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学中国学派”呼吁唤起的记忆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8-10-18 18:15:56 / 个人分类:民族音乐学

民族音乐学中国学派”呼吁唤起的记忆

周凯模

 

        在第十五届中国传统音乐年会上,刘勇教授宣读的《全世界民族音乐学家,联合起来――兼论民族音乐学中国学派的形成和学术特点》,引起与会者广泛兴趣(中国民族学网2008年8月19日)。 

http://ethnomusicology.cn/c1383/c1384/w10043252.asp 

        刘教授以强烈的学术使命感写成的这篇文章,令人感佩,因为在当下写这样的文章,需要相当的勇气!文章中,作者的中国立场非常鲜明,始终立足于本土需要去吸收外来理论及方法。在学术上,作者通过对国际上民族音乐学发展的主流趋势及各国民族音乐学的学术特色之比较,提出“民族音乐学中国学派”的建设构想,意义深远。 

        刘教授的思考颇具冲击力,借其惯性一路想下去:民族音乐学从研究“非我”到“自我”(本土化)、从“民间音乐”到“流行、艺术音乐”、从“共时事象”到“历时事象”、从“观念”到“行为”、从“产品”到“过程”等等一系列的发展,始终贯穿着“形态”与“文化”研究的分离与融合。尤其在与各国传统理论的文化冲突与交融之中,形成了民族音乐学不同的本土流派和分支。 

        在这种大趋势下再思考本国民族音乐学的学科发展,几乎是“呼之欲出”的必然。本人始终认为,作为研究传统音乐的学科方法来看,中国本土的民族音乐学有两大理论体系基石:一是与国际齐步的民族音乐学理论;二是中国固有的传统音乐研究方法。在中国传统音乐研究方法中,也有两个传统,一个精英传统,以中国“乐律学”为其代表;一个是草根传统,以各民族口传身授的民俗传承方式为其主要特征。“乐律学”传统的核心是“形态学”构建;“口传身授”民俗传统是“乐文化”传播……常常在想,倘若有一天,中国的民族音乐学学科建设,能够融合与处理好上述几大方法体系关系的时候,呵呵,本土学科的成熟,就不远了……。

 


TAG: 记忆 民族音乐学 中国学派

太上忘情的个人空间 引用 删除 太上忘情   /   2009-11-21 09:28:29
不好意思,刚才的评分是操作不当造成的,删除不了了,还请见谅
太上忘情的个人空间 引用 删除 太上忘情   /   2009-11-21 09:27:38
想象一下:一旦学科建立起来,学术研究纳入国家制度体系之下,民族音乐学所具有的学术反思性和批判性是否相应的会降低呢?我觉得从这方面来研究或许也是个很不错的突破点。
太上忘情的个人空间 引用 删除 太上忘情   /   2009-11-21 09:27:29
-5
太上忘情的个人空间 引用 删除 太上忘情   /   2009-11-21 09:21:21
周老师,我想问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一定要为建立“学科”而努力呢?结合这一概念来看,“学科”本身就是由西方宇宙观决定的分类体系在知识中的一种产物,而考察我们传统的中国文化对知识的分类并非以学科来划分的。这还不是主要问题,主要问题在于,在现有的教育制度、政治制度前提下,学科的建立对于一个具有强烈反思性的学术领域是好是坏?不知道周老师有没有从政治和制度方面考虑过?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