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传统,理解自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系列讲座之一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7-17 16:35:01

尊重传统,理解自己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9j:P7y&o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M0u0D9f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系列讲座之一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E Y#\j4f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 }? cBT

                  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张孝进

^9D]Rz {Uz0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h8F\E N _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h/U Vm'Jq)R

同学们: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5d3wW c#[#x?

$F ~*wT.^2iS k9T t4V%o0        晚上好。感谢大家牺牲了宝贵的周末时间来参加这个讲座。大家都知道现在国内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越来越热,明天晚上,也就是2009年9月28日,中国政府组织申报的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南音等20多个项目将冲刺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让我们预祝它们顺利通过评审。

0|D0Tu4kJ0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 W:Sa5jS6DL

       在我开始接触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在我进入非遗中心之后,经常有老师、同学问我:“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问题,相信这也是在座同学所关心的问题,同时这也是我今天准备讲的第一个问题。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 }5qffu8y*c

L"D-NBPr0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下的定义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定义是权威的,但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在此我按照自己的认识给大家解释一下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概念。

0Bi:Two5f0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S(u/|&B-j~zP

       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词组由三部分组成,首先是遗产,什么是遗产呢?我们认为遗产是历史留下的事物,从时态上讲基本属于过去式。比如说计算机、网络这些是不是遗产呢?当然不是,它们是现代技术的产物,不是传统留下来的。但遗产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现在式的特征,如果一件事物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了,那也就没有遗产了。理解这点很关键,在判别具体事物属不属于非遗项目时往往具有决定意义。比如徽州祠祭,是安徽省级非遗,在审报国家级非遗时被专家批了一顿。为什么,因为祠祭在徽州已经消失了,申报材料中的影像部分有着明显的演出痕迹。既然已经消失了,遗产也就不存在了。当然,徽州祠祭仍旧存留许多文献材料,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那完全是另外一个层面的事情。遗产还有个特征是濒临灭绝,或整体生存状态不好。因为遗产基本属于过去时态,它的黄金期已经过了,现在只是一种遗存,所以整体生存状态不佳,甚至濒临灭绝。所以我们才要抢救,才要保护。理解这点,是我们建立非遗保护和研究更多的是做“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这一重要观念的基础。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 R4c Q \ j$v3Fd7g(c\(z!w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m!wPrI tN

       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词组的第二个组成部分是文化。大家都知道黄山市是中国唯一具有两处世界遗产的地级城市。黄山是自然和文化双遗产,以西递、宏村为代表的皖南古民居是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最初确定世界遗产时把它分为两类,自然的和文化的。比如黄山,这座山是造山运动形成的,没有谁有本事能造出座黄山。不要说整座山,大家知道黄山有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这四样都是天然的,是大自然的力量形成的。拿黄山石来说,前人有副对联,“岂有此理,说也不信;真正妙绝,到者方知。”黄山有很多石头都长得岂有此理的,说都不信,人造就更不可能了。其他许多名山大川基本都是这样。云南石林是遗产,同样也不是一根柱子一根柱子雕出来的。大自然永远是最值得我们敬畏的事情。和黄山形成对照,西递、宏村的古民居完全是人类文化的结晶。什么样的造山运动,就是火山、地震、东南亚海啸、小行星撞击都没法形成一件最普通的房子,这种前人留下的遗产就是文化遗产。大家可能要问,那黄山为什么是双遗产呢?不要忘记,除了山体及其自然景观之外,黄山还有大量人文景观,比如寺院、摩崖、碑刻、道路等等,它们和自然景观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整体上构成了黄山的遗产之美。比如说道路,黄山的道路很险很难走,但离开了这些道路,你怎么能爬黄山呢。文献记载在徐霞客之前包括他在内登上天都峰的只有十几个人,为什么,因为完全没有道路可走。如果那时候有遗产申报,黄山估计就是单遗产了。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X!DUm v"K

*w#x!g9w^6@0       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词组的第三个组成部分是非物质,这也是这个词组的关键所在。大家都知道在语法上偏正词组中的核心词是正的那部分,但在实际工作中,偏的那部分往往更重要,因为正的那部分通常已经作为普遍知识被广泛接受,新知识恰恰是偏的这部分。比如说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其中最需要阐释的就是“中国特色”四个字。非物质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同样如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最初的遗产评定工作之后,发现现有的遗产分类有很大的缺陷,因为这种分类只关注了有形的东西,而大量无形的也就是非物质形态的文化遗产被忽略掉了。比如传统戏曲,谁也不能拿出一个戏曲的固定形态,说这就是昆曲、这就是京剧、这就是黄梅戏。因为戏曲是变的,是动态的,也是活态的,没有具体的物质形态。动态是指它在形态上过去和现在不一样,这场演出和那场演出不一样,这个演员的表演和哪个演员的表演不一样。活态是指它必须依附于具体的人来传承,人死灯灭。我们经常听到一些老艺人去世,一些绝活就被带走的消息,这些绝活就是非遗。这两个特征也构成了非遗与一般文化遗产的区别。像西递、宏村的房子既不会动也不是活的,要是的话,人们就会说闹鬼了。那些房子住人也是遗产,不住人也是遗产,所以和非遗属于完全不同的类别。然而非遗具有动态和活态这两个特征决定了它自身可能是非常脆弱的,比物质形态的脆弱一些。当然,这仅仅是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已。在另一个方面,非遗比物质形态的遗产更加牢固。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o)TEg9BU%cr:I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qG.J)Jp#j ~'v

       我们可以做这么一个比喻,物质形态的遗产是人类遗产的硬件,而非物质形态的遗产是其软件,硬件的运行必须依赖软件。仍旧以徽州民居为例,那些房子无疑是物质遗产,而背后的建造工艺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旦这些工艺的传承者缺失,那么徽派建筑就没法诞生了。这就是非遗的重要性。

.l:QFfGaU0

V*h,UG(W-G p@k0       那么非遗都包括哪些内容呢?凡涉及到分类,都会出现各种不同的分类方法,非遗分类也不例外。有分成五种的,有分成六种的,国家公布的非遗名录是十个大类,不分小类。即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俗十类,内容相当丰富。 

'} ZHla3p?,rm+]0

f6Sp'a@(J-~y&D0       为了加强大家的直观印象,每类各举一个项目为代表。

s-dV0K0f0

8p"i4e X4b7i1_!L+^i0       民间文学:孔雀东南飞的传说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7C Q9tBPek(t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R:GxT4i4y

       传统音乐:巢湖民歌

/T@#d1X_X0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kO4^3I`,o.Q iP%|`#W;K

       传统舞蹈:花鼓灯

bDn1It0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2{S EsrIG

       传统戏剧:黄梅戏

(zb@ |KEm0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Q3s}xCIt

       曲艺:淮北大鼓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 OX,@:_;w?*M^m Y*O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Yvt,h8_m f*c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华佗五禽戏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O9^(L$G6d#\^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tSwv&u&C9e

       传统美术:灵璧钟馗画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nn+\.v j?i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kI'eM3E:A:q x

       传统手工技艺:芜湖铁画制作技艺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a3r]flj9O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 K$^8Y.T oV8Yg

       传统医药:新安医学

1X,]*LW [0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C9C Xs6@(T

       民俗:九华山庙会

QMS+h8t(oSD8X0

'A7O\ S+b'c!v)` |0      然而每种分类都是一种具体观念的产物,都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弊端。这个分类同样如此。比如说名称不统一,大家看其他几类都称传统,而第一类称民间。又比如说这个分类过于平面,各类项目各打五十大板,缺乏立体感。我个人主张分为三个大类,其下再分若干小类合适,三个大类分别是非遗的个体形式、传统信仰和文化空间。之所以作这样的分类,源于我对于非遗价值的一些个人认识,这是我今天准备谈的第二个问题。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e}/?9q v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Y,E9z2r o6] j

       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什么价值,这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都知道非遗是过去时代留下的东西,可能一些同学会认为,现在都工业文明、地球村的时代了,这些老古董有什么意义,即便有,也只局限于文化学上的考古意义和一部分人特殊的兴趣,干嘛不使用价廉物美的现代化产品而欣赏那些破旧的手工艺制品,不看偶像演出去听谁也听不懂的目连戏呢?

0\RK3Oh#Q2D0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5cA*ME0m cX eb H

       这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现代工业文明本身就建立在对传统否定的基础上。物质上大工业把农场手工业送进博物馆,思想上尼采喊出的“上帝死了”的口号使人的精神得到极大解放,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人类比起中世纪都有了极大的进步。但现代文明带来极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灾难,两次世界大战打破了科学主义的幻想。在现代基础上,人们开始反思现代,后现代思潮开始产生。所谓后现代,实质上是对现代的反思而不是反对。现代化解决不了所有问题,尤其是人类精神的问题。对一种观念的崇拜,哪怕是对科学自身的崇拜都容易成为新的迷信。后现代的精髓在于将存在的平等、观念的平等真正加以落实,而不是以科学或进步的观念加以取代。以生态而言,现代化致力于根据人自己的需要促进或减少具体物种的数量,有时更是以一种单纯的破坏性开发面目出现的。大家想一下,假如地球上只剩下了人和食物,这个星球也就谈不上美丽了,更何况大概没到那个时候,人类就把自己给现代死了,对于其他物种的残忍也就是对人类自身的残忍。文化也是一个生态,假如只承认文明或观念中的某一种或几种形态存在的合法性,那么其他文明或观念的存在就没有了价值,大家想一下纳粹就会明白这个道理。现代观念的彻底实施无疑是种集体的恐怖。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保护的思想其实是后现代思想的一种表现形式。

LiU r,abG(L4_P0

kcPF1? im)kKU:Z0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对中国来说尤其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非遗这一名称的确定本身是一种承认。大家都是80后、90后,有些事情可能不太熟悉。我们以前把非遗叫什么呢?叫四旧,叫封建迷信,属于被扫除的行列。我们知道那个时代文物被破坏得很厉害,其实非遗被破坏得更厉害。因为文物毕竟是更具直观价值的东西,连康生都要乘火打劫,给自己弄了一批好书。但非遗中有许多是意识层面的东西,或者最起码能够反映意识层面,以前我们经常讲改造思想,这种另类思想的存在可以说是统一思想的极大威胁,自然要被清除。反右派时因为一个鬼戏,很多老艺术家和老学者都被打倒了,其中包括将大批珍贵收藏捐献给国家的戏曲界老前辈,民国四公子之一的张伯驹先生。他捐献的文物中最珍贵的一幅是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是他用卖掉房子的金条换来的。

M0b!WUW o0

"k-sN4rEV0s-k"T0       但我们不要认为那种破坏风气是文化大革命或毛泽东本人的一时心血来潮,那是从五四、甚至是从鸦片战争以来的一种自然发展,也是一种极端发展。在西方的坚船利炮面前,所谓的天朝大国变得不堪一击。觉醒者越来越认识到西方文明的力量。从十九世纪下半期始,对于中国发展道路的思考一直围绕一个中心问题进行,即中学、西学何者为体,何者为用,也就是在新的文明构建中,中国传统和西方传统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从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本的争论都聚焦于此。五四提出了一个革命性的口号:“打倒孔家店”,结果孔家店被打倒了,我们新的传统却没有能够建立起来。关于中国人缺乏信仰的看法比比皆是,问题是中国人什么时候开始缺乏信仰的,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喜欢把五四这种极端观念叫做五四偏见,这种偏见对传统文化构成了极大的破坏。那么破坏的影响有多大呢?给大家讲个古代笑话,一个解差押解一个犯了罪的和尚,晚上住宿的时候,和尚请客把解差灌醉了,又拿出刀子把解差剃了个光头,自己就逃跑了。第二天解差醒来,一看和尚不在了,又一摸头,恍然大悟,原来和尚在此,但是我跑哪里了?中国文化目前正处在这样的危急之中。

.v0U#`P\@+a0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k@Jf[

       所以近年来人们开始尊重传统文化,提倡国学了。但大家要注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背后也是传统,但这种传统更多的是一种民间传统,是一种草根文化,或者叫小传统,从来就是为统治者和知识界所不齿,难登大雅之堂的。在目前这种畸形的国学热中和政府行为的非遗保护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极有可能遭受到再次破坏。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B,|3q~ \p*~R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xpa!Arh3Cr}4E4p

       这又就回到了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的认识。我个人认为:非遗的第一个层面是个体形式,包括各种能够以一种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特殊物质形式表现出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绝大多数剧种、手工艺都可以归到这类;第二个层面是这些个体形式的精神内核,即传统信仰,主要是小传统信仰。这部分是软件的软件。一旦这部分遭到破坏,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非遗就名存实亡了。我们要知道,绝大多数非遗项目的基础都是小传统信仰。以戏曲等表演艺术类非遗来说,传统的演出基本都有仪式功能,都服务于一定的思想观念,离开这个,汤虽在,药已经变味了。而非遗的第三个层面则是文化空间,其实非遗项目很少单独的存在,而是经常以非遗群的形式建构成一个文化空间,如果不重视这种整体保护,而只关注个体非遗项目的生存状态,非遗就会变成无法连接的碎片。目前非遗十大类的划分方法之所以有很大局限性的原因也正在于此,简单甚至粗暴地将传统信仰和文化空间归为末位的民俗一类,其中还夹杂着徽菜、程大位珠算法这些归属存在很大问题的项目。这同样是对我们自身传统的一种很大的不尊重。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e\F|#D3Fq\2[zL\K

k K"[ h`'Nut?z0      那么,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对于大家有什么意义呢?我个人认为,它又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自己。我这里不谈大家都说得非遗对于大学生能力培养有种种好处的套话,也不用丰富、发展这样的词汇。原因在于,我们很少也很难理解自己。孟子赞同“人皆可以为尧舜”的看法,实在是一种了不起的思想。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不止于我们目前的成就,我们并不真正理解自己的长处在哪呢,又如何发展自己的长处,我们的缺点在呢,我们又如何克服这些缺点。我们因为不理解自己而愤怒,又把这种愤怒投射到外部。大家都熟悉愤青这个词汇,其实不只愤青,还有愤中。在你处于青春期愤青的时候,你的父母往往处于愤中,他们在更年期。互不宽容,互不理解,问题不就来了。这种愤怒本质上是对自己的愤怒,一个不对自己愤怒的人是不会对别人愤怒的。愤怒在本质上不利于个人和文化的发展。我常说二十世纪的中国是一个愤青的国度。破坏一切,而很少建设。当然这不是说愤青就没有意义。其实二十世纪中国最大的愤青有两个,一个叫鲁迅,另一个叫毛泽东。鲁迅临去世前留下“不饶恕人,也不求人饶恕”的名言,毛泽东到晚年还在说“造反有理”,都是典型的愤青行为,但是他们的贡献众所周知。问题只在于愤一般只具有比较短暂的意义,而且集中在打破上,而宽容则具有更加长久的价值,也更具有建设意义。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1W\7c|~W^ J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x:OwXw[$T

       为什么说参与非遗有利于培养对人、对己的理解和宽容呢?原因在于,大则人类社会,小则一个家庭内部,都证明冲突首先起源于观念的不同,尤其是对文化传统的不同认识。十字军东征起源于此,你和父母、老师的冲突同样起源于此。你接受不了的是父母的一些观念,尤其是以科学的眼光看来属于迷信和落伍的东西,而父母同样接受不了的是你的一些观念。大家不要忘了一句话:“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三十年的媳妇熬成婆,到大家做父母时,这种问题同样可能重现。为什么你的观念就对,父母的观念就不对呢,为什么科学观念就能存在,其他观念就不能存在呢?这里的问题不再是一个对错问题,而是一个生存权的问题。存在即合理,存在即有权利。我们只有以这种观念去看待自己、看待别人、看待事物才能得到成长。假如我们还以旧的观念把一些非遗看作封建迷信,我们又怎么能够真心欣赏它、保护它。所以,我建议大家在包括非遗在内的任何事物时,先不要急于进行价值判断,而是要首先承认它存在的合法性或合理性,然后再加以认真的考察。

#}[n-p(d,X"o0

G8x0Jf*I/R ^o0       这里举一个例子。几年前,韩国端午祭申报世界级非遗成功,这引起国内一些愤青的极大愤慨。中国的节日为什么被韩国人申报成非遗,简直是文化强盗的行为。但我们应该看到事物的另外一个方面,端午祭已经成为韩国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为什么人家就不能申报?如果说端午起源于中国,历史比韩国更加悠久,那计算机还起源于美国呢,联想照样是我们民族工业的骄傲。这就需要认识两种愤青思想。一是西方的月亮比中国圆,这是五四以来的愤青所具有的,现在也有很大市场。另外一种是我的祖上甚至我本人比你阔多了,这是阿Q的观点,我们今天的愤青很发扬了一些他的精神。实际上凡是非遗都具有一定的民族性、地域性甚至家族性,以前都是绝活。但一旦成为非遗,这种状况就必须改变,因为遗产不只是一个家族、一个地域、一个民族的遗产,而是全人类的遗产。仍旧抱有那种“传男不传女”、“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观念最终必然加速非遗的消亡。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R7_hT bB,V

K2D$qx+|9a0^0       为己之学重于为人之学,是中国学术的优良传统,无论非遗有多少于国于民有益的用途,我更加看重非遗对完善自身人格的价值。通过参与非遗保护,做一个有道德、有知识、有美感的后现代大学生,是我对大家真切的希望。至于有道德、有知识、有美感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具体关系,我相信在今后的非遗讲座中会不止一次的涉及到这个问题。

w+Dh!] Q$K`0

l!Ug VJ2naR i0       再次谢谢大家!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0?WXAK WlE D


分享到:

TAG: 非物质文化 后现代 讲座 遗产 尊重

引用 删除 梅山小巫   /   2012-03-28 14:09:33
第一次评分,不知如何操作,抱歉!应该5分。
引用 删除 梅山小巫   /   2012-03-28 14:08:41
学习了!
引用 删除 梅山小巫   /   2012-03-28 14:08:19
1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