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大地震与现代民俗学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2-03-15 20:41:11

  

311大地震与现代民俗

今天3月11日,是东日本大地震一周年。这一年来,围绕地震和自然灾害的话题不少,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有两个。一个是2011年10月在静冈召开的日本地震学会。这次会议在10月15号的最后总结报告中,对没有预测到东日本大地震发表了「败北」宣言。指出连这个地区发生地震的可能性都没有能够预测,是日本地震研究的一大失败。报告希望地震学者深刻「反省」自己的研究存在哪些问题。
世界上没有万能的学问,人类对自然奥秘的了解总是有一个渐进的过程。遇到失败,不是寻找借口,或者文过饰非,而是坦率承认事实。这才是学者应该具备的态度。日本地震学会是日本地震研究者的最高学术组织,其成员的研究每年都得到各种学术资助。这些资助虽然来源不同,包括政府、学术基金会、民间团体、企业等,但是寻根究底,都是国民的税金,社会财富。学者们使用这些资助,没有能够对减少地震的损失有所助益,内心感到歉疚,也是这个「败北」宣言产生的心理基础吧。
还有一个是我所属的日本文化人类学会中部分会,在地震后两个月以后,紧急召开学术研讨会,探讨人类学、民俗学如何对防灾和减灾有所贡献。会议特别指出、人类学、民俗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普通的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当自己的研究、关注的对象发生了不幸的时候,不应袖手旁观,应该使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够尽可能的对他们有所帮助。
由此,想到民俗学研究的基本态度的问题。日本民俗学长期以来把村落作为民间传承的母体,把农民的生活文化当作研究对象,通过挖掘留存在农村地域共同体的传承行为,析出日本民族的「心性」。同时,为了确立民俗学在学术殿堂的地位,追求民俗资料的所谓客观性、可靠性。渐渐使民俗学研究变成了一个「文化考古」的学问。对现代生活的问题的解释、分析不但缺少问题意识、也没有独特的方法和概念。这是直接导致民俗学边缘化的主要原因。具体来说,以过去为对象,是历史学的领域,以当下为对象,是社会学的领域。而人类学则一直有自身的研究方法和领域。民俗学该如何在这三门邻近学科之外找到自己的位置,一直是没有彻底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日本民俗学界为了重返民俗学的「当下之学」的初衷,开始了艰苦的努力。这些努力的一个最主要的目标就是对现代的社会问题做出「民俗学式」的研究。这个「民俗学式」的研究,上海应该在方法上区别于历史学的、社会学的、文学的研究,有自己独特的解释力,有别的学科无法替代的学术魅力。只有如此,民俗学才能有立足之地。
日本民俗学的上述努力、结晶为下面的几个主要观点。举例如下:
1.民俗学不同于社会科学的一对一的因果论式的对应,它是非分析性的,将生活的「日常」作为一个复合的整体来看待。其可能的相关概念包括、实践、身体、感觉、感性、行为、直观、经验、空间、技能、语言、表现等。将生活的事实与上述关键词相关连,通过概念化的作业,析出民俗学独特的分析手法。以此区别于别的相邻学科。
2.民俗学对过去的关注,不是单纯对过去的事实的重构,而是着眼于对当下生活产生影响的至近的过去。这个过去是隐藏在当下,存活在当下的过去。民俗学通过对这个当下的「过去」的分析,来分析当下问题的本质。这是民俗学和历史学、社会学的重大区别。
3.人类的传承有两个方式,一个是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一个系统传授社会生活知识的装置。另一个是生活文化中的自然传承。民俗学是研究后者的学问。在这里,「民俗」被定义为「以近代教育体系以外的方法、主要以传承为传达方式留存下来的知识、技能的总体。

上海徐家汇搬家公司

TAG: 10 311

张勃的星空 引用 删除 张勃   /   2012-03-17 00:03:04
评5分!!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日历

« 2024-04-16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70060
  • 日志数: 46
  • 图片数: 2
  • 文件数: 8
  • 建立时间: 2010-10-10
  • 更新时间: 2016-03-28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