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丰香山寺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1-05-09 16:47:50

宝丰香山寺

   在由绿色的麦苗和金灿灿的油菜花织成的田野里,我驱车前行,呼吸着春天的气息,沿着乡间的沥青路,去到十几公里外的香山寺游览,心情是相当的爽!

   香山寺位于宝丰县大小龙山之间、香山之巅,相对于附近的山丘和平展的原野,显得特别的高耸,山坡和山下的油菜花仿佛香山的彩裙,整个香山显得亭亭玉立、曼妙而卓然不群。

 宝丰香山寺

香山寺远景

宝丰香山寺

天王宝殿,很旧,应为保留下来的古殿宇

宝丰香山寺

入门口,门票5元

宝丰香山寺

千手千眼观音庙

宝丰香山寺

大雄宝殿

宝丰香山寺

鼓楼,东侧还有钟楼,两者建筑形式一样

宝丰香山寺

观音大士塔简介

宝丰香山寺

塔身侧影

宝丰香山寺

寺外塔林

   金山寺占据了整个香山顶,背靠肥沃的原野,面朝白龟山水库,宁洛高速从山下穿过。观音菩萨选在这样一个风水甚佳的宝地修行,完全可以洞悉人间正道世事沧桑。

   

附:
一、香山大普门禅寺简介  
  香山大普门禅寺位于宝丰县闹店镇南山之上。“香山”之名源于佛教经典。据记载,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出生地迦毗卫国都城(佛经中称父城)附近有山名香山,是大悲观士音菩萨得道之地,所以成为佛教宝山之一。随着佛教的传入,香山之名也来到我国。据统计,全国有香山寺十八处之多,最著名如北京香山寺、洛阳龙门香山寺等,而宝丰闹店香山寺则是众多香山寺中建筑最早的一座东土“真香山寺”。据香山寺碑刻记载,此香山寺建于东汉中期。元好问在《东游略记》中称:“该寺初建时,一胡僧自西域来,云此地山川甚似彼方香山。”于是在此仿照佛教圣地香山寺修建了供奉大悲观士音菩萨的寺院,亦名香山寺。


   香山寺位于火珠山上。火珠山是一座圆圆的山丘。西有小龙山。小龙山尾西首东,尾低首高。东有大龙山,大龙山首西尾东,龙首高昂,气势磅礴。从整体上看构成二龙戏珠的态势,甚为壮观。再者,在火珠山的右方即大龙山北麓,有汉魏父城。父城的前身是春秋时期及战国时代楚国城父邑。公元前523年,楚平王大建城父,令太子建居守。30年后,楚昭王救陈,崩逝于城父。昭王子熊章即位于城父,史称楚惠王。西汉置县改城父为父城,东汉仍之。这样东地中国的父城与西土天竺佛教圣地父城的巧合,也成为西域高僧火珠山建香山寺的一个原因。


   香山大普门禅寺,历魏晋南北朝、隋唐,多有修葺,不断发展,成为宛洛间第一名刹,北宁熙宁元年(公元1048年)宋神宗敕建“大悲观音大士塔。”塔居寺院正中,为八角九级楼阁式密檐砖塔。第二、三层高度递减,成八棱椎体,造型朴实大方,巍峨浑雄。塔内供奉玉石佛一尊。元符二年(公元1099冬,散文家蒋之奇出任汝州知府,香山寺住持怀昼禅师,求蒋之奇撰写“香山大悲菩萨传”。次年九月,由户部尚书书法名家蔡京书丹,刊刻成碑,立于观音菩萨身后,该碑2.22米,宽1.46米,碑文49行,满行78字,楷字,记述大悲观音菩萨得道证果的故事。此碑为香山寺现存珍贵文物之一。宋室南迁后的金代,香山寺仍名重中原。金世宗大定二十六年(公元1186年)春季的一天,驸马都慰乌林答天锡曾陪同妻子唐国公主至香山寺拜谒大悲观士音菩萨。据传这一天天空出现五色云彩,观音大士宝塔熠熠放光。公主妇夫顶礼膜拜,发愿重建香山观音禅院,然后刻石立碑《重建汝州香山观音禅院记》,称唐国公主碑。唐国公主是世宗完颜雍的二女儿,初嫁殿前左卫将军徒单思忠,不久徒单思忠亡故,世宗就将之许配给中都兵马都指挥使乌林答晖的三儿子乌林答天锡。乌林答天锡与妻子唐国公主游香山时,身份是奉国上将军、河南路统军使、附马都慰上护军、文平郡开国候。
     明代,香山寺达到鼎盛,形成完整的佛寺建筑群落。寺前有石阶一百二十级。石阶顶端是山门称“南天门”。门上悬明英宗敕赐“香山大普门禅寺”匾额。进南天门是四面佛殿。殿内供千手千眼大悲观音菩萨。殿后是观音大士塔。塔左右是钟鼓楼。钟楼内悬金代明昌三年(公元1192年)所铸大钟两口。重各三千斤。塔北是广生殿。过广生殿是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内供奉文殊菩萨、释迦牟尼佛、普贤菩萨,佛像身高丈六,像貌慈祥庄严,端坐莲台。佛像左右排列十八罗汉,神态各异。大佛后为佛门护法韦驮一尊,高丈余,威严魁岸。寺院内东部有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十月所立“重修香山观音大士塔记”碑碑文。出自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戊辰科状元刘若宰之手,鲁山贡生李廷柱书丹。书体为狂草,笔意奔放。碑文16行,满49字,主要记述观音大士塔的创建年代和重修经过及香山寺的气势等。鼎盛之时有僧众1200多人。殿堂楼阁20余所,斋寮僧舍数百间。寺右前方有塔林一处。占地40多亩。有梵塔49座,经幢7座,上用印度文、汉文、阿拉伯文、藏文四种文字刻写。另有灵塔百余座,高低错落,形式多样。还有下属寺院十六所,庄园五处。“每岁仲春之望,香火大开,四方来游者,数以万计”。


   香山寺在明以后迭遭厄运,一毁于明清之际的社会动荡;再毁于民国年间的军阀混战;三毁于文革破四旧。仅存大悲观音大士塔,也摇摇欲坠。1956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76年大悲观音萨证果碑拓片曾应英国牛津大学之邀赴伦敦展出。1982年政府拨款对塔身进行修缮加固。近年又重建了殿堂僧舍,使中州古刹重现昔日光彩。

 

二、香山大普门禅寺大事记

  香山寺始建于东汉后期。北魏永平年间(公元508—512年)香火旺盛。香山之名,来源久远,唐时寺塔并存。



武德七年——贞观九年(624—635)
南山道宣律师(欲姓钱,吴兴人,公元596年生于长安),在终南山灵感寺从事律学著作。在此期间,曾与天神对话,叙述观音菩萨示现人间修行得道的事迹而成传,称汝州香山即大悲菩萨成佛之地。

武周圣历二年(699)
南山道宣律师的弟子义常,追记道宣生前口授之《香山大悲菩萨传》,以文本形式流传于世。

开元二十二年(734)
著名诗人孟浩然在长安遭权贵排斥,愤然离京,徜徉山水,曾游香山寺寻访故人,留下题为《寻香山湛上人》的五言古诗。诗中描绘了香山的“名山”风貌,表达了作者积极问世而不得志的归隐思想。
寻香山湛上人
朝游访名山,山远在空翠。
氛氲亘百里,日入行始至。
谷口闻钟声,林端识香气。
杖策寻故人,解鞍暂停骑。
石门殊豁险,篁迳转森邃。
法侣欣相逢,清谈晓不寐。
平生慕真隐,累日探灵异。
野老朝入田,山僧暮归寺。
松泉多逸响,苔壁饶古意。
愿言投此山,身世两相弃。
大中元年(847)
   范琼为汝洲香山大悲菩萨化身作塑像。

建隆三年(962)
九月间,香山寺住持僧悟超修慈氏殿三间。

开宝三年(970)
著名诗人梅尧臣(时任襄城知县)游香山寺,写下《五律.至香山寺报秀叔》。

庆历五年(1045)
刑部员外郎韩综,通判邓州天雄军时,游香山寺,写七言绝句一首。

熙宁元年(1068)
神宗皇帝敕建香山大悲观音大士塔。塔身33米,为九级八角楼阁式密檐砖塔,底层中央供千手千眼佛一尊,第二层供玉佛一尊,第三、四层有壁龛数百,其余各层均为素面青砖平砌而成,每层高度递减,呈八棱锥体,造型朴实大方,雄伟壮观。

熙宁四年(1071)
九月,郏县吴姓施主出资维修观音大士塔第五级。

绍圣三年(1096)
江西诗派名家晁冲之游香山寺,写出五言古诗《香山示孔处士》。

元符二年(1099)
仲冬,通议大夫同知枢密院事蒋子奇出守汝州,应香寺住持怀昼禅师所请,对义常本《香山大悲菩萨传》进行文字润色。

元符三年(1100)
九月朔,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蔡京书丹的《香山大悲观音菩萨传》碑立于观音大士塔下券洞内。碑高2.22米,宽1.46米,碑文楷书,49行,满行78字。碑文即蒋之奇润色本《香山大悲菩萨传》,主要记述大悲观世音菩萨修行证果的应化故事。该碑在佛学界有较大影响。

徽宗崇宁(1104)
蒋子奇调任杭州知府,天竺寺僧道育将经过蒋子奇润色的《香山大悲菩萨传》改名为《大悲成道传》,重新刻碑立于天竺寺。



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
香山寺遭火灾,殿宇化为灰烬。

金大定二十五年(1185)
奉国上将军、河南路统军使、驸马都尉上护军、广平郡开国侯乌林答天锡与金世宗次女唐国公主拜竭香山大悲观音菩萨。捐资由沙门法秀修建香山观音禅院,并立《重建汝州香山观音禅院记碑》,即唐国公主碑,碑文系师俭书,殊有奇致,金刻佳本,皆未能超过之。

明昌三年(1192)
十月,香山寺铸大鸿钟一挂。承安四年仲夏(1199),又铸大钟一挂。



至元十五年(1278)
八月,山门监司僧惠昭立《香山寺地界公据碑》。此碑根据皇帝圣旨,确定香山寺所辖范围:“香山寺四至;东至大龙山为界,南至湛河为界,西至小龙山尽头南北古道为界,北至柳隔石桥东西古道为界。”

至元二十二年(1285)
四月,立《香山寺地界公据碑》,此系皇帝批复香山寺的圣旨。内容是划定香山寺下院鲁山天宁观音禅寺地界的公据,由此可见当时香山寺坚所属下院的田地产业是统一管理的。另,至元十五年曾立过《香山寺地界公据碑》。

至元二十三年——大德元年(1286—1297)
至元二十三年,香山观音禅院改称香山十方大普门禅寺。寺僧普耀(月庵海公)禅师修建寺围墙石基、正门、大殿、二甬路。

至大元年(1308)
七月,香山寺住持僧福满鉴于蔡京书《汝州香山大悲菩萨传》碑。历经二百多年,风化剥蚀,旧碑残破,则重新拓片翻刻。

至大四年(1311)
香山十方大普门禅寺住持僧汾溪满公纳庵创建后佛殿五间,在塔左右建亭,护持出门圣旨碑,并建香亭、钟楼、廊房、外房等,历时十年完工。

至顺三年(1322)
尼思广重修香山西庵正殿及云堂、斋厨、三门。十二月,尼思徽撰《香山西庵重修功德记》。

至正二十六年(1366)
香山寺毁于兵火,惟太尉殿一区犹存。

 


洪武元年——洪武三十一年间(1368—1398)
僧竹庵重修香山寺部分佛殿。

贵公禅师弟子圆祥重修香山西庵佛殿,未就而卒。其师弟觉香装修殿宇,焕然一新。

永乐元年——正统八年(1403—1443)
住持僧潭公月印禅师修造后大殿七间;大佛殿左列伽蓝、太尉二殿于东;右列六祖、山神二殿于西;方丈五间,以及大小殿堂、廊庑、僧房、厨库百十余楹。寺院规模宏大,梵宇峥嵘,常住僧众八十余人。

天顺二年(1458)
住持僧觉慧禅师前往北京,奏请皇帝赐香山寺额。英宗睿皇帝(朱祁镇)敕赐“香山大普门禅寺”匾额。香山寺由是声名大振。

成化五年(1469)
瑞堂募造大悲正殿七间,塑大悲菩萨及文殊、普贤三尊菩萨像,并造大悲菩萨金塑像,成化十四年(1478)竣工。

成化十一年(1475)
季春,进士李敏撰重修碑记。

成化十五年(1479)
虞延玺撰《重修宝丰香山大普门禅寺碑记》。

成化年间(1465—1487)
出现传奇剧本《香山记》,作者佚名。写妙善立志出家,历经磨难,终于在香山成为观世音菩萨的故事。

正德元年(1506)
祖勤、无念为众所推,负责修缮殿、禅堂、楼阁、凿池构亭。
刘奎撰《重修香山大普门禅寺碑记》。

正德六年(1511)
知县徐端修大佛殿七间,门构亭,整个香山寺佛殿辉煌,僧舍鳞佳。“每年仲春之望,香火盛旺,四方来游者,数以万计。”

十一月,刘奎撰《香山寺修造记》,碑阴刻有宗谱,合山知事、僧尼人员名以及远近下院住持、水磨、庄产、田业等清单,为考证明代香山寺的规模、范围、盛况,提供了准确的数据。当时,所属下院十六处,其中宝丰县境内十处(灵相寺、南龙兴寺、北龙兴寺、镇海寺、 檀寺、岔河寺、白雀寺、洪福寺、北龙泉寺),县外六处(鲁山娑婆店天宇寺、张良竹园寺,郏县龙泉寺、灵泉寺、汝州城大悲院、方城妙觉寺),共有僧众206人。

正德十四年(1519)
襄城善士捐资修建观音、地藏、祖师三殿并钟楼,嘉靖元年落成。

隆庆五年(1571)
二月,教谕顾相撰《重修香山禅林记》。据记载,王以治等捐修香山禅林。“以塔之环围,增以石槛,而跻蹬之径,亦以石槛界其左右”,所有殿堂,粉刷一新,寺墙壮丽,金碧辉煌。“自昆仑达嵩少,南来第一山者曰香山“。

万历十三年(1585)
香山寺重修圣僧堂。

万历二十八年(1600)
僧兴本募建香山钟楼。万历进士、给事中张维新撰《重修香山寺钟楼记》称:“楼下万柏森耸,蓊郁青葱,如呵护法界,讯知为宝光手植”。

万历三十九年(1611)
檀越赵宦、姚士登等创建白衣观音九老阁,在后山巅建凉亭。十二月白宏撰《创建白衣观音九老阁记》。

天启七年(1627)
退隐僧永继重修伽蓝殿。

崇祯元年(1628)
万历举人仕至四川龙安府知府杜齐白及僧福恕等修茸观音大士塔,崇祯二年九月告成。

崇祯三年(1630)
孟夏,立《重修香山大悲观音大士塔记碑》。碑文由崇祯  辰科状元刘若宰撰,鲁山李廷柱书丹,狂草体,笔意奔放,气势磅礴,全文16行,满行49字,主要记述观音大士塔的创建年代,重修经过及香山寺雄伟气势等。

崇祯十七年(1644)
香山寺殿宇在混乱中被焚毁,仅余观音大士塔

 


顺治二年(1645)
僧福聚带领徒弟庆洪重修香山寺。数年间,建成水陆殿、伽蓝殿、六祖殿、太尉殿并九老阁及环山墙坦。

顺治十六年(1659)
大学士兼太子太傅范文程撰《重修香山大普门禅寺碑》。

康熙十一年(1672)
李道光撰《重修香山碑记》。

康熙三十五年(1696)
知县杨宫重修香山寺大雄宝殿。后又续建天王殿、四面佛殿、广生殿、弥勒殿、包公殿、魁星楼和水门阁楼等。在寺西南隅建有塔林,共有灵塔47座,占地40亩,为历代僧人圆寂后葬骨之处。

康熙(康熙元的——康熙十一年)年间
(1662—1672)
剧作家张大复《海潮音》传奇问世,亦称《香山记》,内容与明传奇《香山记》相似,写妙善在香山修道证果的故事。

中华民国

民国二十年(1931)
大德比丘尼释德亮即明法师(河南正阳人,1925年在北京广济寺受戒,系道全法师嫡传弟子)来香山寺弘法,对寺院有所修缮。

民国后期,由于灾荒战乱,香山寺迭遭不幸,倾颓失修。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63年
农历二月十五日,香山寺香火旺盛。农民利用拜佛活动的良机,在寺院门前山坡上举办农资交流大会,香客及观光人员连绵数里,川流不息,多达二万余人。

当时,香山寺有释明等僧尼四人,有殿堂等建筑20余间,历代石碑40余通,金代大钟(重九千斤)一挂,山下塔林有塔70余座。

1967年
八月,在“文革”极左思潮煽动下,附近农民一哄而起,砸毁寺内大部建筑、大钟和部分石刻,塔林全部被毁,幸存的观音大士塔塔身倾裂,僧尼被赶下山,文物散失,寺院荒凉,佛事活动被迫中断。

1976年
应英国牛津大学特邀,宝丰县文物部门将《香山大悲观音菩萨传》(蔡京书丹)拓片送英国展览。

1977—1981年
“文革”结束后,善男信女陆续上山,筑房建殿。

1982年
省人民政府拨款2.1万元、宝丰县自筹6000元维修观音大士塔。

1986年
11月21日,省人民政府豫政[1986]111号文件公布,香山寺观音大士塔为河南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
随着党的宗教政策的落实,佛事活动逐步恢复。通过僧尼募化,香客捐资,截止1987年底,香山寺重修了大悲正殿、大雄宝殿、四面观音、观音殿、地藏王殿、伽蓝殿、九老阁、天王殿、正门、魁星楼等,共人僧尼居士40余人,古刹重光,朝拜者络绎不绝。

1988年
9月2日,日本东京都驹泽大学佛学史迹参观团一行22人抵香山寺考察访问。

1990年
12月24日至1991年元月20日,宝丰县宗教局会同有关部门对香山寺进行调查了解、治理整顿,落实宗教政策,组织僧人民主选举产生有13人组成的香山寺寺务管理委员会,制定管委会成员职责、僧人守则、共住规约等18项规章制度。在此基础上,宝丰县人民政府正式宣布开放香山寺为佛教活动场所。这次治理整顿得到了国家宗教局的肯定。

此时,寺内共受戒和尚18人,其中比丘3人,比丘尼15人,常住居士42人,恢复殿堂12座,僧房47间,山门、寮房、厨房61间。

1991年
9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四局副局长王洪轩率国家调查组一行八人到香山寺考察佛教活动情况 ,成员有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文物局谢辰生,中央统战部二局副局长王满亭,国家园林局副局长柳尚华,中国佛教协会秘书长游骧等,陪同人员有河南省政协副主席,省委统战部长武守全,平顶山市委书记刘仲轩等。

1992年
4月,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题写“香山普门禅寺”匾额。
8月18日,国务院宗教法制检查组到香山寺检查宗教活动情况,成员有国家宗教局宗教司张司长,国务院法制局政法司司长张绳祖,副司长有何凯敏,省法制局处长马军等。

10月30日,香山寺举行佛像开光典礼,少林寺、白马寺、相国寺等30多座寺院高僧及万余名信教群众参加了庆典。

1993年
5月,由中国佛教协会游骧秘书长批准,拨款万元资金到位,解决了香山寺照明用电问题。

季春,宝丰县人民政府县长张国旗撰文、主持僧波泉率众尼立“重建香山普门禅寺碑”。

1999年
香港拍制大型古装神话连续剧《观世音传奇》VCD光盘在海内外发行。

2000年
2月16日,慈亭法师领队,率上海、无锡、常州、南京一些寺院高僧来平顶山。考察大香山和白雀寺。
 
三、中国历代观世音菩萨来历的传说 
 

   公元前二年,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内地之后,经过三国到南北朝四五百年间,佛经的翻译与研究日渐发达。到了随唐时朝,佛教信仰在中国已经盛行,而汉族和藏族的佛教徒普遍信奉观世音菩萨。下面介绍观世音菩萨在中国主要的二种传说

 
1、妙善公主的传说
 

 古时候,有一位国王名妙庄,生有三位公主。大公主名妙因,二公主名妙缘,三公主妙善。三位公主长大成人后,大公主、二公主都听从父王的旨意出嫁了。唯有妙善公主不听父王之命,不肯嫁夫,决心出家修行。国王再三善言劝说,妙善公主也不回心转意,国王十分气愤,就将妙善公主贬为平民,赶出皇宫。从此妙善公主就到香山寺出家修行了。 后来妙庄国王得了重病,久治不愈,生命垂危。这时候妙善公主已经修行成证果,听知父王病危,就变化成一个老和尚来给国王治病,诊脉之后告诉国王,只有服用直系亲属的手和眼配药,病才能痊愈。妙庄国王认为大公主、二公主是最为孝顺听话的至亲,于是就传下圣旨,让她们献出手和眼。可是两位公主都不肯。于是老和尚就建议国王派大臣到香山寺去求神仙帮助。当妙庄国王派遣的大臣到达香山寺时,妙善公主立刻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双手和双眼剜割下来,交给大臣带回给妙庄国王服用。妙庄国王病愈之后,特地亲自到香山寺拜谢神仙活命之恩,才赫然发现救他的竟是自己的女儿妙善。当妙庄国王见到自己的女儿已无手无眼,悲痛万分,他向天地呼吁、叩首,求天地神灵帮助女儿恢复手眼。上天神灵被妙善公主的孝心所感动,使妙善公主长出千手千眼。这就是观世音菩萨千手千眼庄严宝相的典故。

 (注香山寺:于唐朝时修建。在河南省宝丰县城东约十五公里的大小龙山之间,是观世音菩萨修炼成道的地方,也是海内外闻名的观世音菩萨道场。香山寺内,有宋朝太师蔡京撰写的『大悲观世音菩萨得道证果史话碑』,碑文中说:『妙善公主,在此香山修炼得道,妙善公主的舍利(遗骨)就葬在北宋熙宁元年(一零六八年)重建的『大悲观音塔』下面。』『大悲观音塔』是结构坚固雄伟的八角九层密檐式砖塔,现尚保存完整。)

   在中国供奉的观世音菩萨圣像,几乎化身女相为多。因为观世音菩萨的大慈大悲愿,观察世间,一切众生,为女众的苦难者多。所以观世音菩萨有闻声救苦,经常以女相救度,中国老百姓对观世音菩萨是最特别亲切尊敬的。
 
2、香山大悲菩萨传(宋蒋之奇) 
  

  昔道宣律师居终南山灵感寺行道,感天人给侍。师问天曰:吾闻观音大士于娑婆大有因缘,应化何地最胜?天曰:菩萨示现无方,而肉身降迹香山为胜。师曰:香山今在何处?天曰:嵩岳之南二百余里,三山并列,中为香山,即菩萨之地。


   往昔过去劫,有王名妙庄严王,夫人宝德,无生太子,惟有三女。长曰妙颜,次曰妙音,小曰妙善。始孕妙善,夫人梦吞月。及诞之夕,大地震动,异香天华遍及内外,国人骇异。即生,不浴而鲜洁,梵相端严,五色云覆其身。国人曰:圣人出世之也。父母虽奇之,然心邪,遂恶菩萨。长成,进止容仪,超然拔俗。常服垢衣,不华饰。日止一食,不茹荤辛。斋戒修行,无有退志。宫中号曰佛心娘子,宫娥沐化,咸迁善离欲。王销憎之,将欲择配。王谓妙善曰:二姐已婚,汝今出幼,当招附马。妙善曰:爱河浪阔,苦海渊深,富贵不常在,荣华如泡幻。不贪一世之荣,免沉多劫之苦,儿志求出家,修行学道。王婉言相诱。复曰:若免三患,当从严命。王曰:何为三患?妙善曰:一者,世人少时,面如珂月。及老,发白面皱,行住坐卧百不如少;二者,肢体康强,步行若飞,忽一病至,卧于床枕,无一可喜;三者,姻戚集合,骨肉满前,一旦无常,父子虽亲,岂能相代?三患若免,从婚可得,若未能者,出家务道,了达本心,以灭诸患。王怒,责令后花园治圃,截损饮膳。二姐私往夺其志,妙善固守不回。夫人亲谕之。妙善曰:一切世间恩爱缠缚,无有出期,骨肉会合,终必离散,愿母自宽幸。有二姐奉傅,无以妙善为意也。夫人及姐奏正,舍之出家。王诏白雀寺尼僧惠真领去,令以苦楚退其志。尼等恐惧,以粗务柴、水、杵臼、园蔬任之。感辅蔬冬茂,厨侧涌泉。后设计劝勉回宫,妙善曰:岂不闻障人出家,万劫受苦?汝等敢违佛门利益,苦受三途业报?尼曰:我奉王命,王闻有泉蔬之异,颇类妖孽,遂大怒。遣使臣,携武士,杀妙善。使臣既至,妙善听命,即谓尼众,汝等速避,吾当受诛。妙善乃出就死。将婴刃次龙山,山神知妙善大悲菩萨,将证道果,救度众生,无道父王误将斩首。以神通力,摄取妙善置于山下。使臣既失妙善所在,驰奔奏王,王复惊怒,驱五百军,尽斩尼众,悉焚庙宇。夫人王族,昔不恸哭。谓女已死,欲救无及。王谓夫人曰:且勿哀哭,此少女者,非吾眷属,当是魔怪来生我家。朕得除去妖魔,甚可为喜。


   妙善既以神力摄至龙山之下,环视无人,即徐步登山。忽闻腥秽,又念:山木幽寂,安有浊气?山神化为老人,见妙善曰:仁者欲往何所?妙善曰:我欲入此山修道。老人曰:此山之中,乃鳞界羽毛所居,非仁者修行之地。妙善曰:此山何名?老人曰:龙山也。龙居此山故以名之。此去西岭若何?曰亦龙所居,是故谓之小龙山。惟两山之中有一小岭,号曰香山。此处清净,乃仁者修行之地。妙善曰:汝是何人?指吾居处。老人曰:弟子非人也,乃此山神。仁者将证道果,弟子誓当守护。言讫不见。妙善乃入香山,登顶四望,阗无人踪,即自念言:此处是吾应化之地,故就山顶葺宇修行。草衣木食莫为人知,已三年矣。


   尔时,父王以是罪业故,感迦摩罗疾,遍于肤体,寝息无安。竭国妙医不能救疗。夫人王族夙夜忧念。一日,有异僧立于内前曰:吾有神方,可疗王病。左右闻语,急以奏王。王曰:汝有何药可救吾病?僧曰:贫道有方,应有两种大药。王曰:如何?僧曰:用无嗔人手眼可成此药。王曰:请勿戏论。取人手眼宁不嗔乎?僧曰:王国有之。王曰:今在何处?僧曰:王国西南有山,号曰香山,山顶有仙人,修行功著 ,人无知者,此人无嗔。王曰:如何可得其手眼?僧曰:他人莫求,唯王可得。此仙人者,过去与王有大因缘,得其手眼,王之疾立愈无疑。王闻之,乃焚香祷告曰:朕之大病果获痊平,愿此仙人施我手眼无所吝惜。祷华,即令使臣持香入山。使臣至已,见茅庵中有一仙人,身相端严,趺坐而坐。即焚妙香,宣王敕命曰:国王为患迦摩罗疾及今三年,竭国神医妙药莫能治者。有僧进方,用无嗔人手眼乃可成药。今者,窃闻仙人修行功著,谅必无嗔。敢告仙人,求乞手眼治王之病。使臣再拜,妙善思念:我之父王不敬三宝,毁灭佛法,焚烧刹宇,诛斩尼众,招此疾报。吾将手眼以救王厄。既发念已,谓使臣曰:汝之国王膺此恶疾,当是不信三宝所至。吾将手眼以充王药,惟愿药病相应,除王恶疾。王当发心归向三宝乃得痊愈。言讫,以刀自抉两眼,复令使臣断其两手。尔时,偏山震动,虚空有声,赞曰:希有希有,能救众生,行此世间难行之事。使臣大怖。仙人曰:勿怖勿怖,持我手眼还报于王,记吾所言。使臣受之,还以奏王。王得手眼,深生惭愧。令僧合药。王乃服之,未及旬日王病悉愈。王及夫人戚里臣庶,下逮国人,皆生艰苦。王乃召僧供养谢曰:朕之大病非师莫救。僧曰:非贫道之力,王无仙人手眼安得愈乎?王当入山供谢仙人。言讫不见。王大惊,合掌曰:朕之薄缘乃感圣僧来救,遂敕左右:朕以翌日,往以香山供谢仙人。


   明日,与夫人、二女、宫族严驾出城,入香山。至仙人庵所,陈妙供。王焚香致谢曰:朕婴此恶疾,非仙人手眼难以痊愈,故朕今日亲携骨肉,来诣山中供谢仙人。王与夫人宫嫔皆前瞻,睹仙人无手眼,悉生哀念。以仙人身不完俱,由王所致。夫人审问瞻相,谓王曰:观仙人形相,颇类我女。言讫不觉哽噎涕泪悲泣。仙人忽言曰:阿母夫人勿疑,妙善我身是也。父王恶疾,儿奉手眼上报王恩。王与夫人闻是语已,抱持大哭,哀恸天地。曰:朕之无道,乃令我女手眼不全,受兹痛楚。朕将以舌舐儿两眼,续儿两手,愿天地神灵,令儿枯眼重生,断臂复完。王发愿已,口未至眼,勿失妙善所在。尔时,天地震动,光明晃耀,祥云周覆,天雷晃耀,乃现千手千眼大悲观音,身相端严,光明晃耀,巍巍堂堂如星中月。王与夫人宫嫔睹菩萨形相。举身自朴,抚膺号恸,扬声忏悔;弟子肉眼不识圣人,恶业障心,愿垂救护,以除前愆。弟子从今以往,回向三宝,垂兴佛刹。愿菩萨慈悲,还复原体,令我供养。须臾,仙人复还本体,手眼完具,趺坐合掌,俨然而化,如入禅定。王与夫人发愿:必是菩萨不肯离于此地,欲令一切众生见闻供养。如是言已,与夫人畀之,即时轻举。王乃恭置龛内,菩萨真身外营宝塔,庄严葬于山顶庵基之下。与宫眷在山守护,昼夜不寝。久久乃归国重建梵宇,增度僧尼,敬奉三宝。出内库财,于香山建塔十三层,以覆菩萨真身。
弟子蒙师问及菩萨灵感,略述大旨。若夫菩萨微密应化,非弟子所知。


   律师复问:香山宝塔今复如何?天神曰:塔久已废,今但止浮屠而已,人罕知者。圣人示迹,兴废有时,后三百年当重兴耳。律师闻已,合掌赞曰:观音大士神力如是,非菩萨慈悲广大莫能显示其迹,非彼土众生缘熟不能感其应。巍巍乎,功德无量不可得而思议哉!命弟子义常志之实。圣历二年仲夏十五日也。
 
四、观音菩萨源于宝丰香山寺?

  东边一座山,西边一座山,中间的一座便是香山了。
  宝丰香山寺就端端正正地居于香山之巅。
  雪后,漫山莹白,只几许枯木寒立于崖壁。平素时,这枯木上或许该有几只黑鸦的,鸦在枯木上孤立如大大的写意,但如今,它们被雪“请”走了。
  静,直透心肺的静——声音也被请走了。
  分明有尘世的喧嚣,分明有市声人语鸟啭,分明有机器的轰鸣喇叭的聒噪,但到达香山之巅的香山寺,仿佛一个重拳狠狠地打在了棉絮上——静把一切声音都分解了。
  把今时事尽放弃,向枯木堂中冷坐去。
  臣主相忘古殿寒,万年槐树雪漫漫。
  黄叶飘飘满庭际,一声砧杵落谁家。
  这雪天的静,把个佛家的禅境诠释得淋漓尽致。
  1800年前,正是在这座山上,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修成正果;也是在这座山上的这座寺里,枯木法成禅师修成颇具影响的“枯木禅”。
  或许因了这浓浓的禅意,自东汉以降的1800年间,达官贵人频频光顾,文人墨客屡屡入诗,更有那蔡京书丹的《香山大悲菩萨传》,惹得寺院盛况空前。
  “道成于香山,灵显于南海,至今香山有碑,普陀有寺”,历史典籍也为香山寺留下了浓浓的一笔。
  但由于战乱、匪患等原因,自上个世纪开始时,香山寺走进了自己的百年孤独时代。
  那么如今,经历了盛况和百年孤独的香山寺又怎样呢?

  从平顶山市地方大事记看到:约公元前16世纪——约公元前11世纪,今滍阳一带(今平顶山市新华区薛庄乡)为应国部落所在地,西周初期,今平顶山市郊、叶县、宝丰县一带,为周宗室应候封地,都邑在滍阳。春秋中叶,应属于楚。从此楚国在此地建国,都邑设在今平顶山市宝丰县李庄乡古父城(公元前612年—公元前487年)至楚惠王即位这一段时间,观音菩萨由男身变女身的故事在这里产生。大家都知道观音菩萨于往昔劫中,久已成佛,号正法明如来,东度众生,又以慈航大士化身,一颗明珠,投胎楚庄王(妙庄王)国母娘“宝德”怀中,生下楚庄王的三女儿“妙善”公主。“妙善”公主聪明伶俐,智慧超群,甚得楚庄王和国母娘喜爱。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知不觉“妙善”公主已长大成人。“妙善”公主十六岁时,楚庄王与国母娘商量,想为“妙善”公主招一附马,接替王位。“妙善”公主不从,决意持斋修行。惹怒楚庄王,大发雷霆,下令赶“妙善”公主入后花园,挑水浇花扫地,再贬厨下作苦工。一切软硬办法用尽。“妙善”公主还是不从,楚庄王顿足无奈。只好同意送“妙善”公主到白雀寺修行。实指望其心愿能改,谁知道“妙善”公主仍不回心转意。楚庄王怒,火烧白雀寺,想断“妙善”修行根恒。诸神救护“妙善”火烧不死,保佑她“香山寺”修道成功。千手千眼大悲观世音菩萨;观自在菩萨;杨柳观音;送子观音等……都是观音菩萨的化身。闻声寻苦,观音菩萨感应故事很多,为后人传为佳话。 现在宝丰县李庄乡的白雀寺正在重建之中,每逢农历二月十九观音的生日,六月十九观音的成道日,九月十九日观音的涅盘日,来自全国各地区的善男信女们开着轿车,乘着客车。到这里进香上裱,朝拜祁福,那场境真是车如长龙人如潮,此时你若在此必定会心潮澎湃,激动万分。
 
五、千手观音菩萨在此证道


  香山寺是突兀出现在我面前的。
  按资料所载,出宝丰县城东行15公里便是香山寺,但因为大雪过后,路面冻了化、化了冻,快到香山寺时,车已基本难行,只好下车步行。
  推开车门那一刻,一座山突兀在我眼前,更让我感到突兀的,是山上的建筑,茫茫雪野,罕有人迹,只有那组建筑伟岸地矗立,不无夸张而又让人感到豪迈地戳向天空。
  “这就是香山寺!”
  一旁,陪我前往的宝丰县民族宗教局何艳冰女士介绍说。
  立定,仔细地审视,还是感到突兀,那建筑就是夸张。它几乎占据了整个山头。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香山寺不是建在它东西两边的大小龙山上!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观世音菩萨会在这里修成正果!
  唯荒僻能体会淡泊,唯远隔尘世方悟得禅静。
  这个位于闹店镇大张庄村南香山之巅的香山寺,历称香山大普门禅寺,元延祐年间曾称香山十方大警门禅寺。
  明嘉靖《河南通志》卷六《山川》云:“香山,在宝丰县东南二十里,旧名火珠山,上有二峰,东曰大龙山,西曰小龙山,相传大悲观音证道之所,唐时寺塔并存。”明万历《汝州志》卷一《寺观》云:“香山寺,在(宝丰)县东南二十五里父城大龙山小龙山之中,上有玉峰塔。世传大悲菩萨乃楚庄王之女修炼成佛之所,灵骨至今葬于塔下。”
  据传寺内所供奉的三皇姑为妙庄严王之三女妙善。初在县城东部白雀庵出家,继在香山寺修成正果,称大悲观世音菩萨,亦称千手千眼佛。浙江普陀山有普陀寺,为观世音菩萨显灵圣地。
  佛教最早正式从印度传到中国,缘于东汉明帝刘庄。
  永平七年(公元64年),汉明帝夜梦金人飞行于殿庭,明晨问于群臣。太史傅毅答说:西方有神,其名曰佛,陛下梦见的恐怕就是他。帝就派遣中郎将蔡愔、秦景,博士王遵等18人去西域访求佛道。永平十年(公元67年)蔡愔等于大月氏国遇沙门迦叶摩腾、竺法兰两人,并得佛像经卷,用白马驮着共还洛阳。汉明帝特为二沙门建立精舍居住,称白马寺。
  但这个被称为中国第一“祖庭”的寺院,虽经“焚经”一战,争得了自己的地位,佛教并未被中国老百姓很快接受。
  只是在中国化以后,佛教才更多地在下层百姓中流行,观音菩萨该是佛教中国化的形式之一。
  关于观音菩萨身世问题,文字记载最早的是唐义常的《香山大悲菩萨传》,记述道宣律师与天神关于妙善证果香山的对话。对妙善证道香山成观音菩萨一事,南宋祖琇所撰的《隆兴佛教编年通论》也有详细记载。书中云:唐代著名高僧、佛教律宗南山宗的创始人道宣律师,持戒严详,道行高超,声震五天,受天人供养。有一天,律师尝问天神观音大士缘起。天神对曰:往昔过去劫,有王曰庄严,夫人曰宝应,生三女,长曰妙颜,仲曰妙音,季曰妙善。妙善始孕,夫人梦吞月,及诞之夕,大地震动,异香天华,遍及内外,国人骇异。既生不浴而鲜洁,梵相端严,五色云覆其身,国人曰:圣人出世之征也……而后得令香山,妙善居之,木食涧饮……证道为观音菩萨。
  观音菩萨最初来到人世间,就是以妙庄严王三公主妙善的身份出现的。
  《汝州志》也记载说:在春秋时代,有一位楚庄王,有三个女儿,三公主名曰妙善。楚庄王有病,有神医说要用亲人的手和眼合药,病方能愈。妙善便自己割手剜眼,调药给父王服用,病果痊愈。后来妙善在香山得道,现千手千眼庄严宝相。
  至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的夫人管道升,于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撰写了一本《观世音菩萨传略》。管道升讲的妙善证道香山事迹,是一个典型的宣传佛教教化的故事。
  那么观音菩萨的“千手千眼”是如何来的呢?
  传说观音菩萨原为兴林国国王妙庄王的三女儿妙善,人称“三皇姑”。妙善曾在白雀庵为尼,因父王得怪病——人面疮,需用亲生女儿的手和眼作药引子,三皇姑便舍出自己的手和眼为父王治病。妙庄王本想把三皇姑封为全手全眼菩萨,由于过分激动,竟说成“千手千眼”。妙庄王本是天神下界,真龙天子都是“金口玉言”,一句“千手千眼”,三皇姑果然又生出许多只手和眼来,即为如今的“千手千眼”菩萨。
  就这样,观音菩萨成为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
  客观而言,中国民间的这种观音信仰,实在超出了佛教的范围。民间信仰的观音菩萨,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善神、福神,但她总是以宽厚的慈爱满足人们的各种祈求。就这样,她被民众信赖了,接受了,她也就大众化了。
  渐渐地,她“走出”了宝丰香山寺。
  为美化自己心目中的理想,人们还为观音菩萨创造了一个美丽动人的爱情传说:观音和韦驮的爱情故事。
  民间相传,韦驮原为鲁班弟子,家住峨眉山下,生活相当贫寒,他看到百姓横渡嘉陵江,常因江宽水急而丧命,决心凭自己的手艺挣钱为民造桥,恰在此时,观音菩萨云游峨眉,飞于嘉陵江畔。见江水湍急,百姓无法过江而怨叹,慈悲心顿生,便与老艄公相商,化缘造桥。于是嘉陵江畔四乡八里贴出了这样一张告示:农历三月十三,在江心站有一位少女,谁能用银锭击中她即可娶其为妻,三月十三一早,四乡八里的显赫贵官、公子哥儿云集江边,只见渡船横于江心,站立一美貌艳丽的少女,光彩动人,使得花花公子迫不及待举银而投,奇怪的是,银锭皆落船中,却始终未着少女之身。这时,韦驮自外乡做工回来,路过江边,见船上所立少女秋波含笑婀娜多姿,不觉爱心顿生,可手中仅有数月积蓄而得的一两银子,欲扔却又舍不得。这时,旁边一位长者拍拍他的肩膀,告诉他:“你只要真心,我保证你投中她。”韦驮半信半疑地随长者手势举银扔去,银子不偏不倚正中少女胸怀。观音菩萨大惊,仔细一看,见是仙人吕洞宾在捣鬼,真是哭笑不得。但有言在先,众目睽睽之下又不可赖账,便将一船银子送给老艄公造桥,并现菩萨身向韦驮说明自己的真相。韦驮知晓观音菩萨化缘造桥的心意后,对她更是爱慕不已,定要跟观音菩萨结百年之好。观音菩萨见韦驮确是真心,又念自己已得正果不可轻动凡心,便将韦驮带回普陀山,使其成为自己的护法神。所以,无论在普陀山还是在其他主供观音菩萨的佛寺里,都有韦驮的塑像,人们说这是“对面夫妻”。


分享到:

TAG: 香山寺

传媒虫子的个人空间 引用 删除 传媒虫子   /   2011-05-09 18:15:51
图片看不到。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日历

« 2024-04-19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9729
  • 日志数: 8
  • 建立时间: 2011-04-18
  • 更新时间: 2011-05-09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