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锡林郭勒草原上的云空……

发展“一国多民族”的民俗学:钟老逝世十周年祭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2-01-16 10:45:50 / 个人分类:中国民俗学

发展“一国多民族”的民俗
——在钟老逝世十周年祭日座谈会上的发言

 作者:朝戈金|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1-13

 

  从钟老因病去世,到今天,已经是十个年头了。今天,我们中国民俗学会的理事们坐在一起,缅怀钟老,就不仅是要追思钟老的风范和成就,还有一个议题,就是思考该如何振兴民俗学学科?我们知道,这是一个历史性的任务,是摆在我们每个人面前的不得不面对的、不能回避的重大话题。

  钟老一生的学术思考,涵盖众多方面和领域,我今天只想从钟老提出的“一国多民族的民俗学”这样一个命题出发,谈一点自己的学习体会。

  钟老的这个思想,不仅有口号,实际上也是有理论和实践的。在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上,钟老长期倡导应当招收各少数民族的学生,培养他们在民俗学方向上的学术兴趣和专业知识,引导他们建构自己民族的民俗学体系。这方面,钟老远远地超过了许多民俗学学者。这也表明,在钟老的胸中,有全国一盘棋的格局,有如何引导一国的学术发展的思路。一个学科的统帅,就是胸中不仅有自己的学术,有一个机构发展的蓝图和构想,还要有一个国度中学科发展的整体考量。仅就这一点而言,钟老也是无可替代的。再者,钟老提出“一国多民族的民俗学”的说法,不是一时头脑发热,提出一个口号而已,而是有深入想法。他在授课中,在撰写文章中,都具体地论证过为什么需要提出这样的学术理念。

  钟老的论述,大家都很熟悉,我在这里就不过多引述了。我想结合我近年工作的体会,集中谈几点应当如何在新形势下更好地理解和阐扬钟老的这个光辉的思想,如何让它更好地指导我们学科今后的发展。

  按照我的理解,钟老的一国多民族的提法,首先是有历史高度,是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中华民族走到今天,是经过了漫长的历史发展的,中华民族的文化成就,是各民族共同创造和发展的。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国体和政体的设计,关于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充分考虑到中国的历史和现状的,是完全符合中国国情的。政治上一统、文化上多元的国情现状,就为我们今天的学科格局和今后的发展蓝图,定出了大致的框框。

  在这样一个基础上,中国民俗学的学科版图,就向着多元的、多通道和多进路的方式发展起来。且不说今天有如汪洋大海般的各民族民俗活动和民俗事象,原本就是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彼此学习和相互影响的结果,对于某个民俗事象的解释和说明,往往需要利用其他民族集团的材料,进行对比和类比研究,光是形成一个民俗学概论的著作,就需要引入多少各少数民族的民俗材料!近些年来,还不断有人尝试编写以“多民族”的民俗传统为经纬的教材,就是明证。

  其次,发展多民族的民俗学,还有一个国际眼光。我们都知道,长期以来,西方的东方学研究诸多领域,起步早,专业人员多,阵地多,影响大。我多次在不同场合讲过,这种状况不能长期延续下去:关于我们自己的兄弟民族的知识,研究大家、话语权、主要成果等,长期把持在西方人手中。例如,蒙古学、突厥学、藏学、彝学等,莫不如此。关于这些兄弟民族历史文化研究的滞后,会在相当程度上影响整个中国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从一定的意义上说,也就不利于国际人文学术的整体推进。

  再者,一国多民族的民俗学方向,还有增进族群之间相互理解和沟通的作用。民族文化,只有在交流中才能得到较充分的发展,在交流中才能取长补短,相互促进。文化间的充分沟通和了解,是进一步消除误解的基础。据统计,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发生在一国之内的所谓“民族地区”的冲突,在数量上和规模上远远大于发生在国与国之间的冲突,说明在今天和今后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协调和处理不同民族之间的关系,仍然是当今社会将要面临的巨大挑战。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在局部地区导致某些不平衡和新矛盾的凸显。民俗学学科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既在民间层次也在精英层次增进文化之间的理解和对话,有助于以非行政命令的、非官方的方式发挥作用。这种作用往往又是官方的方式所不能替代的。诚然,在倡导多元文化政策的时候,我们应当时刻牢记,“多元”本身并不是目的,人类社会的文明和进步才是社会发展的宗旨。

  最后想说明的是,按照我的理解,钟老深刻领悟到,文化的差异是不能人为地、简单粗暴地消除的,至少在中国,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不会、也不应当消除,因为这样的做法,拿各国的实践来考量,不仅在伦理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中也往往会导致紧张局势的升级。文化的差异,说到底,与自然环境的差异之间有奇妙的对应关系,是我们这个星球上自然环境和气候具有差异的结果。有统计表明,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也往往是语言种类最多的国家和地区,说明语言壁垒的形成,民族集团的形成,是受制于自然环境的,而不是人为“建构”的结果,也就不能用简单的人为的方式予以消除。

  总之,钟老的关于一国多民族民俗学的思想,是胸怀天下,高瞻远瞩的,是既有学科意识,也有伦理高度的。从费孝通的“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到“多民族的民俗学”的阐释,他们在思想的深度上,在对民族文化建设的使命感上,是相同的。

2012年1月12日 

 


TAG: 民俗学 钟敬文 座谈会

玉麓俗谭——英古阿格的博客 引用 删除 英古阿格   /   2012-03-13 21:20:10
“多元”本身并不是目的,人类社会的文明和进步才是社会发展的宗旨。
玉麓俗谭——英古阿格的博客 引用 删除 英古阿格   /   2012-01-16 12:04:07
5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