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随笔:“泰山石敢当”和石神崇拜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8-10-16 08:20:33 / 个人分类:民俗随笔

 

    山东申报的“泰山敢当”信仰习俗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有些人不理解,说这能叫做遗产吗?其实这是很古老的遗产!

   从前,在许多城镇农村可以看到,屋后巷口常有一块片石,上刻“泰山石敢当”或“石敢当”字样,立在墙边或嵌在墙里。现在不多见了,北京东城区东皇城根道南一家墙上,还嵌着一块刻有这种文字的白石板,这已是稀有罕见的了。

这种石块,至少在唐代就有了。据《急就篇》记,上古时有许多石氏名人,后世也都是名门望族;“敢当”是说“所当无敌”的意思。又据《继古丛编》载:“吴民庐舍,遇街冲,必设石人,或植片石,镌‘石敢当’以镇之。” 古代把这种片石作为压禳不祥的镇物看待。在《墨庄漫录》里记有一则小传说:北宋庆历年间,有个叫张纬的人在莆田为官,得到一块石板,上面刻有以下文字:“石敢当,镇百鬼,压灾殃,官吏福,百姓康,风声盛,礼乐昌”;还刻有“大历五年,县令郑押宇记”等字。可见古代这石敢当的片石是一种有魔力的神灵之物。至于说上古时代的石氏,其实是一种附会。上古石氏姓族,是从石器时代石工巧匠转化而来,所说的所当无敌,正是指“石”本身的威力而言。这种用石块做镇物的巫术,源于远古时期对石的崇拜和信仰。至于“石敢当”又加上了“泰山”二字,就与这种信仰的历史特点有关了。古代封泰山的有七十二家。秦始皇巡游泰山时,其手下人树泰山刻石以歌颂秦的功德。唐明皇开元十三年,封禅泰山;以后历代帝王对我国名山推崇最多最高的也是泰山,可见泰山之石,更不同凡石了。

古代人对岩石的信仰是很重的。古代神话中的女娲,就曾炼制五彩石块,修补坍塌了的苍天;足见石头在信仰中有多大神力了。《山海经》里记有一个“精卫填海”的故事,也是讲有只复仇的小神鸟,要把西山的石块,一口口衔去填塞东海。这又是石崇拜的反映。彝族阿细人在自己的史诗里,保留了十月祭祀石神的记录。还有的民族在宗教影响下,对陨石加以膜拜。所有这些都和“泰山石敢当”一样,都是源于原始信仰中的石崇拜。

   早在《淮南子·览冥训》中记载的创世神话女娲补天中,就传达出古人对神石的崇拜。据信远古之时天地都废裂不堪,大火不灭、洪水滔天,“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直到今天,中原神话中还流传有这个故事。据调查,王屋山主峰天坛山上下都有五色斑烂的石块,当地民众至今还以为是女娲当年补天剩余的石块,人称“女娲石”。同时在中原还崇信豫南地区盘古山上远古时期盘古开天辟地留下的所谓“盘古石磨”、“盘古石船”、“盘古石狮子”等大石块,说它们是盘古治水时乘的船,盘古成婚时的信物石磨和媒证石狮。又在大禹治水神话中说“禹治洪水,通桓辕山,化为熊”。告诉其妻涂山氏听到击鼓声就送饭来,禹踩石块误击中鼓,涂山氏到来见大禹变成熊,涂山氏于是化成大石块;禹向大石索要儿子,大石裂开生下启,所以把这块大石称做启母石。又在湖南衡山云密峰下有一块大禹岩,据信是大禹治水时祭天的石坛。又在《山海经·北次三经》记的精卫填海神话中有炎帝少女名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化为精卫鸟,衔西山之石填海的故事,也表现了汉族远古崇石的观念。

   在我国石与石神崇拜最有代表性的要算是羌族的白石崇拜了,在羌族中流传着很多有关白石的神话与传说。有的说羌族先民自西北南迁时路遇戈基人以雪团袭击,得到天神木比塔的指点,以白石为武器击败了对方,从此崇拜白石。有的说远古羌人居住区发生大火灾,天将有九个太阳降灾,一羌族青年事先传告给羌寨所有的人,逃难得救。这个青年却因此被化做白石。人们为了感念他,供白石祝祷。有的还说是羌人向南方大迁徙时,为了不致迷路,放白石为路标,白石成了羌族指路石,加以崇拜。还有一说是羌人南迁时与戈基人作战,败逃于一个白石洞中躲避,敌人追至,有白雾遮洞,免遭大难,从此尊奉白石神为保护神。又说是羌人神话中的英雄热比娃上天盗取神火,第一次被大风吹灭,第二次被大雨浇灭,第三次藏在白石中带到人间,从此白石又成了火神象征。羌族最早是从直接崇拜白石为原始崇拜起点的,逐渐崇拜白石为天神,以后又转化为各个有助于羌人的神灵的象征;在羌族聚居的地方,无论山林中、田地间、屋顶上、火塘边,几乎无处不供奉白石。神话中还有雪山是白石所变的说法,羌族称石为“俄”,而俗称祭山为“俄博”,可见白石崇拜又与山崇拜密切相连。羌寨的岗头山顶都以白石为标志,安放山神神位。四川藏族也家家供白石,视为天神。

   仡佬族的石崇拜在自然物崇拜中有悠久传统。特别是巨石崇拜,至今仍有广泛影响。他们称巨石为“石保爷”或“石保公”,是人们的保护神。婚后不育的或子孙稀少的人家都祭此神,并许愿还愿;除祈子求儿者祭拜外,希望子孙健康吉祥的也要祭巨石,并在巨石前为子孙命名,小孩也多取“石生”、“石保”之类,认巨石为亲,对子孙加以保护。祭石多在年节或孩子生辰喜庆日,通常祭祀用鸡,也有用猪羊的不等。与此相似的有水族的石神崇拜。他们称岩神、石神为“哥散”;认为是地上最大保佑人家生儿育女、求财保平安的神。往往生子女后认为是岩石神赐福,子女名多取“石生”、“石长”之类。人们献祭猪肉方或鸡、鸭、香纸,求神许愿,生子女后大祭还愿谢石神,家族亲友送礼致贺,甚至设歌堂,颂神谢神灵赐福。侗族小孩多病灾也祭祀大岩石神。

   壮族信奉的石神,多是村寨旁或道路边并立的高大石块,逢年过节向石块烧香致祭,祈求保护村寨,保佑人畜平安。石神周围保持静洁,严禁砸击或污秽,仍保持着古老的自然物崇拜特点。白族崇拜的石神,往往做了村落的本主神。民间流传有“白岩天子”神话,说白石块曾经是一群白羊,又曾是专司羊群的神化成大白石,托梦给人间,如尊奉它则保护村里羊群平安,于是人们供白石为神,建本主致祭,以后羊群繁殖兴旺,人们尊称它为白岩天子。又传说有红沙石大王,是保护五谷丰收和人畜平安的本主神;又有黑岩赫威本主,是黑石神,建有本主庙,是保人畜平安的石神。北方的朝鲜族崇拜巨石,称岩石神,并认为石块中有神灵,举行洞祭,以祈求石神赐宝赐健康。鄂伦春族也流传有巨石神话,据信兴安岭北有大山岩石,上有猎神像,是神为驱恶魔而现的形象,人们敬奉他保人畜平安。赫哲族至今还供奉卓碌玛法和卓碌玛玛神,意思是“石头爷爷”,“石头奶奶”,求他们保佑人民不生病灾,不遭鬼祟;现在都有石刻神偶和小神庙。赫哲族崇拜巨石有老传统,黑龙江七星河上游有七星砬子,据信是七女神姐妹化身;街津山上又有巨石,名叫“德勒乞玛法”,是“老头石”的意思,据信是远古猎手夫妇及猎犬化成,石立峰顶为镇山之神。满族敬奉石神卓碌玛法,流传有石神神话。据传是此神教给先民打制石器,过起好日子的,所以人们祭祀他,并在祭天的神竿下放三块神石,除用来支架祭锅用外还借以除邪驱祟。满族还有身佩灵石避邪的习俗。又把火神崇拜和石神崇拜结合起来,认为火来自石块。蒙古族在草原上设祭“敖包”,这是一种用石块堆成的石丘,中有神竿、树枝条及系有兽畜毛、布条的神圣崇拜物。认为此处是部落保护神所在地,或是山神,或是猎神、放牧神、牲畜守护神,通常是排开十三堆石,也有九堆至二十七堆的,是远古石神崇拜的演变。牧民经过时膜拜,祝词,添加石块,绕石堆祈祷。每年各地定期举行“敖包祭”,十分隆重热烈。

   把石神崇拜和始祖神崇拜结合起来,是原始自然物信仰的发展。一些民族自信远古本氏族来源于石头,所以把人祖又称为“石祖”。普米族流传有《久木鲁》神话,是人类起源神话。传说天降吉泽乍玛女神,在山石洞中与石头“巴窝”成婚,繁衍了众多子女,相互婚配传下了人类。所以人们把巴窝奉为“久木鲁”,即“石祖”,称女神为“阿移木”,即女始祖神。同时供一块石头在火塘边,平时与年节均致祭,被称做“括鲁”,即锅庄石。黎族也供奉石祖神,石块呈长圆锥柱形,象征男根性器,外盖石板庙,人们祭石祈求生儿育女。把石神崇拜与生殖崇拜结合起来。

   把石神崇拜与始祖神结合起来的信仰在台湾的高山族各族系中广为流传。泰雅族人传说远古有巨石迸裂,生男女二人,长大后成婚,繁衍了泰雅人。东南部阿美人、卑南人认为自己始祖都是一块大岩石所生。卑南人又传说大石生女始祖拉宁,后与鲁凯人一男子成婚繁衍后代。雅美人相信自己始祖是巴布特山顶一块巨石迸裂后出生的男神,从左右膝生出一双男女,以后分别与大竹裂后出生的另一男神的子女成婚,繁衍了雅美族人。排湾人也崇信他们的始祖男神是石头,女神是竹子,被称为“那克玛迪”夫妇神,在该族人的农耕时期为至上神。泰雅人的发祥地,被称为“宾斯巴干”,含意是“裂石生人”,也是从传诵始祖为大石的神话而来。

   至于崇拜火塘神石或三神石(即支锅用石)的信仰,在许多民族中与火神、灶神复合,成为家神。


TAG: 崇拜 民俗 随笔 泰山 敢当

马知遥的个人空间 引用 删除 马知遥   /   2009-06-11 20:55:57
学习.博大精深,文章真正显示出民俗的魅力
黄景春的个人空间 引用 删除 黄景春   /   2008-11-09 11:05:39
乌老师眼界开阔,剖析深透,好文!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日历

« 2024-04-23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809029
  • 日志数: 474
  • 图片数: 34
  • 影音数: 24
  • 文件数: 55
  • 书签数: 232
  • 建立时间: 2008-09-20
  • 更新时间: 2016-12-23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