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庞楼》~《村庄记忆》之一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8-06-24 04:52:53 / 天气: 多云 / 心情: 平静 / 精华(1) / 个人分类:村庄记忆

关注古老村落

讲述乡土故事

序 言

村庄,是我们的根,村庄,是我们的源,她让我们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又去了哪里。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村庄正在逐渐消失。许多年以后,我们的子孙后代该如何去寻找那些村庄曾经的踪迹?

古老的传说

散失的农耕物件

古朴的乡风民俗

还有那一个个发生在村里的故事……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庞楼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古今人才辈出,但很多事流于口传,缺乏文字记载,随着时光的流失,渐渐在人们的记忆中淡忘消失。为了历史不被遗忘,也为了留存记忆,调查人走访庞楼社区,追忆村庄曾经的历史痕迹,也记录下村庄曾经的美丽印迹。

 村庄扫描

自长江路进入庞楼社区的入口处,有一块2010年5月立的石碑,向着长江路的一面写着“庞楼”两个大字。

庞楼,东临武屯社区,西邻牡丹区朝阳社区武庄,北临长江路,南邻刘庙社区。东西长1000米,南北宽1000米,面积约1000000平方米。社区内东西走向的街习称为前街、中街、后街;南北走向的街习称为东街、西街。

居民住房多是3-4分的院落,建筑风格大都是砖混结构,红砖蓝瓦或红瓦房,有些外墙用混凝土或浅黄色涂料粉刷,使街道胡同看上去比较干净整洁。在中街东建有“庞氏宗祠”,后街东建有“成氏纪念堂”。

庞楼社区共有618户,2613人,其中,庞氏人口约1300人,成氏人口约700人。社区有庞、成、李、赵、刘、张、吕、古、匡、石、高、杨、吴、周、王等姓氏,驻辖区单位主要有菏泽市房产局、曹州一中、市实验小学、建设银行、菏泽好德电器、菏泽市制革厂、华平小区、奥林花园小区、山海天泰小区等。

纵观庞楼历史,1958年撤区并乡以前,庞楼村先后隶属菏泽县永绥区、临泽县七区、菏泽县一区(岳楼);1958年建生产大队,隶属菏泽县赵楼公社、城关公社;1984年改建为庞楼村民委员会,隶属菏泽市(县级市)丹阳办事处;1992年7月隶属菏泽开发区;2001年改城镇建置,庞楼改建为社区居民委员会,隶属菏泽市经济开发区丹阳街道办事处至今。

庞楼于2013年11月开始拆迁,正在建设中的万达广场项目就坐落在这里。

谱志记载

1、《庞氏宗谱》

现存的《庞氏宗谱》,是清光绪十三年十四代孙履祯,十六代孙肇勋、肇为、肇瑞,十七代孙培显所修,为竖版繁体手写本,行间由红线相隔,因年久受潮,红线有些模糊。

本谱“序谱例言”前显示,“道光岁次春十三世孙殿塾薰沐敬书,十五世孙元武洗心谨书”字样。另两本都是1984年清明节所修,一个是印刷本,一个是手写本,内容相同。

2、《成氏族谱》

《成氏族谱》共有六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后代人口的增加,在1992年续谱后,2001年,为了把十年中新增人口和上次续谱中漏登人口载入谱中,在漏登成氏家族的多次要求下,经成氏族人商定再次续谱。

古迹追忆

(一)庞氏宗祠

庞氏宗祠”座落于庞楼村东头,占地约5亩,两扇红色铁门,黄漆门柱,横额书“龎氏宗祠”四个黑色大字。祠堂内安放先祖牌位,墙上挂着“家谱图”。自1984年始,庞氏宗亲每年清明节在此举行祭拜先祖仪式,并约定每十年一大祭,大祭时,全国各地庞氏宗亲相聚庞楼社区举行祭祀大典,共祭庞氏先祖。

“庞氏宗祠”由庞玉璞捐金二百四十两,和族人筹资四百余两,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首议修建,先建大殿祠堂,供奉祖宗先人,次修东西厢房,兴办族内私塾,再修山门墙垣。“文革”期间,宗祠遭毁。1984年,庞氏宗亲集资修“庞氏宗谱”,建大门,整修教室,植了树木。

 (二)薛姥娘

在“庞氏宗祠”院落的西南角,有一座方圆两米的小庙,庙内供奉着对庞氏有特殊贡献的薛姥娘的牌位,上书四个大字《随女东来》。

薛姥娘是庞氏四世祖的岳母,因夫家无子,疼爱女儿有加,故在明朝女婿女儿奉旨自山西迁至山东曹州以来,频繁地自山西婆家远涉山水到山东送东西接济闺女,给闺女家照顾孩子,操持家务,呕心沥血。最后一次探亲因年事已高,病故在闺女家。女婿念其厚恩,故厚葬于庞楼村南,逢年过节送香帛供品祭拜,追思缅怀。

光绪25年,庞氏族人建祖庙修族谱时念薛姥娘对庞氏的贡献,一致倡议在饲堂院内为其修一庙,以便永世祭拜缅怀。

文革期间,破四旧风气盛行,同山门墙垣一起被拆毁。

庞氏传说

据《庞氏族谱》记载:明成化十三年庞氏始祖奉旨由山西河津县柳园邨迁至曹州府东关居住,后称庞楼。

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朝廷在山西各地下发迁民令,按照“三子迁一”要求,山西河津县柳园邨生有九个儿子的庞姓人家,必须迁走三个。当迁民令传到庞家后,一家人无不感到忧伤。虽然家境不算富裕,一家人却生活得幸福安逸。

迁民圣旨,不敢违抗。老父亲很为难,用抓阄的方式让九个儿子决定自己的命运。抓到外迁阄的三个儿子中,还有刚十一二岁的小儿子,小儿子痛哭不已。没有抓到外迁阄的老大见状,赶紧和小弟换了阄。他说迁徙路途遥远,不能让小弟受苦。听大哥这么一说,其他没有抓到离开阄的儿子都要替小弟去。老父亲看到儿子们这么相亲相爱,不禁潸然泪下。

明成化十三年,庞氏从山西迁至曹州城东关定居下来,历三世,迁往城东南五里居住,村名庞家楼,清朝初年,改为庞楼。

庞玉璞(1850-1905),菏泽市经济开发区丹阳街道办事处庞楼村人,清朝官吏,官居两广督标中镇府兼两广水师提督。庞玉璞生于农耕家庭。二十岁时家乡遭遇旱灾,为生活所迫,外出投军,在广西参加防营训练,后辗转广州。由把总、都司等逐步提升为新会参将、广州协镇兼任两广督标中镇府和两广水师统训、两广水师提督。他先后被诰封为武功将军,晋封武显将军,再晋封为建威将军。在任两广督标中镇府(是两广协镇中最高荣誉的头衔)时,曾废捐减政,借以减少开支。纳税人赠送“万民伞”、“万民旗”。庞玉璞临终时再三嘱咐后人:“我一生所积,一家勉可温饱,只有保持世代耕读,才能传之久远。有一个子弟挥霍就难免有冻馁之虞,你们应特别加以警惕。”

庞镜塘(1900-1977) ,菏泽市经济开发区丹阳街道办事处庞楼村人,庞玉璞之孙。生于广州,9岁时祖父去世,随父亲还乡。1921年,毕业于山东省立六中(菏泽一中),是年考入北京大学文学系,后转入山西大学政治经济系。1925年毕业后南下广州,1927年春起历任黄埔军校政治教官、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右翼军代理政治部主任、中国国民党中央组织部秘书长、国民政府参政会参政员,1946年任国民政府山东省党部主任委员,被选为“国大”代表。1946年,国民党山东绥靖统一指挥部成立,以王耀武为主任,何思源、庞镜塘为副主任。周恩来总理曾邀请他到家中作客。庞镜塘精于收藏,工于书法,擅行书,撰写了不少有价值的文史资料,并在全国政协文史资料专辑上发表。

        2017年11月23日发表于《壹周刊》



TAG: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