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民间文学概论》——兼对钟敬文教授指导《概论》编写意见的回顾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9-02-19 20:08:10 / 个人分类:民俗随笔

       19807月由钟敬文主编由16所高等院校18民间文学教师集体编写的大学文科教材《民间文学概论》出版问世了。这是建国以来大学文科较为系统完整的一部民间文学实用教材。这部《民间文学概论》的诞生,首先源于两个重要起因:一个是1978年夏,中央教育部在武汉召开了大学文科教材座谈会,决定把民间文学列入高等院校中文系课程;另一个是197810月在兰州少数民族文学教材编写研讨会上,钟敬文教授接受了教育部委托在北京师大举办1979年民间文学教师讲习班的任务,他还建议用集体编纂《民间文学概论》教材的方式举办这次讲习班,得到批准。同时,这本教材的编写和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的三本民间文学的《概论》书还有着密切的关联。

       197810月,我先后收到了教育部的紧急调函和钟敬文教授的快信,要我立即进京到北京师大中文系报到,协助钟老筹备编写教材的具体工作。当年11月底,东北师大的汪玢玲也奉调自长春前来北京参加筹备事宜。当时,钟敬文教授指派给我的工作是:查找建国以来的所有民间文学论著、文章、和相关教材等资料,草拟出《概论》编写大纲。钟敬文还特别强调整理资料时舍弃1958年以后极左思潮影响下的民间文学材料的必要性,反复叮咛要用好1958年以前50年代中期的教材参考资料。

       197812月中旬,我拟订了一份《概论》的编写提纲,包括总论七章和专论七章的章节及具体内容要点,作为草案;同时向钟老提供了50年代中期全国仅有的三本民间文学教材作为编书的参考资料。钟老对提纲章节细目作了逐字逐句的斟酌和推敲,特别是对50年代中期的三本民间文学教材体例和内容,分别做了取舍的指导,对编写提纲的最后确定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钟敬文主编对三本民间文学教材的取舍意见,基本上概括了20世纪50年代我国民间文学教材的特点和水平。

        这三本上个世纪50年代的民间文学教材分别是:1.《民间文艺概论》、赵景深编著、1950年上海北新书局出版,840页;2.《民间文学概论》、匡扶著、1957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10102页约8万字;3.《人民口头文学概论》、乌丙安编著、19574月高校交流教材内部出版(上海文化出版社预约书稿,因反右斗争而中止出版),绪论加924018万字。

       赵景深著《概论》是建国后第一册民间文艺概论书,它的内容较为简略、概括,共论述了民间文艺的意义和性质、遗产、语言、内容、技巧、音韵、分类、搜集和整理等诸多问题。其中,民间文艺的广义概念包括大多数俗文学(或通俗文艺)在内,特别是市民阶层流传的民间讲唱文艺都在此列。与1952年当时钟敬文在北京师大中文系讲授的《人民口头创作》课程的狭义概念有所不同。“人民口头创作”在当时,是从苏联直接翻译过来的学科名词,它只包括神话、民间传说、民间童话、民间寓言、民间笑话、民间歌谣(包括叙事歌)、谚语、谜语,别无其它。那时钟敬文不主张把绝大多数俗文学都作为民间文学来研究,他强调“人民口头创作”主要是指广大农村最直接的体力劳动者自发创作的口头文学,俗文学中的民间说唱、民间戏曲都不在人民口头创作之列。所以,上个世纪50年代的民间文学学科主张有“南赵北钟”之说,即广义民间文学和狭义民间文学的分野。事隔20多年后的1978年末,钟敬文略微改变了他50年代的观点,指导我把赵景深著《概论》中所涉及的俗文学的一部分接近劳动农民的说说唱唱和小戏,纳入到民间文学的范围;并指出适当突破苏联模式的狭义民间文学框框。同时还要吸收赵著《概论》中有关民间文艺搜集和整理的有关论述。

匡扶编著的《概论》是建国后公开出版的第二册民间文学概论书,它的内容显然比赵著教材有所充实。全书共分10讲:

一、 绪论、

二、 建立对民间文学的正确观点、

三、 民间文学的特质和分类、

四、 民间文学的人民性、

五、 民间文学的艺术性、

六、 民间文学和历史

七、 民间文学的爱国主义、

八、 民间文学和文人文学的关系、

九、 民间文学的发展和提高、

十、 民间文学的收集和整理。

钟敬文主编当时指出:这本8万字的《概论》虽然稍嫌简略,但是它对民间文学基本理论知识的论述多有可取之处。尤其是对民间文学的人民性、自发的爱国主义、质朴的艺术性、和文人文学的关系以及收集和整理的概说,在编写时可以参考。

乌丙安编著的《概论》是19574月由沈阳师范学院内部出版的经高等教育部指定的高等院校中文系民间文学大32开铅印本交流教材,该书当时已经和上海文化出版社签约了出版计划,因“反右斗争”开始,作者被错划为“右派分子”而中止了计划。

全书分为上下两编:

上编总论:

绪论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的人民口头文学理论基础与理论斗争。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高尔基、鲁迅对人民口头文学的论述及对胡适等人论述的批判。

第二章、人民口头文学的人民性。包括口头文学的阶级性,人民性在口头文学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的表现,人民性的历史性及其复杂性。

第三章、人民口头文学的基本特征。包括集体性、口头性、变异性及批判关于特征的错误理论。

第四章、人民口头文学和作家文学的关系。包括口头文学和书面文学的发展,口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影响,专业作家对口头创作的影响。

下编专论:

第五章、古代神话和传说。

第六章、民间故事,包括故事概念和分类,魔法故事、动物故事(含寓言)、生活故事、笑话以及故事的作用。

第七章、民间歌谣,包括歌谣的定义和分类、劳动歌、仪式歌、生活歌、情歌、故事歌。

第八章、民间谚语和谜语,包括谚语的概念、范围和作用,谚语的内容和特点,谜语及其艺术特点。

第九章、新时代的人民口头文学,包括新中国人民口头文学的丰富内容,口头文学发展新阶段,新中国作家文学和民间创作的关系等等。

该书于1979年初辽宁大学为作者落实“右派”改正政策后,稍作修改并增加了民间说唱和民间小戏两章,由春风文艺出版社于198011月公开出版。绝大部分章节和内容保持了1957年初内部出版时的原貌。正是这本教材成了新编《民间文学概论》的主要参考书,在编写教材讲习班的教师中广为流传。

19781220钟敬文教授就使用乌著《概论》版本做教材编写大纲的事做了分析。他认为:这本教材的可取之处有三点:

第一个是作为概论体的教材,全书的结构、章节的排列可以采用,它基本上保持了1952年到1955年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人民口头创作》教学大纲的体例,上编总论、下编专论的各章节的大多数顺序都可以考虑保留。

第二个是教材的主要内容也都是在原来北京师大的教学内容基础上充实起来的,大部分可以继续采用。比如绪论中的民间文学对象、概念、范围、研究目的、任务、观点、方法和民间文学的价值;第三章中民间文学的集体性、口头性、变异性特征;第四章的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的关系等部分,都可以保留。下编专论中的第五、六、七、八几章,也都可以保留。

第三个是教材的基本观点和大量的引证材料都比较系统完整和准确,作为新编教材的基础还是可以的。

他还认为:另外还有三个不可取之处,也应该在新编《概论》的过程中注意避免,或在新编《概论》中加以弥补和纠正。

第一个是原来从苏联那里搬来的概念、观点和提法不适合我们中国民间文学情况的,都需要去掉。比方说“人民口头文学”、“人民性”的概念都不大适合我们的民间文学的特点和情况。

第二个是原来受到“左”的教条主义那一套生搬硬套的讲话影响的理论也应该去掉,大可不必像原来50年代那样用革命领袖人物言论或政治理论去解释民间文学的专业科学的知识。像罗列马、恩、列、斯、毛等革命领袖人物论民间文学的部分,就没有必要牵强附会地进入教材。那些学术上的批判斗争之类的内容和新时期民间文学的特征等说法也要免去。

第三个是应当适当把该书的民间文学的狭义的范围拓宽,至少可以把民间最普及的说说唱唱和民间小戏、以及过去忽略的史诗和长篇叙事诗等在教材中写出专论章节。还要把活跃在最下层的民间艺人活动,即民间歌手或民间故事讲述家的活动以及民间文学的搜集与整理的方法也要写出专章。他还指出:50年代的教材中受极左思潮影响,没有把民间文学的传承性作为一个基本特征,这是很错误的,也应当弥补上。

       1979年春,16所高等院校18位民间文学教师齐集在北京师大,正是在钟敬文主编对上个世纪50年代原有3本教材作出了重要分析,并提出重大修订意见的指导下,由我(当时担任编写讲习班班长)提出了草拟的编写大纲,经过大家认真、充分讨论后,全面进行了统编教材的撰写工作。19807月全国高等学校文科教材《民间文学概论》出版了。

TAG: 概论 教授 民间文学 意见 钟敬文

幽谷——程剑的空间 引用 删除 程剑   /   2009-03-21 12:27:10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日历

« 2024-04-19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808945
  • 日志数: 474
  • 图片数: 34
  • 影音数: 24
  • 文件数: 55
  • 书签数: 232
  • 建立时间: 2008-09-20
  • 更新时间: 2016-12-23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