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非遗概览016:盖州高跷(营口)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12-03 10:59:44 / 个人分类:好书推荐

盖州高跷秧歌是在古代民间杂技、踏跷和百戏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成的,其原始功能是“祭神娱人”。据《盖平县志》记载,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盖州艺人在地秧歌的基础上吸收了高跷技艺,经过不断的发展丰富,自成一派,形成了盖州高跷秧歌。民国至新中国成立前后,盖州高跷秧歌十分兴盛,出现郭锡成(艺名郭大妞)、孙洪池、姜润德(艺名姜牙子)、贾恒全(艺名贾亮)等很多著名的高跷秧歌艺人。传统的盖州高跷秧歌人数不等,少者十几人,多者几十人,但必须以头跷(武丑)、二跷(武旦)、渔翁(老生)、老㧟(彩旦)等“四梁四柱”为核心,配以生、旦、丑等人物进行表演,女角称为“上装”,男角称为“下装”。人物脸谱基本借鉴戏曲的图案样式,以夸张的手法勾画,塑造出戏谑的人物形象。服饰多为大红大绿,色彩艳丽,极具辽南民间艺术特色。盖州高跷秧歌主要以秧歌舞为主,如“过街楼”、“圈场”等,同时演唱民间小调、喇叭小戏,如民歌《放风筝》、小戏段《打渔杀家》等。表演具有完整的手势、步法、鼓相等舞蹈语汇,舞姿优美,造型生动,形成了“扭、稳、浪、俏、艮、相、逗、兴、默”的艺术特点。盖州高跷秧歌多以民歌小调 、小戏唱段来表现爱情故事、劳动生活神话传说以及历史故事等内容,目前已知可挖掘的口头留传的小戏唱段约25部,如:《锔大缸》、《打渔杀家》、《拉马》、《十八里相送》、《王二姐思夫》等。盖州高跷秧歌具有鲜明的辽南地方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集舞蹈、戏曲、歌唱于一炉,既古朴淳厚、活泼浪漫,又炽烈火爆、舒展豪放,深受辽南乃至东北地区广大人民的喜爱。近年来,盖州新一代秧歌艺人,在“架象”基础上,创作出叠罗汉、倒立、多人旋转等新、奇、特的造型,引人入胜。

TAG: 概览 高跷 辽宁 营口 盖州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日历

« 2024-04-20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808977
  • 日志数: 474
  • 图片数: 34
  • 影音数: 24
  • 文件数: 55
  • 书签数: 232
  • 建立时间: 2008-09-20
  • 更新时间: 2016-12-23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