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中国木版画之源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1-11-08 10:11:08

  • 文件版本: V1.0
  • 开发商: 本站原创
  • 文件来源: 作者提供
  • 界面语言: 简体中文
  • 授权方式: 本站共享
  • 运行平台: Win9X/Win2000/WinXP
版画,又称民间张贴画,为古代年画的始祖。木版画最早产于何地?专家学者都认为它肇始于黄河中游山西西南部的平阳府,也就是现在山西省的临汾、运城一带。

    1998年,在临汾市尧庙乡下靳村发掘的至今4500至5000年的古墓群遗址、襄汾县陶寺墓群遗址中出土的彩陶片、玉器、彩绘木案,特别是蟠龙纹陶盘,说明远在上古之时,平阳就有了雕版彩绘技术。《尚书·尧典》中有“象以典刑”,说舜把五种刑罚标画出来,广为宣传,对百姓进行教育,同时,还发明了用树脂油作漆作岩画。

    春秋战国时期,平阳已经有了雕版刻印技艺。1954年、1958年,考古工作者先后在临汾地区的洪洞县坊堆村发现有商周时期的羊甲骨文片,上面有朱红文字和针形刻画的象形符号。上世纪60年代在临汾地区的侯马考古发现的铁线篆文《庚儿鼎铭》、朱砂笔写于石片上的《盟书》,以及在新田晋国遗址出土的古铜印章,都足以证明当时平阳雕印技术已经发展到一定水平。

    晋人王嘉撰《拾遗记》中说:“尧在位七十年,有鸾雏岁岁来集”“有痫支之国献重明之鸟”“状如鸡,鸣似凤”“其未来之时,国人或刻木或铸金,为此鸟之状,置于门户之间,则魑魅丑类自然退伏。今人每岁元日,或刻木铸金,或图画为鸡于牖上。”平阳为木版画“源头始祖”便昭然自明了。

    相传在西晋末年刘渊起兵反晋,建汉称帝,建都平阳金殿镇时,民间艺人已用木版雕印佛经和刘渊的行文令。《二十五史补编·补五代史艺文志》中说:“雕板书固肇于隋,行于唐,扩于五代,精于宋。”北宋时平阳已成为我国北方的雕印中心,金、元时期的平水版印刷十分有名,《赵城金藏》《玄都宝藏》《南丰曾子固先生集》《刘知远诸宫调》《丹渊集》《通鉴节要》和木版水印画《随朝窈窕呈倾图之芳容》《东方朔盗桃》等闻名世界的艺术珍品,皆出于此时。同时,今人还搜集到五代至宋初,北方平阳雕印的佛经书籍和佛图版画《文殊菩萨佛图》(五代后晋)、《佛说北斗七星经》(北宋雍熙三年)、《佛说炽盛光降发曜官房宿相》图、《药师琉璃光佛》图、《神农采药》图,足以证明当时平阳木版雕印技艺已相当成熟,书图字体清晰,图形优美,刀工有力,线条流畅,堪称珍品佳作。此后,元、明、清各代,都有发展,民间艺人称清时为黄金时代。

    平阳何以成为木版画的源头始祖,因其有独特的历史人文因素和独特的地理生态因素。

    临汾古称平阳,《帝王世纪》中说:“帝尧氏,始封唐,……及为天子都平阳。”平阳这块古老神奇的地方,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它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地上地下文物随处可见,被誉为华夏“文化博物馆”“民间艺术宝库”。180万年前的西侯渡文化遗存,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的丁村、柿子滩文化遗存,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枣园文化遗存都举世闻名,特别是尧舜禹时期的陶寺文化遗址的发掘,以其大量的历史遗迹和史前珍贵文物,把中华民族有考古成果资证的历史,向前推进了2500多年。柿子滩文化遗址至今1至2万年前用赤铁矿粉绘制的两方名画,是我国截至目前旧石器时期最早的岩画。帝尧时期平阳留传下来的《击壤歌》,是我国最早的诗歌。“侯马盟书”被评为建国以来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平阳戏曲早在元代就与北京元大都齐名,被誉为“中国戏曲的摇篮”。

    平阳大地,平川产棉,上党产麻,稷山产竹,这些都是造纸的最佳原料,故有“平阳府纸”“稷山竹纸”“上党麻纸”等传统名牌。传说东汉蔡伦曾来平阳造纸,城内有蔡伦庙,死后葬于运城蔡伦沟,并留有墓志碑。平阳东西两山,多产硬质细密木材,如梨木、核桃木等,沿河又多生枣树,木质坚硬,纹理细腻,都是雕板的最佳材料。平阳雕印版多用枣木,素有“枣版”佳称。又因平阳地处平水之阳,故称平阳雕印为“平水版系”。除此以外,绛州产笔墨,蒲州产墨纸,都给平阳雕印提供了有利的物质条件。《通典》记载:“平阳大地魏晋以降,文学盛兴。”到隋唐时雕版印刷就兴盛起来了,河津、太平牗今襄汾县牘、乡宁诸县县志都载有隋朝教育家王通的著作,以雕印传播于世。唐后期文学家皮日休在撰写《文中子墓志铭》文中,也记述了文中子著作用梓版传播的事实。北宋时平阳已成为我国四大雕印重镇之一,《中国版画史》也称平阳是我国版画最早产地之一。

    平阳木版画有历史文化的传承性。平阳木版画是和远古先民的岩画和后来的仰韶文化时期的彩陶纹样、石刻牗如汉代画像石、唐代石刻等牘一脉相承的,所以在表现内容上,为了谋求生存,延续生命,繁衍后代,多以农耕渔猎、征战、洪水、火灾为重要题材,对生育、生殖、女性崇拜也多有表现,尤其是当时人们对大自然的各种“魔力”还认识不了,所以便创造了太阳神、风神、雨神以及现实中并不存在但却有现实影响的天神鬼怪之类的形象。由于劳作、战争间隙的自娱和娱神,人们追求向往祥和平安、吉祥如意,也便在表现物象时加上鹿角、鹤翼、光冠、光环。随着文字的产生、发展,语言丰富了,在绘画形象中创造了双关、谐音类的“三星高照”“四(柿)季(鸡)平(瓶)安(鞍)”“五福(蝠)临门”“六(鹿)鹤同春”“连(莲)生贵(桂)子(枝)”等吉利画。

  平阳大地,人类文明起源较早,这里人文荟萃,崇文重教,读书风气很盛,不少人家门首都镌刻或张贴着“耕读之家”“耕读传家”,有钱人家素有藏书习惯,“家置书楼,人蓄文库”就是这种时尚的反映。因此,许多木版画的内容很自然地融入了自《诗经》以来的古诗词意境。达官显贵家的中堂画、贡笺的内容,多用于教育后人,显示祥和吉庆,富贵荣华。这种习俗也影响到民间,“昔日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到明清年间,由于文人雅士加入木版画行列,把他们的情趣和群众的期盼相融合,平阳木版画就更有文化味了。

    平阳木版画有特殊的地域性。山西晋南一带的平民的土木房、砖瓦房、四合院,达官显贵的连进院,在全国民居中是不多见的,或者说这种民居形式是从平阳传向外地的。平阳一带的地理环境适合于修建土窑洞、砖窑洞、地窑院、下窑上房院,这都是当地居民所建的一种特殊的民居群。特殊的水土和民居影响了这里民俗的殊异,因山区、丘陵川谷相阻,不同的生活条件,使人们对建筑的室内外装饰有着不同的习惯与要求,多种多样的民俗风情,使平阳木版画必然要适应当地的经济生活、精神文明需求而显示出其独有的特色。从农历腊月到来年正月,民间要大闹社火,悬挂灯笼,要送“灶王爷”,接“天地神”,这就出现了许多灯画、拂尘纸画等平阳独有的画种。灯画在影视产生前,民间是作为土戏来观赏的,而拂尘画既有观赏价值又有“拂尘”的实用价值。作为年画,年节布置庭院、厅堂、居室,平阳人家从院落到居室内外,门窗、粮囤、面缸、碗柜、牛棚马厩等不同器物上均可张贴。中堂画、大贡笺一般张挂在厅堂正壁,两边配以条屏或楹联,居室多在炕面张贴屏条,有四条一个主题的,有一图两条的,或春兰秋菊夏荷冬梅、四君子,或四美人、四进士、四武人等等。门首或橱柜贴拂尘纸,院中照壁贴贡笺或福字大斗方;门外挂灯,灯上出现灯画,衣柜、粮囤上贴方子,都印有吉祥如意,红火热闹,出口吉利,合人心意的画。

    平阳木版画有与戏曲相连的趣味性。平阳号称“中国戏曲的摇篮”,因此,除了瑞兽祥鸟、奇花异草、山川名胜、灶马等显示“龙凤呈祥”图画外,绝大多数画的内容同戏曲紧紧相连。戏曲故事、民间传说,群众爱听,也爱看,贴画就少不了戏曲内容的。《三进士》《白水滩》《汾河湾》《桑园会》等,都是平阳地方上发生的事,地方上的戏,这种画最受当地老百姓欢迎,再如《黄鹤楼》《白蛇传》《二度梅》《玉虎坠》《精忠报国》等,可以说家家户户、世世代代相传不衰,久贴不厌。这些画创作时,也吸取了戏曲中以虚代实、以少胜多的虚拟手法,场景道具极其简练,突出最动人的情节,高度概括,往往抓住最揪心的细节加以夸张,构思精巧,达到“有看头、有讲头、有想头”的目的。

    平阳木版画,从表现手法上看,有以下明显特点:其一,在形象构成方面,都注意了夸大主体,简练抽象,突出表现事物的主要特点。主要物象线条刻画精细,次要物象相对等而次之,显示了映衬关系。其二,构图均衡对称,满而有序,这和晋南当地人的生活习惯、传统文化、审美情趣密切相关,它有别于西方民族艺术中的大起大落,追求大的落差、大的反差对比,以表现险峻、奇崛的审美习惯。其三,由于先民艺术时代的民间画工尚无多少美术理论的约束和干扰,其作品线条粗犷,质朴厚拙,颇有神韵,当然这和平阳地处北方,历代汉胡民族交融,胡汉文化交流,黄河的气势雄浑,塞外的辽阔粗犷,淳厚的民情风俗的影响不无关系。其四,在使用工具上由简到繁,由单一到综合,技艺高超,精品迭出。从远古无文字记载的旧石器时代、尧舜禹时代和春秋战国、秦代就已经懂得用坚硬的铁矿石、青铜器等坚刃器物敲击刻画打磨,用动物的毛、鸟的羽,甚至用手指创作,刀刻斧削,色染漆涂,步步进化以至综合运用,使平阳木版画代代相传,不断发展,从尧舜时代家家门上“或刻木或铸金”镌刻吉祥“重明鸟”到《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义勇武安王位》图,精品佳作,世代留传,为中国文化艺术室库中增添了无数瑰宝。

   链接

    临汾木版画

    平阳民间木版画是集绘画、雕刻和印刷于一体的民间艺术,是中国“年文化”的产物。我省晋南盛产麻纸,枣木甚多,是木版印刷的理想材料。宋金时期,晋南一带的造纸、刻版、印刷业已相当发达,这是其成为木版雕印发源地的重要原因。历代不仅官府在这里设置出版机关,私人开设书坊也很多。平阳木版画产地主要分布在平阳(今临汾)、浮山、绛州(今绛县)等地。

    发展过程

    平阳民间木版画兴于宋金,盛于元,明清时期是其发展的黄金时代。

    据当地老艺人讲,宋代时,山西绛州著名的画工杨威,以擅画《村田乐》而闻名京华,他的作品是汴梁城纸画市场的抢手货。金灭北宋后,将从汴梁掳来的刻印工人迁到平阳,这里成为继汴梁之后的北方重要雕版中心。《中国古代印刷史》称平阳民间木版画为年画的“始祖”,《中国版画史》有“版画之头,平阳启之”的记载。

    平阳民间木版画经历了较为漫长的成熟期,起初为佛、道教刻印图书,随后走向民间。

    到明清时期,木版年画无论在印刷的品种还是在生产规模方面都达到了顶峰,仅临汾城内,就有益顺画店、德隆画店、兴昌画店等,洪洞县城内的瑞兰斋、天泰成画局,曲沃县的同成纸局常年雇佣很多工人印刷木版年画。据统计,明清时期临汾及周边地区有大小作坊百余户,每年印刷发行木版年画共计有近1亿张。

    题材

    平阳民间木版画以戏曲题材为多,这与当地戏曲繁荣有关。临汾自金元时期即成为戏剧摇篮,以戏曲题材为主要表现内容的平阳木版画,在中国木版画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木版画将动态的戏表现为静态的戏,将瞬间的美定格为永恒的美。

    戏剧人物画中人物着戏装,是根据舞台演出时摹写而来,如《黄鹤楼》中,刘备穿蟒系带躬身向周瑜作揖,周瑜戴紫金盔,插雉尾,穿袍靴,足蹬瓷墩,左手端带,右手高举,怒容满面;赵云穿铠甲,手抱竹节;东吴兵将则手拿长矛立于楼口,背后江水滔滔,将那《黄鹤楼》剧中紧张精彩的情节,尽善尽美地刻画出来。

    种类

    平阳民间木版画除了年画外,还有中堂、屏条、拂尘纸、灶君、门神、天地神画,以及窗花、灯花等画。拂尘纸画俗称“扑楞纸”,是张贴于炕柜、墙窑、碗架、桌边的画,既防尘,又起装饰作用,故形式都是横方型。还有纸灯画,是专为农民自制灯笼的张贴画。

    制作工艺

    平阳民间木版画的制作需要三个环节,一是刻制木版,二是染色套色,三是印刷。临汾一带的木版画多使用枣木做刻版,用麻纸印刷。在成图过程中,有完全的木版刻印,也有少量的用手绘。

    传承

    平阳民间木版画作为综合艺术,将木版雕刻技法、色彩、线条、题材融为一体,是民间艺人智慧的结晶。有明确记载的传承家族,有平阳的徐家(宋)、姬家(金)、张家(金)、姜家(元)、温家(明)等。宋金时期的木版画《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义勇武安王位》就分别出自姬家和徐家,它们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民间张贴画(版画)。现在平阳木版年画博物馆收藏的《丁公》、《善火福水》等也属木版年画中的罕见珍品。

    1938年日寇侵占临汾后,木版画的制作受到严重影响,襄汾、新绛一带木版年画作坊多被烧毁,几乎绝迹。新中国成立后,我省的美术工作者曾为木版画的恢复做过大量的工作,晋南的美术工作者赵大勇等人在广泛收集原存的旧木版年画的基础上,于上世纪50年代酝酿筹资恢复平阳木版画的生产,并一直从事研究、整理、创新木版画工作。2002年12月,山西省文物局批准赵大勇个人办临汾市平阳木版年画博物馆。

黄河新闻网   2011-11-07   作者牛晓珉

分享到:

TAG: 版画 彩绘 古墓群 临汾市 山西省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日历

« 2024-03-29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404951
  • 日志数: 176
  • 图片数: 46
  • 文件数: 153
  • 书签数: 74
  • 建立时间: 2011-01-24
  • 更新时间: 2021-01-19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