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仅仅是风光秀丽吗——黄山风景区内新发现的两块石碑引发的思考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3-06-26 15:39:53 / 个人分类:资料存储

1Sm D?YtAl0

7NMM!X"PE0

9G0_X5|\0

f)m7hO.F0

o1^%p,f!`fv#_ ~V0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U&e xH4Hl"Kj*\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D g:{tJ[

     日前带远道而来的友人之子及其女友上黄山,不经意间发现两块很小的石碑被铺在山路上。类似情况自己在田野调查中经常遇到,不过在景区内还是第一次。雨水浸渍中两块石碑闪着幽幽的光亮,已有残损的文字依稀可辨。第一块内容为“山门兴旺土地神位”,另外一块为“棣华社界”。几年来自己非常关注徽州民间信仰的情况,如今在黄山邂逅这两块石碑,因为大雾无法欣赏美景的郁闷一扫而光。

v(z8J_t0

   第一块石碑上提到的山门应该不会指黄山山门。如果是,当然会具有更高的文化价值。但首先体积太小,与黄山不相称。其次位置不对,石碑位于狮林大酒店附近,最大可能是当年狮子林山门的遗物。明万历三十九年(1612),五台山僧一乘至后海狮子峰下结茅,创建禅堂,至今附近尚存刻有“开山和尚位” 的墓碑和石塔。其后该寺屡有兴废。去年黄山古玩市场上曾经流出上世纪三十年代黄山建设委员会申请任命狮林寺(即狮子林)主持的系列文件,可见直至民国年间该寺仍是黄山景区内较为重要的寺庙之一。

?w8o_m0

     佛教寺庙的山门附有土地庙,这类情况相当少见,是明清三教合一现象在佛教中的一个较好例证。那个土地庙大概属于常见的尺五小庙,坛上供奉的就是这块石碑。

xc-Q J Iy REZ0

      第二块石碑是界碑。有意思的是同样和土地有关,社供奉的也是土地,区别仅在于社是一定区域内的居民建立的,这个区域就叫社。通过碑文,我们了解到当时狮子林附近应该有一定量的居民,并且有一个叫“棣华社”的社存在。我们还可以知道,除“棣华社”外,当时黄山景区内应该有其他“社”存在,因为只有这样界碑才有出现的必要。整个黄山范围内居民有着一定的规模。

{hGAl0

两块石碑对于探索黄山历史有一定意义,尤其第一块石碑内容相当罕见,是景区内不可多得的文物。进一步的考证工作有待于管委会的工作人员和相关专家学者的积极配合和参与。

.F:e+}'^ b\[(J9Xc0

问题也由此产生,这样的石碑被当作普通石条铺在山路上,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了黄山旅游开发观念中文化观念的缺失。

3] ra#{3z2Ps0

在游览黄山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阴雨和大雾天气。无可讳言,美景会因为这样的天气大打折扣,使人产生看景不如听景的感受,同行的两位孩子便多不以此山为然。个人为数不多的黄山游历中,曾几次听到导游在向游客介绍完所在位置的景色后,很随意的向游客说:“因为天气的原因,××(指即景色)看不到了,请大家发挥想象”,游客们通常也会报以一阵善意的笑声。但这样的解说能给大多数游客留下什么印象,又能吸引来多少回头的客人?大美黄山,难道真的除了风光秀丽外,就像一个美丽的花瓶一样一无所有?

'w OU;D*F]eQp0

就在发现石碑的前一天,在玉屏峰下,我听到一位游客对其女伴说:“黄山比起别的名山没有灵气,原因是缺乏内涵。”灵气黄山当然有,但我宁愿把这位游客的话看成极有价值的评判,尽管它有着明显辞不达意的成份。黄山旅游的现状使我们无法对其有力的反驳。

Lr7N%[rM7n0

这种情况并非始于今日。当年在申报世界遗产时,黄山仅仅申报了自然遗产。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的提醒下,才同时申报了文化遗产,并一举获得成功。然而双遗产的获得,并未从根本上扭转人们的观念。比起其他名山,文化仍旧是黄山之痛。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 j"XpZ.l"e%hS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和其他名山一样,黄山当然有着富有个性的深厚文化内涵。陡峻的山路来自先民的艰辛劳动,大量摩崖石刻和题记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寺庙、宫观尽管大多被毁,但仍有相当数量的遗迹留存,诗文和民间传说不胜枚举,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也在黄山上留下了一定印记。更重要的是,黄山代表着中国文学艺术的一种高度。世界遗产委员会对黄山的评价是:“黄山,在中国历史上文学艺术的鼎盛时期(公元16世纪中叶的‘山水’风格)曾受到广泛的赞誉,以‘震旦国中第一奇山’而闻名。今天,黄山以其壮丽的景色——生长在花岗岩石上的奇松和浮现在云海中的怪石而著称。对于从四面八方来到这个风景胜地的游客、诗人、画家和摄影家而言,黄山具有永恒的魅力。”石涛、渐江、黄宾虹、张大千、郭沫若、潘天寿、刘海粟……,这些照耀中国文学艺术史的名字都和黄山息息相关,在黄山变幻的云海中孕育着中国文学艺术生生不息的灵气。黄山是中国当之无愧的文学艺术名山。

Qn3`i7c*_:Y"D0

黄山还有着罕见的地质奇观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这些都是黄山旅游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黄山因此也成为一座科学知识名山。

v5{g\T k0

如何激活这些宝贵的旅游资源,使黄山旅游更加丰富多彩和富有内涵,使黄山哪怕在自然景色不足的情况下,仍旧散发独特的魅力,无疑是一件长远而有意义的事情。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x$\ g9i/Z

 

s0a]4Jr1^lI ^$U0
分享到:

TAG: 黄山 石碑 土地

一笑堂 引用 删除 宁锐   /   2013-06-28 07:52:32
无疑是
文化多元主义者的空间 引用 删除 半坡村   /   2013-06-27 08:20:23
谢谢二位。期待景春兄再访黄山
黄景春的个人空间 引用 删除 黄景春   /   2013-06-26 17:11:24
黄山是文化之山,孝进兄所言甚是。
2011年8月我到黄山调查买地券,可惜当时是暑期,不好找人,本意是准备拜会老兄的。
引用 删除 夏陌0312   /   2013-06-26 17:11:09
赞同、黄山的文化价值有待进一步挖掘。
引用 删除 夏陌0312   /   2013-06-26 17:11:06
5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