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孔:一个值得寻味的文化符号(网易博客,一位名为“龙舞沧海”的同人的博文)
■建炎二年(1128年)宋高宗赵构在扬州祭天,孔子第48代嫡长孙、衍圣公孔端友奉诏陪祭。此后,金兵大举南侵,淮扬危急,高宗君臣仓皇南渡。建炎三年(1129年)正月,高宗驻跸临安(杭州),因孔端友率近支族人扈跸南渡有功,赐家衢州。
南宋时期,南宗有六代袭封为衍圣公,衢州也成了当时孔氏家室和孔学的活动中心,朱熹的闽学、两陆的心学和吕祖谦为首的浙东学派,都如众星拱月般围绕在衢州左近。许多孔氏子孙走向民间,活跃于东南诸省,为儒学南渐,理学北传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元世祖忽必烈统一中国之后,令南宗孔子第53代长孙孔洙从衢州北迁曲阜,载爵去曲阜奉祀。接诏后,孔洙即进京见驾,向元世祖当面陈述自己的两难心境。他说,衢州已有5代坟墓,且孔氏家庙也已如曲阜有相当的规模。若遵皇上诏令北迁,则实不忍离弃先祖的坟墓;若不离弃先祖庙墓,又将有违皇上圣意。孔洙表示,愿将自己的衍圣公爵位让给他在曲阜族弟孔治世袭。元世祖大喜,称赞孔洙“宁违荣而不违道,真圣人之后也”。这样,由衢州孔洙的礼让,曲阜孔治获得“衍圣公”世袭爵位。
■衢州孔庙现址即为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所建,清代曾多次修葺、拓建,占地约20亩。衢州家庙虽远不及曲阜那样规模大、气势壮,建筑精美,但也朱墙青瓦,龙桷云楣,简朴而自成一统。虽少些皇家色调,倒挺符合封建时代文化人享受的规格。八百多年的风雨斜阳,战火硝烟,使孔氏家庙屡废屡兴。现存的家庙在20世纪80年代初重修,90年代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孔氏南宗家庙占地13900平方米,分家庙、孔府、后花园三部分。
儒学与浙江本地的实际相结合,产生了不同的学派,丰富发展了儒学。
一个是礼让精神,一个是孝道精神,这都是南孔的精神很值得发扬的一个地方。
儒学也是符号,儒学不能看成仅仅是孔家的东西。
一
主持人(光明日报记者严红枫、梁枢):北宋灭亡以后,孔子的嫡传,衍圣公孔端友背着孔子的楷木像跟着赵构南迁,在衢州落地生根。由此就有一个与当地文化接轨的问题。由于文化氛围、土壤、背景等方面的不同,南孔经过了几个世纪的岁月,就出现了与北孔不一样的地方,有了差异。这种差异表现在哪里?这是读者关心的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对于南孔,浙江省及衢州市委市政府都很重视,每年都要举行纪念活动,这至少说明南孔是有当代性的。那么南孔的当代价值是什么?我们今天讲南孔有什么现实意义?
张立文(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孔子研究院院长):南孔把衍圣公这个正统地位让给了曲阜他的族弟那一支。这在古代是不得了的,因为一个是正宗,一个是别子为宗,就像我们今天讲血统,讲宗族谱系,谁是正宗,谁是嫡,谁是别宗,谁是庶,这是不一样的。中国古代是嫡长子继承制,南宗是嫡子,是嫡传,南宗的出让体现了以和为贵的思想,也体现了他的高风亮节。体现了真正的儒家的精神。
我是温州人。我们的祖先张璁曾是明嘉靖初年的首辅(宰相)。自汉代以来,各朝各代对孔子都有封谥,西汉追谥褒成宣尼公,唐玄宗追封文宣王,宋真宗追谥至圣文宣王,元成宗加号大成至圣文宣王。张璁给嘉靖皇帝上了一个奏折,说孔子不仅是万民之师,而且也是帝王之师,不能由皇帝来封给孔子一个王,他应该是至圣先师。嘉靖皇帝就接受了张璁的意见,封孔子为至圣先师。
宋代的时候,温州出了一大批思想家,发展出了一个功利学派——永嘉学派,它同儒家原来的重义轻利不太一样,讲究义利兼备。这样的思想影响了温州现代的发展,为什么温州后来能搞温州模式?它能敢为天下先,就是有这么一种义利并重的精神。温州靠海,地少人多,很久以来就不是完全的靠农业生产。像我们家原来是出海打渔的,后又经商。青田人拿刻着猴子的石像到欧洲去卖,因此,温州地方华侨特别多。这个地方是海洋性生产和农业性生产相结合,这就发展出一种重功利的思想。这同完全的农业社会有区别。
主持人:您的意思就是说功利学派这种思想不光是一种学术思想,它还是一种活着的、在大众中存在的精神,学术的东西是对这种精神的反映,是另一种形态,是吗?
张立文:对。你刚才讲的,南孔儒家思想的传播、影响,它在同南方地区的不同社会环境相结合的过程中,化生了具有地区特点的儒学,这就同原来鲁地、鲁国,即与山东的儒学思想不太一样。因为曲阜离海比较远,它属于中原,所以两者有一些不同。
主持人:就是说,南孔这一支在您的叙述中实际上已经是一种文化符号了,具有象征意义。不光是衢州这一个地方,整个浙东功利学派和衢州的南孔都是有联系的?
张立文:是有思想的联系。
吴光(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应该说是象征性的思想联系,而非具体的学派渊源关系。当时浙江的儒学,金华吕祖谦是中原文献之传,从中原传过来的,周行己、陈傅良、叶适、陈亮等则是从北宋胡瑗、二程那里传过来的,形成了永嘉功利学派、永康事功学派等,还有金华学派,婺学。
张立文:还有一个永康学派。
吴光:宁波明州还有庆历五先生。所以这个是从北宋的儒学到南宋的儒学发生的一个转折,跟浙江当地的传统结合起来,是儒学的思想在传播。
张立文:对。儒学到宋明这个时候有一个很大的转变。这个转变不仅仅是一个符号问题,比如曲阜的孔庙或者衢州的孔庙问题,文化符号的传递是一种文化信息和文化标志,它是整个儒学由训古之学向义理之学,由儒释道三教向宋明新儒学的转变,儒学开出了新学风、新思维、新形态。儒学与浙江本地的实际相结合,产生了不同的学派,丰富发展了儒学。
吴光:太学还是在首都,在临安,就是杭州。有些人像叶适这些人都到太学馆去过。衢州这里是作为孔子系统文化的一个象征,衢州南孔在这里定居。当时他们五代受封公爵,封了五代。元代以后他是作为五经博士了,就是元明时期,到了民国他是奉祀官了。南孔从四十七代孙到七十五代孙,这么多代人,中间没有出过一个思想家,这个也是一个客观的事实,这还是有一些地域上的局限性。
二
周桂钿(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大思想家很少姓孔的。
吴光:这是一个文化的问题……
蔡德贵(山东大学教授,《孔子研究》主编):张老师,刚才您说的温州的情况特别像春秋战国时代的齐国。沿海文化,便渔盐之利,工商业发达,所以齐国那个地方就形成一种什么特点呢?就是“以其所有,易其所无”,结果由商业交换就形成了一种民风,《论语》里面说“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朱熹做了一个注:“齐俗急功利,喜夸诈,”所以,“以其所有,易其所无”,这是齐文化和温州文化的共通之处。
吴光:总的来说是中华儒学文化的一种传承。孔子南宗过来了,当然要肯定他们的作用,作为孔子的一个象征,明确的说是象征意义。刚才张教授讲了最重要的,一个是礼让精神,一个是孝道精神,这都是南孔的精神很值得发扬的一个地方。这是他们一支,南孔其实有很多支,杭州一支,温岭有一支。磐安还有一支。中国孔子家庙有三处地方,不止两处,一处:曲阜,第二处是衢州,第三处是浙江磐安,这个磐安他也不是衢州这一支迁过去,是另外一支,他那里也建了一个孔子家庙,所以说他这个传承也是相当混乱的。但是他们申报为全国的孔子建庙,磐安已经成为全国文化单位了,磐安县是金华地区的一个县。他们有一个申报为全国文化单位的全国第三的孔子家庙,目前为止还就是这么三个。
主持人:他们比衢州这支先呢还是后呢?
吴光:几乎同时,与衢州南孔是同族兄弟关系,但不是嫡长子。
主持人:是由于战争原因过来的吗?
吴光:是的,是北宋末陪皇帝南逃时迁过来的。他们定居在磐安县的榉溪村,于是就又有了一个孔子家庙。
周桂钿:现在世界上的孔庙没有统计过到底有多少。我国台湾地区是每个县都有孔庙,韩国日本也都有孔庙,日本的孔庙我们都去看过,很小,要进去就要把鞋脱在门外面穿着袜子进去。它有的写文庙,有的就写孔庙。现在我们去过的,德阳的那个很大,德阳那个前面有个门,谁中了状元从那个门进去,开那个门。结果一直没有人中上状元,那个门就一直关着,没开过。它那个还是比较大。现在孔庙啊,保存下来的都加以装修,儒学的地位有点提升。现在应该说第一庙还是曲阜的。
三
蔡德贵:我有一个观点,就是南孔北孔都是孔,南宗北宗都宗儒啊。实际上关于儒家的思想,我特别同意张老师的说法,它有时代性和地域性。孟子说:“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后儒家的思想,包括儒家的继统,一直在变化,思孟学派,在齐国的时间就很长。包括孟子在稷下学宫那一段,他吸收了齐文化的好多东西,都融入到他的学说里面,后来荀子也是,战国时期也是第三位儒家大师了,如果把子思算上,就是第四位,是吧?地位很重要,他的齐文化的色彩太浓了,他把好多管仲的思想、晏婴的思想都吸收进去了,那就是:开放性更强了。我个人觉得儒家思想从开创到现在随着时代的变化,就是在山东那个地方也是不断变化的。大体来说,到现在我觉得已经是五个形态了,第一个形态就是董仲舒所说的春秋战国之后独尊儒术的那个形态,他说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要独尊的儒术就是春秋战国的那个儒术,实际上用我们今天的观点来看,那个时候的儒术独尊也不是儒家一家,就是说儒家吸收了很多其他文化,儒家思想一开始就是文化交流的产物。
张立文:对。董仲舒吸收了法家的、道家的、名家的、阴阳家的思想,而归宗于儒家思想。
周桂钿:所以你看后来,汉代以后,魏晋时期那个魏晋玄学,应该就是以儒道互补为主。然后佛教汉代进入以后,佛教文化又不断为儒家文化吸收,那就是三教合一,明末清初就是四教会通,现在实际是到了一个多元融合的时代了。所以海外的一些儒家包括港台地区的新儒家的多元融合的色彩非常浓厚了。
吴光:现在南孔和北孔真的应该互相学习,南孔北孔不应该有什么宗派门户之分,而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就是弘扬儒学。
蔡德贵:也不应该争正宗。
张立文:对,符号本身有它的意义,南孔本身有他的意义。一个,他有凝聚的作用,他有一定凝聚力。南孔不管怎么样,传到这里以后,他作为儒学的符号,这个符号本身有凝聚的作用;还有一个,他有向心力,作为嫡传,具有一定向心力。但是从思想来看,也有一些实在的作用,思想不局限于宗族里面,子孙里面。儒学具有普世性,你也可以接受,我也可以接受,其子孙可以接受,不是他的子孙也可以接受,如果当做一种血缘关系,它便有限制,思想没有限制。儒学传到这里以后,同本地相结合,产生了一些与原来山东儒学不同的特点,这就是说,儒学会随时间和地域而变化,我想,儒学作为一个符号也会变化。
主持人:儒学也是符号?
张立文:对,儒学也是符号,儒学不能看成仅仅是孔家的东西,儒学这个符号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伦理道德、价值观念、思维方法、行为方式、审美情趣、风俗习惯的源头活水之一。(压题图片:衢州孔庙)
编后记:由中国社科院和衢州市政府联合主办的“2006中国衢州国际论坛”于9月28日在有“南孔圣地”之称的衢州市召开。会议期间,我们邀请了张立文等四位儒学专家,就南孔儒学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访谈,这里予以摘要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