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大明山人文历史朔源(二)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8-11-17 07:46:22

广西大明山人文历史朔源(二)

黄世杰

 

摘要:广西的大明山历史上曾属不同的郡县,名称也多次的变迁:壮语名字叫“Byacwx”,为祖山、灵山的意思。汉文文献记载的大明山,古称氾天之山、博邪山、镆鎁山、五峰山、大鸣山、大名山、大冥山等。历史归属和称呼的多次变迁并无损于大明山文明的发展,反而给予了大明山本身蕴含有某种历史魅力,无疑也增加了这座大山对世人的诱惑。

关键词:大明山;人文历史;氾天之山;博邪山;镆鎁山

 

晋太康年间(280289年),临浦复称领方县。东晋广西分属三州(广州、荆州、交州)境域,广西大部分地方属广州,下辖晋兴郡(治所在今南宁)、桂林郡、永平郡、苍梧郡、郁林郡、宁浦郡;北部属荆州,包括始安郡、临贺郡;南部是交州的一部分,属今广西的有合浦郡(治所在今合浦以北)大明山属郁林郡领方县辖地。东晋大兴元年(318),从郁林郡析出晋兴郡,隶属广州,治所在晋兴县(今南宁),大明山属晋兴郡晋兴县地。

隋时中国行州、郡、县三级区域制。今广西地区设立了始安、苍梧、永平、郁林等四郡,统辖于扬州。隋开皇十八年,改晋兴郡晋兴县为宣化县,治所在宣化城(今南宁)。大明山属郁林郡宣化县地。

高祖武德四年(621),李靖平萧铣,在桂州(今桂林市)招抚岭南各民族大首领,岭南悉平,是年,以宣化县地设南晋州,领宣化一县;置南方州,领无虞、琅邪、思干、上林、止戈、贺水、岭方七县。高祖武德五年(622),宣化县分出宣化、武缘、朗宁、晋兴、横山5县,隶属南晋州;大明山属南方州辖地。

唐贞观元年(627),分全国为十道,今广西、广东属岭南道,下设岭南(或广州)、桂管、容管、邕管、安南等五府经略使。邕管经略使邕州,管邕、贵、党、横、田、严、山、峦、罗、潘等州。贞观五年,析南方州之岭方、思干、琅邪、南尹州之安城置宾州。贞观六年,南晋州改称邕州,为邕州都督府。贞观八年(634),改南方州为澄州(治所在今县城大丰镇)。天宝元年(742)改澄州为贺水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澄州,辖上林(治所在今澄泰乡古城村)、无虞(治所在今澄泰乡那村)、止戈、贺水四县,州治设在上林县。后因地域宽广,唐懿宗咸通三年(862),又分岭南道为岭南东道和岭南西道,广西属岭南西道,岭南西道节度使驻邕州,统辖原属邕、容、桂三管之地。大明山属邕管经略使辖地。

公元907年,朱全忠灭唐,中国进入五代十国(907960)时期,全国出现分裂局面。广西地区先是北部属楚国,南部属南汉。周广顺元年(951)南汉并吞了北部,于是广西全属南汉。均隶邕州建武节度使掌管,设邕州、横州、宾州等,大明山属邕州辖地。

公元911年,宋太祖统一中国后,设广南路,管辖岭南各州郡。宋开宝五年(972),废澄州,以止戈、贺水、无虞三县省入上林,并废澄州,以上林县隶邕州。大明山全境属邕州上林县;太宗至道三年(977),又将广南路分为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端拱二年(989年),上林改隶于宾州。宋治平四年(1067),以上林之止戈入武缘,隶邕州,大明山分属上林、武缘两县。

元朝的行政区划一破前例,设省、路()、州、县,广西先属湖广行中书省,元顺帝至正二十三年(1363),从湖广南部地区分置广西行中书省。大明山东坡属宾州上林县,西坡属南宁路武缘县。

明代时,上林县初属宾州。洪武二年(1369年)十月,改隶广西行中书省柳州府。洪武九年(1376年),改广西行中书省为广西承宣布政使司,宾州仍属柳州府,大明山分属上林武缘两县。明正德六年(1511)七月,在今武鸣县两江乡一带设凤化县,后凤化县治迁上林三里,大明山属凤化、上林、武缘三县;明嘉靖七年设思恩府土巡检九司:兴隆,那马,白山,定罗,旧城,下旺,安定,都阳,古零。明嘉靖八年十月废凤化县。大明山属思恩府辖地。

清代大明山分属武缘、上林县,隶思恩府。清雍正三年1725,升宾州为直隶州,以府属之来宾、武宣、迁江、上林四县隶之,大明山属上林辖区雍正十二年(1734年),降宾州直隶州为散州,上林县改属右江道思恩府。清咸丰七年(1857)八月,上林东关壮族首领李锦贵联合黄鼎凤、谢秉彝率农民起义军攻下县城,改上林为澄江县。清咸丰十一年(1861)五月,李锦贵起义失败,恢复上林县建置,大明山仍分属武缘、上林两县。

民国22年(1933),上林上级乡(今古零)和武缘杨圩乡划入隆山县,大明山分属武鸣、上林、隆山三县。

建国后,1951年将那马、隆山两县合并为马山县;此期,武鸣、上林的行政区划和隶属关系多有调整,到1959年后,大明山行政归属南宁地区,19657成立大明山林场,当时是以开展对天然林资源的采伐为主。197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和原南宁地区行署决定停止采伐大明山天然林,林场工作重点转向保护森林资源。19818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大明山水源林保护区(桂政办[1981]36号文)归原南宁地区林业局领导,保护对象和功能主要是水源林。保护区管理处设在武鸣县两江镇汉安村那汉屯南侧,距南宁市86km,离武鸣县50km。该保护区森林面积15319公顷,森林覆盖率达93.2%,生物资源非常丰富,是北回归线上名副其实的“绿色明珠”。1999年被批准纳入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保护类型为森林生态系统类型,主要保护对象是南亚热带天然常绿阔叶林及其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200112月在广西大明山脉东南部上林县境内又建立了广西上林县龙山自然保护区,200311月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转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龙山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0749公顷,保护区内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可供开发利用的植物资源有一千多种,而且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起源古老,保存有石松、马蹄蕨、福建柏等许多孑遗植物。主要保护对象是南亚热带天然常绿阔叶林及其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20027月国务院批准大明山自然保护区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办发[2002]34号文)总面积16994公顷保护对象主要是生物多样性和森林生态系统,是广西七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一。经过2002年和2005年南宁市两次行政区划调整后,原南宁地区撤地建市,大明山保护区正式划归南宁市管理,归口南宁市林业局领导(杨帆、付达夫、兰贵富,2005。现在保护区管理局下设有党政办公室、计划财务科、经营开发科、护林防火科、科学研究科、规划建设科、旅游发展科、公安派出所等8个科室及天坪保护站、汉江保护站、铜矿保护站、西燕保护站等4个林业保护站。

由于大明山地处特殊的地理位置,注定了这块风水宝地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要塞,故而与历史的大线条连结得这般紧密,大明山曾属不同的县郡,名称也多次的变迁,但是历史归属的多次变迁并无损于大明山文明的发展,反而给予了大明山本身蕴含有某种历史魅力,无疑也增加了这座大山对世人的诱惑。

 

三、大明山是壮族先民及其后裔死后灵魂归天可以与神共度永生的地方

大明山的壮语名字叫“Byacwx”,在壮族民间文学中,学者们把大明山译作岜赤山农冠品、曹廷伟,1984;蓝鸿恩,1984),在壮族民间山歌唱本中,一般记作“岜取山”(罗世敏,谢寿球,2006),在壮族师公经书中记作“岜柱山”(莫幼政,20041416)和“岜社山”(张声震,2004209),其实意思都一样,“Bya”为山的意思,“cwx”为祖的意思,直译就是壮族祖宗神山、灵山的意思。即为山的祖宗和“万山之宗”。《山海经•大荒南经》关于大明山古为“氾天之山”《淮南子·地形训》把赤水(红水河)视为帝之神泉的记载,透露了大明山在壮族先民西瓯骆越族裔心目中可能是一座神山天梯的信息:漫入云天的大明山位处被古人视为帝之神泉的赤水(红水河)傍边,这为我们认定大明山是壮族先民西瓯骆越族裔所崇拜的圣山提供了重要依据。

如前所述,大明山是桂中南最高峰,其地理位置处于南亚热带南缘,山体走向西北—东南,用风水学的术语来说,西北—东南走向即为乾巽走向(乾山巽向),而在风水理论中乾山为天柱,为地维。再加上北回归线正好穿过大明山中部。在海拔1200的大明山主脉群峰之顶上,有8块大小相仿的天然大草坪,很整齐地在北回归线上一齐排开,并同北回归线呈垂直状态,四周古木环绕,中间长草不长树,人称天坪。每年夏至时候人站在北回归线经过的“天坪”上,就会出现“日中无影”这种奇特的自然现象;这天坪是什么形成的呢?当地壮族流传的神话故事认为,大明山上原本有大支柱撑着天空,后来,人间英雄布伯与天上的雷王争斗,雷王发威天下大旱,布伯顺着“岜赤山”上的顶天柱爬上天去大闹王宫,雷王大怒,挥剑砍断了“岜赤山”上的顶天柱,这顶天柱一倒,便造成了地陷东南,水向东流的局面(农冠品、曹廷伟,1984;蓝鸿恩,1984)。雷王砍顶天柱的地方,就是现在大明山上的天坪。如今其方圆几里不长树,都是一片大草坪。

居住在大明山周围的壮族群众历来把大明山当作宇宙山或祖宗神山看待。在大明山周围的人们对老人表孝道最常用的一句话就是“dai cij  ram hwnj Bya cwx bae”,即“人老死后抬上大明山埋藏”,当地的壮族群众在人死后都要请师公和道公前来念经举行葬礼,把死者灵魂送归祖宗神山大明山,此即所谓“魂归岜社(大明山)”。民间相传“天坪”是壮族古老的鬼神妖怪和神仙经常聚集成圩的地方。“天坪仙圩”就是壮族人死后灵魂归天可以与神共度永生的地方——登之乃神

“白云缓缓结因缘,半夜邪舞醉仙。五百年来得书记,罗洪溪畔浴沂年。”在宋哲宗元佑年间的广西上林诗人韦旻的诗歌中(梁庭望、农学冠1991:258259),作者想象自己在大明山上半夜梦遇神仙飘然起舞的情形,突然让人有一种迷恋大明山的冲动:大明山那里可是神仙居所啊

环大明山地区的武鸣、马山、上林、宾阳四县流传的“特掘”扫墓的故事里,“乜掘”是寡妇,而寡妇的厄运直接就是“无后”。她们老死之后,无人祭祀,就成了“饿鬼”,多么凄凉!故事就让“特掘”这类精灵充当了尽孝的儿子,为老死的妇人出殡,把“乜掘”抬上大明山埋藏,并每年都来扫墓。在当地人来看是尽了孝道(农学冠,20006871)。什么是孝道?《论语•为政》载孟懿子问孝,孔子回答说“无违”,事后又解释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特掘”身上,凝聚了东方民族特别看重传宗接代的文化传统观念。由于有了“特掘”这样的榜样作用,“魂归岜社(大明山)”的观念可谓深入人心。

当地人这样崇敬大明山,到外地为官者亦想念落叶归根到大明山。

明代宾阳名人(宾州镇同义村)蒙大赉,于嘉靖二十九年(1550)中进士。中进士后,皇上授官升为礼部仪制司主政,后任刑部南京尚书郎中,北京兵部武库司郎中,嘉靖三十六年(1557),任南京刑部山西司郎中。蒙大赉在朝廷职其间,屡建功勋,为朝廷所器重,明世宗恩封他为“国舅”。但他的才能未得到很好发挥,后殉难于任上。明世宗为他办理丧事,派人抬灵柩回宾州城南潘村岭上厚葬。

清代武鸣名人刘定逌,清乾隆十三年(1748)进士,入朝廷当翰林编修,时和坤弄权,百官下跪,独刘定逌长揖不跪,侧目而视,终得罪和坤,时36岁愤而“休致”回乡任教为业,宁当山长,誓不与权相为伍。最后在故土大明山寿终正寝。

清代上林名人(巷贤乡留仙村)张鹏展出身书香门第。他于清高宗乾隆五十三年(1788)拔贡,同时中举,便授翰林院检讨,武英殿修篆。典试滇南,政官福建道监察御史,后升至太仆,太常寺卿,通政使司通政使。嘉庆二十五年(1820)辞官归乡,隐居大明山故里。

广西武缘东乡(今武鸣城东镇)夏黄村名人君钜,字仲尊,号丹崖,于道光1821岁时以古学第一名入县庠,25岁时科举考试获一等第二名,32岁时应乡试考中广西第31名举人,33岁时参加会试后被诠选为候辅知县,35岁时朝廷授予六品官衔,被派往云南省,先后担任该省浪穹县、富民县、易门县知县、路南州知州、广西直隶州同知、知州,江府知府,武定直隶州知洲。清光绪元年由于从云南转运京铜有功,加升三品衔,赏给二品封典。光绪九年归里,十一年主讲武缘岭山书院并修《武缘县图经》8卷,光绪十三年四月十八日卯时终于乡里,享年70岁。

民国时期名人武鸣县人陆荣廷,武鸣县宁武乡垒雄村人,官至广西都督、两广巡阅使,上将军衔,依然惬意于长期居住武鸣大明山。恋土是陆荣廷最大特点之一,他不长期居住南宁、桂林、广州这样的大城市,而居住在家乡武鸣;居住武鸣却不住在县城而居住宁武庄。他的许多重大决策,都在宁武庄里制定。为了经营这个决策根据地,他花了不少心血,修了邕武公路、五海桥、三合土路(从五海桥到宁武)……许多名人政要不是在南宁陆公馆与他密谈,而是不辞劳苦越过时有覆车之夷的高峰拗直奔宁武,大名鼎鼎的梁启超也不例外。他冒风波迁省会于南宁,但仍居于大明山下的武鸣宁武。年老病死于上海,临终仍不忘交代将遗体运回武鸣安葬。

落叶归根,魂归故里。人死要归葬故里,大概是人们的宗教思想在起作用吧?在远古时期,宗教是人们思想的灯塔。历史的发展证明了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文明都曾被宗教、超自然和神秘现象所渗透和淹没:它们始终浸淫其中,从中抽取出它们特定心理的最强烈动机(费尔南德·布罗代尔,王明毅,2004126130)

大明山上历来笼罩有神秘的氛围,但人们过去总弄不清她的神秘在于何处?从壮族民间流传的神话故事和壮族师公经书那里,人们可以找到答案:大明山是壮族民间传说中最高的山,是壮族的祖宗神山,大明山正是靠其区内率真纯朴的民族风情、古老神秘的文化遗产和神话传说延续了自己的文脉,其外化为雄奇幽险的自然景观。无论在古代还是今天,大明山都是壮族传统文化中最神圣的名山,在壮族文化发展中具有极为殊胜的地位。

 

参考文献:

张明华,2007:桂中晚古生代含油气盆地控盆断裂特征及遥感解译[J].桂林工学院学报,(01

黄棉,2003:论大明山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04)

俞益武,严少君,朱铨等,2001:大明山生态旅游资源特点初探[J].当代生态农业,(Z2)

杨帆,段德胜,陈怡,兰贵富,2002论广西大明山的生态旅游开发[J].林业资源管理,(03)

温远光,钟景兵,1998:大明山的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J].广西农业生物科学,(02)

和太平,文祥凤,黄棉等2003:大明山自然保护区之生态旅游与自然保护[A].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广西生态学学会2003学术年会论文集[C]

蒙可泉,2004:广西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及其评价[J].生态经济,(S1)

邓学建,2002:广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调查[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03)

邓学建,卢立,2001:广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哺乳动物资源调查研究[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03)

邓学建,卢立,2003:广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资源调查报告[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01)

李红敬,2003:大明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初步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01)

齐建文,2001:大明山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的保护与管理[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04)

罗世敏,2006:彰显民族文化特色全力打造文化强市品牌——深度挖掘开发广西大明山壮族龙母文化[J].当代广西,(06)

谢寿球.2006:大明山龙母文化的发源地[J].中国民族,(06)

梁庭望,2006:大明山龙母文化揭秘[J].当代广西,(21)

黄桂秋,2006:大明山龙母文化与华南族群的水神信仰[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3)

侯金谷,2006

分享到:

TAG: 大明山 广西 历史 人文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日历

« 2024-04-20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41987
  • 日志数: 33
  • 建立时间: 2008-11-14
  • 更新时间: 2010-08-04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