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浙中民俗记事:磐安“赶茶场”习俗(下)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12-18 19:58:53 / 个人分类:民俗学之旅

第二、赶茶场习俗的基本内容:

有茶神祭奠仪式民间艺术表演、演大戏、迎龙灯及商贸交易和走亲访友等。

一、茶神祭典仪式

1祭前准备:把祭品供于祭桌上:猪、羊、鸡,瓜果菜肴、黍稷稻粱、玉帛等,鼓乐手和8面蜈蚣旗与若干面五色旗分别列于门口两侧庙门口设一火坛。主祭人率领管理庙会的头首们“烙火浴”,三声炮响,16支先锋齐吹,主祭人率头首及8面蜈蚣旗呐喊入庙。

2请神像入座,把茶神神牌及庙中其他神牌放在太师椅上。主祭、陪祭、参祭人员就位。对茶神行三跪九拜大礼。鸣炮、奏乐。恭读祭文。焚帛,焚祝文。

3由各村推选出来的“利市人”把茶神抬出庙门,巡游茶山。队伍排列顺序为,主祭人执香灯与头首们引路,茶神等神牌抬着紧随其后,后面是8位由各村推选出来的采茶姑娘,其中2位手端水碗,2位手执毛竹细桠,4位手提采茶篮子。后随猪头、羊、鸡等五牲福礼和裱糊起来的“斗”等。

4、、巡游茶山。由主祭人及管理庙会的头首们选中一蓬长势最好的茶树,并带领抬了茶神神牌的队伍围着茶蓬绕走三圈,手执毛竹细桠的姑娘走上前,蘸了水碗中的净水在茶蓬上挥洒,意为用净水把茶叶刷洗干净,也有“洗”掉所有茶山上的病虫害之意。接着,提篮子的姑娘走上来,把那蓬鲜茶叶采摘下来,放在篮子里。

5、巡游茶山与周边村庄后,回到茶场庙过“九洞门”。茶场庙前事先放两根连枝带叶的毛竹,上面竹尖互相弯曲缠绕扎成的拱型“洞门”一排九个,队伍走过“九洞门”,意即可消灾驱邪图吉利。

6、过表。即栽一株竹尖上带枝桠的大毛竹,竹尖上扎一个铁环,约碗口大,以一根长绳穿过铁环,把采摘来的鲜茶包在干净的手巾里,系在长绳上,拉动另一端绳子让茶叶穿过铁环,俗称“过表”,意即表示“过表”后的茶叶(物件)非常吉祥。等茶叶“过表”好后,其他东西如小神像或小孩装饰品等才能“过表”。

7、供茶献茶表演。回到茶场庙,4个采茶的姑娘把采来的鲜茶放在4个盆子里,供奉到茶神前面的供桌上。主祭人与管理庙会的头首们再焚香膜拜。

8、祭典毕,主祭人包一包香灰等,与众人一起敲锣打鼓送到百步外溪边,再把香灰等倒进溪水,意即把瘟神之类送出门去,保佑当地年年茶叶丰收、平安吉祥。

二、赶茶场期间举行各种民间艺术表演,其中最主要的有迎大旗、迎亭阁花灯、叠罗汉、迎大凉伞等风格独特的民间艺术节目。

 1、迎岭口亭阁花灯

岭口亭阁花灯是本地诸多迎龙灯形式中的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龙灯表演艺术。

岭口亭阁花灯,又称台阁花灯,风格迥异,别具特色。制作工艺十分精细。灯头高3米,围长4米,就象一座画栋雕梁的三层亭阁,每桥花灯也都制成围长1.5米,高1.6米的三层小亭阁,雕刻精美,龙飞凤舞,并绘上戏剧、神话人物肖像,四周檐角镶金贴花,悬挂彩旗、彩球。夜里迎舞时,每桥灯点上12支蜡烛,上百桥花灯连接成一条长龙,绚丽多姿。1989年,浙江电视台对岭口亭阁花灯进行全程拍摄,作了专题报道。2004年,岭口亭阁花灯参加首届磐安县民间艺术大展演比赛获一等奖。

岭口亭阁花灯是茶场庙“春社”祭茶神活动中的优秀民间艺术节目。其起源与茶场庙有一定的关联。古代,本地茶农十分信奉茶场庙茶神,每逢大旱,要接茶神去求雨,降雨后又送回。这接送用的“神龛”形似亭阁,岭口村胡氏先祖独具匠心,从用“神龛”接送茶神活动中受到启发仿照“神龛”制成花灯,全村人争相仿效,并越做越美,逐渐演变成现在的亭阁花灯。

一般在每年农历正月初八,俗称“朝八”,把龙头架抬到堂屋,并焚香点烛迎接龙神附身,开始制作裱糊龙头。各家也开始制作装饰花灯。正月十三日,举行开眼仪式,当夜接好灯后在本村迎舞。第二夜是元宵节正日,到茶场庙迎舞,朝拜茶神,因路远,要提前出灯,午夜才能返回。

亭阁花灯接灯:与其他龙灯同。每桥灯板正中竖一座“亭阁”,每座亭阁插十二支蜡烛。灯板两头各有一个圆孔,用一根硬木做的桥灯棰插进两节桥灯板圆孔中把两节桥灯板互相连接起来,依次逐节连接成整条亭阁花灯。

亭阁花灯迎舞阵式:

1)、行灯,前面香灯引路,二旗灯开道,吹打乐队随后,后边是花灯,在一般行走时的阵式为一字长蛇阵。走街过巷,到茶场庙及回村路上都是这种阵式,比较斯文,最后边是二面大锣压阵,锣鼓调为“满江红”。

2)、缠灯,也称团灯。在宽敞平整的场地表演这一阵式。第一个阵式跟着灯头缠,一圈一圈团成“回”字形;然后第二个阵式,围着龙尾巴缠灯,形式一样,就是缠时方向相反。

3)、双开门,灯头灯尾同时进阵,各自团一圈,同时反方向舞出灯阵,又同时进阵,进行第二次双开门。

4)、拔灯,类似于拔河。一般在第三夜举行的多,一半人帮龙头向前扯,一半人帮龙尾巴向后扯。与拔河不同的是,哪一头拔赢就向哪头跑一段路,然后再组织力量,争取拔回来跑一段路,十分刺激,场景壮观、欢声雷动。

亭阁花灯每夜迎舞结束都要拆灯,背回自家,第二夜迎时又重新上街接灯,等到第三夜迎舞过后,才正式拆灯结束。

2叠牌坊

叠牌坊也称叠罗汉,辞书中注释是“一种二人以上层层叠成各种各样造型的民间游戏娱乐形式”,也是一种民间杂技和民间武术活动。

叠牌坊历史悠久,堪称一绝。据传,这一民间艺术形式起源于宋代,到了明代,戚继光抗倭,在义乌、东阳、磐安等地招募将士,曾在磐安玉山地区训练士兵,并建寨防守,至今尚留存有抗倭遗址多处。后来,一些抗倭士兵回到家乡,把军队中的阵式、格斗、攀登等一整套军事作战技术与叠罗汉结合起来,使这一民间艺术更加锦上添花。

叠牌坊是整个叠罗汉活动的高潮,形式又分大牌坊、小牌坊、亭阁、摘荔枝等多种。大牌坊有五层,第一层5个大人4个小孩,第二层5个大人2个小孩,第三层4个大人,第四层4个大人,第五层一个大人,并排叠成牌坊形状,全部重量全靠下面的五个大力士支撑。亭阁也有五层,都是四人面对面站立,层层叠起,形状如亭阁,最上面的人还要表演倒立(竖蜻蜓)、倒挂等杂技动作,整个表演场景壮观,惊心动魄,精彩绝伦。

叠牌坊曾多次参加县、市级表演,2004年参加全县民间艺术大展演,一举夺冠,获一等奖。参加金华市八婺十大优秀民间艺术大赛,获得十大民间表演艺术精品项目称号。参加金华市“旅游节”表演获优胜奖。2006年,被列为金华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保护名录。2007年,被列为浙江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保护名录。

3、迎大凉伞

迎大凉伞是《赶茶场》又一古朴、典雅的乡土文化活动。古代,每逢大旱之年,各村要接茶神去求雨,降雨后又隆重送回。因为本地茶农十分信奉茶场庙茶神,接送茶神的礼仪特别讲究,认为应该与皇帝出巡待遇相同,便模仿古代皇帝外出时的仪仗,制作大凉伞接送茶神。后来,各村互相攀比,把大凉伞作为接送茶神必不可少的礼仪,大凉伞的制作工艺越来越精细,逐渐演变成《赶茶场》的一项优秀的民间艺术节目,据传,最多的一年《赶茶场》,共有八十多把大凉伞参加迎出,一直流传至今。

大凉伞制作工艺十分精致,分上下两层。下层是高2米,圆周长33米的六棱体,外饰彩色的雕凿纸花,棱面框中画以人物花鸟,上层是高07米的亭阁模型,亭阁柱子油漆贴金,翘角挂各色彩球,独树一帜,巧夺天工,让人叹为观止。2004年大凉伞被列为浙江省重点民间艺术保护项目,2005年参加了浙江省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出。

4迎大旗

迎大旗是赶茶场的标志性民间艺术节目。迎大旗源于宋代,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玉山周氏宗谱》记载的一首《玉山竹枝诗》,真实的记录描述了赶茶场、迎大旗的热闹场景:“十月中旬报赛忙,茶场卜得看场狂,载落百幅为旗帜,高揭旗杆十丈强”。

迎大旗又称龙虎大旗,旗大惊人,经丈量,其中尚湖镇岭干村大旗,旗杆高33米,旗面长26米,宽223米,面积5798平方米,差不多可以覆盖一亩土地。1998年,尚湖镇忠信庄大旗还上了电视吉尼斯,岭干村大旗正在准备申报世界吉尼斯。

大旗迎竖时,每面旗需80——100个壮汉各司其职、齐心协力,方能竖起。整个过程锣鼓紧催、人声鼎沸,大旗竖起后,迎风招展,猎猎飞舞,场景壮观。据当地年长者说,最多的一年,赶茶场期间共有36面大旗参迎。

大旗表演还带有竞技性,一是比规模、图案、色彩,看哪个村的大旗最高、最大,图案色彩最美观;二是比迎竖技巧,如果在迎竖中出差错或折断旗杆,必须换上旗杆,重新竖起方可,否则认为不吉利。另外,迎大旗还有一个传统,尚湖镇岭干村有面“娘旗”,据说是乾隆皇帝盖了皇印赐封过的,每年竞技,必须先竖起“娘旗”,接着竖上一年竞技优胜的大旗,这两面旗竖起后,其他村的大旗才能迎竖。

此外,《赶茶场》上表演的还有三十六行、铜钿鞭、骆驼班、叠罗汉、舞狮、翻九楼、七朵花、大花鼓等多种多样。各类表演队伍在接近茶场庙的路上即开始表演,到茶场庙后分别在茶场庙前表演,气氛热烈,场景壮观,盛况空前。

三、古茶场商贸交易情况

1)、古茶场建于宋代,据《玉山周氏宗谱》中赵基所撰《濮山先生传》记载:“茶场山者,古宋所榷茶地也,设官监之,以进御命,曰‘茶纲’”。可见在宋代,古茶场已有官方的管理机构,负责选评最好的贡茶“婺州东白”茶叶专供朝廷皇室品用。因此,玉山古茶场不同于一般的茶场,而是具有相当的地位和作用。

2)、到了明代,本地茶场生产发展很快。官府在古茶场设立“巡检司”,对茶场商贸实施管理,茶叶等级分为“贡茶、文人茶、马路茶”等。据记载,明正统八年(1443),玉山茶叶、白术外销获利,有“上半年靠茶叶,下半年靠白术”之说,并形成了以茶叶交易为中心的重要聚会——“春社”和“秋社”,古茶场商贸交易十分繁荣。

3)、清初,据康熙年间《东阳县志》载:“茶皆官收官卖,官给本钱于民,而后收其茶,民间不得私市”。至清中叶,朝廷委派东阳县衙对古茶场进行严格管理,在茶场内置放“奉谕禁茶叶洋价称头碑,奉谕禁白术洋价称头碑,奉谕禁粮价称头碑”等碑文。古茶场商贸交易形成制度化、规模化,成了全国重要的以茶叶为主的商贸综合市场。

4)、古茶场每年的茶叶交易额,据《磐安县志》记载:清末,虽然经济衰退,茶叶交易萎缩,但玉山古茶场还是“产茶万担,销往杭、嵊、绍等地,每担银十四元”。照此推算,仅茶叶一项,每年成交额约为140000元银元。

5)、2002年,由于茶叶生产发展快,质量好,磐安被评为“中国生态龙井茶之乡”,据专家研究考证,磐安龙井茶是真正的古越龙井的发源地,其各项质量指标都超过西湖龙井,所产茶叶畅销全国各地,并出口国外,深受各地消费者青睐,每年销售额达800多吨4500多万元,从2005年起,当地每年发展茶叶基地2000亩。另外,自建国以后,以茶场庙会为载体,每年在赶茶场期间举办物资交流会,已形成传统,据不完全统计,茶场庙物资交流会每年有几万人参加,商贸成交额达数十万元。

6)、1991年,古茶场建立了管理委员会;2006年,设立玉山古茶场文保所。

四、赶茶场社交传统

   据明正统八年(1443)玉山周氏宗谱记载,此前茶场庙已形成了以茶叶交易为中心的重要聚会——“春社”和“秋社”。“春社”祭茶神;“秋社”谢茶神。特别是农历十月十六日的“秋社”更为隆重热闹。发展至今,已成为春秋两大传统节日

   赶茶场期间,凡是参加表演民间艺术节目的人员及香客,包括演大戏演员,吃饭统一由茶场庙招待,经费统一筹措;其他观众、客人由所在地马塘村及附近的铁店村、孔宅村招待,从古至今已成传统。是时,茶场庙要组织多人烧菜烧饭,马塘等村家家户户买菜买酒,喜气洋洋,其热闹喜庆的程度,超过其他的传统节日,甚至比春节过年更为热闹。

赶茶场时,各村群众都穿上节日盛装。需要走亲访友的人,一般都要等几天或者提前几天,趁这个机会到亲朋好友家走访。家在本地或附近的农户提前数天就带信或亲自上门邀请客人,请亲戚朋友前来赶茶场。节日后还预约客人明年再来,家家都以客多为荣。这是茶场庙会又一特色,促进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赶茶场期间还是青年男女相亲定情的好时机。祭茶神要在各村挑选美貌姑娘,姑娘们一经被选,自然荣耀光彩,受到青年小伙青睐,此后,上门说媒的便纷至沓来。有的民间艺术节目均由年青妇女组成,如铜钿鞭、大花鼓等;有的又是青年小伙的节目,如迎大旗、亭阁花灯、叠罗汉等。赶茶场把这些青年人集中在一起,互相爱慕,两情相悦,情愫暗生。也有平时已经请人说媒,可借此机会相亲,更有一见钟情的,要求父母请对方全家来家吃饭做客以增进友情,为说媒求亲铺平道路。

五、目前存在的濒危状况:

1、现存的茶场庙与古茶场为乾隆年间重修,已非常破旧,急需重修;当年演戏、斗茶的圆形舞台,称“宇台”,已经毁没,需要重建。

2、茶神祭典仪式的主祭人大都年老,随着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改变,现在的年轻人又大多无人愿学,随着老人们的谢世,已呈后继乏人之势。

3、赶茶场的优秀民间艺术项目“迎大旗”,现只恢复四面,其量只占到十分之一。

4、茶神祭典仪式中的相关道具、服饰都已损坏,急需重新制作。

(资料来源:浙江省磐安县文化馆)

 


分享到:

TAG: 赶茶场 记事 民俗 习俗 中国

一笑堂 引用 删除 宁锐   /   2010-12-19 07:57:37
不敢留言,怕你抗议侵占领地。吾奉许天师敕令,盗宝去也!
一笑堂 引用 删除 宁锐   /   2010-12-19 07:57:11
不敢留言,怕你抗议侵占领地。吾奉许天师敕令,盗宝去也!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日历

« 2024-03-29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806977
  • 日志数: 474
  • 图片数: 34
  • 影音数: 24
  • 文件数: 55
  • 书签数: 232
  • 建立时间: 2008-09-20
  • 更新时间: 2016-12-23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