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民俗学网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4-04-06 16:01:43
青海省
民俗学会成立于2012年5月11日,由青海省内民俗学者和
民俗文化爱好者依法登记、自愿组成的、专业性的、
学术性法人
社会团体。现有在册会员100多人,其中拥有硕士博士学位者近80人,是青海省各学会中学历层次和学术阵容最强大的学会。青海省民俗学会的首任会长为
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中国
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副理事长赵宗福
教授,副会长为马成俊教授、米海平教授、文忠祥教授、喇海青先生、唐仲山教授;秘书长为鄂崇荣研究员,副秘书长为胡芳副研究员、贺喜焱副教授、霍福研究馆员。
青海省民俗学会成立期间受到中共青海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吉狄马加先生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与中国民俗学会的业务指导,青海省文化和新闻出版厅、青海省社科联、青海省民间组织管理局等职能部门的具体指导,及海内外
朋友们的多方赞助密不可分。青海省民俗学会的成立标志着青海民俗文化研究从零散无依、各自为阵形成学术合力、走向集约化发展的一大象征。
青海民俗学会以建设青海特色的地方民俗学为己任,力求立足于青海的民俗文化实际,以青海民俗文化为研究对象,同时将青海民俗文化放置在全国乃至国际的民俗学学术视野中,以田野作业为基本功,深入基层
调查研究,追求做出具有国内国际水准的民俗文化调查研究成果。不断增强学术软实力,遵循学术规范,追求学术品质,以优异的业绩来赢得学术话语权,真正树立起青海民俗学者的形象,树立起青海人的形象。
青海省民俗学者多年来以学会筹备组为核心,开展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提出了诸多文化建设方面的见解和建议,如昆仑文化作为青海文化的标志性文化的研究论证,被省委采纳,为青海文化的定位做出了贡献。还完成了《青海花儿大典》、《青海多元民俗文化圈研究》、《青藏地区民族
民间文学研究》、《黄河上游特有民族
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沉睡的
记忆》、《土族
民间信仰解读》等一批国家课题和著作,在学术界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青海省民俗学会成立后短短一年多时间内,先后与相关部门合作,先后联合举办了“土文化国际学术
论坛”、“格萨尔与
世界史诗国际学术论坛”、“昆仑的现实精神与探险之路国际学术论坛”、“中华母亲节暨敬母大典”、“中国昆仑文化国际学术论坛”、“祭昆仑山大典”等学术及民俗活动。同时邀请海外及港台著名学者苏独玉、周星、王明珂、王秋桂、鹿忆鹿、钟宗宪、高丽芬等数十位学者来青进行学术交流。赵宗福会长作为首席专家,邀请部分理事和海内外知名学者参与的《昆仑文化与中华文明》立项,实现了青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研究零的突破。赵宗福会长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青海多元民俗文化圈研究》圆满结项并获得优秀等级。完成文化部特别委托项目《中国
节日志》子项目《春节志·青海省卷》、《土族青苗会》等课题田野调查活动。下设两个考察研究基地:互助土族大庄村田野调查基地、青海民俗文化创意产业考察研究基地(与青海藏文化馆共同建设)。
本会地址:青海省西宁市上滨河路1号(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办公楼602室)
相关阅读:
- 封住你贪食的嘴等待吧!/青海民大贾晞儒 (宁锐, 2013-8-12)
- 青海民大贾晞儒:《宠犬与主人的对话》 (宁锐, 2013-9-13)
- [学会公告]在册会员名单已公布,敬请关注~~~ (silver, 2013-11-14)
- 青海民大贾晞儒:像不一定好! (宁锐, 2013-11-23)
- 赵宗福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昆仑文化与中华文明研究》成功立项 (杏雨飞扬, 2013-12-02)
- 青海民大贾晞儒:《我是王八蛋,我是王八蛋!》 (宁锐, 2013-12-11)
- 青海民大贾晞儒:井中之蛙,夜郎自大 (宁锐, 2014-1-19)
- 具有高原民族特色千姿百态的青海菜 (宁锐, 2014-2-01)
- 青海民大贾晞儒:《文明不在自吹,而在细微之间的实际中》 (宁锐, 2014-2-04)
- 青海民大贾晞儒:要有冰的心 (宁锐, 2014-2-20)
收藏
分享给好友
推荐到圈子
管理
举报
TAG:
民俗学会
青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