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杨绛《百岁感言》

[陶立璠]天空、太阳——大地、山岳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4-04-22 19:27:53 / 个人分类:闲客日志

【陶立璠】天空、太阳——大地、山岳

     山岳信仰是世界各国、各民族普遍的习俗中国有句古话“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山水之间,蕴含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丰富的文化精神。中国的泰山被誉为“五岳独尊”,正是这种文化精神的代表。所以游泰山不在泰山的高大,而在千百年来人们为她输入的人文精神,从普通的神灵信仰、求子习俗到摩崖石刻,无不代表着中国人山岳信仰的精神。

民俗研究领域,涉及到山岳信仰必然地和天空信仰、大地信仰联系在一起。天空与大地信仰属于自然崇拜范畴,它是人类最初的也是最原始的信仰之一。在人类处于原始社会状态时,思想观念是与大自然的活动,生存环境保持一致的。因为当时的生产力和人们的认识能力十分低下,为了生存,原始人类一方面靠长期积累的经验去战胜自然力;另一方面又不能不依靠和顺存自然力,因为在强大的自然力面前,人类显得软弱无力。当他们对自然界发生的许多现象,诸如风雨雷电的发生,日月星辰的变换,就连自身的生育死亡也变得不可理解时,便认为在现实的生活之外有一种超自然的力量不仅存在,而且时刻关系着他们的命运。因此对自然的崇拜就显得格外重要。天空与太阳崇拜、大地与山岳崇拜是自然崇拜最直接的表现。

一、天空、太阳崇拜

自然崇拜是人类对自然物和自然现象的崇拜。而在自然崇拜中最为突出的是对太阳和月亮的崇拜,而且这种崇拜往往以神话的方式体现出来。神话是人类原始宇宙观的集中表现,关于太阳和月亮的神话就是在这一基础上产生的。中国民间日月崇拜的习俗源远流长。在中国各民族古老的《创世纪》神话中,大都讲述日月星辰的形成。以中国《盘古》神话为代表的“垂死化身”神话,解释日月是由盘古的双眼变成的。而在中国少数民族创世神话中,日月神话不仅是其共同的内容,而且解释充满了神奇想象。如台湾原住民神话说,太阳月亮是一对亲兄弟;海南岛黎族神话说,太阳月亮是两姊妹;壮族、布朗族神话说,太阳月亮是夫妻;云南永宁纳西族神话则认为太阳是女子,月亮是男子,他们和人间一样,过着“阿注”(走访婚)生活。神话是对自然现象的解释性故事,而表现在生活中便是对太阳和月亮的祭祀。《尚书尧典》记载“寅宾出日,平秩东作。”“日昧谷,寅饯纳日。”是说古人在太阳升起和落下时,都伴有祭祀活动。《礼记祭仪》中记载得更为详细:“郊之祭,大报天而主日,配以月。夏后氏祭其暗,殷人祭其阳。周人祭日,以朝及暗。祭日于坛,祭月于坎,以别幽明。以制上下。祭日于东,祭月于西,以别内外,以端其位。日出于东,月生于西,阴阳长短,终始相巡,以致天下之和。”这里记载了祭日的地点、时间、目的,说明中国在夏商周时期,天体崇拜通过祭日、祭月的方式,已经制度化和礼仪化了。

天空崇拜的演化经历了漫长的时期。大致的经历路程是先有天体崇拜,然后具体到太阳和火的崇拜。而大地崇拜则具体到土地、山神、林神崇拜,最后由山岳崇拜集其大成。

天空崇拜是对整个宇宙天体的崇拜,如日月星辰、风雨雷电的信仰等,之后演变为日月崇拜。日月崇拜,特别是对太阳的崇拜在民俗生活中是以火的崇拜为代表的。民间的火塘文化,祭灶文化是典型的代表。人类学家认为一切火的崇拜均起源于对太阳的崇拜。原始部落常常举行祭火仪式,希图用巫术的力量加强太阳的力量。北美奥吉布瓦(OJIBUA)印第安人认为“日、月、星都是神,每当太阳初升时,老酋长和战士们唱赞美的歌欢迎它;太阳落下时,则要感谢它一天中赐给人间的温暖和光明。日食发生时,大为惊恐,说是太阳要死了。救太阳的方法是将燃烧着的炭插在箭头上向太阳射去,意思是让火重烧太阳,恢复光明”(《林惠祥人类学论著》第36页,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美洲印第安人还有这样的仪式:当夜晚来到时,空地上点起一桩巨焰,直到天亮。他们认为太阳疲倦了,以火炬加以鼓舞。由此可见,在原始部落民的心目中,火代表太阳。火神是中国民间普遍的信仰,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是祭祀“火塘”和灶神。《淮南子氾论训》“炎帝于火而死为灶。”汉高诱注:“炎帝、神农以火得王天下,死托祀于灶神。”关于灶神中国民间有众多的传说,家家供奉灶神也是延续至今的习俗。人类离不开火,所以关于火的信仰总是与神灵、与天空信仰中的太阳联系在一起。在中国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都把天神视为最高的神。这在许多民族的神话中得到表现。北京的天坛是皇帝祭天的地方,其中很重要的一个仪式是“燔燎”,即把祭品放在柴垛上,由皇帝亲自点燃垛柴,让烟火高高地升腾于天,使天帝嗅到气味。这就是燔燎,也叫“禋祀”。这种仪式一直从周代延续到清代,而且是以点火的方式举行祭祀,因为火焰可以直达天庭,体现出中国古老的哲学“天人合一”。

二、大地、山岳崇拜

在自然崇拜中,仅次于天空崇拜的是大地崇拜。原始人类关于大地的崇拜是和天空崇拜对称的。古老的神话都讲到开天辟地,将天空和大地尊称为“天公”、“地母”。中国云南阿昌族创世神话《遮帕麻与遮米麻》中说,是天公遮帕麻与地母遮米麻创造了天和地。天公用雨水拌金沙造了太阳,雨水拌银沙造了月亮,用美丽的各色石头造天;地母拔下脸毛织地,血流成海,使世界有了生机。天公和地母结合,创造出人类。这种天地、自然万物生成的神话,在中国各民族中都有流传。作为大地崇拜,在民间习俗生活中更多表现为祭祀社神,即土地神。据文献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祭祀社神已成为制度。《礼记郊特牲》说:“社,所以神地之道也。地载万物,天垂象,取材于地,取法于天,是以尊天而亲地也。”《白虎通义社稷篇》说:“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土地广博,不可遍敬也,五谷之多,不可一一祭也,故封土立社,示有土地,稷,五谷之长,故立稷而祭之也。”这里即讲到社神祭祀的由来,又说明古人以封土立社的方式,表示对大地的敬仰。“社稷”是指代表土地的祭坛,也是国家的象征。所以上至国家下至民间,都把祭祀社神当做大事。特别是民间,形成了一系列的“社”的组织,规定了社日和所要进行的社事。首先是立“社”,立社不仅封土造祭坛,而且要在社坛周围种植适于生长的树木,作为社的标志。至于栽什么树,《论语八佾》载,哀公问社于宰我时,宰我回答说:“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松、栢、栗树都是适合于种植在社坛周围的树木,至今北京中山公园社稷坛周围的古木,都是松柏。社日,是祭祀土地神的日子。《荆楚岁时记》记载,“社日,四邻并结,综会社神醪,为屋于树下,先祭神,然后享其胙。”这种习俗在中国各民族中都有流传。云南的哈尼族农业祭祀中先祭祀“地母”,代表地母的是神树或龙树。巨大的树木象征土地神,正说明土地的神奇力量。

无论古代与现代,土地信仰一直传承下来,而且土地神被众多的自然物所取代,大树、巨石、山岳都是民众崇拜的对象。平原地区的居民敬奉土地神,山区的居民敬奉山神,林区的居民敬奉林神。土地神、山神、林神作为地方保护神,护佑一方平安,职能是一样的。

三、中国的山岳崇拜

山岳信仰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国人不仅崇拜山岳,而且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建构了山岳崇拜体系。昆仑崇拜、五岳崇拜是其典型代表。

据说,春秋战国时的《山经》共记载有300多座名山,其中的大多数名山都伴有相关的神话传说。如昆仑山和海上三神山中的蓬莱、方丈、瀛洲都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山海经海内西经》说:“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而有九井,以玉为槛。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在八隅之岩,赤水之际,非仁羿莫能上冈之岩。”这段话表明,昆仑山是天帝在下方的都城;昆仑山不仅环境优美,物产丰富,有开明神守护,而且是众多天神聚集的地方。茫茫昆仑,显然成为中国神话的大本营。昆仑神话体系是和昆仑山岳崇拜结合在一起的。将神话注入山岳信仰,使山岳变得有灵性,有神秘感,是中国山岳信仰的一大特色。

中国人谈及山岳崇拜,必然涉及三山五岳三山是上古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即蓬莱、方丈、瀛洲。实际上“三山”是中国人山岳信仰中的幻想世界。三仙山的由来,起于战国。《史记·封禅书》、《汉书·郊祀志上》中记载:其传在渤海中,去人不远……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银为宫阙。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仙山反居水下,临之,风辄引去,终莫能至云。这些记载中的三仙山是虚无缥缈的。三神山之说,历来都和秦始皇、汉武帝求不死之药的传说联系在一起。秦始皇派徐福率三千童男童女赴东海求不死药未归的传说,就和三山传说有关。到了元明清时期,有学者指出:三神山是指的海中的海市蜃楼现象。元人于钦《齐乘》卷一说:盖海市常以春夏晴和之时,杲日初升,东风微作,云脚齐敷于海岛之上,海市必现,现则山林城郭,楼观旌幢,毡车驼鸟,衣冠人物,凡世间所有,象类万殊……呜呼神哉!然则《史》、《汉》所称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望之如云,未能至者、殆此类耳。……斯言足破千古之惑也。

五岳是五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五岳信仰来源于古代中国的山岳信仰。据《礼记·王制》记载,上古舜帝时天子已经对五岳进行祭祀。“王制”是指古代君主治理天下的规章制度,内容涉及封国、职官、爵禄、祭祀、葬丧、刑罚、建立城邑、选拨官吏以及学校教育等方面的制度。其中讲到五岳祭祀之礼。“天子五年一巡守,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柴而望祀山川;觐诸侯;问百年者就见之。命大师陈诗,以观民风,命市纳贾,以观民之所好恶,志淫好辟;命典礼,考时月,定日,同律,礼乐制度衣服正之。山川神,有不举者,为不敬,不敬者,君削以地;宗庙,有不顺者,为不孝,不孝者,君绌以爵;变礼易乐者,为不从,不从者,君流;革制度衣服者,为畔,畔者君讨;有功德于民者,加地进律。五月,南巡守至于南岳,如东巡守之礼。八月,西巡守至于西岳,如南巡守之礼。十有一月,北巡守至于北岳,如西巡守之礼。归,假于祖称,用特。”由此可见,古代的巡守之礼,不仅仅是对山岳的祭祀,更重要的是在巡守过程中考察民风、时政,其中特别提到对“山川神,有不举者,为不敬,不敬者,君削以地。”处罚是相当严厉的。

   由于统治阶级提倡敬畏山川之神,分封五岳,加之民间的普遍信仰,五岳遂成为山岳信仰的典型,特别是泰山达到“五岳独尊”的地位,东岳大帝成为中国山河和人间命运的保护神。中国各地都建有东岳庙就是很好的证明。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山岳信仰的地域性与民族性差别显而易见。许多民族的古老山岳神话中,高大险峻的山都得到敬奉和祭祀,被奉为神山。有些民族认为山是天地相互通达的天梯,至高无上。如藏族崇拜的贡嘎山,山名的藏语含义就是至高无上蒙古族崇拜的腾格里山,山名的蒙古语含义正是的含义。鄂伦春人生活在大山里,大山是他们的家,他们的依靠,更是他们的信仰,他们敬畏山神,并认为所拥有的一切都是山神慷慨的赐予,他们在享受物质的同时也更加虔诚。可以说,因为大山,因为山神,鄂伦春人永远是心怀感激的。云南拉祜族社会中,在公共区域并没有谱系神灵,在整个村落生活中公共的,大家共同祭祀的神灵就只有山神。每个村落有都有自己的山神,并把庙房建在隐蔽的山林中,通常是一个村落有一个山神庙。土家族山上打猎,或打猎归来,都要敬奉梅山神。云南纳西族摩梭人每年的7月祭祀干木女神,称“干目节”,祭祀的地点在干木山。干木山又名狮子山,崇拜山神的纳西人把狮子山看作干木女神的化身,认为她是婚姻、生育和富足的神,不仅主宰人畜庄稼,而且是山神之首,她周围的男性山神多是她的阿注(有同居关系的朋友”),她是象征母权的最高神祗。届时,人们身着盛装,来到山腰,以石垒祭台山宝宝,焚香化纸,点燃松毛柏枝,挂经符、纸钱、食物等于树枝,对山顶膜拜三次。然后向山中女神洞撒钱币、五谷等物,由巫师或喇嘛主祭,以巨石为石祖,祭拜之,祈求女神赐子降福。祭毕,游戏娱乐,唱歌跳舞,赛马射箭,游览山湖,野餐宴饮,寻朋交友,谈情说爱,夜晚有篝火松明,通宵达旦,尽欢两天。

考察中国的山岳崇拜,其中的昆仑崇拜、五岳崇拜文献记载浩如烟海,而少数民族的山岳崇拜更加贴近生活,也更为原始。因为中国的少数民族大都居住在边疆多山地区,他们以大山为家,山林是他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每一座山都是母亲山,被赋予灵性。所以在山岳信仰研究中,中国少数民族中蕴藏着无尽的题材。在山岳信仰研究中,中国少数民族中蕴藏着无尽的题材。

 

(注;本文是201311月在韩国举行的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大会上的发言。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山间的民俗”)


TAG: 天空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