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杨绛《百岁感言》

【陶立璠】有感于陕西民间小戏剧本的收藏

上一篇 / 下一篇  2022-07-18 17:27:50 / 个人分类:闲客日志

查看( 179 ) / 评论( 0 )

【陶立璠】有感于陕西民间小戏剧本的收藏


201988日,随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吕军副秘书长和张礼敏博士,赴陕西西安考察民间小戏剧本收藏,受到陕西艺术研究院的盛情接待。在研究院听取了《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小戏·陕西卷》编辑工作情况汇报之后,参观研究院戏剧剧本收藏。当来到剧本收藏室,看到书架上、案头上放置的数以千计的陕西各种戏剧剧本时,海样的收藏使我们震惊。这些剧本基本上是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初搜集的,体现出老一辈陕西戏剧工作者付出的艰辛。时隔半个世纪,见到这些剧本,可以想见中华戏剧的悠久历史和辉煌的成就。据研究院领导介绍,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初,陕西文化界从“西北文化部戏曲改进处”“西北戏曲流行剧目修改审定委员会”“陕西省戏曲修审委员会”到“陕西省传统剧目工作室”,持续不断地从民间搜集古籍剧本,同时组织工作人员进行整理、抄录。西安市流行剧目修改审定文员会、西安市戏曲修审会、西安市文联、陕西省戏曲学校等单位的许多学者参与了这一工作。值得庆幸的是经历了“文化大革命”浩劫,这些珍稀的剧本能比较完整的保存下来,移交给1982年成立的“陕西省艺术研究院”,并设立专门保存剧本的资料室。原来成捆堆积于仓库墙角的珍稀剧本,有了安身之地。

 

陕西是西北戏剧之乡,古老的秦腔不仅历史悠久,内容丰富,而且表现形式多样。仅1957年统计,陕西全省发掘的戏曲剧目有2374个,就收集的剧本而言,秦腔剧本占绝大部分,也有各类民间小戏剧本被收集上来。这次在编纂《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小戏·陕西卷》的过程中,从清代以来曾经上演或仅以文本形式存在的陕西各地方剧种中,就辑出民间小戏剧目539种,剧本570本,涉及剧种16种(艺术形式包括秦腔、阿宫腔,八岔、大筒子,关中道情,韩城秧歌,汉调二黄,汉调桄桄,花鼓戏,老腔,眉户,陕南道情,西府秦腔,弦板腔,线戏,秧歌剧)等。虽未囊括陕西地区所有剧种,却足以看出陕西地方民间小戏大致面貌。

 

陕西如此丰富的戏剧剧本收藏,在全国也是罕见的,但却尘封在陈列室中,十分可惜。据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已经和汉王公司合作,对民间小戏剧本作扫描和数字化处理,实在是一项善举、壮举,这对中国民间文学数据库建设,在形式和内容上,也是莫大的丰富。如果能将2374歌剧目的剧本全部扫描入库,更是善莫大焉(因为大部分剧本都是民间艺人的口述记录)。

 

民间戏剧(包括民间小戏)既是戏剧的舞台,艺术舞台,也是历史的和生活的舞台。民间的历史观、人生观、道德观,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通过戏剧舞台养成的。本来就是民众生活的一部分。但是在过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忽视了民间戏剧,特别是民间小戏这一领域。文本收藏是重要的,更希望民间小戏能复活在我们的生活中。

 

                                                            2019.8.19于五柳居


分享到:

TAG:

我来说两句

(可选)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