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对史诗的理论认识及搜集过程(2)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9-01-17 09:46:32

 1964年,文化艺术出版社在河内出版了由黎登榜、成世太平、杜春霞、成世燕拜翻译的亚里士多德的《诗歌艺术》著作。在这个译本里,史诗这一名词用来指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的《伊利亚特》、《奥德赛》等[i]

       1969,河内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俄语、法语、越南语文学美学术语》只写着:“ínocépopée史诗”。

       1969年,在《藤筐村的英雄》一书里,高辉鼎认为,英雄叙事诗与民间史诗是两个意义相同的词语。虽然他的看法有些零乱,但相当准确[ii]

       1972年,柯文进将傣族的《Ẳm ệt luông》史诗翻译成越语并在和平省出版。

       1973年,在《民间文学》一书里(第二集,与朱春延合编),丁嘉庆教授写道:“史诗不是记录历史的诗篇。史诗是一个文学术语,特别是民间文学,(......)如同英雄叙事诗、壮士诗、长诗一样,史诗常被用来指人类步入文明社会历史时期的民间叙事体裁这四个名词的用法具有相同的意义。(我)以为有必要把它们区别开来。作为具有诗歌意义的长诗不能反映文学体裁的任何特点,因为不应该以长度作为确定体裁的标准。长诗是一个泛称的名词,用来叫任何一部具有歌颂意义并有一定长度的诗歌作品而不是针对民间文学某个特定体裁。史诗是叙述国家、民族辉煌的诞生历史的诗篇。这些诗篇将各地方,各民族,各部落的传说神话故事总结起来并组成一个庞大的篇幅以描写民族之根源和历史黎明时期建设、捍卫国家之事业。长诗与史诗之间的相同之处是都叙述英雄的伟大事迹以及他们的英雄业绩。然而这个术语应该用来叫那些描述某位英雄人物的诗篇”[iii]

       1975年,由王英、黄英仁搜集的《生地生水》(《Đẻ đất đẻ nước史诗在青华省出版。1976年,由裴善、商艳、郭瑶搜集的《生地生水》史诗在和平省出版。

    总之,1957年至1976年期间,西原各民族的史诗作品陆续问世。这些作品的越南语版首次问世。北方少数民族(芒族、傣族)的史诗作品也开始与读者见面。只有在青化省出版的《生地生水》史诗的另一个版本印有民族语部分。长诗、叙事诗、史诗是用来指这种文学载体的术语。河内综合大学出版的《民间文学教程》已对长诗、英雄叙事诗、史诗做了明确的界定。

 

三、1977年至2000

       1975430越南祖国统一之后,史诗搜集、编译、出版工作以更为科学的手段顺利开展并获得了更多的成果。

    1977年至197912月期间,我们还记得,在非常艰苦的环境下,时任越南文学研究所民间文学室副主任的潘登日教授同农国胜一起赴刚刚解放的西原地区进行一次实地考察。

    1980年,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了《越南文学史》第一集。这是在越南社会科学委员会直接指导下所撰写的一部著作。少数民族文学部分由农国震诗人与潘登日教授一同撰写。他们用“长诗”一词来指Dam Xan》以及其它史诗作品(当时仍存在一个偏见的看法:越南不可能有《伊利亚特》、《奥德赛》等)

     19801981年期间,由苏玉清教授率领的艺术研究所(下属文化部)的干部团已搜集到了许多嘉莱省安溪县巴那族的史诗作品。一年之后,《Đăm Noi》史诗被翻译成越语并在河内出版。

     1981年,在《1945-八月革命之前的越南少数民族文学》一书里,潘登日教授使用了“史诗“、“英雄史诗”、“史诗-mo”等术语[iv]

    1981年,武光燃副教授以《论西原各民族的英雄史诗》为题的论文参加了博士学位论文答辩。论文的内容以及作者有意识地在其所编写的大学教程《越南少数民族的民间文学》里(1983年出版)继续使用了作为民间文学体裁的“英雄史诗”术语[v]

    1982年,在《文学杂志》第4期上,马江麟教授提出把Dam Xan》称为“英雄史诗”的建议。

    1984年,在《民间文化杂志》第2期上,潘登日教授发表了两篇文章,一篇是《西原史诗与西原的历史现实》(署名文章);另一篇是《史诗-巫》(笔名为郑玉鸾)。

    1986年,潘玉教授发表了题为《〈生地生水〉-越芒文学的第一篇史诗》的文章。他肯定:“史诗体裁存在于越南文学,也存在于傣族文学、埃第祖文学与本地区其他文学体系中,《生地生水》具有史诗所必需的四个条件[vi]”。

1984年至1987年期间,民间文化所与得乐省文化厅联合组织了多次采集史诗的活动。在杜红旗博士、苏东海硕士、裴克长先生、阮大量先生等同仁们的协助下,时任民间文化所所长的潘登日教授对采集工作进行指导。潘登日教授收集到了Dam Xan》作品的若干版本。这些都是帮助他成功地通过了1988年在保加利亚的博士论文答辩的重要资料。

    1988年,阮文环副教授详细地证明了《Dam Xan》是史诗作品[vii]。邓文龙副教授也对《生地生水》作品进行同样的工作[viii]

    1988年末1989年初,民间文化研究所与得乐省通信文化厅联合组织了由吴德盛教授、在杜红旗博士、苏东海硕士、阮迅得教授、姜学海硕士、陈迅永硕士、衣庸、阮克语等学者组成成的专家团赴得乐省Dak MinDak MônBu Dốp村进行实地考察并发现了墨侬族的史诗作品(ot ndrong[ix]

在《民间文化杂志》1989年第4期和1990年第1期上,潘登日教授发表了题为《越南史诗-khan的若干特点》。我们发现,1981年至1990年间,潘登日教授用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术语名称:史诗 mo,史诗– khan。他称,这种术语造词法是他从国外学来的:一个术语有两个部分,一个是指共同性质(史诗),一个是指共同性质之部分的定语(“mo”或“khan”)。

    1990年,在《民间文化杂志》第3期上,杜红旗博士发表了题为《ot ndrong –墨侬族的初古史诗》的文章。

    1991年,潘登日教授撰写的《埃第史诗》开始问世。这本书的内容基本上是1989年末、1990年初在《民间文化杂志》上刊载的文章之内容。这本书的新颖之处在于,接受了苏联科学家Mêlêtinxki之论点,作者已对初古史诗与古代史诗进行区分:“国家之形成是造就了史诗的基本特点的历史里程碑。因此,人们将史诗分为两种类型:初古史诗(épopée archaùque):是指那些在国家形成之前诞生的史诗作品,正如......) Prốp对其丰富的数量所指出的那样;古代史诗(épopée antique)或者古典史诗(épopée classique):是指那些在国家形成之后诞生的史诗作品”[x]。潘登日教授认为,《Dam Xan》是初古史诗,而《伊利亚特》、《奥德赛》、《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等是古代史诗作品(或者称为古典史诗)。如此看来,1988年阮文环学者所提出的看法与1988年至1991年间潘登日所提出的观点基本上有些不同,阮文环学者将《伊利亚特》、《奥德赛》为初古史诗类型并将《伊利亚特》、《奥德赛》与《Dam Xan》史诗一同视为“同一个类型”之作品。

    1991年,在《越南民间文学》第一集一书里,在对民间文学进行分类的时候,杜平治教授将史诗放在民间文学体裁框架中[xi]在对越南民间文学历史进程进行考察的过程中,杜平治更倾向于肯定古代越人具有“英雄史诗的某个形式”之回答[xii]。他认为,之所以我们祖先没有《伊利亚特》因为我们没有荷马(Homère[xiii](这个解释与1943年黄少山学者所提出的观点有些相似)。

    在分析《Dam Xan》作品的时候,杜平治已搞清了史诗体裁的各种特征[xiv]

    总而言之,到

TAG: 理论 认识 史诗 搜集 越南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日历

« 2024-04-19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113455
  • 日志数: 95
  • 图片数: 1
  • 书签数: 1
  • 建立时间: 2008-09-16
  • 更新时间: 2012-12-21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