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学院何以占据美国大学榜半壁江山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1-12-05 11:16:49 / 个人分类:小搬长

查看( 621 ) / 评论( 1 )

美国高等教育领域,“博雅学院”(Liberal Arts Colleges,也被称为文理学院) 地位甚高,但国内媒体对其关注与介绍甚少,本报特约赵爱武、达克两位学者分别撰文与访谈予以介绍,以飨读者。

博雅学院何以占据美国大学榜半壁江山

赵爱武《 中华读书报 》( 2011年11月23日   05 版)
《福布斯》杂志连续两度排名第一的威廉姆斯学院
 

    美国大学当下主要有四种类型:全国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普通州立大学、社区学院和博雅学院。

    《福布斯》杂志连续三年推出了“全美最佳本科大学排行榜”。如以往一样,该榜凸显了美国众多博雅学院(Liberal Arts Colleges,也被称为文理学院) 在本科教育中的地位。在大学榜的前100名中,有55所院校属于博雅学院,而威廉姆斯学院更是拔得头筹。如果以2005年的数据,采用最宽泛的定义,即四年制学院,主要集中本科教育,全美共有这样的学院629所,占大学总数的14.8%,在校人数110万人左右,仅占6.6%。但博雅学院在美国高等教育界的影响,却远比这两个数字大得多。下面的事实可为“挺博”提供佐证:

    一是《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以下简称《美新》)每年大学排行榜中,博雅学院榜(Best National Liberal Arts Colleges)都专列出来,而且紧随“全国最佳大学”(Best National Universities)之后,在众多其他大学榜之前;二是被主流媒体认可,蓝登书屋出版的2011版《最佳373所大学》中,博雅学院占了123席;三是美国的几所著名军事院校,如美国军事学院(西点军校)、美国空军学院、美国海军学院和弗吉尼亚军事学院等都称自己为博雅学院;四是哈佛和耶鲁大学至今仍保留有哈佛学院(Harvard College)和耶鲁学院(Yale College)的建制,以进行本科的博雅教育。

    不过,《福布斯》张榜后,还是引来诸多争议。有人质疑,那些小学校怎能和“常青藤”相提并论?的确,与众多名校相比,博雅学院往往不在闹市,吸引不到过客的目光;因为没有研究生院,不会有研究成果在媒体上频频曝光;因为没有运动明星,电视台不会去转播博雅学院球队的比赛;因为毕业生基本都是本科,而对成功人士的报道只提及最高学历,结果再次让博雅学院远离大众的视线。但是,如果我们多了些解,也许能体会到《福布斯》榜的理由,而非争论几所大学的位次高低。

    何谓博雅学院

    美国《教育百科全书》对博雅学院如此定义:目标是为学生在人文、自然和社会学科上提供宽泛的课程,而非某一专项领域或者职业教育。尽管各学院的课程设置有所不同,但课程必须包括部分或者全部以下科目:历史、哲学、宗教、文学、自然科学(如生物、化学、物理等)、社会科学(如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等)、艺术(如戏剧、音乐等)、语言和数学。

    实际操作中,卡内基教育促进基金会根据学校的性质、侧重和规模等将全美四千所大学分门别类,博雅学院属于主要在文理学科(Arts and Sciences)上授予学士学位的院校,这样的学校目前共有270所。《美新》基本根据卡内基分类,其对博雅学院的界定是:博雅学院着重本科教学,同时有一半的毕业生授予文理科学位,比如语言、文学、生物和生命科学、哲学、文化研究和心理学等。该刊按这个标准统计,全美目前有260所左右的全国性博雅学院。鉴于实际情况的复杂,划分标准也不绝对。比如一些博雅学院也授予硕士学位,只是人数很少而已,而一些界定为地区性大学也在全国甚至全球招生。

    在人们印象中,博雅学院属于“贵族”子弟的大学。的确,私立的博雅学院75%的经费依靠学费解决,因此学费不菲。按今年的标准,前50位的博雅学院(除去军事院校),平均学费为每年四万两千美元,不是所有家庭都能承受得起。不过,随着其他类型大学的发展,博雅学院学生的家庭背景也发生着变化。比如,1981年时,博雅学院能招收到美国30%的最富裕家庭的子弟,到1999年,这个比例下降到25%。此外,学校为了学生多元化,对很多成绩优异的学生提供财力资助,因此各个学校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学生比例也在不断增加。更重要的是,学校录取标准并不是以“钱”来衡量,而是根据学业成绩。以2009年前50位的博雅学院新生为例,在高中时,他们中有67.3%的人成绩居于班上前10%的行列,而平均录取率为34.5%,比前50位综合大学的32.4%略高一点。所以,现今好的博雅学院绝非纨绔子弟的“训练营”。

    如果仅从课程设置看,很多综合性大学的课程与博雅学院很类似,也提供“博雅教育”(也称通识教育),但博雅学院具备了其他大学没有的两个特色。

    特色一 规模小

    按2011年的《美新》排行榜数据,前100位的博雅学院平均注册学生人数是2,046人,而前100位综合性大学为21,700人。学生的人数增加导致了一系列结果:人均占有学校资源的减少,课堂规模的增大,师生比例扩大,校园管理和安全等等问题,最终导致学生与学校、教授之间的关系疏远。根据上世纪80年代的一份调查,85%的博雅学院学生认为自己的学校有明确的教育目标,而非博雅学院的认同比例是75%,80%的博雅学生认为对校园有社区归属感,比非博雅学校的回答高出21%。

    扩大规模带来的最严重问题是教师资源的缺乏。尤其在综合型和研究型大学,教授不仅要教学,而且有科研任务,有的学校教授甚至专门从事研究。解决的办法一是本科生的教学班规模扩大,一些通开基础课规模往往几百人;二是由非专职教员担任授课,这也是目前各大学最常用的办法。去年,纽约皇后学院政治学教授安德鲁·哈克与夫人《纽约时报》作家克劳黛·德瑞佛斯合著了《高等教育?》一书。作者说,据美国教育部数据,1975年时,非专职教师只占43%,但如今已经占到70%。这些非专职教师包括各种名目:兼职讲师、访问教授、外请教员和助教研究生。作者强调,这些非专职教员的教学水平未必低下,但非专职教员都有自己的局限。任课的在读研究生,一来自身有学业,二来经验也不足;而外请的教员虽有经验,但报酬相当低,有教员计算出折合每小时8.65美元,比在麦当劳打工强不了多少。为此,很多非专职教员要到处赶场,在几个学校同时教课,自然无暇给每个学生更多的关注。

    博雅学院则严格控制学生人数和师生比例。学生人数得到控制后,师生比例也维持在较好的水平。以2009年的数据为例,前50位的博雅学院的师生比平均为1:9,而综合性大学前50名比例为1:11。不过,前者的教授资源全部投入本科教学,而后者的研究工作和研究生教育,需占去教授大半时间和精力。控制规模和师生比的直接效果体现在小班上课。在博雅学院,教学班的规模一般在15人左右,即使最热门的课程也都控制在30人以下。小班和大班上课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差别,更重要的是对教学内容和方法有直接影响。高等教育经济家莫顿·夏皮罗博士现任西北大学校长,他也曾担任过威廉姆斯学院院长和南加州大学副校长,结合自己在不同类型大学的经验,他说:按经济学的规模效益讲,博雅学院的教学是没有效率的,但它却为本科教育确立了最高质量标准。

    特色二 重教学

    就大学教学,威廉姆斯学院英语系资深教授斯蒂芬·费克斯曾打过比喻:综合性大学的学生犹如个知识储藏器,教员并不关心学生如何获得知识——是来自课堂,还是缺席自学,教员的职责是检验、测试和评估储藏器里是否有知识,同时教员也根本不用关心这个学生是张三还是李四;而博雅学院老师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播过程,是每个学生如何获得的知识的,而非作为“成品”的知识本身。这个极形象的比喻道出了博雅学院注重学习过程这一精髓。

    博雅学院重视教学首先体现在对教员的要求上。好的博雅学院,80%以上的教员获得过本专业的最高学位。教师应聘后,学校会指派资深的老教授作为新人的“导师”,帮助新人适应学校的环境和文化,尽快进入角色。在教学和研究的工作量上,以教学为“本”,非常重视学生和同行对教学的评价,同时也要求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但绝不到逼迫教师“舍本逐末”的程度。

    在教学方法上,讲求交流和互动。如果你比较博雅学院和综合大学的本科课程表,会发现很多相同的通识教育课程,但两者的教学的方法迥然不同。在博雅学院,很多教授摈弃教科书公司早已准备妥当的幻灯片、作业和考试题库,按学生的水平、当前的局势设计课程;在课堂上要想尽办法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后必须有小论文式的作业;学期中学生必须有机会做学术性的演讲;考试也有论述题目反映对问题的个人理解。虽然教授们很多年只教同样的课程,但在互动讨论中,因为学生的认识和反应会因时事变化而不同,教学内容也必须不断做新的调整。就师生之间的互动,斯密斯学院的历史与美国研究教授海伦·霍罗威茨曾说:传播知识依靠的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在一些需要学生做出道德和伦理判断的领域,直接和人面对面地交流辩论,是达到真正理解问题的关键。

    除了一般通开的课程,博雅学院往往有自己的特色课程。比如,很多学校都针对新生开设有“大学新生体验”课(First Year Experience),目的在于让学生顺利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这门课往往由学校制定基本要求,教授自己选择主题。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在第一学期中,尝试体验今后大学四年中在学习上会遇到的问题,如大量阅读、学术论文写作、数据处理、团队合作、学术演讲等等。再有,学校都设有“独立研究”的课程,学生可以选择题目找相关教授做一对一的教学,如果在假期,学校会提供经济上的资助鼓励这类活动。这在综合大学是很难做到的,因为教授首先考的是让研究生做研究。此外,很多博雅学院的学生可到有联系的国外大学交流学习,不少学院每年的毕业生中有超过50%的学生有国外求学经历。得益于以上学术训练,博雅学生毕业后进入研究生院,尤其是攻读博士的人很多。根据1998年美国高等教育相关数据,学者发现在按学校规模加权处理后,攻读社会科学博士生所毕业的本科院校的前十所中,有八所是博雅学院。而一项基于美国六千多毕业生、涉及40所大学的比较研究显示:在学识和人格发展上,博雅学院的学生在数学和科学推理上逊于综合大学,而在接受多元化、敢于挑战、自我学习以及写作方面要强于综合性大学。

    百年之努力

    《美新》所排的260多所博雅学院平均校龄140年,也就是很多学校起始于1871年,甚至更早。教育史书记载,1770年到1860年,美国先后建立了800多所学院,但维持到1900年的只有180所,很多州的建校业绩实在“惨不忍睹”,比如德克萨斯州曾创办了40所学院,结果只有两所继续开办。而这场“淘汰赛”一直没有停止过,1967年到1990年间,就有167所四年制私立学院关闭或合并。由此可见,今天的博雅学院都是经过九死一生的“幸存者”。在一个崇尚增长、做“强”做“大”的大众文化中,同时面临众多顶尖综合大学和学费低廉的公立大学的竞争,诸多博雅学院能百余年保持小规模和独立性,不能不说体现了古希腊对教育职业的最初定义:对“优秀”(Excellence)的传播和吸收。

    也是在百年前,斯坦福大学的首任校长戴维·乔丹曾预言:“学院”都会消失,好的学院会变成大学,其余的则退回到中学。不过,他的话没能成为现实。前述如今美国大学的四种类型,它们在高等教育中各司其职,虽也相互学习借鉴,但还是遵循各自不同传统和办学理念。就世界范围看,博雅学院的办学方式也开始被同行借鉴:耶鲁大学正和新加坡国立大学合作,筹备建立新加坡的第一所博雅学院,并于2013年正式招生;长期以来,在高等教育上一直强调技术和经济为重点的以色列,开始出现了以拓宽教学内容为改革方向的博雅学院;国内中山大学博雅学院也已经招收了三届学生。

    最后,再回到《福布斯》榜,根据编排的考虑因素,有两项博雅学院会占相当优势:学生满意程度(占权重的27.5%)和学生四年毕业率(17.5%),而其他三项即毕业生负债程度(17.5%)、竞赛获奖(7.5%)和毕业生收入及成就(30%),并不会输给其他学校很多。这样一算,众多博雅学院进入百强恐怕不是件意外的事情。

    本文作者系美国斯基德莫尔学院(Skidmore College)助理教授


分享到:

TAG: 博雅学院 高等教育 美国大学

Robot Robot 发布于2011-12-05 11:20:06
教授和学生谈博雅学院——
精耕细作式教育

《 中华读书报 》( 2011年11月23日   05 版)

    为了解博雅学院的学习和教学,笔者采访了在麦克莱斯特学院(Macalester College)任教的丁亮教授和曾在丹尼森大学(Denison University)学习的陈清清同学。一师一生的经历,也许能让我们窥见博雅学院的几个侧面。

    受访者简介:

    丁亮:毕业于南京大学,后获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经济学博士,2006年起任教于明尼苏达州的麦克莱斯特学院,该校创建于1874年。目前注册学生1958人。学生选择最多的前五个专业是经济学、政治学、心理学、全球化问题和生物。

    陈清清:2008年毕业于俄亥俄州的丹尼森大学英文文学(写作)专业。大学三年级时在国内某重点大学交流学习半年。毕业后曾在纽约视觉艺术学校(School of Visual Arts)工作,现就职北京佐维视觉公司。丹尼森大学有180年的历史,目前学生2100多人,师生比是1:10。学生大多选择社会科学、新闻和大众转播、生物和视觉艺术专业。

    读书报:五六年前,当你们选择博雅学院教书和学习时,很多人对博雅学院还是不了解的,你们是如何选择博雅学院的?

    丁亮(以下简称丁):其实一开始我也不是很了解,我们那时候的留学主要还是以来美国读博士为主,而提供博士项目的都是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所以刚开始申请工作的时候,甚至都以为这些小学校是野鸡大学,后来才对这类学校有了初步了解。最后决定来这里有两个原因:一是学校对教学和研究平衡并重的考核体系比较符合我的兴趣和特长,二是学生非常优秀,素质令人印象深刻。

    陈清清(以下简称陈):我是在美国完成的中学教育。毕业时成绩优秀,还曾担任高中学校年鉴和校报的主编,再有我先修了很多大学承认的预备课程,入校后又知道,招生老师很喜欢我申请学校时写的小品文。因此,丹尼森很早就给我发了带全奖的录取通知。我和母亲特地去丹尼森参观了一圈,当时觉得学校的校园非常幽静,外加上校方还安排了一位特别有个性的学生做全程导游,结果我就动心了。那时我并不知道美国这些小型学院的特点,主要还是冲着学校的环境和奖学金。

    读书报:进了学校后,学校对教员和学生有哪些要求和考核标准?

    丁:教授的主要工作职责有三块,第一优先就是教学。我们学校教授的工作量是2-3制,也就是一年两个学期(不包括夏季),一个学期教2门课,一个学期教3门课(其中两门是同一门课两个班)。其他以教学为主的学校的工作量是3-3甚至4-4制。之所以减少一门课,目的就是强调教学质量,让教授有更多的时间备课及与学生接触。其次是科研。好的博雅学院对教授都有研究要求,最直接的就是以发论文来衡量。当然,在论文发表的学术期刊档次和篇数上的要求比研究型大学要低些。博雅学院教学的核心理念就是着重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做探索性的研究就是贯彻这一理念的一个重要途径。博雅学院还特别鼓励师生合作做研究。我自己每年暑假都带学生做研究。我们的成果大部分都在同行匿名评议的期刊发表。这类期刊审核严谨,通常是大学教授才能发表。本科生能与教授有这样水平和深度的紧密合作,在研究性大学是很少见的。我带的学生也据此得到全奖进入到像普林斯顿、罗切斯特这样很好的大学读经济金融的博士。最后是服务,及在学校各种委员会做委员。这一方面是尽义务,另一方面也可更多了解学校的运作和环境,也是教授治校的特点。

    在人事考评上,以上三项都要考虑,但教学是一票否决。我在申报终身教授时,每一个上过课的学生,包括已经毕业的,都会被学校要求评价我的教学质量。如果多个学生评价不佳,研究做的再出色,终身教授也无望。因此,博雅学院教授的第一要务就是要把课上好,让学生满意。

    陈:丹尼森强调的是通识教育。力求让学生全面发展,接触多学科领域和有全球视野。具体必修课程要求是:第一年有为新生专门开设的“第一年研讨课”,这门课会开很多班,内容都不一样,各个学科都有;然后,学生要分别在艺术、自然科学(包括一门需要做实验的课)、社会科学和人文方面各选两门课程;此外还有一门交叉学科的课程,选题包括东亚研究、环境研究、国际关系、拉丁美洲研究以及妇女研究等等;同时要求一门大学水平的外语课程。此外,所选的课中,必须有三门通识教育的课中满足三个方面的的要求:习得公正和权力的意义、掌握数量分析方法和熟悉口头表达技能。在必修课外,再是各个专业的选修课。

    丹尼森还专门设有“独立研究”的课程。学生可以申请感兴趣的题目,然后找到相关的教授进行一对一的学习。我当初选的是“创造性写作”,跟着一个教授,试着写小说,然后她给我反馈和建议。

    读书报:你们都有在其他类型学校生活学习的经历,相比一下,博雅学院如何以教学为立足之本的?

    丁: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博雅学院首先一个特点就是小。我读博士所在的北卡罗来纳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像“经济学导论”这样的基础课,一个班有300学生。而我目前所在的博雅学院,一个班25人(专门针对一年级新生的只有16人)。300人的课怎么上?一个大阶梯教室,黑压压的人头下方,教授戴着耳麦——歌星演唱会上用的那种,与其说是上课不如说在开大会听报告。25人的课呢?我们可以选择在小教室或是草坪上和学生近距离互动,学生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随时掌握。这种形式上的差异其实对教学质量、学习效果有显著影响。比如我在讲市场均衡的概念时,在25人的课堂,我会把学生分成两组,分别扮演买卖双方,通过课堂游戏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学习理解。如果是300人的课堂,通常能做的就是在大屏幕上过一遍演示文稿而已。我认为,最有效率和深度的教学一定是充分互动的,而不是被动灌输的。而互动教学的许多形式,比如课堂讨论、分组活动、模拟游戏、角色扮演、实地考察等等,很多时候只能在小规模的课堂上才能有效运作。

    其次,博雅学院保障教学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专注本科的市场定位。就专业内容而言,本科阶段的教学并不“高,精,尖”,但是想要把课上好,其实也需要很大的时间精力投入。研究型综合大学要追求创新,具体衡量标准就是高水平论文以及申请到的竞争性研究经费。这一价值导向直接决定了这些大学的教授把主要时间精力放在科研上而忽视了本科教学。而想要让教授全心全意为本科生服务,就要放弃研究生教育。于是绝大多数小型私立博雅学院在各自的历史进程中做出了专注本科的战略定位。

    最后就是上面提到的引导督促教授重视教学的一套人事考核制度。招新教授的时候,不光看研究做的怎么样,而且还要看对教学是否有兴趣有热情;每一学期结束,学生都要对教授评价打分,其结果会直接影响教授的年度考核,进而影响薪水增长幅度;教授在晋升评审的时候,学生的评价也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学生直接决定教授的职业发展,教授就必然会努力为学生服务。

    陈:我在国内大学校园里长大,后来随父母在美国一所州立大学生活,上学是在博雅学院,中途又交换到国内一所综合大学学习了半年。丹尼森大学很多课程的规模都在15人左右。这种课堂很多时间是在大家相互讨论,教授的讲授也不是单一灌输,而是开导和启发,因此知识在这里是个“合成”吸收的过程,其中包括概念事实,更包括自己的批判式内省、思考和其他人的认识反应。这对我后来看问题帮助很大。就考试来说,大部分课程都以写学期论文结束,通常有二三十页的篇幅要求,为此你要查很多资料,成一家之言。我记得“美国文学”这门课要求的学期论文是:自己找一本书,然后谈这本书是如何反应当时美国社会的。我选的是一位诗人的小说,讲的是一位非洲裔美国青年寻找身份认同的故事。我当时查了总统的演讲、历史文献、学术论文一共十多篇文章做参考文献。

    除了本校的教授,我们学校还会外请学者来访问和教课。我曾选过一位编辑兼小说家的讲座课程。整个课就几个学生,他让我们写东西,然后大家相互点评。我感觉,这对提高写作很有帮助。

    在国内大学交换的半年中,我发现的不同之处一是课堂规模很大,这和美国综合性大学一样;二是感觉学习就意味着要考试,考试就意味着背书。我当时选的一门课教授讲得很精彩,我很佩服那位老师的才华。但是考试的时候,他先将问题发给我们,而这些问题都需要背答案才能过关,于是我也花了几天来晕天黑地地背书,不过等考完后,我很想把那些枯燥的事实和数字都统统“吐”出来。

    读书报:你们感觉博雅学院的毕业生有什么特长?

    丁:麦克莱斯特学院所在城市有一家著名的大公司——3M。 3M财务部门的某个高管是我们的校友,因为这层关系,3M每年都要从我们学校招实习生和新员工。根据他的观察,博雅学院的学生,因为很多没有受过财务分析方面的专业训练,开始会做得很慢,但他们自学能力强,很快能适应并在后续的工作中能顺利解决新的问题。他的总结形象地概括了文理学院毕业生的特点:一方面,博雅学院不特别提供过细的专业训练,所以毕业生开始做实际工作的时候,一些细节的问题需要时间去学习和适应;另一方面,博雅学院重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稍加适应,很快就能上手,未来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强。

    陈:丹尼森的教育是综合性的,比较抽象,不是技术,有可能在生活中不自知的情况下用到。我很高兴自己一直做喜欢的事情,在学校研读文学,大量写作,每年都很开心拿到学校的最高写作奖。四年后,不知不觉中,写作成为我的一技之长。大四时我开始申请纽约的一些实习机会,而且被申请单位接受。丹尼森这时又体现了对学生的重视,学校为找到实习的同学提供一笔资助经费,能部分解决在大城市的开销。我就是用这笔费用开始闯荡纽约的。

    读书报:博雅学院有哪些弱势呢?

    丁:博雅学院毕竟规模小,不可能像综合大学那样提供更多的课程和专业,尤其在工程学科上。再有很多博雅学院因为小和专注本科教育,在亚洲国家甚至在美国本土并不知名。这类学校的文凭在就业市场上发出的“信号作用”不如其他知名大学强。还有很多博雅学院位于城郊或乡村,这样在找实习工作时机会受到限制。

    陈:我在丹尼森上学时,感觉离我喜欢的多元素、多文化、多种族的环境差距很大。我知道现在学校也开始尽量让学生多元化。我上学时,只有两个中国学生,等我毕业的那年,就新招了十个。但是,要和其他类型学校相比,估计还要一段时间。另外,学校很安宁,学生必须住在校内,离现实世界似乎很远,要是一心做学问还好,可是对我来说多了些约束。再有,我不能像美国学生,他们不为工作操心,我经常想毕业后的工作问题,而学校的就业指导服务还是弱些。

    (本报特约记者 达克)
我来说两句

(可选)

日历

« 2024-03-29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339872
  • 日志数: 174
  • 图片数: 5
  • 影音数: 55
  • 文件数: 4
  • 书签数: 49
  • 建立时间: 2008-10-11
  • 更新时间: 2014-10-25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