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传统,理解自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系列讲座之一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7-17 16:35:01
尊重传统,理解自己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1LN-x3O3r
3W/L`Kb;pw0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系列讲座之一
'm[JJB1I'c*Z$eIdB0
(t,Q)[\9Eh;]z.W7I0 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张孝进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Yy3Xe7h[}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U.^c*Y"rb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A1h#W9r,`"p,\(_2?QzU同学们:
o8t7Cwago6D04p+^#?/]l)k*AY0 晚上好。感谢大家牺牲了宝贵的周末时间来参加这个讲座。大家都知道现在国内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越来越热,明天晚上,也就是2009年9月28日,中国政府组织申报的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南音等20多个项目将冲刺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让我们预祝它们顺利通过评审。
I[amr`0(S:aj^2c"n0 在我开始接触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在我进入非遗中心之后,经常有老师、同学问我:“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问题,相信这也是在座同学所关心的问题,同时这也是我今天准备讲的第一个问题。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P:BN!IN'E NxbL
?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r!@%F
dR5N o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下的定义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定义是权威的,但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在此我按照自己的认识给大家解释一下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概念。
.qO3N|k0@ M5de]s:F?@0 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词组由三部分组成,首先是遗产,什么是遗产呢?我们认为遗产是历史留下的事物,从时态上讲基本属于过去式。比如说计算机、网络这些是不是遗产呢?当然不是,它们是现代技术的产物,不是传统留下来的。但遗产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现在式的特征,如果一件事物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了,那也就没有遗产了。理解这点很关键,在判别具体事物属不属于非遗项目时往往具有决定意义。比如徽州祠祭,是安徽省级非遗,在审报国家级非遗时被专家批了一顿。为什么,因为祠祭在徽州已经消失了,申报材料中的影像部分有着明显的演出痕迹。既然已经消失了,遗产也就不存在了。当然,徽州祠祭仍旧存留许多文献材料,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那完全是另外一个层面的事情。遗产还有个特征是濒临灭绝,或整体生存状态不好。因为遗产基本属于过去时态,它的黄金期已经过了,现在只是一种遗存,所以整体生存状态不佳,甚至濒临灭绝。所以我们才要抢救,才要保护。理解这点,是我们建立非遗保护和研究更多的是做“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这一重要观念的基础。
:pA|C/SE[i#C0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G,d2K4b.{%[L
v 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词组的第二个组成部分是文化。大家都知道黄山市是中国唯一具有两处世界遗产的地级城市。黄山是自然和文化双遗产,以西递、宏村为代表的皖南古民居是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最初确定世界遗产时把它分为两类,自然的和文化的。比如黄山,这座山是造山运动形成的,没有谁有本事能造出座黄山。不要说整座山,大家知道黄山有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这四样都是天然的,是大自然的力量形成的。拿黄山石来说,前人有副对联,“岂有此理,说也不信;真正妙绝,到者方知。”黄山有很多石头都长得岂有此理的,说都不信,人造就更不可能了。其他许多名山大川基本都是这样。云南石林是遗产,同样也不是一根柱子一根柱子雕出来的。大自然永远是最值得我们敬畏的事情。和黄山形成对照,西递、宏村的古民居完全是人类文化的结晶。什么样的造山运动,就是火山、地震、东南亚海啸、小行星撞击都没法形成一件最普通的房子,这种前人留下的遗产就是文化遗产。大家可能要问,那黄山为什么是双遗产呢?不要忘记,除了山体及其自然景观之外,黄山还有大量人文景观,比如寺院、摩崖、碑刻、道路等等,它们和自然景观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整体上构成了黄山的遗产之美。比如说道路,黄山的道路很险很难走,但离开了这些道路,你怎么能爬黄山呢。文献记载在徐霞客之前包括他在内登上天都峰的只有十几个人,为什么,因为完全没有道路可走。如果那时候有遗产申报,黄山估计就是单遗产了。
&d}4v&_!i g$rF?0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4cq;I
G3HJ 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词组的第三个组成部分是非物质,这也是这个词组的关键所在。大家都知道在语法上偏正词组中的核心词是正的那部分,但在实际工作中,偏的那部分往往更重要,因为正的那部分通常已经作为普遍知识被广泛接受,新知识恰恰是偏的这部分。比如说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其中最需要阐释的就是“中国特色”四个字。非物质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同样如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最初的遗产评定工作之后,发现现有的遗产分类有很大的缺陷,因为这种分类只关注了有形的东西,而大量无形的也就是非物质形态的文化遗产被忽略掉了。比如传统戏曲,谁也不能拿出一个戏曲的固定形态,说这就是昆曲、这就是京剧、这就是黄梅戏。因为戏曲是变的,是动态的,也是活态的,没有具体的物质形态。动态是指它在形态上过去和现在不一样,这场演出和那场演出不一样,这个演员的表演和哪个演员的表演不一样。活态是指它必须依附于具体的人来传承,人死灯灭。我们经常听到一些老艺人去世,一些绝活就被带走的消息,这些绝活就是非遗。这两个特征也构成了非遗与一般文化遗产的区别。像西递、宏村的房子既不会动也不是活的,要是的话,人们就会说闹鬼了。那些房子住人也是遗产,不住人也是遗产,所以和非遗属于完全不同的类别。然而非遗具有动态和活态这两个特征决定了它自身可能是非常脆弱的,比物质形态的脆弱一些。当然,这仅仅是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已。在另一个方面,非遗比物质形态的遗产更加牢固。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ut
b'b
R#n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c m jnm^ 我们可以做这么一个比喻,物质形态的遗产是人类遗产的硬件,而非物质形态的遗产是其软件,硬件的运行必须依赖软件。仍旧以徽州民居为例,那些房子无疑是物质遗产,而背后的建造工艺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旦这些工艺的传承者缺失,那么徽派建筑就没法诞生了。这就是非遗的重要性。
4h+xc;c {I/gZw p0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UY$~H+o 那么非遗都包括哪些内容呢?凡涉及到分类,都会出现各种不同的分类方法,非遗分类也不例外。有分成五种的,有分成六种的,国家公布的非遗名录是十个大类,不分小类。即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和民俗十类,内容相当丰富。
9t
I?"Pp"q,qto0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2|.v]ofcws:G 为了加强大家的直观印象,每类各举一个项目为代表。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IP&z*k4U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RQ-G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