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杨绛《百岁感言》

22项非遗集锦之七——侗族大歌,天籁之音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9-10-06 22:04:55 / 个人分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

侗族大歌:文化变迁中的天籁之音
57年前,音乐家萧家驹和郭可诹惊讶地从侗族大歌中听到树枝开叉、河水分流的声音,中国民间只有单声部音乐的偏见自此被打破,但一直以来,侗族大歌仍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今天,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冲击下,侗族大歌正在走向衰落,令人尴尬的是,正是这种衰落使人们开始关注这部“侗族简史”。

“侗族是很善良的一个民族。”黎平县侗族文化旅游促进会理事陆根茂指着前面的村寨说,“他们用爆竹迎接贵宾。”

我们摄制小组的一行人个个都以“贵宾”的身份被迎进寨子,这里不仅人很亲切,寨名也亲切——小黄。小黄村位于贵州南部江县高增乡,是不折不扣的贵州南大门,村中有5个自然寨,1000多人,人数不是很多,但人人都能歌唱,他们所传唱的侗族大歌,其历史已有1200多年。在他们的思想中,饭养生,歌则养心。

好像一个善谈的人可以把最恰当的词语随意调遣、随手拈来一样,我们所遇见的每一个小黄村人都可以任拣一段歌唱,不过独自一人却无法歌唱,而是至少需要5个人,从这一点来看,侗族大歌的“排场”的确很“大”。

侗族大歌的特点是无人伴奏,无人指挥,是多声部的合唱,完全不需要安排谁唱高音,谁唱低音,因为在歌唱的过程中,一种自然而然的力量就会把声音协调起来。

陆根茂告诉我们,关于侗族音乐的记载,早在宋代就已出现。侗族大歌与侗族民族的形成与发展相伴而行,相当于侗族文化的百科全书,但大歌没有文字,完全依靠传统的口口相传的方式。千百年来,通过这种传播方式,侗族民族的历史也一脉传承下来,比如《祖公上河》,“走了,三天久,五日长。白天,愁饭吃,夜晚,愁睡处。来到哪里?来到这,梧州旁边……”这首歌可以使人真切地了解当年侗族部分先民沿珠江而上,来到黔湘桂交界处开辟家园的情景。

在侗族大歌中,还可以览窥侗族的传统婚俗。这一点,我们在侗族南部方言区已经有所发现。在对唱大歌时,主寨甲宗族女歌队需向客寨乙宗族男歌队提出邀请,或反之,遵照习俗,同宗族的男女歌队禁止对唱。这种奇特的制度,形象地反映了母系社会族外群婚制的遗存。

目前,口口相传的模式已在寨中形成独特的现象,即老人教歌,小孩学歌,大人唱歌。“我的小孩刚学会说话,就开始学习唱歌。”乡长孟顺明说。

小黄村有近百位歌师,据孟顺明介绍,有的歌师已经把整部侗族大歌都记在肚子中,不过,歌师大都年事已高,有的已80多岁。孟顺明带我们拜访的歌师吴士雄就已75岁。当我们问他小黄村人为什么要唱歌时,他回答:“不会唱歌呢?姑娘就不爱我们呢。”

孟顺明频频点头,他颇有感触,因为他的女朋友就是因为“唱歌才捞到的”。“还比较标致。”他说。

小黄村现有歌队20多支,寨中几乎人人都在歌队里,无论劳作、休息、吃饭,几乎事事用歌,谈情说爱更离不开歌声。他们喜欢唱什么歌就唱什么歌,喜欢怎么唱就怎么唱,在这个歌队中,你可以是高音,在那个歌队中,他又可以是高音。

“两个高音唱到一起了,自然两个人就喜欢上了。”在小黄村人的眼里,恋人就这样由两个高音构成了。

小黄村的地形、地势形成了一个“侗歌窝”,而侗族大歌就是对大自然的模仿和再现。我们第一次倾听小黄村人演唱时,就有这种体会,当时最惊奇的一点是,感觉歌声如丝缕般连绵不绝,没有间断。

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神奇的现象呢?从小黄村人那里我们得知,他们采用了互换气息的办法,即链式呼吸,来保持声音的绵长。因此,当歌声起时,则云烟亦起,荷香亦起,低声部的绵绵之音犹如清澈流水潺潺流淌,而高声部的独唱则像水湄烟树中的鸟雀啾啾。

侗族大歌被外界所发现是在1952年,当年,音乐家萧家驹和郭可诹因参加土改运动来到贵州黎平县岩洞乡的侗族山寨,当他们在寨中听到侗族大歌时,不禁惊呆住了,因为他们听到的不仅是歌声,而是柳树绽绿、清泉分流的声音。这一高一低两个声部,立刻使他们意识到,他们发现了一个音乐奇迹。在以往的教科书中,中国音乐一直被认为是单声部的,而没有复调音乐,但洋溢着大气的侗族大歌不仅有两个声部,有时还会出现3个声部。

孟顺明对侗族大歌则有别样的感觉。“就像整个人被泡在歌声里,啊,就像歌声轻轻地把你抬上来,又轻轻地把你放下去。”他略有些沉醉地对我们形容道。

对于孟顺明的感觉,陆根茂的理解是,侗族属于水边的民族,这种民族特性已经深深融入侗族大歌中,然后通过歌声重新释放到小黄村人的血液中。

1996年,小黄村有4位小姑娘离开村寨去巴黎演唱侗族大歌,并因其自然天成而引起轰动,侗族大歌也被誉为“清泉散落之音乐”。10几年过去后,当我们找到她们中的两位——胡培伦和吴培爱时,看到昔日10多岁的小姑娘已经成为母亲,但对于当年的法国之行,她们仍记忆犹新。

“我们当时正在比赛,比着比着,就有一个外国人来看,他说这几个小姑娘还不错嘛,然后就选上我们,说我们要到巴黎去表演。”胡培伦边回忆边笑起来,“当时我们太小了,还不懂得巴黎是国外,这个外国人就说巴黎不是中国,是另外一个国家。”

对于吴培爱来说,她最难忘的还是对歌的情景,“有5个男生来对歌,他们用法语唱,我们听不懂,他们也不知道我们唱的是什么。就这样对着对着,突然就有一种哭的感觉”。

音乐没有国界,而侗族大歌更是体现了天人合一、与自然相融的哲学思想。数千年来,侗族社会在相对封闭的社会环境中,以一种自然推进的方式演化着历史进程,随着城市现代化的浸润,如今的侗寨生活发生了变化,侗族大歌的天籁之音也在都市的灯红酒绿中逐渐远去。
分享到:

TAG: 侗族 集锦 天籁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日历

« 2024-04-18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884306
  • 日志数: 486
  • 图片数: 190
  • 影音数: 4
  • 文件数: 84
  • 书签数: 190
  • 建立时间: 2008-09-09
  • 更新时间: 2024-01-27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