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关于寒食节源流研究论文的思考――致张勃女士(2002年1月末)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9-04-02 09:17:32 / 个人分类:民俗随笔

读关于寒食节源流研究论文思考

        ――致张勃女士20021月末)

   读了你寄来的的《寒食习俗的发生与寒食节的兴起》一文,有三个深刻印象:一是、本文对寒食节俗的多种缘起和诸家评说梳理得系统完整,使读者一目了然;二是、本文对有关典籍文本中的寒食节俗资料引证既细又全,使论证点滴不漏;三是、本文作者的分析、论述能力和展示个人见解的研讨能力较强。这些都表明你的学术研究已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此,我不再细说细讲了。以下只想就“传统岁时节日民俗学研究视角和方法”谈谈我的意见。

   首先,我建议你重读一遍我那本《中国民俗学》的第十七章(1999年版第十九章)“岁时节日与信仰习俗”,那里有关于岁时节日的由来与发展,岁时节日的性质和类型等两个专题的论述。远古没有节日,只有日出日落、月圆月缺,昼夜更替,寒来暑往,阴晴变换,风云不测的大自然节律。自从人类早期文明用“岁时”标记了自然节律以后,人们这才渐渐把岁时分出来“节”,又因节而定“日”。无论原始采集、原始狩猎、原始种植,都开始有了劳作和祭祀的节日。这就是原始劳动与原始信仰(包括原始神话)的节日发端。所有的神话终结时代后的历史传说,此时都没有可能附会到远古节日中。

   随着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人类关注自身的活动超过了关注自然,于是密切关注了民族或国家的历史,这才渐渐把人事或史事(包括大量口传史事)注入到节日中。中国以汉族为代表的的民俗节日,最初几乎都是从远古的歲时而来,从新正元旦起,正月十五上元节、立春节、二月二、三月上巳节(后改为三月三)、冬至后一百零五日禁火节、清明节、五月初五之午端午节、六月六、立秋节、七月七(七夕)、七月十五中元节、八月十五中秋节、九月初九重阳节、白露节、十月十五下元节、十二月的腊八、腊月二十三、直到除夕辞岁。加上其它节气、初一十五节日、祭日、集日、忌日等等,不胜枚举。它们都是千年几千年约定俗成后传袭而来。其中有的被历代人们,包括朝野上下融入了许多人物轶事和历史传说,正如介子推传说融入寒食节,屈原、伍子胥、韩娥的传说融入端午节那样丰富了节日的文化内涵,扩展了节日的文化外延,展示了民俗节日的人文精神和历代民众的传统道德风貌。于是才相对地划分出农事节日、祭祀节日、纪念节日、社交游乐节日。

   在这里有一个重要的学术观与方法论的问题。对待上古传承下来的民俗事象和对待上古时代发生的历史事实,不可能用同一种观点和方法进行审视和研究。也就是说,用历史学的观点看待上古史实,只能在考证清楚史实发生发展直到终结的时空事件确凿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得出结论。在这里史实线索的清晰和确切是最关键的。用民俗学的观点探讨上古民俗事象(而不是历史事件),就不可能有这种清晰的史实性的线索,有的只是文献的多样记录和口传的多种变异。任何一种民俗事象在它的发生时期都经历过一个多元素融合为一体的过程,然后才被多群体所约定而成俗,最后才在不断整合的变异中世代传袭下来。面对民俗事象的文化整合特点和它的变异演化规律,单纯地运用史实考证方法去追究常常会得出以偏概全的片面性结论。只有用民俗学的方法,即民俗原素综合解析的、民俗链接系统阐释的、比较分析的方法,才可能全面解读民俗的文化内涵、文化功能及其文化史的意义。民俗节日的研究也不例外,单纯的考证史实经常会得出片面结论,正如你在文中对一些论文提出的意见那样。因为,古文献典籍对社会底层节日民俗的记载十分有限且多欠准确,节日民俗传承在民间生活实践中拥有很多口传资料值得搜集,历史学的方法基本上排斥口头传说的依据而十分依靠史料文献,相对说来民俗学的方法更尊重民间口传活态资料,因为民俗学更关注民众心理需求和民众的生活观、道德观和历史观。民俗学对民俗事象的发生更加注重它产生的意义、功能和内容与形式的演变。即使一个节日的源流在民间有以讹传讹的说法,也要研究它的意义和价值取向。你的论文在这方面展示出充分的优势。

你的论文虽然批评了某些论著的片面结论,但是你的文章在推断节日产生于传说的结论时也重蹈了那些文章的覆辙,也偏于运用了史实考据的方法,也得出了你的片面的单一结论,即寒食节不是发生于禁火或改火而是发生于民间流传的介子推传说。这种“史实正本清源法”的各执一端的研讨,对论争一件历史事实的对错很有用;但是,对研究一种民俗事象,这种方法常常是事倍功半的,甚至是徒劳的。当然,必要的史实考证是可以借用的;但是,民俗学十分重视多种实证资料的综合运用和归纳出民俗的历时性、共时性结论。因为民俗事象终究不是一件史实,民俗学终究不是历史学。我建议你调整一下你的思路,把寒食节发生的古源禁火、改火说(注意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或另三日之说)与寒食节的兴起发展和完美化的民间盛传追念介子推说联系起来,形成一组历时、共时的民俗链,可能比各执一端更接近寒食节的民俗史的真实。

有些民间传说是地方性、民族性节日发生的源头之一,这样的例证在文化史上确有不少;但是,如果该节日是史前远古流传下来的与自然岁时有关联的节日,其传说几乎都是有史以来的附会或融合,从而使该节日更加丰富和完整了;在这里“源”和“流”都是很重要的。寒食节、端午节大致都属于这一类节日的典范。你在论文中举了一些旁证作为传说产生节日的根据,比较生硬,与寒食节的源流不甚贴切。因为,介子推传说的重要价值并不在于是否是该节日之根“源”,恰恰在于它是寒食节兴起的重要文化沿“流”。你的论文应当在这方面多加上些浓墨重彩,将成为一篇很全面厚实的论文。

TAG: 论文 思考 源流 张勃 女士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日历

« 2024-03-28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806973
  • 日志数: 474
  • 图片数: 34
  • 影音数: 24
  • 文件数: 55
  • 书签数: 232
  • 建立时间: 2008-09-20
  • 更新时间: 2016-12-23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