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常生活世界寻找意义
入火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2-07-24 10:42:21
/ 个人分类:日常生活的关键词
无论在乡村还是城市,搬家都在人们的日常
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分量。
在前
现代的
传统社会中,建造新居是一个家庭多年财富积累的成就,建造庙宇则是一个社区多年才遇的壮举。因此,一座建筑从奠基、上梁、谢土到入火的每一个关键时刻,都备受重视,必须保证天时、地利与人和三方面最佳的结合。邻居东东的奶奶在建老家房子的时候,为了确定奠基的最佳时辰曾找了三位先生,以至开工的时间从年头拖到了年尾。为了保证建筑的位置、方向与规格与主人相合契,就要聘请风水先生前来踏勘确定,细节则由本土建筑匠人一一实现。所谓人和,集中表现在对相关人员生肖的禁忌。在今天的海陆丰地区,神诞庆典演戏开鼓的时间也精确到某时某刻,且特别注明哪几种生肖的人勿近。竖造一座建筑,是从原先的自然空间中切割出一块地方,然后在此创造或恢复一个崭新的人文空间。从
仪式理论来看,从奠基到入火才完成了一个从隔离到融和的完整的仪式。
在现代社会中,对于许多寻求融入异乡的都市生活的年轻人来说,搬家是不可避免的反复经历的过程。邻居贝贝爸爸总结地甚好:开始的时候一个人搬,结婚了两个人搬,有孩子了就是四五个人搬,以后为了孩子上学可能还得搬。现代都市里,随着房屋的商品化,其建造者、占有者与使用者已经分离。人们搬家的时候,进入的是一个已经现在的空间,并不熟知它的建造过程。因而,搬家的仪式感变得淡薄。下面的一个例子,或许可以窥见传统入火仪式与相关观念在现代社会的碎片化乃至消亡的现状。
昨天,苗苗妈妈从外面回来,说是刚到新家去了。众人热心询问:“什么时候搬家?”
答:“这个月29号就搬了,这个月只有这天是搬家的好日子。”
我问:“去哪里选的日子啊?”
答:“Baidu一下就有了。”
一一奶奶说:“那天你们新房得开火吧。”
苗苗妈妈一脸茫然:“还得开火吗?”
一一奶奶笑说:“不开火还叫搬家啊,肯定得生火,我们那边(梅州)叫入火的。”
我说:“这个我在粤东也听说过,见到庙里入火也很隆重的。”
一一奶奶:“那是当然了。一百年的事情啊。”
苗苗妈妈:“我都不知道这些的,还打算那天把东西都运过去,我们就回老家(湖南)了。新家连天然气都还没通呢。”
一一奶奶:“你找个电磁炉也行的嘛,就做点东西一家人吃。”
这一番讨论,让我想起自己历次搬家,也从来没有行过什么仪式。不过,同楼一位从
台湾来中大工作的青年老师,刚搬进来的时候就曾请了一众同事去家里开火吃饭,被邻居们评价说:懂礼数,会来事。为了方便的缘故,我们舍弃了富有意义的仪式,同时也失去了经由仪式的过程成为一个“知礼懂事”的人的机会。
导入论坛
收藏
分享给好友
推荐到圈子
管理
举报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