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从神物到国家图腾(三)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2-02-23 17:30:15

三、司水之神

中国文化中龙有巨大的解读空间,但它主要掌管水,它“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所掌管的水包括江河湖海之水和雨水。龙的这种职司同它作为君王化身一样古老。《左传·昭公二十九年》云:“龙,水物也。”这里明确了龙是水中的神物。在《山海经》中,有些龙的活动直接决定了气候变化,如《海外北经》云:“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大荒北经》云:“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烛龙。”这里的烛阴、烛龙一吹一呼都影响气候,风雨都由它们所决定。

人们向龙祈雨的历史十分悠久,商代就有向龙求雨的记载。甲骨卜辞中有:“其作龙于凡田,有雨。”(《甲骨文合集》第29990片)裘锡圭指出,甲骨卜辞中的“作龙”,就是秦汉的“作土龙”。(裘锡圭《说卜辞的焚巫与作土龙》,胡厚宣主编《甲骨文与殷商史》第一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山海经·大荒东经》云:“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这里“为应龙之状”,就是用土堆筑成应龙的模样,“乃得大雨”是祈雨的效果。《淮南子·地形训》中有“土龙致雨”,《春秋繁露》卷十六介绍的多种求雨法,所用皆是数丈长的五色土龙。后代还有雕塑龙、纸画龙、草编龙等,都可用以求雨。东汉以后,印度龙王随佛教传入中国,有些僧人也精通求雨法术。《晋书·艺术传》载:“(僧涉)能以秘祝下神龙,每旱,(苻)坚常使之咒龙请雨。俄而龙下钵中,天辄大雨。”这里僧涉用秘咒祝祷,请下来的神龙出现在钵中,可见此龙并不大,但却能带来大雨,效果很明显。其实,龙“能细能巨,能短能长”,变化多端,放在钵中是小龙,放入江河是巨龙。求雨时所用之龙不在大小,而在于形象逼肖。龙的形象惟妙惟肖,求雨就会灵验。唐代《酉阳杂俎》卷三载:“僧一行穷数有异术。开元中尝旱,玄宗令祈雨,一行言:‘当得一器,上有龙状者,方可致雨。’上令于内库中遍视之,皆言不类。数日后,指一古镜鼻盘龙,喜曰:‘此有真龙矣。’乃持入道场,一夕而雨。”僧一行祈雨借重的也是形象逼真的龙图案,找到了这样的龙,不管大小,带到道场祈雨就能见效。有时人们到神龙居住的龙潭献祭,直接向龙神求雨。白居易《黑潭龙》云“潭上架屋官立祠,龙不能神人神之。丰凶水旱与疾疫,乡里皆言龙所为。家家养豚漉清酒,朝祈暮赛依巫口。”人们又是烧纸钱又是奠酒食,向潭中的神龙祈求降雨。宋代以后各地建起了很多龙王庙,这里也成为人们祭拜龙王、向龙王祈雨的场所。如果龙王降下甘霖解除旱情,它会受到加倍的信奉;如果求不到雨,人们就会迁怒于龙王,暴晒乃至于拷打它。弗雷泽《金枝》中对此有描述:“当需要下雨时,他们用纸或木头制作一条巨龙来象征雨神,并列队带它到处转游。但如果没有雨水降落,这条假龙就被诅咒或被撕碎。在另外的场合,他们恫吓或鞭打这位雨神,如果它还不降下雨来,他们有时就公开废黜它的神位。另一方面,如果所求的雨水降临则发出诏令将它晋升到更高的地位。”([]詹·乔·弗雷泽《金枝》,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第112)当代江南地区仍然存在这种情况,如吴越地区求雨通常有请龙、晒龙、送龙三个步骤,如果请龙之后仍不下雨,村民就会把龙王抬到烈日下暴晒、打骂,直到下雨为止。下雨之后,人们酬谢神龙,然后把它礼送回宫。(姜彬主编《吴越民间信仰民俗》,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第49-53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国家,对掌管雨水的龙的祈求是经常性的。每到新年期间民间有舞龙活动,到二月二又有“龙抬头”之俗,这都是向龙表达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愿望。


TAG: 国家 图腾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日历

« 2024-03-29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246282
  • 日志数: 222
  • 图片数: 7
  • 建立时间: 2008-10-30
  • 更新时间: 2020-03-14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