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现存宋辽金以前古建筑,山西数量众多占3/4!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1-05-09 10:28:10
- 文件版本: V1.0
- 开发商: 本站原创
- 文件来源: 作者提供
- 界面语言: 简体中文
- 授权方式: 本站共享
- 运行平台: Win9X/Win2000/WinXP
山西出了两位大家,一位是学徒工出身的古文字大家张颔,一位是当小工出身的古建大家柴泽俊,现在文物领域有这么多的研究生博士生,希望他们能延续大家的专业精神,并且在研究传统材料、传统技术、传统工艺上下工夫,把这么多的宝贝保护好,再经过几百年、上千年传给后人。
——省文物局局长 王建武
本报5月7日讯(记者 谢燕)“根据近年来的调查,山西现存宋辽金以前木结构古建筑120座,全国共有160座,山西占到了总量的75%;元代之前的木结构古建筑全国约计440座,山西有350座,占到全国的近80%。晋东南古上党地区,已知宋辽金以前的古建筑80座,占到全国半数。”昨天,省文物局局长王建武带领专家组看望古建大家柴泽俊时,柴泽俊谈到这些重要数据,并对媒体首次公开。此举刷新了占据国内文物界33年的一个经典数据:山西宋辽金以前古建筑占到全国的72.6%。
1979年,柴泽俊经实地勘察研究过上千座古建筑实例后,撰写《三十年来山西古建筑及其附属文物调查保护纪略》并公布,首次提出“72.6%”这个数据,引起各级领导和国家文物局重视,成为后来山西被列为文物大省的重要条件。“72.6%”这一数据在文物界甚至旅游界都为人熟知,此次新数据的公布无疑在山西乃至中国文物史上有重大意义。
为何山西能保留这么多珍贵古建
柴泽俊介绍,山西地上古建能保留这么多由多个条件促成。
他以晋东南地区为例,此地区保存下来的文物,尤其是地面上的古建筑,占到全国半数,首先是由于表里河山的特殊地形造成交通不方便,社会进展缓慢,再加上气候干燥,利于木结构留存,而且当地群众信仰气氛浓厚,最重要的、甚至是过去被误解的一点,那里正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两个重要革命根据地——太行、太岳。“这些不会说话的文物证明了共产党、八路军在战争年代对文物的爱惜,千方百计地去保护。典型的例子还有,在1942年抢救洪洞广胜寺《赵城金藏》,太岳区付出了血的代价,解放后,它成为北京国家图书馆镇馆之宝。”柴泽俊说。
数量众多的古建怎么保护
“这些在战争年代被千方百计地保护下来的珍贵文物,如果在建设年代一旦损坏,真是对不起前人,也对不起后人。”柴泽俊多次主张,“一定要保持古建筑的原(面)貌、原(形)状、原(构)件、原(结)构,任何一个构件都代表着古建的价值,如果都换成新的,那基本成了仿制品或复制品。”他举例说,日本在二三十年前,依惯例300年对古建做一次修缮保护,每次会更换三分之一,那1000年前的奈良时代建筑,现在还有多少当时的构件?
而且,“千万不要在修缮时用钢筋水泥,那是文物的大敌,更是木结构古建筑的大敌。你觉得换得很坚固,其实它的寿命不足百年,五六十年后怎么办?不仅文物上、建配衬建筑时严格控制,就在名胜古迹区搞仿古建筑的时候也不要用,几十年后会造成大批的垃圾,是对文物区风景区的极大破坏。”柴泽俊说。
来源:山西晚报 2011年05月08日 10:33
收藏
分享给好友
推荐到圈子
管理
举报
TAG:
博士生
古文字
木结构
文物局
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