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非遗概览001:古渔雁民间故事(盘锦)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11-29 13:09:41 / 个人分类:好书推荐

古往今来,辽河口海域的二界沟小镇一直是打鱼人群体的落脚聚集之地,渔民们沿袭的是一种不定居的原始渔猎生计方式,他们像候鸟一样南北迁徙,故被称为“古渔雁”。这古老而富有生活体验的群体,演绎了辽河口海域及沿岸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古渔雁”文化,其中,“古渔雁”民间故事最具代表性。
“古渔雁”民间故事带有鲜明的“渔雁”生计特点和原始渔猎文化遗风,是对“古渔雁”群体的生产生活、习俗传统、文化信仰等的全方位反映,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和文化价值。由于“渔雁”群体常年生活在船上,识字的人极少,几乎所有有关渔猎、海捞、祭祀等渔俗知识与技艺等都是依靠口传心授传承下来的,所以故事的内容与形式既简单又原始。在内容上,“古渔雁”民间故事主要包括“古渔雁”群体的始祖崇拜、海神崇拜、自然崇拜、生活习俗、对渔船网具及捕捞工具发明创造的解释等,代表作品有《七飞八跑》、《海神娘娘》、《树叫潮》、《开海日》、《无腿网》等,此外还包括一小部分陆地山川的传说和故事,如《盘古和女娲造生灵》、《绘海找妻》、《冰眼的来历》、《三仙姑》、《人与熊》等。在形式上,“古渔雁”民间文学篇幅短小,情节简单,较少发展和变化,但语言生动活泼,富有地域与“渔雁”生计特色。“古渔雁”民间故事在“古渔雁”群体中具有突出的实用功能。在渔事活动中,每逢打鱼人在海上作业,如进行打根子、打樯网桩、下网、抬货、踩打桩板、渔船下水等劳作时,都有短小、质朴的口头文学伴随其中,以激发人们的干劲和劳动乐趣。闲暇时,“古渔雁”民间故事又为旧时单调、封闭的日常生活注入了色彩与生气,满足人们的艺术审美和精神娱乐需求。由于生计的特殊性,“古渔雁”群体在我国历代社会中都处于边缘状态,文献对其极少记载,而“古渔雁”群体在我国其他沿海及江河入海口已难觅踪迹,所以辽河口海域的“古渔雁”民间故事更显珍贵。
分享到:

TAG: 概览 古渔雁 辽宁 民间故事 盘锦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日历

« 2024-03-29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807025
  • 日志数: 474
  • 图片数: 34
  • 影音数: 24
  • 文件数: 55
  • 书签数: 232
  • 建立时间: 2008-09-20
  • 更新时间: 2016-12-23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