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中国民俗文化的根基及其深刻影响(八)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9-04-23 15:37:34 / 个人分类:讲座摘要

(主讲人:乌丙安、时间:2004925日)

提问: 乌教授,您好!前一段关于端午节,还是有一些争论,对这个事情应该怎么看?我就想问问这方面的情况。

回答:这件事情是从我这儿开始的,但我自己也觉得很无辜。媒体炒作其实和我无关。那时我刚刚参加完文化部的一个试点立项会议,周部长就要到云南开会去了,因为我恰好收到去韩国参加他们的端午节的邀请,我就给部长发了一个特快专递,把关于韩国国宝级遗产“江陵端午祭”准备申报世界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信息介绍给他。我后来去了韩国,把有关的资料带回来了。

端午节是我们全国各地曾经百花齐放过的一个古老节日。从整体看,我认为它是一个卫生节。为什么最早叫端五?端午?又叫端阳?而不叫屈子节,也不叫伍子胥节,因为它不是对某一个人的纪念日,最早就是一个阴阳交替的节令,是普通的节令。端就是“初”,五月初五的节令,古代“五”和“午”通用,初五是“阳”日,又叫端阳。《周礼》记载,这是个驱邪避灾的节令。按照推算的时辰。这个时间是阴阳交接的时候,是阴气即将要结束,阳气猛然间要上升,这符合中国时令的生态特点,中国端阳节开始,有的地方开始暴热,这时是瘟疫要发生的时候。今年正赶上全世界特别是东亚区闹禽流感,一杀就是几百万只鸡。其实那就是瘟疫。在座的老同志都会记得,我们小时候过端阳节是怎么过的,早晨起来去采艾蒿,采菖蒲,菖蒲的根都要挖掉,回来就插到所有的门上和妇女发辫发髻上,用这些中草药避邪避灾。即使到今天,韩国也还在插菖蒲,到那一天,妇女包括女大学生都要在头上插艾蒿,他们说是当地的习俗。我说我们中国几千年都在配带艾蒿。当天中午家家要喝雄黄酒。有的地方喝朱砂酒,把红色药酒给孩子抹到脸上避瘟疫。还有折叠厚纸粽子,缠上五彩线,五彩线是避邪的,挂在肩头垂下来。古代宫廷都要互送这些饰物。

古代契丹人的辽国和女真人的金国,端午节都过得非常好,《二十四史》上都有记载。节日过得非常热闹,辽国届时在宫廷里举行打马球比赛。那时的马球完全是现代马球的祖先。要恢复古代马球的话,中国堪称一绝。清代端午节既打马球,也举行射柳大赛。一直到晚清光绪年间还在这样过。中国的端午节日活动很丰富。我们提出来要抢救、保护和恢复节日传统。其实各地民间都还在做,还在恢复。应当过一个真正的有文化内涵的端午节。

最近,有些同志说,现在所有传统节日都变成吃的节日了,元宵节就是吃元宵,端午节就是吃粽子,中秋节就是吃月饼,春节就是吃饺子吃年糕。谁还吃?其实,我们的节日本来就有丰富的内容,不比圣诞节、复活节差。只是因为没有保护好,没有认真传承下来。

端午纪念屈原是后来文人大加宣传的结果。从来没有普天下的屈原,只有楚国当地的风俗才纪念。在吴国的地方都是纪念伍子胥。长江下游还有纪念孝女韩娥的。所以说原来这是个农时节令。我们有了这个节日,以后大家注意瘟疫,就能和传统节日结合起来。就可以年年作好预防瘟疫的蔓延传播。前些时候有人就提出来,韩国的端午和中国不一样,他们是端午祭,我们是端午节。这种意见很无知。在韩文和日文中“祭”的原意就是“节日”。关键不在“祭”和“节”的差别上,在汉字文化圈里这个节日叫“端午”都一样。在韩国已经有了一千多年的传承,在中国两千五百年前就在过。这是文化共有共享的文化传播现象。

物质文化遗产就是独有的这一个,世界上别的地方没有,再复制也是假的。我们这里要造一个阿富汗的巴米扬大佛,那就是假的。金字塔就是埃及的。长城就是中国的。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可以传播的,你有,我有,他也有。文化圈不是行政区划圈,不是国界,不是上次讲过的疆域能拦住的。文化是要越境跨国传播的,文化是要共享、共存、共荣、共有的。有些文化表现形式、表演形式几千年来在汉字文化圈里传播很广。日本、韩国、越南、新加坡都保存了很多,有些几乎就是中国古代原汁原味的文化。相对说来,我国濒危或失传的文化艺术太多了!当务之急是我们要加快做好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把我们最好的遗产保存下来。至于申报遗产只是一个形式。我们只要把各地端午节的民俗文化保护好,就可以供世界各国的人前来观光和参与分享。可以到湖北、湖南看纪念屈原赛龙舟;到浙江、江苏这一带看纪念伍子胥;可以到辽宁医巫闾山附近,看古代辽国契丹人怎样过端午;到东北满族之乡看满族怎样过端午节。节日文化应该是这样,多元化、多样化、多样性。但是,如果保护不好的话,将来,我们的节日文化真的失传了,而邻近的国家保护得很好,那就很遗憾了。

现在中秋节我们也要保护和利用,这是对的;但是千万不要把中秋节变成一种简单的政治利用。一到中秋节,就只讲海峡两岸共赏月。这大概不符合全国人民和全世界华人家家户户都团圆的团圆本意。利用是对的,但应该适当,更不能这样片面利用。这个应该讲中国的团圆的文化内涵,群体的团圆,亲属的团圆,朋友的团圆,扩大到民族的团圆,进而扩大到世界和平的大团圆。我想在伊拉克作战的美国大兵,如果让他们过一个团圆节或一个月饼节,他们一定也觉得很好,多好的文化意义。我认为中国许多节日都具有人类共通性。现在中国大学生过情人节的兴趣已经不那么浓了。现在又开始过起了西方鬼节—美国的万圣节,扮装成各种怪模怪样的骷髅恶鬼形象,狂跳狂欢。我们当然不能过多地责难青少年的文化选择,因为近些年来,我们既没有保护好本国本民族的传统民间节日,同时也很少全面客观地介绍西方的节日文化,并做出分析。更没有做好民俗文化节日丰富多彩活动的全面传播和广泛深入的传承,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对民族民间传统的文化表示不感兴趣或嫌弃。

最近几年我们在进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有一个重要的口号,那就是强烈呼吁唤起“世界文化记忆”。我认为我们有些地方的行政首长在现代化的迅猛进程中,患了一种“文化失忆症”,开始对民族民间的文化漠然处之。我觉得这也是文革带来的深重的后遗症,什么都砸烂,现在看来,应该认真反思。北京·国图)

 

(本文稿发表在2004年《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一书317-352页、国家图书馆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7月出版)

(全文完)


TAG: 根基 讲座 领导干部 民俗 中国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日历

« 2024-04-19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808867
  • 日志数: 474
  • 图片数: 34
  • 影音数: 24
  • 文件数: 55
  • 书签数: 232
  • 建立时间: 2008-09-20
  • 更新时间: 2016-12-23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