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茶马古道文化研讨会主题发言摘要
2010年7月6日下午,举行专题会议发言,先后有16位专家、学者发言,近200余与会专家学者参会。
作为茶马古道首倡者、云南大学茶马古道文化研究会会长木霁弘从四个方面阐述了茶马古道文化深层内涵。
首先提出,茶是中国文化的边疆。他从五个角度来谈中国茶文化发展史:环中国嗜茶线与“中国茶文化圈” ;茶叶贸易与17-19世纪世界商贸全球化;茶与中央王朝的羁縻制度和大一统格局;茶是中华民族和谐团结的粘合剂;茶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象征。
其次阐述了茶马古道的性质:它是世界上地势最高、文化形态最为复杂的文化线路。它是文明文化传播古道,是商品交换渠道,是中外交流通道,是民族迁徙走廊,佛教东渐之路,旅游探险之路 。
其三介绍了茶马古道形成的时间、线路 。中国大陆通向西域的三条古道中,空间最绵长、时间最悠久的是茶马古道。茶马古道的运行范围。
最后谈了“茶马古道”文化研究、开发的意义。文献记载的西南各条古道与茶马古道;“茶马古道”与“南方丝绸之路” 的概念比较;茶马古道的生命力。
北京大学孔江平教授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引人深思。
1、曾去澳大利亚考察茶产业的发展,澳大利亚正在推广以茶健身的理念和方式;
2、从饮食文化看普洱茶的发展和特点;
3、北方喝花茶,南方喝乌龙茶,对茶的喜爱可以从身体机能解释即大脑机能控制下形成一种惯性。口味是可以改变的,这对于茶的推广存在的问题:易发霉、泡后发黑,推广过程中待解决。
西澳大利亚大学、浙江大学访问学者、前西澳大学孔子学院院长席格伦教授
“茶马古道与中国软实力,一个茶马古道之友的角度分析”
首先向大会作了授自我介绍,并介绍了澳大利亚风情。接着叹了他多年来对茶马古道认识和所见所感。图文并茂,讲解生动。主要论点有:关于保护茶马古道文化遗产的普洱共识:加强茶马古道保护国际间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内外文化线路遗产保护的成功经验与先进模式,提高茶马古道国际知名度和保护水平。同时,积极开展茶马古道申报世界遗产的前期研究与准备工作。
北京大学陈保亚教授作了:茶马古道:远征世界屋脊带的文明传播纽带——念茶马古道徒步考察20周年。
茶马古道是以滇藏川三角地带为中心,跨越世界屋脊带喜马拉雅山脉、帕米尔山系和横断山系的远征古道。茶马古道是以人赶马(包括牛、骡、骆驼等)运茶为主要特征,并伴随盐、酒、马、骡、皮毛、药材等商品交换的文化转播之纽带,向北可深入新疆、青海、甘肃和北方丝绸之路相回合,向东可延伸到广西、贵州、湖北、湖南等省区,向西可抵达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锡金、不丹,向南和东南可延伸到东南亚的缅甸、越南、老挝、泰国等国家,并波及南亚、西亚、东南亚的另外一些国家和地区,继续向西则和欧洲、非洲古文明通道连接。茶马古道的存在为研究语言接触提供了重要条件。
陈教授对茶文化兴起还有独道见解,饮茶的三种层次,品茶、嗜茶、恃茶等。早在汉代嗜茶行为就兴起了。在《旧唐书》卷一百七十三《李珏传》记载有:“茶为食物,无异米盐,于人所资,远近同俗。既祛竭乏,难舍斯须,田闾之间,嗜好尤切”。在吐蕃地区还有恃茶行为,在《西藏政教史鉴》记录了下面的材料:“茶叶亦自文成公主输入藏土”。《宋史》卷492《吐蕃传附董毡传》还记录了吐蕃支系董毡部的恃茶行为:“厮啰地既分,董毡最强,独有河北之地,其国大抵吐蕃遗俗也......人喜啖生物。无蔬茹酰酱,独知用盐为滋味,而嗜酒及茶。”宋人罗愿《新安志》卷七《洪尚书》也有记录:“蕃部日饮酥酪,恃茶为命,若稍重茶禁,不急于马,则马自至”;宋元之际无名氏编撰的《宋史全文》卷二十六上:“是月吏部郎阎苍舒言马政之弊不可悉数,今欲大去其弊,独有贵茶,盖夷人不可一日无茶以生。”唐代封演所著《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也记录了回鹘有饮茶风俗:“晋时谢安诣陆纳,纳无所供办,设茶果而已。按此,古人亦饮茶耳,但不如今人溺之甚,穷日尽夜,殆成风俗。始自中地,流于塞外。往年回鹘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亦足怪焉。”
对茶马古道路线也作了非常详实的介绍,跨越横断山腹地线路:滇藏线;滇缅藏线;川藏北线;川藏南线。茶马古道兴起和维系的必要条件茶马古道的形成有三个必要条件:
1、恃茶民族的出现。人们对茶叶的依赖,古道必须存在。
2、恃茶民族远离产茶区。耗茶区远离产茶区,必须远征。
3、险峻地势。高山峡谷急流险滩带来的地势的险峻,使马帮有用武之地。还谈到了茶马古道上的语言现象之独特性。西南官话的形成。2亿7千万西南官话人口。无论高山显著,成为人类语言文化传播之最。最后,陈教授说,茶马古道是人类的重要遗产语言生态遗产;是民族文化遗产;也是自然生态遗产。
云南省文物局局长余剑明作了:云南茶马古道文化线路的现状与保护的主题发言。首先介绍了2007年以来,全国开展了第三次文物普查,云南新发现文物点为11446处,数量由原来的5300处增加到了15371处,极大地丰富了我省文化遗产的数量和类型。有乡土建筑、工业遗产、老字号、文化线路、线性遗产、文化景观、二十世纪遗产等。
接着解释了文化线路的含义,它是一种陆地道路、水道或者混合类型的通道,代表了人们的迁徒和流动,代表了一定时间内国家和地区内部或国家和地区之间人们的交往;代表了多维度的商品、思想、知识和价值的互惠和持续不断的交流;代表了因此产生的文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交流与相互滋养,这些滋养长期以来通过物质和非物质遗产不断地得到体现。还回顾了文化线路保护与发展的历程。
国内外提出文化线路遗产类型,目的和意义有三个:1、促进遗产价值认识的转变;2、促进遗产保护方式的转变:3、 促进沿线区域的多重发展。
论坛的举办和《关于保护茶马古道文化遗产的普洱共识》的形成,标志着茶马古道国家保护行动启动,标志着茶马古道整体保护行动启动。茶马古道的保护,主要保护:1、古茶园、古茶号、老茶厂;2、古城镇、驿站和集市;3、古道路、古桥梁 ;4、古寺院、古遗址;5、制茶工艺、饮茶习俗;6、与古道相关联的背景环境;7、古道沿线各民族的传统文化;8、其他。
自1982年国家公布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以来,全省有60个历史文化名城(村、镇),我省已将46个位于云南茶马古道上、具有马帮文化背景、遗迹遗物较为丰富、历史风貌保存较好的古城镇和古村落公布为历史文化名城(镇、村、文化街区),使这些古道重镇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合理的利用,其中勐腊县易武镇、宁洱县磨黑镇、凤庆县鲁史镇、保山市板桥镇、剑川县沙溪镇、维西县叶枝乡、盐津县豆沙关等都是云南茶马古道的重镇。
茶马古道保护工作主要有如下计划:
1、申报茶马古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是我省文化遗产保护方式向区域性,大型遗产保护转变的一项重大行动,意义是极其深远的。
将以下茶马古道路段整合为“云南茶马古道”申报为第七批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2、茶马古道作为文化线路遗产,具有规模大、分布广、环境复杂等特点,加强基础研究是对茶马古道实施有效保护的基础和先决条件。云南省文物局将进一步研究制定茶马古道文物遗迹认定标准,用以指导云南茶马古道文物遗迹的资源复查和资料汇总工作。
3、编制茶马古道保护规划;4、建立茶马古道保护研究机构;5、开展茶马古道申遗可行性研究。
茶马古道的遗产构成丰富,遗产价值突出,也具有较好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表现在:
1、世界上海拔最高、路途最难、地势最险的文明古道;
2、世界上自然和人文景观最壮美、最神秘的文化景观;
3、世界上民族构成最复杂,民族文化最丰富的文化走廊;
4、世界上民族文化和文物古迹保存较为完好的线性遗产;
5、大陆上惟一一条还然在运转着的“活” 的古代商道;
6、亚洲不同区域古代文明传播和交融最重要的文化廊道。
因此,茶马古道本身具有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可能性。
最后,余局长提出,茶马古道保护有利于增进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维护边疆稳定,促进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我们相信,在各相关省区、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尤其是在各位专家学者的积极参与下,茶马古道这份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必将得到有效保护和永续利用!
西北大学陕商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刚教授发言,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1、云南举全省之力打造出了“茶马古道”这一文化品牌,为文化产业发展做出了贡献。感谢云南同志做出了有意义的工作。
2、茶马古道研究应突破地域性,走出丽江,走出与云南,有民族性和国际性,整合陕甘、康藏、滇越三条茶马古道。
3、两个问题供大家讨论:①茶马古道定义的界定; ②茶马古道时间的界定。
四川师范大学谢元鲁教授作了“茶马古道—边缘文化中心的行走、探索、隐逸”,从三个方面交流学术观点:
1、文化中心周围的地带为边缘地带,是文化交流与碰撞较频繁的地带;
2、边缘地带与中心地带的差异;行走、探索、隐逸,茶马古道体现了这三个文化特点;
3、三个文化特点对丽江发展的现实意义。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王川教授发言主要从四川茶马古道三个方面来论述:
1、物质文化遗产:历史遗迹、古茶园、古茶号、交易地点;
2、非物质文化遗产:语言;
3、川西北是古道核心区,遗迹丰富,影响深远,希望加强省际交流。.
青海民族大学唐仲山研究员作了:河湟茶文化特征简论。唐先生从四个方面来论述学术观点:
其一,河湟茶文化形成的多元性。其二,河湟茶文化生成语境。其三,对砖茶和窝窝茶的认识。最后,都市商业化的茶饮方式变迁。
美国西雅图大学张慧娜博士:
1、到丽江的感悟;2、以前认为的文化旅游对文化有破坏性,是一种文化剥削的观点是不全面的。旅游与文化史相互影响和作用的关系;3、文化旅游给纳西族带来了好处:经济利益,发展生机和集体认同,还给纳西族提供了展示本民族智慧与文化的平台。
四川民族大学祁和辉教授
茶马古道的前身通道及在中华民族形成中的重大作用。
首先,中国西南大地自古有一条西南边陲通向巴蜀、中原的交通要道,这条通道有三大特点。1、形成很早2、与时俱进3、至今仍在使用。
其次,西南通道在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中极其重要。1、是历代西南几十个民族联系、沟通、交流的共合浅;2、是形成中华民族的重要历史文化细带;3、是中国最早的国际商贸通道。
第三,中国茶业太分散、在国外影响不及日本、印度与茶的发明祖国和茶茶产业大同身份不符,应该整合滇黔、巴蜀、江南茶业分工合作,集中优势产力向全球推广中国茶文化和茶业。
云南勐海茶业有限责任公司邓增永董事长
茶马古道的文化与精神遗产及大益集团的实践。主要从以下四部分来论述:1、茶马古道的文化遗产。分别介绍了茶叶传播之路。茶马古道是以“茶马互市”为代表的商品交换的通道,是多元文化交流和融通的渠道,是民族迁徙的走廊,是文化名城发展的推力,是民族团结的纽带与桥梁,是生态旅游之路。2、茶马古道的精神遗产。主要体现出:茶益天下、不畏艰险、和谐相处、开放包容 等精神。3、茶马古道遗产的继承与弘扬。4、大益集团的实践。从企业发展、经营内容、回报社会、展望未来等方面进行介绍。
丽江大研古乐会会长,著名学者宣科先生多年来对茶马古道认识也作了发言:
1、对茶马古道的记忆与认识;2、茶马古道研讨会在丽江举办的意义。
云南民族学会会长郭大烈研究员作了题为:认真考虑茶马古道各民族的生存问题。主要论点有:1、云南省的政策支持不能满足少数民族的发展现状,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社会生产存大大矛盾,茶马古道个少数民族的民生问题亟待解决。2、茶业在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中占重要地位,开发潜力巨大,可将其发展做为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突破。3、中央藏区工作会议召开的背景下茶马古道各民族可向中央寻求政策,经济等支援。
日本学者细川裕子用比较流利的汉语进行大会发言,主要谈了三个方面认识:1、到丽江的感悟。2、日本文化与中华文化的渊源。3、日本文化有好交流的愿望。
临沧纳西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木光先生作了最后发言。他说,丽江是连接滇川藏三角区域茶马古道的咽喉要地,丽江古城则是茶马古道沿线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汇点、贸易中转集散地和商品交流中心。茶马古道既是一条经济走廊,也是一条文化走廊,它不仅促进了滇川藏三角地域的 、社会、文化的繁荣,也为各民族间相互交流、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发挥了巨大作用。在明王朝统治的270多年间是丽江木氏土司的振兴鼎盛时期,木氏土司作为纳西族的统领,对滇川藏茶马古道的开拓与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此外,木光先生从木氏土司势力的崛起;屏藩武功,进军川藏开拓茶马古道;木氏土司经历了几代人的进军扩土形成了四条主要进军路线;依靠周边的姻亲关系建立了收购茶叶资源的渠道;适应茶马互市贸易发展而在藏区开设锅庄商行;木府组建官商马帮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http://www.lijiangclub.cn/dispbbs.asp?boardID=6&ID=9446&pag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