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杨绛《百岁感言》

[陶立璠]再想想,工程浩大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1-27 09:45:38 / 个人分类:闲客日志

查看( 1028 ) / 评论( 14 )

[陶立璠]再想想,工程浩大

 

  贸然想起要整理中国民俗学会大事记,而且轻易地又将此事爆料出来,引起同行们的关注。而真的动起手来,却又显得顾虑重重,无限困惑,甚至有点后怕。为什么?首先,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民俗学的活动(称为运动也可)不只局限于民俗学会的活动,民俗学会的活动,表面上看起来是学术性的活动,实际上它又是一次切实的民俗学实践。如果把学术活动作为龙头看待,那么目前开展的轰轰烈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就是对理论的实践,是龙身。这种实践活动要不要进入大事记的视野;其次,这些年来,文化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领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工程,许多民俗学专家都参与了,从地方到中央,成绩卓然。如何在大事记中体现;其三,目前各地都成立了地方性民俗学会或研究会,他们的活动应不应该进入大事记;其四,大事记的信息量应该如何掌握,是详尽地记入,还是粗线条的辑录,如某年某月做了某事这样简单的叙述等等。

  既然要举办私人酒会,先将这些问题提出来,供嘉宾思考,也征求大家的意见。哈哈,现在真有点作博士论文的感觉,但导师在哪里,又到哪里个点上申请学位呢?啊哈!啊哈!

 


TAG: 大事记 中国民俗学会

从田野到书斋——陶立璠空间 陶立璠 发布于2010-01-27 09:53:30
就如页面上显示的文化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的通知》这样的信息,要不要进入大事记,这关乎到政府行为。
施爱东博客 施爱东 发布于2010-01-27 10:17:53
1。这是“样板性博士论文”,只要写成,就可授予“波士”学位。
2。我认为国家政策对民俗学事业影响巨大,应该列入大事记。好让后人看了之后,知道我们这辈学者曾经面临过什么社会环境。
3。地方性民俗学会的事件,可酌情提一提,但不必有闻必录,因为绝大部分地方性民俗学会的行为都没有影响到中国民俗学的走向,有些甚至我们根本就不知道。
4。关于“大事记的信息量应该如何掌握”的问题,我觉得应该加入陶老师您的判断,你认为有意义的,影响大的行为,应该详记,您认为没什么影响的事件,一笔带过。学术史就是学者眼中的学术历史,它应该记录下陶老师您的思考,您的判断,让后人能够通过读史,也读到陶老师。
5。学生一派胡言,陶老师择善垂听。
施爱东博客 施爱东 发布于2010-01-27 10:29:58
陶老师不要急,慢慢做,无论做成什么样,我们都爱看。

施爱东博客 施爱东 发布于2010-01-27 10:32:52
建议中国民俗学会,对功勋卓著的老先生,只要提交了如陶老师这般波士论文的,可以正式授予“波士”学位。
从田野到书斋——陶立璠空间 陶立璠 发布于2010-01-27 10:35:05
谢谢粉丝的鼓励,我需要从这里开始。
从田野到书斋——陶立璠空间 陶立璠 发布于2010-01-27 10:37:58
意见甚好,一定做出个样子来,丑媳妇见公婆,瞪大俩眼窝。
风土小记的个人空间 风土小记 发布于2010-01-29 15:44:01
陶老师:俺特想看看您的巨叫虎,行不?(*^__^*)
从田野到书斋——陶立璠空间 陶立璠 发布于2010-01-29 19:41:12
样子和你的一样,就是大一些。啊哈。
雅俗簃——叶涛的博客 叶涛 发布于2010-01-30 00:00:39
陶老师:学会15期会刊昨天已复制,请陈岗龙捎给您,结果他见您时忘了,回家后才想起来。我罚他快递寄给您,请注意查收。若再出差错,您直接罚他吧。叶涛
从田野到书斋——陶立璠空间 陶立璠 发布于2010-01-30 08:40:13
岗龙在老舍茶馆看我的魔术表演,太投入,把此事忘了,已经做过检讨了。通讯很快就会寄达,免罚。
Silver的小屋 silver 发布于2010-01-31 01:12:35
怪不得,俺在回家的路上给您打电话想提醒您问岗龙要,结果您就是不接嘛。估计是茶馆太吵了您没听到。
玉麓俗谭——英古阿格的博客 英古阿格 发布于2010-05-09 20:37:06
学会刊物是否可在年会上分发一些?
我来说两句

(可选)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