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杨绛《百岁感言》

【陶立璠】漫说《刘伯温传说》研究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6-01-04 11:29:46 / 个人分类:闲客日志

[陶立璠]漫说《刘伯温传说》研究

20157月,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温州大学和文成县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中国·温州刘伯温文化遗产高峰论坛”,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因为《刘伯温传说》和与之相关的《太公祭》已先后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国家代表作名录的意义,是要使这一文化遗产变为全民认同,全民共享,而非只是局限于地域文化之内。论坛的举办,不仅扩大了地域文化的视野,而且对促进刘伯温文化的保护不无裨益。

刘基(伯温)是真实的历史人物。《明史·刘基传》对刘伯温的生平业绩有着详细记载。在《明史·刘基传》的末尾,有这样一段话:“基虬髯,貌修伟,慷慨有大节,论天下安危,义形于色。帝察其至诚,任以心膂。每召基,辄屏人密语移时。基亦自谓不世遇,知无不言。遇急难,勇气奋发,计划立定,人莫能测。暇则敷陈王道,帝每恭己以听,常呼为老先生而不名。曰:‘吾子房也。’又曰:‘数以孔子之言导予。’顾帷幄语秘莫能详,而世所传为神奇,多阴阳风角之说,非其至也。”这是正史对刘伯温的评价。这种评价就多少带有某种神秘感。因为刘基关于安邦定国的锦囊妙计,都是与朱元璋在密室中交谈,帷幄语秘,人莫能测,所以世间自然传为神奇。而世间传说最多的是“阴阳风角之说”,这表现出刘伯温传说的另一特点。史家留给人们的这种神秘感,为民间《刘伯温传说》的产生、传播,预留了许多空间。经数百年的积淀,目前《刘伯温的传说》流传地遍布全国,并且已经进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加之“太公祭”的历史延续,两者被认定为具有历史性价值和文化史价值。

民间文学研究中,《刘伯温传说》属于人物传说。人物传说往往发生在一些传奇人物身上。一般来说判定历史人物传说的发生地、流传地,是比较容易的。因为这些传说就产生在该人物生活的地区,往往形成地域性传说。而一些著名的历史人物,他们活动的领域十分宽广,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展开,传播面越来越广,形成覆盖面很广的传说,《刘伯温传说》即是如此。另一方面,造成《刘伯温传说》广为传播的原因,还在于刘基是真实的历史人物,明代的开国元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他的事迹影响深远。且由于他的后人延续着对太公刘伯温的祭祀,并形成了传承既久的“太公祭”。“太公祭”自明正德九年(1514年)六月十五日刘基诞辰公祭开始,刘氏宗族固定每年大年初一、六月十五日举行春秋祭。这一祭祀仪式,不仅凝聚了刘氏宗亲,而且凝聚当地的民众,取得大家的认同,形成规模宏大的,各方人士参与的祭祀仪式。这为《刘伯温传说》的传播,提供了很好的传播空间和平台。传说丰富了“太公祭”的文化内涵,而“太公祭”又由刘氏后裔的扩展、迁徙,传播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

《刘伯温传说》和“太公祭”的文化内涵极其丰富。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有多少历史人物走进民间传说圈。人物传说体现的是讲述者的地域观、历史观、道德观和文化观,传说构成生活的一面镜子,用历史人物的事迹反照现实,从中吸取智慧,创造未来。所以《刘伯温传说》的研究还存在着另一面,即对这一传说的传承研究。文成是刘伯温的故乡,那里有刘基庙、刘基故居、刘基遗迹(坟墓等),同时还有“太公祭”。这些也许就是《刘伯温传说》的寄托物。并由此生发出许多传说故事来。最近读周文峰编著的《刘伯温民间传说集成》,该书录入全国各地流传的刘伯温传说300多篇,其中浙江流传的传说几乎占了一半。其次是安徽、北京、江苏、江西等地。安徽是朱元璋的故里,江苏、江西是朱元璋创业之地,这里的刘伯温传说自然和朱元璋以及明代开国元勋的传说融为一体;北京是明代的首都,明代永乐皇帝继位修建北京城时,刘伯温去世已经20多年,但许多传说还是与他脱不了干系。这也正是刘伯温传说不胫而走的见证。民间传说是以口头讲述为主要特色的,但是我们翻阅周文峰《刘伯温民间传说集成》发现,这一《集成》恰恰违背了传说的这一特征。即收入书中的每一篇传说,只有流传地区和收集整理者的姓名,唯独缺少了讲述人及与讲述人相关的信息。由于是经过整理的文本,难免使人怀疑这些传说是根据讲述人提供的资料素材,进行了再创作。这就丧失了这本传说《集成》的真实性和研究价值。由此我们想到《刘伯温传说》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传承人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失去传承人研究,《刘伯温传说》就失去了传承和保护的主体,而这在民间文学类国家级和省级保护中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希望在《刘伯温传说》和“太公祭”保护中,将传承研究作为重要的课题,加以重视。

《刘伯温传说》和“太公祭”已经形成刘伯温文化。文成地区的“太公祭”每年都在举行,文成的“刘伯温文化节”每年都在举办,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一部分的刘伯温文化研究,不应该少了保护机制的研究,更不应该少了《刘伯温传说》传承人和传承背景的研究。


TAG: 传说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