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与具体: 对生命文化的解读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9-04-11 19:32:50

———评徐桂兰《中国育俗的文化叠合》

人类是生存于地球的高级动物,这种高级动物之所以与其他动物,包括诸如大猩猩、猴子等灵长类动物区别开来,就是因为人类是一种拥有文化的高级动物。这种文化的“基因”在人类生命孕育过程中,每时每刻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表达,因此,人类似乎“先天”就拥有了与其他动物鲜明的区别。即使在生育这一几乎与本能非常接近的领域,人类文化依然勃然怒放。

如果你有机会读到徐桂兰女士的《中国育俗的文化叠合》(人类学文库之一种,广西民族出版社2002) ,你就会强烈地感受到这种在人类生命从孕育到成长过程中丰富多样,色彩缤纷的文化事象,对于生存于具体民族或族群及不同环境中的人类个体的巨大影响。正是这种文化事象让人类从生命一开始就充满了文化的熏陶与濡化,并最终把人类塑造成属于各自民族或族群的归化者。因此,这是一本对生命过程与生命个体具体塑造的文化进行解读的书籍,一本读后令人回味和思考的书籍。

一、理论:形态和研究都融入叙述之中

其实,在研究过程中,每一个学者都会有这样的感觉,理论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但光有理论,就像光说不做一样,实际上没有存在的意义。理论的指导,是要在现实的研究中为具体的对象服务。因此,一种研究,如果能将具体的理论形态和研究都融入到你的叙述过程之中,虽然你的概括也许非常宽泛,但却依然具有普泛性和存在的价值,徐桂兰的《中国育俗的文化叠合》在这一点上是非常突出,也是非常成功的。请看,《中国育俗的文化叠合》开宗明义这样写道:

文化叠合,是人类社会中一个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文化叠合,又称文化累积,一般指文化成长的一种过程,新的文化元素或物质因发明、发现及采借而增加到原有文化之中,导致文化元素或物质总和的增加。有的学者认为文化累积,是文化中增长着丰富的元素或物质的一种趋势,中国育俗恰恰表现出这种文化叠合的趋势。

这种思想一直贯穿于《中国育俗的文化叠合》一书的写作过程中。如果说,文化叠合或文化累积的概念,仅仅是文化学研究过程的一种理论,那么,这种理论在徐桂兰的《中国育俗的文化叠合》一书中,不管是形态和研究,都运用得恰到好处。从外在事象上看,育俗的存在和表达,完全符合文化叠合的理论形态。作者之所以选择这一内容进行研究,除了具有曾经研究过这一内容的背景之外,更重要的是,作者找到了证明上述文化理论的内容:那就是生育文化在历史漫长过程中,不断地累积发展的形态。而这种形态是文化累积理论的绝好明证,我们从绪论这一章中,可以体味到作者对于育俗叙述与研究的良苦用心。事实上,这一章,作者不仅找到了解释育俗文化存在的理论钥匙,而且,也将整体的叙述构架,通过不同的章节中的具体内容加以凸显。这一点,我们只要看一看“绪论”下述具体章节题目,就可以感受到:

一、文化叠合是中国生育风俗的一个重要特征

二、求子风俗是生殖崇拜文化叠合沉淀的整合

三、从孕子到产子风俗是创造生命过程文化叠合的积淀

四、贺生风俗是对创造生命人文关怀文化叠合的心理表现

五、教子风俗是“望子成龙”心理文化叠合的实践

六、成年礼风俗是孩子长大成人文化叠合的标志

其实,这是一种文化叠合理论通过对育俗文化粗略概括而加以整合的写照。我们可以想像,作者在写作这本著作时,首先是用文化叠合的理论进行整体的设计,然后是对整个中国存在的育俗文化进行叙述式的研究,然后,再回过头来撰写了“绪论”这一章。这样,一本著作,就将一种理论通过育俗这一内容,在形态意义和研究过程中,得到了完整的体现。这是这本著作与许多相类似的著作不同之处,也是它的鲜明特点之一。很难想像,如果离开了文化叠合理论的关照和指导,如果离开了绪论的整合和概括,育俗文化将像珠子一样散乱,无法串在一起,它自然也就无法成为工艺品。

二、过程:体现完整的生命文化

研究是一种过程,而这一过程的实施,往往蕴含着研究者深刻的思考和对于研究对象的进入,《中国育俗的文化叠合》就体现了这一事实。通过生育习俗等体现的生命文化与生命科学并不一样,后者是对于生命现象的研究,而生育文化则更多地体现着民族或族群或地域之间的文化对于生命个体的眷爱和看顾,体现着人类所特有的想像和期待。这一点,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非常清楚。因为,传统的信仰文化当中,人们相信,生命是通过信仰的期待而获得。因此,在《中国育俗的文化叠合》一书中,第一章就是“求子风俗的文化叠合”。这是育俗文化的开始,一种中国式的开始,预示着后面所有的文化事项,都是中国式的。求子的奇特性和人们的虔诚,表明了中华民族在生命还没有征兆时就已经对生命充满了期待,表明了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生命的民族。如果说求子的习俗描述和研究,在育俗文化中无可选择地担纲起开始的重任,那么,对于育俗文化叠合的叙述和研究,在作者下述的章节安排中,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

第二章 孕子风俗的文化叠合

第三章 产子风俗的文化叠合

第四章 贺生风俗的文化叠合

第五章 养子风俗的文化叠合

第六章 教子风俗的文化叠合

第七章 取名风俗的文化叠合

第八章 成年礼风俗的文化叠合

上述内容的安排正好又与开头“绪论”一章中有关概括和提炼,非常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实际上,这种安排是作者在研究过程中,要体现完整的生命文化的一种故意。正是这种故意,使生命文化的过程从求子到孕育到生产到庆贺到养育到教育再到成长等内容,有机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生命是一种过程,关于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以及人们无限关注和看顾生命的文化,其实也是一种过程。《中国育俗的文化叠合》无疑让每一个人感受到了这种过程。

如果说上述过程是从总体上叙述生命文化逻辑上的过程,那么,在一些具体的形态当中,更小单位的习俗文化,也同样通过一个过程来表达。这一点让我们看一看第四章之中的“节”的内容安排,就可以非常清楚地得到答案:

一、喜气洋洋贺生忙

二、三朝庆典看洗儿

三、满月庆典喜剃头

四、百日庆典称“百岁”

五、周岁庆典礼“抓周”

从出生到三朝再到满月再到百日再到周岁,婴儿出生之后一年之中不同的贺生习俗文化过程,有序且完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可以想像,喜得新生儿的家庭是用何等的热情,去庆贺一个新生命的到来;甚至所有对新生命个体的种种期待,也都通过上述习俗,得到充分地表达。没有人会怀疑生命是一个过程,因为它有生、老、病、死;同样,通过《中国育俗的文化叠合》叙述,没有人会怀疑,生命文化也是一个过程。只是这种过程,充满了地方文化的个性和文化叠合后的多样性而已。这应该说,也正是《中国育俗的文化叠合》在保有自己作为一个研究者独有的进入视角和特点之后,通过自己的著作要体现的另一个鲜明的特色。

三、具体:凸显地域和民族特色

文化叠合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在文化形态不断增加的同时,创造出更多的不同文化形态来满足人类对于相同的文化需要,育俗文化的民族或地方性存在的事实,在最大限度上实践了文化叠合的理论。

也许我们永远都已经无法确认育俗文化在出现的早期究竟是一种什么形态,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越是原始时代越接近本能和越简单,越是接近现代就越复杂和具有多样性。实际上,大量的育俗文化都是在历史过程中不断叠合而变得丰富多彩,多种多样的。换句话说,文化叠合的结果,一方面是文化形态越来越丰富,另一方面是文化内容越来越适应于民族、族群或地方、地域的需要。徐桂兰的《中国育俗的文化叠合》有意识地体现了这种思想,并用具体的内容来加以实践。这种例子在书中随手可以拈来。举个例子来说,关于各地庆贺新生儿百日的习俗,这样描述:

梅州的客家人婴儿百日庆典亦称“做百岁”。是日,专为婴儿所设的酒宴,称“百岁酒”。百岁酒宴上的第一道佳馔俗叫“百岁饭”,是一种糯米粉团包豆沙、酥糖、芝麻等甜馅并染成红色的汤圆,随后上姜酒鸡、红焖猪肉、三大丸子等菜肴,酒菜颜色多取或染成红色,意取吉祥红旺之意。亲友均在此日送贺礼,送婴儿的衣物、饰物、玩具、礼金均称“百岁礼”。百岁宴后,主人家给客人回赠一种籼米制成的长条形、染红色的米果,称“人丁饭”,以示添丁之喜。

广东南雄一带,初生婴儿第一次理发选在一百日,届时请来理发师,行百日理发礼仪。按俗,男孩在脑前顶留一小撮头发,俗称“百岁毛”;女孩在其左右各留一绺桃形胎毛。百日理胎毛寓意“长命百岁”。

四川民间在百日庆典时为婴儿举行“开荤”仪式(亦可选五月或七月举行)。届时家中办酒席,请来德高望重的老人,宴席中请老人用筷子蘸酒和菜,抹到小儿嘴唇上.边抹边说吉利话:“吃点酒,天长地久;吃点油,穿缎穿绸;吃点肉,多福多寿;吃点饭,家财万贯。”开荤毕,给赏钱小儿以贺礼。开荤后小儿可开始吃饭菜。

北京旧俗百日俗称“百禄”,请客与满月时同。民间在婴儿百日这天,亲友携礼祝贺,礼物中不仅有糯米圆粑、白糖、红糖、鸡蛋之类的食品,还要送给婴儿鞋帽衣服,祝贺者要讲祝福的话,婴儿家则摆酒宴招待。

少数民族中朝鲜族最重视百日庆典,俗称“百日宴”,是朝鲜族人一生中举行的第一个礼仪。是日,要给婴儿穿上新衣裳,前来祝贺的人们带来白线绺套在婴儿的脖子上,以祝长命。婴儿的父母用大米面蒸制“白雪糕”(蒸糕) ,切成半个手掌大小插在荆条上,每根一块,装在木盆里,由祖母或外祖母顶到村外的十字路口,赠送给“一百”个来往行人。在朝鲜语里,“白”和“百”字读音相同。白雪糕和把白雪糕赠送给“一百人”均有预祝婴儿“长命百岁”之意。把木盆里的白雪糕全部赠送完了以后,婴儿的亲属和前来祝贺的人们围坐在一起,共餐白雪糕和海带汤。

这种事例在各个章节的具体叙述中到处都可以看到,我想读过这本书的人有的也许并没有意识到,这种突出地方或民族特色事例的叙述,正好体现了著者在理论选择上的出色思考:文化的叠合就是一种文化不断被创造不断被丰富不断被多样化,同时也是不断被地方化、民族化的过程。正如著者在后记中所说:“在对中国育俗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我经常被中国育俗丰富多彩的文化叠合现象所惊叹。于是,从文化叠合的角度切入,我对中国育俗从求子到孕子,从孕子到产子,然后通过贺生、养子、教子、取名及成年礼等文化层面,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的整合中,向人们展示了其丰富多彩的,仪态万方的文化叠合特征。”无疑,在著作的叙述和研究过程中,这个目的是达到了。

当然,文化叠合的研究并不是育俗一个内容就可以完成的,但徐桂兰的《中国育俗的文化叠合》却在最大限度上实现了自己设定的研究目标,因为,通过她的著作让我们每一个阅读者明白了,文化叠合既体现在文化叙述的过程中,也体现在具体的文化存在形态中,育俗是一种最形象也是最生动的事例。

一本好书是让人去读,去品味的,《中国育俗的文化叠合》就是一本值得让人去读、去品味的好书。

 


TAG: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日历

« 2024-04-20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61799
  • 日志数: 27
  • 图片数: 10
  • 影音数: 8
  • 建立时间: 2008-12-28
  • 更新时间: 2010-08-21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