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奚仲文化,弘扬创新精神。【山东薛城奚仲文化民间QQ交流群,欢迎加入!群号:57152315】

奚仲文化系列之枯骨墓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8-05 22:03:51 / 个人分类:奚仲.3

位于薛城区驻地北8公里处,有一蜿蜒起伏的高山,名曰青山头,现称千山头。千山头名称的由来,就因为从北面尼山和东北部蒙山延伸而来的这千百个山头到此终止而得名。满山松荫怪石的隐蔽处有清泉溶洞,山间布满了规模大大小小的寺、庙、庵、观。趁着晨雾望去,如同海市蜃楼,而当夕阳笼罩时看,则好似梦幻仙境。那些古朴大方精巧玲珑的建筑,布局得当,真是巧夺天工。
      千山头由于环境幽静,寺庙星罗棋布,吸引来很多僧、道和游客。特别是每年一度的农历九月十二日庙会,会期3天,四面八方的商人和香客云集而来。会上,锣鼓喧天,人海如潮,牛、羊、骡马的叫声,混杂着“吃包子、喝辣汤”的吆喝声,真是热闹至极。可是这样的海岱宝地由于时代的变迁,庙宇神塑毁坏殆尽,千年古柏砍伐净光,闻名景观“仙人桥”被拆除,溶洞成了放牛、羊的休息室,唯有泉水仍清澈见底。后来当地政府和人民又在山上栽满了小松柏,建了桃园、核桃园,庙会依旧。
      山青水秀的千山头自古被称为是出神仙的地方,说起来鲁南的人们无不知晓,为此,引出一段颇有情趣的故事来。
      临城北一华里处驿道东侧,有几亩地一片荒冢,居中有一个较大的土冢前立有石碑,碑高两米,宽七十公分,碑上刻有碗口大的三个字“枯骨墓”。立碑的时间是清代同治八年,碑上没有墓主名讳,令人生疑,究其原由却隐藏着一幕惊心动魂的悲壮事件。
      公元一八六四年七月十九日,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南京)在清王朝的重兵攻击下陷落。天京被清军攻占后,有太平天国遵王赖文光和梁王张宗禹整编捻军继续与清军作战,在东北整编后的捻军战斗力较强,从东北往南转战。
      一八六五年(农历乙丑年)的春季,一支捻军在鲁南一带和清军周旋,一度攻占了临城,马不停蹄又转战到苏北连云港一带。捻军在鲁南苏北的频频活动使清庭非常恐惧,便派亲王僧格林沁领兵镇压。为什么派大员亲王僧格林沁亲征呢?这还要回顾到一八五三年(咸丰三年),当时僧格林沁为参赞大臣,曾率骑兵堵截太平天国军队北伐,因立功晋封为亲王。清庭认为他有作战经验,他也骄气冲天地自信与捻军作战一定能大获全胜。因而僧格林沁在京都出发时,捧起皇赐践行酒扬言,不消灭捻军永不返京。
      一八六五年春(同治四年),僧格林沁率大军驻扎在皇殿、西桑桥、井亭一带寻找战机,妄图一举歼灭捻军。曾经攻克临城的捻军没有停留,接着又往东南方向征战。这支捻军到了苏北连云港一带绕了一圈又杀回鲁南。当这支捻军到达临城北时与清军展开激战,南从临城北到斩庄(小东仓),东从洪洼西至大明河(今名蟠龙河)摆开了战场,清军拼命堵截,捻军勇猛冲杀。在激战中双方都有很大伤亡,清军都司杨西林,守备郭岭鳌战死。捻军边战边退,向鲁西北而去,而僧亲王率大军穷追不舍,不几日捻军与清军先后到了鲁西,僧军妄图在鲁西将捻军全部吃掉。
      一八六五年四月二十四日清军到了曹州(今菏泽)西北的高楼寨已是深夜,将士非常疲惫,正打算休整后再战,不料捻军伏兵四起,清兵陷于包围之中。原来捻军首领赖文光、张宗禹等率领大军在曹州一带设下埋伏,在临城作战的捻军边退边战,有计划的诱敌深入,退到高楼一带与在那里集结的精锐捻军汇合,凭天时、地利一举全歼僧部。僧格林沁以及内阁学士全顺、总兵何建鳌一同毙命,捻军在曹州之战获全胜,僧格林沁应验了在京捧着御赐美酒说什么不消灭捻匪永不回京的狂言,他这次的返京只能是马革裹尸了。
      捻军在曹州之战的胜利与在临城之战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是,在临城之战重创了清军;二是,挫伤了清军的锐气;三是,将清军拖得疲惫不堪;四是,诱敌至捻军精锐的埋伏圈内,方有全歼僧部的佳机。
      临城战后各方死亡的士卒暴尸遍野,异味冲天,在驿道行走的人们绕道而行。一直到1869年春由临城北泰山庙道士募化孙姓大户土地,方将遍野露骨收集埋葬在一穴之内,为行善积德之意,遂立碑记之。名为“枯骨墓”。这就是“枯骨墓”的由来。
分享到:

TAG: 枯骨 文化 奚仲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