9r31),此外尚有7种不同的称呼。从神树原造型派衍出断字占据特殊位置的断字型神树,即字作树干,其上长出枝叶的形象,显然是后起的。同时在一个侧面表明了印度文化和藏文化因素在纳西纳西象形文化中的有机交融。[1]恒依巴达树的象形字画成莲花,主要是受了印藏文化的影响。在东巴画卷中,与莲有关的还有盘孜萨美、突赤优麻、纳妥森、丁巴什罗等神灵,以及《神路图》、巴格卜图等书。这些至尊神盘坐于莲花之上。而且在巴格图中莲花常常取代金龟。对莲花的崇拜最早起源于印度。在印度神话中,太阳神布拉玛诞生于莲花之中,她每年有六个月睡于莲花中,另六个月出莲花之外守护人间。在印度佛教之中,佛陀,宝冠降魔佛、千释迦等均居于莲花之上,释迦牟尼还常常以莲花喻性。“释氏以莲花喻性,以其植根于泥而不能染,发生清净,殊妙香色,非他草木之华可比,故以为喻”。[2]其实,对莲花的崇拜还对水的崇拜及生殖崇拜联系在一起,如古印度的“莲中宝石”之喻,即是以莲花象征女阴,以宝石象征男根,以二者结合比喻男女阴阳交合,繁衍万物之道,以体现生命的创造过程。古印度人也认为,莲花之创造者为水之神那迦(龙神)。可以肯定地指出,东巴经中恒依巴达树视为莲花,完全是由于东巴教以藏传佛教,甚至以本教为媒介,接受了传自印度的莲花崇拜而形成的。在《鲁般鲁饶》中,用大量的篇幅描写九十个男女与七十个女子在恒依巴达树下尽情欢乐,以这种方式保护这棵“欢乐树”。这实际上反映了纳西先民生殖崇拜。
在佛教文化传入纳西族地区后,东巴神话中的神树信仰明显地受到了印度神树信仰的影响。在14-16世纪的印度文献中,绘有以树干为中心,左右各有七根树相对称的梭罗树,各枝有叶,枝尖开花,花旁有果,果上各栖一鸟。另外,此树的树根下有一对神兽,在树腰两侧亦守有神灵。而在第三级左右树枝相交处则悬有一海螺,一只神鸟振尾栖于其上。[3]在东巴经《神鹏斗恶署(龙王)》中的神树也与之类似:神树立于神坛之上,其左右各有对称的六枝,第一级树枝左为神鼠,右为宝物盘;第二级树枝上,每枝左右都栖息着神鸟,中间为呈振翅状,爪攫恶署的神鹏;树根到枝叶之树干左右各有神马、神象守护神;树根左右为神牛、宝瓶。无疑,这里所散发更多的是印度气息,印度神树信仰对东巴神话中神树的影响是巨大的。但是,这种影响不是直接的,它是经过了藏族的神树信仰这个媒介。可以说,藏族神话中的神树“巴松主使”pA33so33dzi336i33乃是印度神树“梭罗树”与东巴神话中神树“恒依达巴树”之间的中介物。


三、神箭(l'33s'55);藏语:mAdA(。
神箭在纳藏宗教中不仅二者的读音相近,而且在神话及民俗意义中有相似性。箭在东巴经和民俗意义中象征着生命力。在前面也提到的金龟被神箭射死后化生“巴格图”。这与“神箭”的象征意义有关。东巴经《神箭的来历》:“竹子的父亲是龙竹,母亲是青竹,两个相结合,生了大儿实心竹,二儿空心竹,三儿岩竹。无人发现这些竹,先由乌搓补男儿发现了它,他用白铁镰刀割竹子,从涅罗夸割来的竹子用白骡马驮回来,交给巧匠汝崩制箭,锐眼者在火上烘烤校直竹子,制成三个有节子的素神之箭,象征了三代祖孙永不分离。最上一节,象征着家里人象江中游鱼一样快速发展; 第二节象征家人象地下的蚂蚁一样成群繁衍; 最后一节象征家人象花上的蝴蝶一样猛烈增长”。[1]
在东巴经中,“箭”与“素神”关系紧密,同为一体,素神的化身就是以箭为代表。“素”在纳西语中为“生命、生机、活力”的意思,是象征生命的神灵。为什么以箭代表素神?素神又象征生命力?从前段的叙述中可以看出箭是由竹子制成,竹子的繁殖、生长能力与人的生殖能力的需求有着内在的关联;其次,箭的形状与男性生殖器相似。以此来象征人类的生殖能力是显而易见的。以往在纳西族家庭中都供奉着“素神”,代表素神的箭是放在一个上笮下宽的圆形竹笼中,称为“素笃”。“笃”是纳西语竹笼的意思。“素笃”作为家神,代表着这一家人的兴旺发达,生命相传。在结婚仪式上,东巴要诵读《大祭素神菜与素神拴结 娶女托付给素神》,意为把娶来的新娘托付给男方家的素神。仪式中东巴念完经后,新娘把红绳子系在男方新郎家的箭上,东巴把箭放回竹笼中。然后,东巴分别给新娘、新郎的额头抺酥油。由此意味着新娘已经成为男方家的正式成员,她的生命已经拴在了男方家的素神上,二人的结合得到了家神的认可。这个仪式的象征意义有三:一是箭隐喻男性生殖器,竹笼隐喻女性生殖器;二是“素笃”表示男女结合,生命繁衍;三是以男女双方的生殖能力隐喻家庭的发达兴旺。这在东巴抺油时所诵的经文中可以得以证明,牦牛油被视为华神(生殖之神)的象征。
无独有偶,在藏族本教的经典中也有关于箭的来历的记载:南喀东丹却松国的国王有五种本源物质,法师把这五种本源物质放入他的体内,口中轻轻吹了口气,气变成了风,风又产生了火、露珠及一明一暗的两个卵,法师用光轮敲打发亮的卵,由此产生了光,在空中形成了托塞神,即散射神;向下射去的火光形成了达塞神,即箭神。另一个故事中说道,在“叶”和“岸”的分界线上长了一棵神树,树叶如丝绸,水果如金子,树皮如布匹,荆剌如兵器。一天,拿着白箭的恰马羊喀骑着一头山羊爬上德喀山顶,发现了这棵树,意识到了“叶”“岸”两族之间的战争即将来临。后来在战争中“岸”族的首领卓波对准“叶”族首领黙巴的眼睛射了一箭,却射中了黙巴的帽子。由此打败了“叶”部族。这支系着白绸的箭看成是法器,成为象雄本教占卜经中的360个神的象征。与婚礼有关的箭在藏族民间也有传说:恰风央扎与什贝东桑玛结合后,生了三个不同颜色的卵。从金卵中产生了一支青绿色箭翼的金箭,青绿色卵生出了一支金色箭翼的青绿色箭,白色卵却生出了一个纺锤。
在藏族婚礼中,“箭”和“纺锤”的意义非凡。在婚礼上新娘和新郎一起唱的歌声中是这样描绘的:“男子的生命依赖于箭,女子的生命依赖于纺锤,我们把他们的生命托付给众神,愿箭和纺锤永不分离”。[1]
箭的象征意义在纳藏两个民族中有着相似的内容,都包含着生命力的意蕴,从中可以看出生殖崇拜观念的遗留。从源头来分析,本教对东巴教的影响是明显的,因为在早期的东巴经中并没有安排“素神”的位置,“素神”应与“巴格图”一样,皆属后期出现的神灵崇拜类型,而且“素神崇拜”中已经有了明显的祖先崇拜的色彩。本教中的“箭神”的来历则与万物产生、万物有灵观念有关,其产生时间应更早些。

 

TAG: 藏族 纳西族 神树 宗教 神箭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日历

« 2024-04-20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224980
  • 日志数: 89
  • 图片数: 19
  • 文件数: 58
  • 建立时间: 2008-11-19
  • 更新时间: 2017-11-24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