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中丧鼓歌中《董永行孝》的版本比较
Hunan funeral song, is a specialized in funeral activities, a strong lo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rt of singing. Its form. of expression on the basis of Zhuang-zi's "rapture", art by the impact of Chu culture, is the ancient Chu culture of the inheritance and reproduction. It combines the Confucianism, Buddhism, Taoism, the integration, content is very extensive, not only has the grief, console filial piety home, entertainment ghosts people social function, but also expressed the people pray for a better life desire, become a kind of social needs and spiritual needs. The expression an important theme of --"filial piety" cultural meaning is particularly clear, <Dong Yong hang filial piety> is spread the Confucianism classic Fan make. This paper is dedicated to has spread in Hunan region of a few <Dong Yong hang filial piety> funeral story, this of it version of the source and version features, language are discuss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published works, to reflect in the spread of the regional evolution and its social influence.
关键词:湘中 丧鼓歌 夜歌 董永 董永行孝
一、叙言
湘中,指湖南省中部,因几何中心在娄底市所辖之涟源市,而且,湖南省所辖之地级市仅只娄底市是全部属湘中,故习惯上称湘中指娄底,被誉为“湘中明珠”。
湘中娄底,远古时期为百濮、苗、瑶杂居之地。春秋战国时期属楚国;秦置湘南县,属长沙郡。汉代,中原汉族南移,大部分地域为汉人所居,少数民族偏居西隅。西汉时属长沙国,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连道县;西汉建平四年(公元前3年),析湘南县置湘乡县,属长沙郡;三国时分属衡阳郡、昭陵郡,吴宝鼎元年(266),析昭陵郡置高平县;西晋、东晋、南朝(宋、齐、梁、陈)时分属邵陵郡;隋属长沙郡;唐、五代、宋朝分属潭州、邵州。宋熙宁五年(1072),朝廷命章惇开“梅山”,建置新化县于西。元代分属天临路、宝庆路;明、清时期分属长沙、宝庆二府。民国元年(1912)属长宝道,3年(1914)改称湘江道,11年(1922)取销道制直属湖南省,29年(1940)分属湖南省第五、六行政督察区。解放初,境域隶属益阳专区和邵阳专区;1952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析两专区之湘乡、安化、邵阳、新化4县部分区域置双峰县、蓝田县(不久更名为涟源县);1960年2月设立娄底市和冷水江市,直属邵阳专区;1962年10月,又撤销两市分别并入新化县、涟源县;1968年2月,邵阳地区革委会成立,邵阳专区改称邵阳地区;1977年10月,析邵阳地区东北部置涟源地区,属涟源地区;1980年7月又恢复娄底市和冷水江市,为县级行政区域;1982年12月,涟源地区更名为娄底地区,公署迁娄底;1999年7月,娄底实行撤市建区,原娄底市更名为娄星区,并析置一个“娄底经济开发区”,娄底地区成为新的地级娄底市。现地级娄底市辖娄星区、涟源市、冷水江市、新化县、双峰县、娄底经济开发区、娄底市水府示范片万宝新区三区两市两县,境域东西宽160公里,南北长102公里。
湘中丧鼓歌,俗称“夜歌”、“夜歌子”、“丧歌”、“闹丧歌”、“孝歌”等,是一种专用于丧葬活动,颇具浓郁地方特色的歌唱艺术。其民俗活动,俗也称“唱夜歌子”、“打夜鼓”、“打闹丧鼓”等。它既是一种传统的民间丧事仪式,也是一种广泛流传于民间的文娱活动,楚文化痕迹颇深。其演唱形式依据庄子的“鼓盆而歌”,仅有一鼓,或一鼓加一锣参与伴奏,歌师唱歌则分单人坐唱、二人对唱、多人轮唱或一领众和唱等,其内容集儒、释、道、巫于一体,既继承了古代楚文化的艺术精华,保留了不少古楚的曲调,是古代楚文化的传承与再现,又融合了诸多优秀外来文化,成为久在湘中盛行不衰的民间艺术门类。
二、湘中董永传说特色版本
湘中夜歌子流传的本经很多,大多师徒相传,密不示人。题材也相当广泛,堪为一部融知识与教育于一体的南楚百科全书。它宣扬儒家的“孝”、“顺”、“理”,崇尚生活的“真”、“善”、“美”,既具有寄托哀思、劝慰孝家、娱鬼娱人的社会功用,同时也表达着人民祈求美好生活的心理愿望,成为一种社会需求和精神需要。《董永行孝》是这类题材中一篇十分重要的经典之作,凡唱歌者基本都有一份本经。这里求同存异,谈几个具有特色的传承版本。
第一个版本,也是我最先得到的一个本经,是乡人邓早凡抄写的,我于1992年6月借来抄录。他的这个本经估计来源于同是乡人的曾益轩先生。曾益轩先生其实还是我的堂伯,是个夜歌迷,听说他只要知道哪里死了人,或者听到鼓响,就是主家没请他,他也会盛情的跑去“凑”热闹。他早年驾过船,走过不少地方,所以也唱过不少地方。我也曾问他要过一些本经,可他老说本经大多被人借走后未归还,而他对所有本经也都早已烂熟于心,自己演唱根本不用了,并且,自从文革中“反四旧”、“破四风”运动,夜歌也遭封禁,年轻人学者廖廖,夜歌风俗有失传危机,所以也多未去要回,后来他自己也终于作古了,一些本经也就再也无从觅其下落。邓早凡年轻时也学唱过丧歌,但不是专业歌手,只有小学文化,1948年生,我去借时,邓特别强调,要保密,估计是怕曾益轩先生知道,本经被要回。后来,我发现周边有许多本经与这个本经大同小异,实在可谓湘中的通本,姑且就称之为“通本”吧。
其实娄星区的这个通本也是个“残本”。1998年3月,我在娄底街头购买到一个手抄本复印件,全文共73页,分上、下两集,上集45页,下集27页,竖行书写,共600余列,1200余句,乃成为我手头最长,也是最完整的一个版本。买回家一看,原来邓的本子仅是该版本的上集内容,而观其文,又多处有脱节。后来我询问过不少老师傅,大家都一致口径说,《董永行孝》确有两个本子,有所谓《大董永》和《小董永》之分,《大董永》很少有人唱,所以基本失传了,《小董永》就是现在大家通常唱的通本。这是我收藏的第二个版本,姑且就称之为“全本”吧。
调查中还发现,上述所谓通本之通,在各位歌师傅手中也是不完全相同的。湘中素有“十里不同音,五里不同俗”的说法,在各县市区流传情况看,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表现在用韵方面,且因各人学识、理解能力差异,传抄之误,所以唱词也都稍有出入。而据本人考证,这些通本以娄星区及周边的说法与旧时流行较广泛的出版物接近较多,所以特以娄星区流行版本为正本,而以涟源蓝田梁绪文、新化上梅陈述贺所藏本经出入较大为别本,姑称之为“梁本”和“陈本”吧。
而梁本最简单,全文仅44行,88句,还包括送歌4句。其内容亦相当全,故事情节一点不落,如果称之为“简本”,实也不称之为过;至于“陈本”,却是把董永的儿子说成了“董顺书”,不知是不是“口误”,或者音意代书。
这些通本、全本、陈本、梁本,都是以董永卖身葬父为主题的。
在湘中还有一个版本很是少见,其传唱区域主要在涟源市,及与娄星区、双峰县相邻地带,新化、冷水江偏远地方亦有相近版本。这个版本以卖身葬母为题材,问其原因,有歌师傅不甚其详,但也有歌师傅解释说,是因为民间丧母丧事中没有一个好的歌本,而丧母又不能唱“卖身葬父”的歌,所以乃衍生出了董永“卖身葬母”的故事,而事实中,也确有一些歌师傅擅自将“卖身葬父”的歌本改唱成母亲的,以适合丧家之环境。其实,稍深入一点董永的材料就会发现,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古版本中历来就有卖身葬父、卖身葬母、卖身葬父母三种,然三种版本中在湘中独没卖身葬父母一种,可能是这种情况很少见之故,后文将选用涟源市南桥村邓正修抄本为葬母底本,对其卖身葬父、卖身葬母两大版本展开探讨。
三、湘中夜歌子《董永行孝》版本内容比照
1、通本。
①主要人物(按出场次序为序):董员外、董母汪氏、董永、董赫、舅舅、金花小姐、付长者、七姐、七仙女、太白金星、槐荫神、城隍、土地、玉帝、付大公子、赛金小姐、君王、董仲舒、鬼谷先师、公主。
②故事情节:董永“家住顺州端阳县,地名叫做董家村。父亲就是董员外,母亲汪氏老安人。生他弟兄有两个,董永董赫两个人。董永家中多富有,万贯家财有名声。……不觉连年遭干旱,三年大旱草不生。”没奈何,“父在堂前将言说,我儿在此听我音。每日空心读文章,何不舅家借米蒸。”董永来到舅家,舅舅却嫌有旧帐未还,不肯再借,只得空肚而回。董父见“自己骨肉不肯借,如何相交外面人。三日无米吃清水,倒在牙床不起身”,董永见父死,只好吩咐弟弟“你到家中打探[②]父,我到街上去卖身”,谁知“东街南街都走遍,更无一人买他身”,最后才在太白金星的指引下,与付长者达成卖身为奴的协议得了银子。却不料弟弟出走,“想是出门去游戏,就把父亲葬了身”。弟弟“行了一里又一里”,来到百果山,“梭罗见他生得好,……彼时认他做寨主”。董永葬了父亲,“一心要上付家去”。付长者安排他每天上山砍柴,董永想起“先前是个读书子,如今是个砍柴人。行也哭来坐也哭,哭得神明心不宁”,玉帝“差位仙女下凡尘”。七姐“祥云落到山脚下,槐荫树下等夫君”,董永却认为“你是大户人家女,我是卖身受苦人”坚决不同意。“太白星君云中现,化作凡间一老人”,才促成了这桩婚姻。夫妻来到付家,付长者“想是拐带人家女,只怕败坏我名声”。七姐真心相对,并言“百般花朵我会绣,绫罗丝鞋多织成”,付老才听得微微笑,安排她“要织绫罗去贺生”。七姐“就把双脚跪在地,烧香请姐下凡尘”,居然真一夜办好。“长者看得难作声”,认定“若是凡人做不成”,有意“我将金银打发你,夫妻回家立乾坤”。不料付公子觊觎七姐美色,借口妹子“百般嫁妆都齐备,还少梨木做牙床”,要求董永百果山“砍些梨木早回程”,企图借强盗之手杀死董永。董永害怕,七姐“铜钱下地见得明”,这才“放心大胆上山去”,果然偶遇弟弟。“付大公子起奸心。……行到董永房中去,雷火烧坏公子身”。董赫“他在哥前拜几拜,就叫山兵摆酒行”,天明之时“送去梨木五百根”。长者看见,“吓得胆颤心也惊”,想:“妻子一夜织绸缎,丈夫砍木五百根。再要留下做长工,只怕折杀老爷身”,就赠送金银打发回家。回家路上,七姐道破原由,欲归天位,董永情深难舍,气死尘埃。“仙女看到又转身,一粒仙丹放口存。八幅罗裙扯一幅,咬破指头血书明:赛金小姐是你妻,进宝状元你第一。与你结拜一百日,已有身孕在我身。……若要夫妻重相会,皇都送子又团圆”。董永醒后,回转付家,付长者说起“绫罗丝鞋非凡做”,“同你朝中见帝君”。朝庭亦甚感董永孝心可嘉,进宝有功,封为状元。付长者也把赛金小姐许配为妻。打马游街三日,“只听云中有人叫,董永丈夫叫几声。你的前妻送子到,前妻送子下凡尘”。董永接到儿子,取名董仲舒。董仲舒“七岁读书到十五,肚内文章不非轻。奈何几位同学笑,……回到家中问父亲”,父亲却无法告知母亲住址,只得说:“要得你母同相会,除非问得鬼谷身。”董仲舒不远万里,来到鬼谷子山,问到住处,方在东海之滨会仙桥上见到亲生母。七姐想起离别苦,“只怪鬼谷把话参”,乃赐宝瓶三个于仲舒:一个助他回家,断其再寻生母之路,成中安砣梽[③];一个诊好赛金小姐不治之症,成悬壶济世的药葫芦;一个火葫芦烧了鬼谷子先师一部花甲经书,致使“人活六旬无甲轮”,“三千弟子也伤身”,只得“朳子[④]送付拐棍走”、“邋子[⑤]送他邋床住”、“瞎子教他百掌经”。后来,董仲舒安心读书,终得状元,与公主成婚。“董永行孝得善果,……一本传奇到如今。”
2、全本。
①主要人物:董员外、董母王氏、董永、董华、舅舅、付员外、七姐、七仙女、太白金星、槐荫神、城隍、土地、玉帝、付大、赛姑小姐、君王、董仲舒、鬼谷先师,马将军、周将军、田月英公主、董麒、董麟、赵龙、赵虎、令王、李千、李万、张龙、张虎、金龙、金凤。
②故事情节:上集内容基本与通本相同,然地址为顺州端阳府董家庄,母亲姓王,弟弟名董华,董华当山大王之地为白鹤山,付大公子称付大,付家小姐名赛姑。下集:“上封董永山东省,八府巡按管万民”,董永任期十年,“黎民百姓得太平”。“不觉有了十余载,不料贼子反山东。”然而董永是个文官,不谙战事,“巡按就把文书看,就叫马周二将军。点起雄兵数十万,旗旗号号往战场”,却不料“就与贼子来敌定,杀了马周二将军。”董永只好向朝庭求救,“君王听见心大怒”,却“君王扯住不发兵”。董仲舒听见此信,即拜会公主田月英。其时,田公主生有二子,董麒、董麟正在读书,“心中思想回家去,收拾回家看双亲”,两兄弟来到仙女殿前,天色将晚,准备“明日天光就起程”,却在“鼓打三更到四更,兄弟睡得甜又香”,竟梦见“我今不是别一个,是你祖母下凡尘”。祖母“教你仙法并武艺”,又“赐你兵书并宝剑”,嘱其“快快山东救祖身”。两兄弟天明到家,却遭父亲数落,具将殿内所梦告禀,“公公天天时时想,只想朝中发救兵”,董仲舒方息雷霆之怒。董麒、董麟“五更三点朝王转”,请旨“我到山东去救祖,要请元帅点雄兵”,君王答应。兄弟“只带三千人和马”,来到山东地界,正遇敌将赵龙、赵虎围城,“两边打起龙凤鼓,只见刀枪不见人。开刀只见人头落,满地只见血淋淋。杀死龙虎两个人”。“报名将军来报信,报与巡抚得知音”,巡抚亲身迎出,问及二小将根脉,知为亲孙,即“公孙带了人和马,转回东京一座城”。“君王一见心欢喜,官上加官不非轻。又见董麒与董麟,加封文武状元身”。两三年后,浙江新平令王又造反,文书报到朝廷,万岁下旨:“哪位大臣去领兵?”李千李万双双愿往,结果一败涂地。噩耗传来,君王再次召集大臣商议,“董麒董麟将言说,三呼万岁口称臣。……我带三千人和马,要杀贼子数万兵”,“君王听得心欢喜,当时就封元帅身”。兄弟辞别公公、父母,董永细加叮咛,二人“旗旗号号出东京”,一战即杀张龙、张虎,“威镇浙江一省城”。敌指挥报信越王:“董麒董麟尖兵到,杀了龙虎二将军。”越王聚集手下商议,惊动两位公主金龙、金凤,“金龙金凤将言说,父王万岁听分明。些须小将何足惧,女儿自愿来出征”。两边“人马来了数十万,满地只见血淋淋。金龙金凤将言说,二位将军听分明。要我一路收兵去,不如结拜两成婚。”董麒、董麟不许,“我在天朝当元帅,如何与你结成亲?”却不料,“金龙金凤将言说,将军说话少聪明。九天玄女教仙法,飞沙走石不非轻。……当时放下飞刀法,吓得二将战惊惊。兄弟二人来承认,不得不易[⑥]结为婚”。于是,两路人马合为一处,“董麒董麟当元帅,金龙金凤为将军”,班师回朝。正所谓“孝心感动天和地,子孙出来做好人。”
3、梁本。
①主要人物(按出场次序为序):董永、玉帝、七仙姑、晒金小姐、圣上、董仲舒、先生。
②故事情节:根据录音整理,录全文:
当初董永行大孝,卖身葬父把名扬。父母终身无费用,又无棺木葬父身。
将身卖到付家去,三年家夫要耕春。领了身价安葬父,即往付家去运工。
孝心感动天和地,天差织女配为婚。玉帝见他真孝子,即差仙女下凡来。
仙女行到槐荫下,侍候董永行孝郎。便请槐荫为媒证,结为夫妇一同行。
十匹绫罗织得好,中间织出活龙生。拿到付家还工价,三年帐目还得清。
行到槐荫树下过,方见仙女说真情。不是凡间人女子,我是上界七仙姑。
玉帝见你真孝子,下凡女子百日婚。今朝百日方圆满,拜别夫君上天庭。
若是生男送与你,是女留在月中存。就此拜别你槐荫,慢时上界罪不轻。
千般话语难以尽,一朵祥云便起身。仙姑驾云上天去,董永回身付家门。
付家叫他为女婿,晒金小姐结为婚。就把绫罗来进贡,进宝状元第一名。
圣上请赐三杯酒,打马游街出朝门。游到皇都市上过,皇都市上遇仙妻。
仙女皇都送下子,取名叫做董仲舒。董永抱儿回家转,晒金小姐养成人。
养大成人读书史,朝日书馆晒文章。他在学堂争强弱,别人说我天上来。
一日收馆回家转,回到家中问母亲。何人是我亲生母,请母一共说分明。
你母天上仙姑女,生母就是七仙姑。仲舒听说如此话,一心只想见母亲。
请个先生占一卦,先生占卦定分明。不是凡间人女子,谅是天上七仙姑。
七月七日牛女会,七星楼上会他身。第七仙女是你母,你母身上着红裙。
仲舒果然楼上等,忽见仙女下凡尘。仲舒当时见了面,扯住仙姑叫母亲。
仙姑当时将言说,何人与你说知情。仲舒当时将言答,母亲你且听原因。
请个先生占一卦,先生占卦定分明。仙姑当时将言骂,泄漏天机不非轻。
亲生儿子回家去,赐你葫芦便起身。皇天不负真孝子,只差仙女下凡来。
董永行孝略道破,道不清来莫笑人。唱了此句收个韵,请师打马向前行。
4、陈本。
①人物:董父、董永、董赫、舅爷、付员外、付大公子、付小姐、董顺书、鬼谷先师、玉帝、城隍、土地、太白金星、七仙女。
②故事情节:基本与通本同,但儿子改名“顺书”。
5、卖身葬母本。
①人物:董母、董永、舅娘、舅爷、赵黑、付尚书、玉皇大帝、七姐、山神、土地、槐荫神、梅香、晒金小姐、付大、君王、董仲舒、鬼谷子先生。
②故事情节:“董永家乡不多远,居在黄洲孝感县。地名叫做杏花村”,“他是儒门一秀才,只因年荒跌剩来。那年干旱收成差,老母饿得眼昏花。……董永就对母亲说,我到舅爷家中借”。董永来到舅家,却“遇着舅爷不在家,舅娘堂上纺棉花。”董永说明来意,舅娘不肯赊借,“董永双膝跪下地,要求舅娘施恩义”,舅娘借口去取谷,却躲进里面再不出来。董永等了大半天,只好两泪汪汪空手回家。路上遇到舅爷,“舅爷就把外甥称,为何今日哭淋淋?”董永说明家中苦难,又把到舅家舅娘不肯赊借的情况一一说出,“舅爷听得外甥语,你今不如回家去。等我回家去调停,有人相送米和银。”董永回到家,“母亲听得孩儿表,一时急坏昏迷了。三魂渺渺命归阴,老娘性命一场空”。董永眼望母亲尸首,无计可施,只得叫回恩兄赵黑商议,要自卖自身葬母亲。赵黑真诚相劝:“你是鸿门一秀才,为何卖身买棺材?大户人家买了你,要你挑柴又运水。要你作田去务农,如何做得这般工?贤弟还要把书读,诗书通了有官做。有朝一日皇榜开,马前赐进状元来。”并自愿顶替董永卖身筹银,董永道:“恩兄若把身来卖,我的名声也讲坏。抚养儿子却有情,亲生儿子反忘恩。”即吩咐赵黑在家守母,自己上街卖身。谁知“上街卖到下街过,年岁饥荒谁要我?!东街走过到西街,喊来喊去哭哀哀。”直到付尚书门前,才在大人的询问下,以十两银子做工三年的代价写成雇工约一张,安葬母亲。两兄弟葬母后,分道扬镳,董永去付家上工,赵黑“手提草鞋上街卖”。有日,“赵黑睡在梧桐下,梦见仙人来说话。赐你宝剑与兵书,孝心感动百灵扶”,“行到白骨山上过”,却遇五百喽罗拦路要买路钱,赵黑要钱没有,“两下相交杀个饱,杀得喽罗纷纷倒”,最后,成为白骨山上山大王。董永一人眼泪汪汪去上工,“只因董永行孝义,孝心感动天和地”,玉帝“赐他仙女结为婚”。七姐来到槐荫树下,槐树为媒,土地为证,终成夫妻,双双上付家佣工。老爷一见“原来说的是孤单,……为何又有一娇妻?”董永实话实说。问七姐,七姐也应说是真,并言:“万般花开我做得,巧织绫罗名万千”。“老爷听得心欢喜,就叫梅香来称起。十斤黄丝交进房,天明就要织成章。”当夜,七姐在六位姐姐的帮助下,织成花绫。“老爷一见花绫到,也说果真织得妙”,并叮嘱儿子“莫把董永看贱了。” “还要董永把书读,你妻用心把花绣。与我小姐织花绫,绣房里面共花针。”谁知付公子“看他娘子生得好,起个谋心不当小。立意害死董秀才,想他妻子结和偕”,就假说“我要梨木做好事”,要董永去白骨山上砍梨木回来。董永明知“山中出得有强人,只怕无命转回程”,却在七姐的大胆支持下,“行一步来退一步”的前去。董永刚走,“公子就把娘子缠”,七姐在好言相劝无效的情况下,“口中默念雷就到。……雷公恨恨火烧人。烧了眉毛与头发,……今日无面见亲朋。”董永刚来到白骨山前,“一根梨木未砍倒”,就被百十个喽罗捉住,带往山上见大王。大王询问明白,立即“两手扯起心痛切”,原来是兄弟相逢。赵黑命五百喽罗每人送梨木一根到付家。董永回到付家,老爷一见诧异,问董永“你在外边有何事?我在家中全不知”,晒金小姐把“哥哥要他砍梨木”等情由直说出来,气得老爷“就骂儿子心不好”,当即就“赐你雪花银十两,拿得回家做善事”,打发夫妻回家。槐荫树下,七姐说明前情,直急得“董永又把槐荫叫,千声万声不应了”,“仙妻立在云中讲,丈夫千万莫思想。……晒金小姐是你妻,我夫何必哭栖栖?”腾云而去。董永一路哭转付家,“老爷心中思想起,不要收藏在家里。何不拿去当贡品,董永必定得功名”,果然君王感其孝心可嘉,封为状元,尚书将晒金小姐许配为妻。董永打马游街三日,七姐送子皇都市上,随行误认妖精。七姐数说情由,“深深拜上晒金娘,好些看过我儿郎。”冉冉而去。孩子乳名董大郎,七八岁送入学堂,老师改学名董仲舒。董仲舒聪明伶俐,“九周十岁才学深”,却被同学嗤笑,指骂有爹没亲娘。“仲舒当时不做声,归家就问我娘亲”,父母无法告知,叫他去问鬼谷子先生。先生占一卦,说:“七月七日桥上坐,七位仙娘桥上过。最后一个穿红裙,第七就是你母亲。”仲舒见到亲娘,七姐却不肯相认,“仙娘将言来说起,这是谁人告知你。”仲舒说明情由,七姐托仲舒带金瓶一个给鬼谷子,叮嘱“倘若先生睡着了,抛在屋上你就跑。”结果火烧了鬼谷子先生一部百二十花甲的经书,致使如今只留下六十花甲。仲舒闯了祸,回转桥头又去见母,却无影无踪。后来,仲舒安心读书,终得状元,“一家大小受王恩”。
湘中丧鼓歌《董永行孝》版本比较
通 本 | 全 本 | 梁 本 | 陈 本 | 孝 母 本 | |
籍贯 | 顺州端阳县董家村 | 顺州端阳府董家庄 | 无 | 顺州端阳县董家村 | 黄洲孝感县杏花村 |
出身 | 学生 | 学生 | 贫民 | 学生 | 秀才 |
家庭关系 | 父:董员外,母:汪氏,弟:董赫,子:董仲舒 | 父:董员外,母:王氏,弟:董华,子:董仲舒,孙:董麒、董麟 | 父母无名,子:董仲舒 | 父:董员外,母:王氏,弟:董华,子:董顺书 | 父母无名,恩兄:赵黑,子:董仲舒 |
经 历 | 祖上家财有名声;连年干旱落贫;舅爷嫌旧帐未还,不肯再借,饿死父亲;卖身葬父;付府砍柴,槐荫树下成婚;七姐织绫;百果山砍梨木,兄弟相会;付公子调戏七姐;槐荫分别;朝中献宝;皇都市上接子;仲舒学堂受辱,鬼谷子占卦,会仙桥会母得三葫芦,火烧花甲经书等。 | 上集:祖上家财有名声;连年干旱落贫;舅爷舅娘不借饿死父亲;卖身葬父;付府砍柴,槐荫树下成婚;七姐织绫;白鹤山砍梨木兄弟会;付公子调戏七姐;槐荫分别;朝中献宝;皇都市上接子;董仲舒学堂受辱,鬼谷子占卦,会仙桥会母得三葫芦,火烧花甲经书。下集:山东上任;贼反山东;平叛受困;七姐下凡传艺;董麒、董麟救祖;皇殿加封。令王造反;李千李万平叛;董麒、董麟兴兵;阵上结亲还朝。 | 父母终身无钱;父死无棺,卖身葬父;上工槐荫树下成婚;七姐织绫;槐荫分别;朝中献宝;皇都市上接子;仲舒学堂争强,先生占卦,七星楼上会母得葫芦等。 | 祖上家财有名声;连年干旱落贫;舅爷嫌旧帐未还,不肯再借,饿死父亲;卖身葬父;付府砍柴,槐荫树下成婚;七姐织绫;百果山砍梨木,兄弟相会;付大公子调戏七姐;槐荫分别;朝中献宝;皇都市上接子;董仲舒寻母等。 | 那年干旱收成差,舅母不肯赊借,饿死老母;卖身葬母;付府上工,槐荫树下成婚;七姐织十斤黄丝;白骨山砍梨木,兄弟相会;付公子调戏七姐;槐荫分别;朝中献宝;皇都市上接子;仲舒学堂受辱,鬼谷子占卦,七月七桥上会母得金瓶火烧花甲经书等。 |
四、湘中董永传说与近代出版作品
董永行孝的故事最早首见于西汉末年刘向的《孝子传》,可惜该书已散佚。其次就是魏晋时期曹植的乐府诗《灵芝篇》:“……董永遭家贫。父老财无遗。举假以供养。佣作致甘肥。责家填门至。不知何用归。天灵感至德。神女为秉机[1]后来,晋·干宝将此故事完整化,收录在他的著作《搜神记》卷一里,其文曰:“汉董永,千乘人。少偏孤,与父居。肆力田亩,鹿车载自随。父亡,无以葬,乃自卖为奴,以供丧事。主人知其贤,与钱一万,遣之。永行三年丧毕,欲还主人,供其奴职,道逢一妇人曰:‘愿为子妻。’遂与之俱。主人谓永曰:‘以钱与君矣。’永曰:‘蒙君之惠,父丧收藏,永虽小人,必欲服勤,致力以报厚德。’主曰:‘妇人何能?’永曰:‘能织。’主曰:‘必尔者,但令妇为我织缣百匹。’于是永妻为主人家织,十日而毕。女出门,谓永曰:‘我,天之织女也。缘君至孝,天帝令我助君偿债耳。’语毕,凌空而去,不知所在[2]
据此所见,《灵芝篇》虽是一篇乐府诗,但它是借用美好的灵芝、朱草来作比喻,运用生动事例舜王行孝、伯瑜彩衣娱亲、丁兰刻木、董永典身葬父来表达作者自己的政治思想,意在用世济国,应该说,这些故事在当时是很有一定代表意义的,事实可信度应当不差。《搜神记》虽是一部记录古代民间神奇怪异故事的小说集,但它的记述只是在原有事实的基础上加以发挥,使之更完整而已。至于董永的身份,至今说法很多,更有人论及到汉代第四代高昌壮侯董永的落魄,说本是同一人,但由于已不是本文所涉范围,姑且放过。
正因为董永的故事感人,后期的文艺作品也很多,比较著名的有:唐代敦煌残卷《董永变文》、明代洪楩的话本小说《董永遇仙记》、传奇剧本《织锦记》、《卖身记》、《槐荫会》、评讲《大孝记》、弹词《槐荫记》、宝卷《董永宝卷》、《小董永卖身宝卷》、说唱文学底本《新刻董永行孝张七姐下凡槐荫记》、清《新刻董永行孝》、光绪《董永全套》、挽歌《槐阴记》、民间抄本《董永卖身》等。解放后,1955年,由我国著名导演、编剧桑弧根据安徽安庆坤记书局老刻本《董永卖身天仙配》校订改编,由严凤英、王少舫主演出一部黄梅戏电影《天仙配》,更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做到了家喻户晓,乃至影响遍及海内外。
关于湘中丧鼓歌《董永行孝》本经的来历。从故事情节看,并对照行文秩序、称谓表述,可断定通本是最先根据明代洪楩的话本小说《董永遇仙记》改编而成,然内容更具体、更丰富,明显参考有湘中地方民间传说,所以又显得脱离了母本,有一定特色。全本上半本与通本大体一致,但民间意味稍差些,应是又一次新的修改,下半本尚未找到相似文本,当是后人根据母本《遇仙记》中“天子大喜,封为兵部尚书,莅任为官”[3]一语敷衍而来,致有三代四状元的美誉。关于通本和全本的作者,因各本经均为歌师自抄自用,记载不详,所以失据无考。葬母本曾在清或民国时出现过《新刻董永行孝》坊刊本。这个坊刊本,目前我所见共有长沙杨文星堂刊本、长沙小西门周庆林堂刊本和未知软刻本传世。杨文星堂木刻本大小为40开本,16页,分上、下两卷,封面左标《董永行孝全部》,中上横标“新编槐荫堂”、下直标“张七姐下凡雀桥会”,右标“中湘 杨文星堂刊刻”,内文首页却又标“《新刻董永行孝》左三元堂刊”,当为“中湘杨文星堂”根据“左三元堂”刊刻本刊刻,也不见作者名称。文末有“为人凡要行孝义,不信但看槐阴记。凡人能学董永孝,荣华富贵随他要”句,当知《新刻董永行孝》与挽歌《槐阴记》应是同一版本;长沙小西门周庆林堂刊本,行文与长沙杨文星堂刊本略有差异,封面左“董永行孝”下横题“四十五册全部”字样;未知软刻本,封面已早撕毁,仅首页刊题《新刻董永行孝》,卷末有“奉劝看书君子敬惜字纸”的字样,不见刊刻坊名、作者,版本尺寸:18×12厘米。湘中葬母本之于《新刻董永行孝》,不同之处极少,当为几度传抄之误,简直可称是《新刻董永行孝》的抄本。
关于董永家乡住址的考证,在湘中明显有两个区别:所有卖身葬父本均称是顺州端阳县,或顺州端阳府,“地名叫做董家村”;葬母本则称黄州孝感县,“地名叫做杏花村”。查史籍,地名叫“顺州”的在中国历史上共有四处,其中有三处:即西魏恭帝元年(554年)改翼州之顺州,治厉城(今随州市北),领南阳(原北随郡)、淮南 2郡,隋初郡废,直接统县,大业初顺州废;唐贞观四年(630)平突厥,以其部落置顺州,管辖今辽宁西隅和内蒙古东南部地区,并兼管寄居在并州阳曲县境的燕然县(以思农部置)、寄居在忻州秀容县境的怀化县(以思结部置),六年(632)顺州侨治营州(辽宁西部的朝阳市)南之五柳戍,天宝初年,顺州又侨治幽州城中,后废;唐开元四年(716年)侨置归顺州,唐末改之顺州,领怀柔一县,州、县同治。会同元年(938年)入辽,先后隶属南京幽都府、燕京析津府。宋宣和五年(1123年)入宋,赐名顺兴郡,隶属燕山路。入金后复名顺州,隶属大兴府。明昌六年(1195年),所领怀柔县改名温阳县。元省温阳县入顺州,隶属大都路。元末复置怀柔县,隶属顺州。明洪武元年(1368年),废顺州,改怀柔县为顺义县。此三处顺州其地理位置基本与《搜神记》之古千乘相合,体现在湘中丧鼓歌中,当是个大致因素,但查“端阳府”,却不知其实,当是《董永遇仙记》所说的“润州府丹阳县”之口传误写,在湘中,终因其所著不见作者姓名及创作年代而无从查考。
五、湘中丧鼓歌《董永行孝》的语言与文体
由于篇幅需要,仅简略说几句。
1、通篇均为七言句式,句式整齐,句格有“二二一二、二二三、三二二”三种。
2、双句押韵,或对句互押,没有严格的格律限制,口语感极强;转韵也很自由,以n、ng韵最多,且通常一韵到底;许多方面又与元曲相同,如平仄通押、不避重韵、允许“赘韵”等。故歌师有所谓“夜歌子冒得板,四六句子随口喊”的说法。
3、歌词通俗易懂,明白如话,有浓郁的乡土气息,鲜明的群众性。
4、行文如行云流水,叙事明晰,条理分明,故事性很强。
5、以歌唱为演艺形式,调门以夜歌本调为基础,以唱出一句话为目的,有夜歌变调,间杂数板。演唱要求:音色洪亮,吐词清楚,哀怨动人,带有所谓的菩萨腔。
六、小结
湘中夜歌子植根于楚文化,包罗万象,可称得上是南楚文化的一部大百科全书。它的信仰惟心观,杂儒、释、道、巫诸教,所以迷信色彩较浓,涉及鬼神较多。人们敬、畏、信,又不惧于这些鬼神,如夜歌中就多有谩骂阎王的语句,行使仪式性活动中也多有调遣各路神灵为己所驱使、为亡灵服务的行为,极具浪漫主义色彩,这是典型的远古楚文化遗存,与《楚辞》思想相契合。它又崇尚儒家的忠孝节义、佛家的万事皆空、道家的逍遥无为,也有巫术的歌舞娱神等,反映了湘中夜歌这种民间信仰习俗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同时也成为湘中夜歌子长盛不衰、久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原因之一。
《董永行孝》是湘中夜歌中一篇十分重要的倡导孝义的经典范作,其浪漫主义思想、文学表达形式充分体现了楚文化的所在。
注释:
[①]本经:行业内行事的脚本,也即科范本、科仪本。
[②]打探:照顾。
[③]中安砣梽:中文学名:金樱子,常绿攀援灌木。枝藤粗壮,散生扁弯皮刺,产陕西、安徽、江西、江苏、浙江、湖北、湖南等地,农村常植夹作篱笆,俗语不许人上门称“打蓬梽断到”即指此。果实成熟时金黄饱满,营养价值高,对小儿痢尿尤有奇效,可熬糖及酿酒。
[④]朳子:瘸子,腿脚有毛病的人。
[⑤]邋子:瘫子,瘫痪了的人。
[⑥]不得不易:应为“不得不以”,被迫无奈的意思。
参考资料:
[1] 傅亚庶注译,《三曹诗文全集译注》,吉林文史出版社,1997年第635页。
[2]晋·干宝,《搜神记》,中华书局,1985年,第14页。
[3]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岳麓书局,2014年,第137页。
(题外的话:该作原准备参加亚细亚民俗学会今年在湖北孝感召开的重阳与亚洲孝道文化国际论坛暨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第十五次学术大会的,可临到把论文准备好了,举办方却突然说名额有限,我不能亲临参加会议了,遗憾!资料共享,就发到这里吧。请大家不吝赐教唔!)
TAG:
- 张多 发布于2014-09-03 22:21:39
-
好文,学习了
- 日剑 发布于2014-09-04 10:18:38
-
很好,值得称赞!
- chxj02 发布于2014-09-05 20:04:37
-
黄州孝感县杏花村
按《搜神记》所述,董永是千乘人,今山东博兴。话本《董永遇仙记》说是“淮安润州府丹阳县董槐村”,《董永宝卷》说是“祝州府万阳县普州村”、“挽歌”《槐阴记》说是“黄州孝感县杏花村”,评讲《大孝记》说是“湖广黄州府麒麟县董家村”,弹词《槐荫记》说是“湖广润州丹阳(后改孝感县)董家村”。(百度百科“董永”条)
1964年生人,不食政府俸禄的民俗学、民间文学草根学者,中国民协会员、中国民俗学会会员、湖南省娄底市民协副主席。出版有专著《湘中民间故事》一部并获奖,编写内部资料《湘军卧龙刘蓉》、《湖南丧鼓歌研究》等多部。
标题搜索
日历
|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1 | 2 | ||||||||
3 | 4 | 5 | 6 | 7 | 8 | 9 |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我的存档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43328
- 日志数: 29
- 图片数: 1
- 文件数: 1
- 建立时间: 2010-12-30
- 更新时间: 2024-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