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奚仲文化,弘扬创新精神。【山东薛城奚仲文化民间QQ交流群,欢迎加入!群号:57152315】

奚仲文化系列之煤石之乡陶庄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8-24 22:06:19 / 个人分类:奚仲.3

陶庄位于枣陶煤田西部,地下矿产资源丰富,开采条件优越,主要矿产是煤炭、石灰石、砺石。早在元代之前,这里的农民就在自己的土地上挖煤自用,后来发展到自由结伙,集资采煤,冬作春止,除自用外,也将剩余部分作为商品出售。
      明代后期,由于社会对煤炭的需求日益增多,人们也积累了一些采煤经验,民间采煤开始增多,开采范围由柳树园(今西陶庄)、大官庄向西发展到大陶庄、向北到小官庄,向东到周庄,向南到官宝岭。清康熙年间,先后有四川、山西商人看到挖煤有利可图,便在周庄北山脚下行窑挖煤,这里的煤层浅、炭厚、质软。此后,峄县首富崔文珠来柳树园、大官庄大规模行窑开采。据《古井调查资料》记载:“陶庄地区古井125个,多数为崔广济开采”。崔氏四世在陶庄一带开采煤炭,“盈资巨万富比王侯”。峄县大户在陶庄行窑挖煤的还有西石沟薛家,薛家在陶庄地多,依靠土地,抽取利润。自乾隆至嘉庆、道光,外省商人、峄县豪绅和本地村民大多投入到行窑挖煤中来,采煤业盛极一时,农业几乎荒废。《峄县志》有诗文记载:《峄县炭窑官局记》:“方乾、嘉盛时,商贾辐辏,炭窑时有增置,而漕运数千艘,载煤数百万石。由是,矿业大兴”。《物产篇》:“嘉、道间,粮艘过境,多挟南货以易邑煤、米,运费甚轻,而煤价极昂,业此者皆积资巨万”。乾隆时峄县教谕傅尔德诗《枣庄•其地有煤窑》:“官棚歌呼振地动,北客牵车万牛送,混茫开凿地底空,老屋绵亘悬当中,买得歌舞成喧颠,割宰牲畜轻麦粟”。以上诗文说明:清朝中期陶庄、枣庄的煤炭产量已达数百万石,运煤的漕船、牛车成千上万,不绝于水陆两道,业煤者都成了万金巨富,金钱的力量使歌舞的人神魂颠倒,把种田的耕牛宰杀了,招待来往运煤的客商,虽然沿途饭店,街市一片热闹气氛,但农业生产无人关心。
      陶庄地区的砺石,质量很高,全国驰名,采石业的兴盛,早于煤炭。《峄县志》亦有记载:“卓山以西,岭多砥砺,居人治为磨,贾(音古)数千里。而以圆山(今名院山)为甲,坞薛(今名武穴)次之,颜家埠,埠后又次之。明隆庆中,村民徐氏、高氏开塘采石,擅其利数世。自后居人相率以治石为业,沿山十余里,罗掘几遍。石之质,有白,有黄,有红,而圆山者色尤佳,莹然如雪,中含沙粒,细粟而坚,终岁用之不钝,所得面倍他磨,故圆山一磨值数金,行销颇远,获利亦厚。当乾嘉盛时,每岁数塘并开,锤凿之声闻十余里。”据建国初期峄县手工业局调查,陶庄、邹坞一带采石制塘,兴盛已数百年,至新中国建立之前,久盛不衰。西起塘口,三个武穴、院山,经颜埠、埠后至甘林,每村有三至五、七个磨塘不等,每塘多者七、八十人,少者八、九人,从业者共千余人。古时城镇制面作坊,无机器,对磨的质量要求很高,圆山石磨以质量高赢得“信誉”,行销苏、杭、山西、安徽、河南、青岛等数省、市。近处的苏北、鲁南各县来购磨者更多,即使本地人能买到一盘真正的院山磨非常不易。谁家能有一盘院山磨,代代相传,视为珍宝。由于院山磨声誉极高,来院山买磨者,不绝于道。数百年来,磨塘附近一带形成了集市,烟、酒、茶水、饭摊、羊肉汤锅、车马旅店,无所不有,热闹景象,不亚于煤窑矿区。近古的陶庄从业煤炭、采石者多,务农者少,是名副其实的以煤炭、采石为业的古代工业之乡。明季诗人满碧山有“磨塘山欲尽,煤井地皆空”之诗句,正是赞扬当时陶庄的工业盛况。
作者:张岱南 刘福仁

TAG: 文化 奚仲 石之乡 陶庄

牧雨-自留地 引用 删除 ldzxy123   /   2010-10-09 22:37:46
ta
原帖由褚晨于2010-10-09 12:47:54发表
近古的陶庄从业煤炭、采石者多,务农者少,是名副其实的以煤炭、采石为业的古代工业之乡。

这么说不太.
那是从GDP的贡献率决定的
引用 删除 褚晨   /   2010-10-09 12:47:54
近古的陶庄从业煤炭、采石者多,务农者少,是名副其实的以煤炭、采石为业的古代工业之乡。

这么说不太妥吧,现在还是以农业为主的啊,虽然有矿。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