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开始的地方。。。

传统技艺开发利用的前提是尊重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9-02-24 00:28:51 / 个人分类:乌师魅力

传统技艺开发利用的前提是尊重


作者:王腾飞 

三农在线 2009-02-21 10:29:28


    近日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举行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上,好看又好吃的糖画、精美灵动的风筝、喜庆别致的秦淮灯彩、古朴拙雅的鄂温克族桦皮 器……这些传统的手工艺品让许多人啧啧称奇、爱不释手,以至于传承人带来的作品被争买一空,不得不重新制作一批。能工巧匠们现场的生动制作演示,不仅唤醒 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亲切记忆,更引发了人们对流传千百年传统技艺的倍加珍视。
  如何让传统技艺回归大众生活,在合理的开发利用中转化为文化生产力,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个重要命题,由此而衍生的一个关键词———“生产性保护”也引发了有关专家们的讨论和热议。
   生产性保护是传承传统技艺的最佳途径在许多人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严峻形势忧心忡忡之时,甘肃庆阳文化馆副馆长米升平却从不为庆阳香包的传承发展 而发愁,因为在当地,香包刺绣已经成为年产值达一个多亿的文化大产业。“我们有十万大军在从事香包制作,产品卖得好,就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制作,精品和 能人也就层出不穷。这样既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也自然而然地把工艺传承了下来。”
  “作为珍贵文化资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可以在合理的 开发和利用中转化为经世致用的生产力,从而实现文化保护与经济开发的良性互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吕品田认为,对传统技艺的保护不应该成为僵化的消极 保存,应将其导入当代产业体系,使之在生产实践中得到积极保护。
  手工技艺具有就地取材、就地加工、能耗低、污染少、附加值高、适合家庭生产的 特点,以材料、技艺、样式、风格的独特性所构成的手工品格,丰厚的人文蕴涵、不同的地域面貌和鲜明的民族特色,使手工技艺和手工生产的振兴特别适合我国国 情和当前的国际形势。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方式保护论坛”上,专家们普遍认为,鉴于传统手工技艺的生存方式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特点,采用生产 性方式保护,是传承、利用传统技艺的最佳途径。
  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田青看来,重拾手工业还可以为金融危机下2000多万失业 民工创造新的就业机会。“金融风暴短期内还不能消除,农民工大批还乡,就业存在巨大压力。应该在重新认识和提高传统技艺价值的基础上推动保护,推动对传统 技艺产品的有效市场需求,从而扩大农民就业的范围。”
  生产性保护不等于单纯的产业化然而,专家们同样提醒,不是所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适用于生产性保护,生产性保护也不等于简单的产业化。
   专家举例说,侗族人的神圣节日“萨玛节”,因为商业目的,不得不在“原生态旅游文化节”上一而再、再而三地举行,这种行为是对文化遗产的破坏。中国艺术 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邱春林也痛心地指出,一些白族扎染生产企业,为追求经济效益,已经将原本的天然植物染料换成了化工染料,以至于生产基地 内充斥着难闻的化工原料味道。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利用的前提是尊重。”辽宁大学教授、著名民俗学家乌丙安表示,许多地方领导一听“利用”很高兴,但何为“合理利用”,则很难界定;由于各个非遗项目的可生产属性不同,有的适合成规模开发,有的不适合。
   “文化产业近年来十分火热,但文化不能都产业化。”南京艺术学院研究员、国家非遗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徐艺乙也指出,生产性保护和产业化完全是两回事,产 业要求有规模有标准,但文化要求个性、要求独特、要求差异。“产业化要求低成本、大批量的生产,这和手工技艺的生产正好相悖。比如,故宫一些珍贵瓷器,如 果要大批量生产,一则难以实现,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灾难。”
  “产业化不是青瓷的发展方向。”龙泉青瓷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徐朝兴也呼吁,青瓷的原料消耗非常大,要把有限的矿产资源有序地利用起来,需要政府加强监管力度,制止乱采滥伐现象。
   走高、精、尖的市场路线山西中阳剪纸的国家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王计汝的剪纸在非遗大展上相当抢手,但是她心里却一直有一个困惑:为什么真正传统古朴、有 中阳剪纸特色的作品反而不好卖?王计汝最终不得不采取了双重策略:参展的、出版的、比赛的作品坚持传统剪纸的原汁原味,而在市场上出售的剪纸则迎合大众的 口味和喜好。
  而这一问题也同样是很多传统技艺产品共同面临的。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吕品田说,如何既保持传统技艺的流变性又不至于“流失”其核心技术和人文蕴涵,是生产性方式保护需要认真研究和深入探讨的问题。
  对此,专家们建言,传统手工艺产品不应靠数量、规模化取胜,而应该小批量生产,走高、精、尖的市场路线,用高品质的原料、精湛的手工艺,融入精神内涵,增加手工艺品的文化附加值。
  “在西方一些后工业化国家,人们已经重新发现了手的价值,最昂贵的西装都是手工缝制的,最有价值的玻璃都是当场吹出来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田青说,我们也应当借鉴西方国家手工艺发展的经验。
   集体的文化遗产如何共享前不久,一场山东嘉祥和鄄城两地的“鲁锦之争”引发了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产权保护问题的关注。1999年将“鲁锦”注册为商标 的嘉祥县鲁锦实业有限公司将鄄城县鲁锦工艺品公司告上了法庭,认为后者在产品上使用“鲁锦”字样侵犯了他们的商标注册权。而鄄城县鲁锦工艺品公司则认为, 鲁西南许多农村妇女都能娴熟地织造鲁锦,而鲁锦织造技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共有的文化资源,不应该注册成商标,更不能为一家公司所有。
  同样受到产权保护问题困扰的还有福建厦门漆线雕技艺,由于市场上仿冒者众,这让出身“正统名门”的蔡氏漆线雕不得不面对“李逵很痛苦李鬼很猖狂”的尴尬,而这种无奈的尴尬也是许多传统技艺产品在市场化道路上都会有的遭遇。
  集体的文化遗产如何合理、有序地为大家所共享?乌丙安教授指出,当前要抓紧制定生产性方式保护的专项管理条例,切实维护手工技艺的传承机制和传承人的知识产权、权益,防止一些地方和单位借生产性方式保护之名,行以假乱真、粗制滥造的行为。

稿件来源:农民日报  责任编辑:蔡薇萍

TAG: 传统技艺 尊重 开发利用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