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杨绛《百岁感言》

[陶立璠]《中国民俗大系》出版五周年祭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9-07-08 17:56:54 / 个人分类:闲客日志

查看( 863 ) / 评论( 6 )

中国民俗大系》出版五周年祭

陶立璠

  转眼之间,《中国民俗大系》出版将近五周年了。五年间经常接到朋友、读者、书商和国内图书馆的书信、电话,询问哪儿可以买到这套丛书。为此我不得不耐心地解释这套丛书的出版、发行过程,但也只是解释而已,我实在没法满足他们的求书的愿望。因为这套丛书出版之后,发行权归国外所有,出版社不能发行,也不可多印,被国外包销了。首次印刷3000套,都走了出口外销之路,它压根儿就没有进入国内市场。

  说起来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出版社讲究经济效应,包销是最省事的,书款一次到账,何乐而不为。时隔三年,到了发行合同期,我也曾提出过请出版社重印,但谈何容易,印刷经费从哪里来,被拒绝了。出书难,是国内学人的困惑,何况这是一部分省立卷,31卷本的著作,包含1400多万字,4000多幅图片的民俗志丛书。因此我只有将其当作玩物,望书兴叹,一筹莫展。

  俗话说“好事多磨”。回想起《中国民俗大系》的编写就具有传奇色彩,可谓一波三折。早在十五年前,中国民俗学蓬勃发展,当时我就动了编辑出版《中国民俗志》的念头。急着动手起草了编写方案,并在山东曲阜召开的一次学术会议上宣讲自己的设想,得到许多民俗学同仁的赞赏。自己也常常私下里估摸,这件事可行。没有顾及许多就行动起来。首先找广西一家出版社商谈,社长看到这一选题,大为欣赏,表示愿意出版,而且很顺利地签订了出版合同。有了合同,我就像拿到尚方宝剑一样,于是向各省、市、自治区的民俗学同仁广发“英雄帖”,希望得到他们的合作。没想到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居然将31卷本的分卷主编全部落实,各位同仁纷纷来信,表示愿意共同努力,完成这一对中国民俗学学科建设来讲,具有开创意义的基础工程,而且很少有人提出稿酬问题。这种不计名利,全力以赴的精神使我感动,也增强了编辑出版这套丛书的信心。但是正当各地作者勤奋著述,书稿完成一半的时候,广西出版社更换了新的领导。新领导一上任,首先审查前任领导的出版选题,《中国民俗大系》自在砍削之列。合同被单方面撕毁。这突兀其来的打击,使我陷入十分尴尬的境地。我想不能就此罢休,撕毁合同是要赔偿的,于是和一位副主编坐飞机到南宁,一下飞机就直奔出版社,找到出版社领导,没想到领导借口忙不接待我们,吃了闭门羹。此事想起来就窝火,当时我留下一句话“明天我们就回北京,要么按出版法赔偿,要么法院见”,让接待我们的一位编辑转告社长。没想到这句话真奏效,我们还没到宾馆,社长就匆匆赶来,一个劲道歉,表示愿意按出版法赔偿损失,最好不要走法律程序。还请我们吃了一顿海鲜大餐。

  拿到赔偿,总算给各路弟兄们有个交代了。但我还是不死心,好好的选题就这样放弃太可惜,好不容易大家聚集在一起,这样的学者资源不发挥,也觉得可惜。此时有朋友劝我,此项工程,完成难度很大,不如将赔偿款分发给撰稿人,结束此事,落个清闲;也有朋友建议申请国家社科基金赞助,有了社科基金,编辑、出版就会有希望。此事谈何容易。按照当时中国民俗学的处境,我相信社科基金是不会分给民俗学课题一杯残羹的,就是给你三五万元赞助,那不等于捆住你的手脚,让你吃不饱也饿不死,多难受。而且我向来的做法是能自己做的事决不求人,更不愿申请所谓的社科基金。也真应了“天无绝人之路”那句话,其间许多出版社看好这一选题,愿意出版,但往往由于投入巨大,爱莫能助,只好放弃。在走投无路时,我想到了甘肃人民出版社。天真的想法是该社有《读者》杂志,《读者》杂志有钱呀,不妨一试。而且多年来我们与该出版社合作出过不少民俗学和民间文学图书,希望出版社能念及旧情,成全《中国民俗大系》的出版。于是我又和那位副主编乘飞机去了兰州。社长是一位热情豪爽的西北汉子,比我小几岁,七拉八扯我们又成了情投意合的乡亲。当我们汇报完选题的意义及出版困境时,社长兴奋不已。他说,这样好的选题,不出版可惜,就由我们来出版好了。并说“我将书架的最上一层腾出来,将来放这部著作”。当我们提出这套书要投入几百万元,要不要拉点社会赞助时,社长一口拒绝,这并非财大气粗,他觉得值得投入,有能力投入。社长的一席话,给我吃了定心丸,忐忑不安悬着的心终于落下地来。第一感觉是《中国民俗大系》有出路了,有救了。很快我们就和出版社签订了出版合同。当我将这一喜讯告诉各路撰稿人和分卷主编时,大家兴奋异常,干劲倍增,编写进度明显加快,一批批书稿经过审定送往出版社,有的进入印刷阶段,当时的心境真有点丰收在望的感觉。

  真是天有不测风云。正当《中国民俗大系》的编辑出版紧锣密鼓进行时,变故又生,社长到了退休年龄,新社长上任同样是大抓经济效益,而直接影响经济效益的是出版选题。这次总算保留了选题。前边的十多卷已经印刷3000册,新任社长怕此书的销路不好,坚持要压缩印数,每卷印刷2000册。消息传来,着急的是责任编辑,他们征求我的意见,我坚持印3000册,只有这样才能配套发售。而且放出话去, 如果销售不了,由我承包销售。

  说来也巧,此时有一位日本籍的华人朋友很欣赏这套丛书,他正在主持一家研究所的事物。当得知出版社要压缩印刷数量时,他答应帮我在日本销售这套丛书,前提是印刷3000套,出版社除留少量样书外,不得重印,也不得发售。出版社同意了这一要求。于是我带着友人寄自日本的委托书,又一次到兰州,与出版社签订销售合同。这样日本方面一次结算,现金入账,出版社乐得合不拢嘴。这才有了前面所说的出口外销一事。后来据这位朋友说,在日本发售,他除收回成本外,大部分都作为礼品赠送给日本的民俗学研究者朋友和世界各国的图书馆,甚至连非洲一些小国家的图书馆都做了赠送。目的是为了弘扬中国民俗文化

  《中国民俗大系》从策划到出版,整整经历了十个春秋。在没有任何课题经费支撑的情况下,依靠大家的力量,居然也能成功实现梦想。这在我的学术生涯中是很值得记忆和纪念的。这里当然要感谢各卷的主编,撰稿同仁付出的艰辛,感谢甘肃人民出版社的大力支持,没有众人是山的精神,没有一种韧性,很难成就这番事业。

  《中国民俗大系》虽然顺利出版了,但我却乐不起来,因为它的出版目的主要是针对国内研究者和读者的,现在居然在国内买不到这套丛书。每当此时,总觉得事情还没有做完。甘肃人民出版社已决定不再印刷,有没有别的出路使这套丛书再生,将它奉献给读者,日思夜想,觉得事在人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果然经多方努力,终寻得柳暗花明。

  我平常接触一位学苑出版社的小兄弟,多年来他为《国际亚细亚民俗研究》的出版尽心尽力,我曾多次向他建议,跟出版社领导讲一讲,《中国民俗大系》能不能移到北京学苑出版社出版。在一次座谈会上,遇到学苑出版社社长孟白先生,倾吐苦水。没想到他已得知此事,而且埋怨编辑,这样的选题为什么早没有发现,并当场决定既然甘肃不再印刷,可在在学苑出版社出版。不过要将原来的31卷扩展为34卷,将香港、澳门单独立卷,并将四川卷重新调整,加入重庆卷,这样就将全国的民俗文化网络一空。就这样又一次和出版社签订合同,使《中国民俗大系》起死回生。又一次的紧锣密鼓敲响,又一次的众志成城,明年的此时,大家有望见到《中国民俗大系》新的版本。我想,这一次再不会走出口外销的路了,成果与大家分享。

  《中国民俗大系》出版五周年了,回想往事,感慨万千,其中的苦与乐不言自知,乐观看待未来,一定是“车到山前必有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TAG: 大系 中国民俗

放牛班的课堂 放牛班的课堂 发布于2009-07-08 18:01:37

祝贺陶老师!!!
sharnon的个人空间 sharnon 发布于2009-07-08 19:30:45
原来是这个样子的,这回学苑出版社该合不拢嘴了
从田野到书斋——陶立璠空间 陶立璠 发布于2009-07-08 20:09:08
文章中有几处错别字,已在我的空间中改正了,抱歉。
玉麓俗谭——英古阿格的博客 英古阿格 发布于2009-07-08 21:35:25
早有耳闻,不想其中有如此曲折艰辛!陶老师辛苦了!
王霄冰的个人空间 王霄冰 发布于2009-07-12 04:50:33
办成一件事,原来这么难。我真的向陶老师学习,办任何事都坚持到底,永不言弃!
whensee发布于2010-01-03 12:12:03
祝贺+支持!!!
我来说两句

(可选)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