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學位論文】黃國益:《鍾敬文民間文學理論之研究》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3-06-20 16:21:28 / 个人分类:學位論文

查看( 303 ) / 评论( 2 )
指導教授:        黃連忠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國立花蓮師範學院
系所名稱:        民間文學研究所
論文出版年:2004
畢業學年度:9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        334
中文關鍵詞:民間文學、五四、民間文藝學、類型研究、文化分層學說、民俗文化學、中國民俗學派


摘要:
鍾敬文先生是中國民俗學、民間文學重要的貢獻與創見人之一。早期鍾敬文因受到「五四」文化運動的影響,並受到當時顧頡剛先生的鼓勵,就此踏上了民俗學、民間文學的領域。鍾敬文常以「五四之子」自稱,可見「五四」對鍾敬文的影響別具意義。

30年代,鍾敬文初步建構了民間文藝學的藍圖;80年代立足於民間文藝學的基礎上,倡立了民俗文化學的學科開展;世紀之交,鍾敬文提出了建立以「一國多民族」的民俗學派。2000年初正式成立了北京師範大學民俗典籍文字中心,就是在鍾敬文的推動下,結合了啓功先生創建的文獻學學科和已故的陸宗達先生創建的傳統語言文字學學科的組合下,使得上層文化與民間文化;古典文學與民間文學在互相交叉、滲透下有開創性的交流與整合。

本論文共分為七章:
第一章為緒論,旨在闡明論文的研究動機與目的,同時分析學者對於鍾敬文學術評論的成果與概況,並從中對主體思想進行分析、解剖、歸納與綜合,以期達到對鍾敬文民間文學觀的總體性審視與考察的目的。
第二章的主題是鍾敬文的學思歷程與百年來民間文學研究發展,主要分二個脈絡加以敘述:
第一節介紹的是鍾敬文的生平事略與學思歷程,包含三個部分,分別為家庭社會環境、師友交游與鍾敬文的學思歷程。鍾敬文的學思歷程中筆者主要從五個階段說明:(一)1923~1926上半年學術生活的開端;(二)1927~1937學術生活中的第一高峰期;(三)初步提出建立中國民間文藝學理論建設;(四)離開廣州到杭州任教職;(五)1937~2000年(1937年中國抗日戰爭到1976年,中間經過解放戰爭、中華人民共合國成立後17年、文化大革命等幾個時期。)
第二節介紹的是鍾敬文與百年來民間文學發展概述,包含五個部分:(一)北京大學時期(1918~1925年);(二)廣州中山大學時期(1927~1930年);(三)鍾敬文與杭州中國民俗學會的工作;(四)《歌謠》復刊與風謠學會(1935~1937年);(五)延安文藝座談(1938至2003年)。
第三章的主題是鍾敬文的民間文學理論體系,主要談到鍾敬文的民間文學基本理論體系與架構,劃分成三個子題:
第一節介紹的是鍾敬文對分層理論的看法,包含二個部分,分別為中國傳統文化三個幹流與民間文化體系主要構成三部分。
第二節介紹鍾敬文民間文藝學與民俗學的文體分類概觀,包含四個部分:(一)鍾敬文民間文藝學的文體分類;(二)民間文學體裁學的認定;(三)民間文學的體裁史;(四)鍾敬文民俗學體系的分類。
第三節介紹的是鍾敬文民間文藝學與民俗學的系統架構,包含四個部分:(一)建立中國現代民間文藝學、民俗學的學科歷程;(二)鍾敬文民間文藝學的系統架構;(三)中國現代民俗學的學科歷程;(四)鍾敬文民俗學的系統架構。
第四章的主題是鍾敬文與歌謠研究,主要分成三個小節介紹:
第一節介紹歌謠運動興起的社會、歷史脈絡:首先談到歌謠學的主要傾向和意義,內容舉出關於顧頡剛的孟姜女故事的蒐集與董作賓的〈一首歌謠整理研究的嘗試〉的例子;其次探究鍾敬文民間歌謠研究歷程最後提到鍾敬文學術活動最初的軌跡——歌謠週刊。
第二節介紹鍾敬文歌謠研究的風格與特色:筆者將鍾敬文對歌謠的見解主要從十個部分概述:一、歌謠是民間的文獻,民族的心聲;二、歌謠的文藝性與學術性;三、歌謠的功能性與藝術性;四、故鄉的歌謠與少數民族的歌謠;五、歌謠的比較研究;六、歌謠與婦女問題;七、歌謠與古典文獻的結合;八、歌謠與民間文化思想;九、歌謠與愛國主義;十、歌謠與古典文學;十一、歌謠與詩的關係。
第三節《歌謠》周刊與鍾敬文先生主編的《民俗》周刊:主要談到鍾敬文與顧頡剛、董作賓先生之間的友誼是從早期的《歌謠》週刊開始的。因此後來當《歌謠》週刊停刊以後,顧頡剛、鍾敬文等學者於1926 年在中山大學創辦民俗學會,接著鍾敬文接手編輯《民俗》週刊,使得這個時期不但掀起了中國民俗學史上的第二高潮,連帶地鍾敬文的名字也因此聲名大噪。鍾敬文之所以後來轉入中山大學和編輯《民俗》周刊,主要皆得力於顧頡剛先生的推薦。
第五章的主題是鍾敬文與民間故事研究,主要從三個小節討論:
第一節介紹的是鍾敬文與民間故事研究的發展歷程,主要從三個軌跡探討:(一)早期對民間故事、傳說和神話的收集及研究;(二)人類學派的影響;(三)人類學派的研究方法。
第二節介紹的是鍾敬文對民間故事類型研究的貢獻,分別從二個部分說明:第一部分是類型研究;第二部分是鍾敬文與類型研究方法,以下分為:(一)類型研究的推動者;(二)類型研究的實踐者;(三)類型研究理論的探勘者;(四)關注故事類型比較研究中的「差異」;(五)鍾敬文對類型研究學術活動的重視與支持。
第六章的主題是鍾敬文的學術貢獻與歷史評價,筆者就前面章節加以梳理後,分為四個小節說明:
第一節「啟蒙與五四文化運動、鍾情於民間文藝研究」,主要談到鍾敬文受到「五四」文化運動的啟蒙後,在現代民俗學、民間文藝學上的學術貢獻,筆者整理成三個部分:(一)民間文藝學的建設;(二)中國民間故事類型系統性分類的濫觴;(三)文化分層學說。
第二節「倡立民俗文化學」主要談到「民俗文化學」,是由鍾敬文最早提出並加以系統闡述的一個概念。這個術語,最早出現在〈「五四」時期民俗文化學的興起〉(1989年)一文中,是鍾敬文適應當時「文化熱」的形勢,力圖從自己學科的角度,就「文化」問題積極參與和其他學科的對話的一種結果,也是根據研究對象變得日益廣泛、原有的「民俗學」已不足以對它加以概括這樣一個事實來調整學科核心概念及其體系的一種表現。在1991年完成的《民俗文化學發凡》一文中,鍾敬文又把它作爲一門新的學科正式提了出來,並從名稱、概念、性質、民俗文化的範圍和特點、民俗文化學的體系結構八個方面,對這門學科做了系統的論述。此部分筆者將它分為四個部分介紹:(一)「民俗文化學」的背景、緣由;(二)「民俗文化學」概念的界說;(三)「民俗文化學」的結構體系;(四)「民俗文化學」的方法論研究。
第三節「建立中國民俗學派、提出『多民族一國民俗學』理念」,主要談到鍾敬文在95歲的自壽詩中表露了自己的心聲「事功未竟意難安」,他深深感到多年來倡導的民間文化理念尚未成功,並不斷思索著未來中國民俗學的發展路徑。終於在1999年鍾敬文推出了《建立中國民俗學派》的理論新著,並提出了建立「多民族一國民俗學」的新主張。筆者將此部分整理成四個要點:(一)建立中國民俗學派的必要性及可能性;(二)鍾敬文的中國民俗學結構體系;(三)中國民俗學學派的旨趣和目的;(四)提出「多民族一國民俗學」理念。
第四節「鍾敬文民俗學、民間文藝學貢獻之評述」,主要整理成三個部分:
(一)1949年前學者對鍾敬文的評價:筆者整理出羅永麟與天鷹兩位評價鍾敬文在學術研究與歌謠、民間故事種種質疑為例子。(二)1949年後學者對鍾敬文的評價:主要舉出曲金良、陳真文、陳泳超、呂微、洪長泰等學者專家針對鍾敬文在民俗學、民間文藝學的學術進行評論。(三)面臨21世紀中國民俗學、民間文藝學的學科發展與危機:主要有列舉出19位學者專家對此議題的評論與建言。主要有呂微、烏丙安、苑利、陳泳超、施愛東、賀學君、黃澤、楊樹喆、劉宗迪等人;另外筆者整理出2001年3月15日,首次由國際亞細亞民俗學會、《中國民俗》網發起,並與社會科學院文學所民間室、民俗文化中心聯合舉辦的民俗文化學術研討會,其討論的中心議題為「中國民間文學的現狀與理論新意」。探討中國民間文學及民俗學研究的現狀、問題和出路以及第二屆海峽兩岸民間文藝學研討會,兩岸學者們就中國民間文藝學的歷史和現狀進行回顧,除了總結民間文藝學學科發展在百年來的功績與不足外,並對民間文藝學發展與實踐作探討。
第七章結論旨在從本論文的各項論點,經由各章節的探究過程,作綜合與歸納,最後並提出幾個議題讓大家共同來面對與思考。透過整體的探討後,由此肯定鍾敬文在民俗學、民間文學的學術研究上的貢獻。


目次:
自序
論文提要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本文研究的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鍾敬文相關研究概況 2
第三節 本文研究的範圍與系統 14
第四節 本文研究的進路與方法 16
第二章 鍾敬文的學思歷程與近代民間文學研究概況 21
第一節 鍾敬文的生平事略與學思歷程 21
一、家庭社會環境 21
二、生平師友交游 26
三、鍾敬文的學思歷程 54
第二節 鍾敬文與百年來民間文學發展概述 71
一、北京大學時期(1918~1925年) 72
二、廣州中山大學時期(1927~1930年) 75
三、鍾敬文與杭州中國民俗學會 78
四、《歌謠》復刊與風謠學會(1935~1937年) 80
五、延安文藝座談至今(1938至2003年) 81
第三章 鍾敬文的民間文學理論體系 87
第一節 鍾敬文對分層理論的看法 87
一、中國傳統文化三個幹流 88
二、民間文化體系構成的三部分 92
第二節 鍾敬文對民間文學文體分類的概觀 94
一、鍾敬文民間文藝學的文體分類 95
二、民間文學體裁學的認定 101
三、鍾敬文民俗學體系的分類 103
第三節 鍾敬文民間文藝學與民俗學的系統架構 105
一、建立中國現代民間文藝學與民俗學的學科歷程 106
二、鍾敬文民間文藝學的系統架構 110
三、中國現代民俗學的學科歷程 114
四、鍾敬文民俗學的系統架構 120
第四章 鍾敬文民間歌謠之研究 127
第一節 歌謠運動興起的社會歷史脈絡 127
一、歌謠學的主要傾向和意義 128
二、鍾敬文民間歌謠研究歷程 131
三、從《歌謠》週刊看鍾敬文學術活動最初的軌跡 133
第二節 鍾敬文歌謠研究的風格與特色 139
一、鍾敬文對歌謠的見解 139
二、歌謠的功能性與藝術性 145
三、歌謠的比較研究 147
四、故鄉的歌謠與少數民族的歌謠 151
第三節 《歌謠周刊》與鍾敬文先生主編的《民俗》周刊 155
第五章 鍾敬文民間故事理論之研究 159
第一節 鍾敬文與民間故事研究 159
一、早期對民間故事、傳說和神話的收集及研究 160
二、人類學派的影響 162
三、人類學派的研究方法 166
第二節 鍾敬文對民間故事類型研究的貢獻 172
一、類型研究 172
二、鍾敬文與類型研究方法 176
第六章 鍾敬文的學術貢獻與歷史評價 195
第一節 啟蒙於五四文化運動與鍾情於民間文藝研究 196
一、民間文藝學的建設 196
二、中國民間故事類型系統性分類的濫觴 200
三、文化分層學說 201
第二節 倡立民俗文化學 202
一、「民俗文化學」學科的背景、緣由 204
二、「民俗文化學」學科概念的界說 207
三、「民俗文化學」的結構體系 209
四、「民俗文化學」的方法論研究 211
第三節 建立中國民俗學派、提出「多民族一國民俗學」 212
一、建立中國民俗學派的必要性及可能性 213
二、鍾敬文的中國民俗學結構體系 215
三、中國民俗學學派的旨趣和目的 217
四、提出「多民族一國民俗學」理念 219
第四節 鍾敬文民俗學、民間文藝學貢獻之歷史評述 224
一、1949年前大陸學者對鍾敬文的評價 225
二、1949年後大陸學者對鍾敬文的評價 236
三、面對21世紀中國民俗學、民間文藝學的學科發展與危機 249
第七章 結論 267
第一節 鍾敬文先生學術貢獻的影響與評價 267
第二節 《民俗學概論》的論點權衡 269
第三節 鍾敬文學術行旅中的轉折點 273
第四節 鍾敬文學思歷程中的學術高峰期 277
第五節 民俗學、民間文藝學的定位問題 282
【附錄】
表一:鍾敬文年譜 291
表二:中國民俗學百年來大事紀 303
表三:鍾敬文歷年學術著作要目:(1903~2003) 321
參考書目舉要 327


參考書目
神話研究 黃石 開明書店 1927年11月 初版
民間文藝叢話 鍾敬文 中大語言歷史學研究所發行 1928年6 月 初版
歌謠論集 鍾敬文編 北新書局 1928年9月 影印本
印度歐羅巴民間故事式表(民俗學會小叢書之一) 鍾敬文楊成志 國立中山大學語言研究所發行 1928年3月 初版
故事的壇子 劉大白 上海黎明書局 1935年5月 初版
民間文學集刊(第三本) 天 鷹 上海文化出版社 1958年3月 第1版
中國歌謠 朱自清 台北:世界書局 1958年5月 第1版
民間文學集刊(第四本) 羅永麟 上海文化出版社 1958年6月 第1版
神話論 林惠祥 台灣商務印書館 1968年7月 第1版
台灣情歌集 謝雲聲編 中山民俗學會叢書 1969年10月 影印本
茅盾評論文集  茅盾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78年11月 第1版
中國民俗學 直江廣治 林懷卿譯 台灣:世一書局 1980年
民間文學概論 鍾敬文主編 上海文藝出版社 1980年7月 初版
民間文藝談藪   鍾敬文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1年
林惠祥人類學論著 林惠祥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81年 初版
鍾敬文民間文學論集.上冊 錢舜娟編 上海文藝出版社 1982年10月 第1版
《民俗》週刊(合訂本第1冊) 上海書店印行 1983年12月 影印本
民俗學入門 〔日〕后藤興善等著、王汝瀾譯 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 1984年6月
鍾敬文民間文學論集.下冊 錢舜娟編 上海文藝出版社 1985年 第1版
中國民俗學 烏丙安 遼寧大學出版社 1985年8月 第1版
中國民間故事類型索引 丁乃通 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 1986年 第1版
劉大白研究資料 蕭斌如編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86年5月 第1版
民俗學講演集 張紫晨編 書目文獻出版社 1986年6月
中國民俗學發展史 王文寶 遼寧大學出版社 1987年8月 第1版
新的驛程 王浩 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 1987年10月 第1版
簡明民間文藝學教程 葉春生 湖南文藝出版社 1987年10月 初版
廣東新語 明.屈大均撰 台北:廣文書局 1988年3月 影印本
中國現代文藝學家(第一分冊) 王強、王康、李鑒踪編著 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 1988年12月 第1版
中國民俗學 陳勤建 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 1989年
歌謠論集 鍾敬文編 北新書局 1989年9月 影印本
中國民俗學 陳勤建 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 1989年
話說民間文化 鍾敬文 人民日報出版社 1990年2月 初版
鍾敬文生平.思想及著作 楊哲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1年2月 第1版
浙江民俗 民俗民間文學影印資料叢書 上海文藝出版社 1991年11月 影印本
中國民間文藝(民俗、民間文學影印資料之七十六) 王顯恩編 上海文藝出版社 1992年3月 影印本
文史資料選編第44輯  北京市政協 北京出版社出版 1992年11月 初版
中國民間文化--民間儀俗文化研究  上海民間文藝家協會、上海民俗學會編 學林出版社 1993年4月 第1版
到民間去——1918~1937年的中國知識分子與民間文學運動 洪長泰著、董曉萍譯 上海文藝出版社 1993年7月 初版
張紫晨民間文藝學民俗學論文集 張紫晨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3年12月 初版
民俗文化與民俗生活 高丙中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4年9月 第1版
驛路萬里   山曼 山東畫報出版社 1994年10月 第1版
鍾敬文學術論著自選集 鍾敬文 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4 年9月 初版
中國俗文學七十年《紀念北京大學《歌謠》週刊創刊七十週年暨俗文學學術研討會》文集 吳同瑞等編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4年1月 初版
一個外國人眼中的中國民俗 R﹒D﹒詹姆森Raymond D﹒Jameson著,田小杭、閻苹譯 上海文藝出版社1995年 初版
中國民俗學史 王文寶 巴蜀書社 1995年9月 第1版
中國民俗學通論 陳啟新 中山大學出版社 1996年4月 初版
民俗文化學的梗概與興起 鍾敬文 中華書局 1996年 11月 第1版

立體文學論
段寶林 台北:文津出版社, 1997年 第1版
民間文藝學及其歷史——鍾敬文自選集 季羨林主編 山東教育出版社 1998年10月 第1版
劉魁立民俗學論集 劉魁立 上海文藝出版社 1998年 第1版
中國民間文藝學概要 段寶林 澳門大學出版社 1998年 第1版
五四運動史(修訂本) 彭明 人民出版社 1998年12月 第二版
鍾敬文民俗學論集 鍾敬文 上海文藝出版社 1998年3月 第1版
鍾敬文文集.民俗學卷 鍾敬文 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9年 初版
中國民間故事類型 艾伯華著,王燕生、周祖生譯;
劉魁立審校 商務印書館 1999年 第1版
風雨世紀行——鍾敬文傳 楊哲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9年3月 第1版
口承故事論 許鈺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9年6月 第1版
世紀老人的話:鍾敬文卷 林祥主編;董曉萍、肖立
採訪 遼寧教育出版社 1999年8月 第1版
中國民間文學講演集 鍾敬文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9年9月 第1版
眼光向下的革命─中國現代民俗學思想史論〈1918~1937〉 趙世瑜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9年10月 第1版
中華民間文學史 程蔷、祁連休主編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9年10月 初版
建立中國民俗學派 鍾敬文 黑龍江教育出版社 1999年12月
風海濤室隨筆 鍾敬文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年1月 第1版
鍾敬文學述 董曉萍整理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0年9月 第1版
謠俗蠡測 鍾敬文著;巴莫曲布嫫 康麗編 上海文藝出版社 2001年3月 第1版
婪尾集 鍾敬文 新世界出版社 2002年1月 初版
滄海潮音 鍾敬文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2002年1月 第1版
二十世紀中國民俗學經典.學術史卷 苑利主編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2年3月 第1版
北師大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工作簡報(第1~10期合集) 教育部社政司 2002年4月11日
柯仲平紀念文集.評傳卷 王琳等著 雲南人民出版社 2002年5月 第1版
中國民間故事類型研究 劉守華 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2年10月 第1版
鍾敬文文集.民俗學卷 鍾敬文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2年12月 第1版
鍾敬文文集.散文隨筆卷 鍾敬文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2年12月 第1版
民俗學導論 葉濤、吳存浩 山東教育出版社 2002年12月 第1版
中國民俗研究史 王文寶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2003年5月 第1版
比較故事學論考 劉守華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2003年5月 第1版
民俗學 陶立璠 學苑出版社 2003年9月 初版
中國民俗學教程 苑利.顧軍 光明日報出版社 2003年10月 初版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第一輯 北京師範大學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編 商務印書館出版 2003年10月 初版
飛鴻遺影--鍾敬文傳 安德明 山東教育出版社 2003年11月 第1版

期刊論文:
論文名稱 作 者 期 刊 名 卷 期 出版年
關於相同神話解釋的學說 該萊著楊成志譯 民間文藝(中山大學) 第3期 1927年
編輯餘談 鍾敬文 《民俗》周刊第23、24期合刊 9月5日 1928年
人類學派神話起源的解釋 玄珠 文學週報 第6卷 1928年
論地方傳說-兩廣地方傳說序 顧頡剛 文學週報 第7卷 1928年
中國的地方傳說 鍾敬文 開展 第10、11期 1931年
山海經及其神話 鄭德坤 史學年報 第4期 1932年
中國民俗學運動的昨夜和今晨 婁子匡 《民間月刊》第二卷第五期 2月(影印本) 1933年
中國神話之文化史價值 鍾敬文 青年界 4卷1期 1933年
南蠻種族起源神話之異式 鍾敬文 藝風 第3卷第4期 1935年
憶〈歌謠〉和〈民俗〉 容肇祖 民間文學 第6期 1962年
民俗學對象、範圍、方法及其他 鍾敬文 文史知識 1985年
民俗學的研究方法民俗研究 陶立璠 民俗研究 第1期 1986年
關於民間文學範圍的思考 許鈺 民間文學論壇 第5期 1987年
關於「民間文學」觀念的反思 曲金良 民間文學論壇 第5期 1987年
近年來我國民俗學基礎理論研究綜述(一) 梁木森 民俗研究 第2期 1988年
近年來我國民俗學基礎理論研究綜述(二) 梁木森 民俗研究 第3期 1988年
近年來我國民俗學基礎理論研究綜述(三) 梁木森 民俗研究 第4期 1988年
評介一位蘇聯漢學家的神話研究——序李福清《中國神話故事論集》 鍾敬文 民間文學論壇 第3期 1988年
我所認識的鍾敬文老師 黃秋耘 人民文學 第5期 1989年
兩種中國民間故事類型索引簡說 加藤千代著、劉曄原 譯 民間文學論壇 第5期 1991年
西方民俗科學的奠基人 董元驥 民俗研究 第1期 1992年
論民俗與文化的關係 陳建憲 民俗研究 第3期 1992年
國風的歌吟 跋涉的長卷--賀鍾敬文先生從事民間文化學術活動七十週年 楊志杰 民間文學論壇 第4期 1992年
《歌謠》周刊‧我與她的關係——紀念該刊創刊70周年 鍾敬文 民間文學論壇 第6期 1992年
關於民間故事分類現狀方面的幾點意見 漢斯.約克爾.烏特爾 民間文學論壇 第2期 1994年
中國民俗學八十年概覽 曲金良 東方論壇 第1期 1996年
中國民俗學的人類學傾向 高丙中 民俗研究 第2期 1996年
多爾遜對現代中國民俗學史的論述 安德明 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第6期 1996年
堅實的奠基、睿智的啟示——《民俗文化學:梗概與興起》讀後 程薔 文教資料 第1期 1998年
致「中國的祭儀、音樂與戲劇及其社會環境學術討論會」的賀信 鍾敬文 隨筆 第1期 1998年
中國現代民俗學初期的多學科參與 趙世瑜 民間文學論壇 第2期 1998年
我國民俗學運動的「世紀之星」:鍾敬文 王文寶 民間文學論壇 第2期 1998年
現實性:中國民俗學的世紀抉擇 陳勤建 民俗研究 第4期 1998年
「老鼠嫁女」故事的歷史文化內涵 周北川 黃淮學刊》(哲學社會科學版) 第4期 1998年
重構民俗學基礎理論 斯農平措 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第6期 1998年
民間文藝發展與雅俗之辨 潘定智 貴州民族學院學報 第3期 1999年
現代民間文藝學的形成史 董曉萍 北方論叢 第3期 1999年
鍾敬文及其民間文藝學思想 楊利慧 文學評論 第5期 1999年
歷史關懷與實證研究——鍾敬文民間文藝學思想研究之二 楊利慧 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第6期 1999年
民俗學說苑 連樹聲 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第6期 1999年
民間文學體裁學的學術史 董曉萍 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第6期 1999年
《民俗學概論》論 董曉萍 民族藝術 第57期 1999年
中國民俗學的困惑與前瞻 葉 濤 民族藝術 (增刊) 1999年
世紀之交的中國民間故事學 劉守華 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第1期 2000年
鍾敬文與歌謠研究 西脅隆夫 著、趙宗福 譯、高木立子 校 青海民族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第1期 2000年
建立中國民俗學學派論綱 鍾敬文 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第1期 2000年
百歲老人著新說——《建立中國民俗學學派思想評述》 蕭 放 民俗研究 第4期 2000年
女奚不曰其为人也——訪問因病住院的鍾敬文先生 施愛東 民俗學刊 第一輯 2001年
20世紀中日民俗學學術傾向及前瞻 陳勤建 民俗研究 第1期 2001年
民俗學對文藝學發展的作用 鍾敬文 文藝研究 第1期 2001年
鍾敬文先生的學問--通往世界民俗學的橋樑 小島櫻禮 民俗研究 第2期 2001年
私情歌謠與《吳歌乙集》風波 施愛東 民俗研究 第3期 2001年
鍾敬文建立中國民俗學學派思想評述 姜 彬 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第6期 2001年
全球化背景下中國民俗學發展取向新思考 楊 藝 廣西師範大學學報(研究生專輯) 2002年
五四知識分子與民間文藝運動 段友文 文學理論與批評 第1期 2002年
論鍾敬文與民間故事比較研究 張余 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第1期 2002年
論鍾敬文對中國民間故事類型研究的貢獻 鄭土有 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第1期 2002年
鍾敬文「多民族一國民俗學」思想評述〉 農學冠 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第1期 2002年
民間文學研究方法泛說 劉守華 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第1期 2002年
民俗文化學巨擘——記鍾敬文先生 汪玢玲 社會科學戰線 第1期 2002年
鍾敬文民間故事研究論析--以二三十年代系列論文為考察對象 萬建中 北京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第2期 2002年
整理國故與中國現代民俗學 王存奎 民俗研究 第2期 2002年
雙重視角下的歌謠學研究--北大《歌謠周刊》對中國歌謠學研究的貢獻 朱愛東 思想戰線 第2期 2002年
鍾敬文與歌謠周刊 陳崗龍 民族藝術 第2期 2002年
鍾敬文「民俗文學」的學科性質及方法論意義 劉鐵梁 北京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第2期 2002年
中國民俗學學科發展現狀芻議 楊樹喆 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第2期 2002年
鍾敬文先生著述中的自傳--有關其民族文化學思想研究 周愛明 西北民族研究 第3期 2002年
中國民俗文化特徵論 蕭 放 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第2期 2003年
鍾敬文與彭湃改造農民文化的兩條道路 董曉萍 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第2期 2003年
論「五四」知識分子先驅對民間歌謠的發現--以胡適、周作人、劉半農為中心 胡慧翼 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第3期 2003年
「五四」以來的中國民俗文化學思想 龐建春 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第3期 2003年
田野民俗志 董曉萍 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第4期 2003年
中國民俗學學派的基石論 過偉 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民間文藝學思想之研究 陳泳超 民俗研究 第1期 2004年
作為學術對象的「民間文學」 陳泳超 民族文學研究 第1期 2004年
從書面範式到口頭範式:論民間文藝學的範式轉換與學科獨立民族文學研究 劉宗迪 民族文學研究 第2期 2004年
舊傳統與新典範 杜正勝 當代雜誌 第200期 2004 年

學位論文:
論 文 題 目 撰述者 學 校 年代 發表日期
民間口頭創作新探
高丙中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文學系 1988年 2001年5月收入華中師範大學碩士論文集
歌謠信息論 楊 磊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1988年 1988年
中國現代民俗學思想的形成與發展(1918~1937)》 趙世瑜 北京師範大學博士學位論文 1997年 1997年4月
民歌與國學——民國時期「歌謠運動」的興起與演變 徐新建 四川大學博士論文 2002年 2002年3月20日
論中國民俗學的學科創立和學術轉型--以中山大學民俗學會爲中心 施愛東 中山大學博士倫文 2002年 2002年3月
一朝驚覺恣追尋——民國新學術和新文學建設中的歌謠研究 張 萍 四川大學碩士論文 2002年 2002年4月15日
二十世紀20、30年代漢族民歌分析 周曉萍 江西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2002年 2002年5月

報紙:
作 品 名 稱 作 者 報 刊 名 版 別 發表日期
沙林:《一座不停擺的鐘》——訪鍾敬文教授》 沙 林 文藝報 1987年5月30日
新中國爲什麽沒有民俗學理論? 陳真文 中華讀書報 第14版 1999年7月21日
《民俗學概論》與發展我國大學的民俗科學教育——兼談對陳真文書評的質疑 董曉萍 中華讀書報 2000年1月12日
懷念鍾敬文先生:〈八見鍾老〉 袁學俊 文藝報 2002、1
鍾敬文對文化分層理論的研究 陳曼娜 光明日報 2002年4月9日
民俗與文化 王靜 中國文化報 第3版 2003年3月22日
《鍾敬文文集》的閱讀及鍾敬文再認識 施愛東 光明日報 2003年5月30日

網路文獻資料:
作 品 名 稱 作者 網 站 名 稱 網 址 發表日期
鍾敬文的學問人生 蕭 放 中國民俗網www.chinesefolk.com
中國民俗學會第五屆全國代表大會論文提要 中國民俗學會www..chinesefolk.com/9/xsdt_files/07024.htm2002、7、15
陶立璠:〈回答一種責難——與陳真文先生商確〉, 陶立璠 華夏藝術網www.artsweb.com.cn/index.asp
網路時代的學術對話:中國現代學術史上的民間文化〉學術討論會 施愛東 民間文化青年論壇 Chinese.pku.cn/teacher/chenyc/index.php 2003年8月13日
民俗學何處去? 陳泳超 民間文化青年論壇 Chinese.pku.cn/teacher/chenyc/index.php
他是一部大書——感受鍾敬文 郭 智 國學網 Libweb.zju.edu.cn/renewn/site/GuoXue/default.htm 2004、1、10

TAG: 鐘敬文 民俗學史 民間文學

南池子 南池子 发布于2013-06-20 16:25:39
作者曾經發表的一篇文章:

黄国益:《钟敬文的文化分层理论研究》,《民间文化论坛》2005年第3期
http://www.sociologyol.org/yanji ... 007-04-02/1140.html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WHLT200503023.htm
玉麓俗谭——英古阿格的博客 英古阿格 发布于2013-06-21 09:47:54
板扎。
我来说两句

(可选)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