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洞房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1-06-19 21:44:24 / 个人分类:民俗漫话

查看( 817 ) / 评论( 1 )

闹房习俗始于先秦汉代时期,婚礼淳朴、肃穆。孔子在《礼记·曾子问》中描述当时的嫁娶情景时说:“嫁女之家,三日不息烛,思相离也;娶归之家,三日不举乐,思嗣亲也”,反映了先秦婚礼的淳朴习尚,没有喧嚷纷闹大操大办的场面。入汉以后,社会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人们不再满足古板而沉闷的旧式婚礼,不再固守“三日不举乐”的古训,开始大操大办,使婚礼蒙上世俗的喜庆色彩。近人杨树达在《汉代婚丧礼俗考》一书中考证:“而为之宾客者,往往饮酒欢笑,言行无忌,如近世闹新房之所为者,汉时即已有之”。杨氏引汉末仲长统的《昌言》中的记载:“今嫁娶之会,捶杖以督之戏谑醴以趣之情欲,宣淫佚于广众之中,显阴私于新族之间,污风诡俗,生淫长奸,莫此之甚,不可不断之也。”山东莒县沈刘庄汉墓中,曾有一幅被原考古报告称之为男女亲吻图的画像石: 下格刻三人,一男一女居中对立,二人引臂相互拥抱,作亲吻状。女子身后立一侍女,举手推亲吻女子的头部。人物的上端似为帷帐,用以表示室内之事。刘玉新先生经实地观摩后判断,这幅亲吻图应是闹洞房图,是弥足珍贵的反映汉代婚姻习俗的实物资料。从中可知,闹房产生于秦汉时期。还有一说,把闹新房习俗的起源时间更往前推。如有的学者指出,它是原始时代掠夺婚的遗迹。那时一个部落的男子确实是用暴力到外边从别的部落为自己抢劫妻子。抢回妻子后,马上举行婚礼,女方部落则循迹追踪而至,企图抢回,此即闹新房的原初意义,实质上是大打出手。这种习俗首先在北方出现,而且开始时主要是新郎,这大概与北方民族生活习性有关。他们以狩猎和游牧为生活手段,使得男子十分剽悍和勇健,在新婚时忍受棒打可以证明一个男人是合格的大丈夫。像《水浒传》中的王英与扈三娘结婚时在洞房还在交手,这自然有武人的一番情趣。甚至世界上有些落后的民族以自残和被虐来表明男人资格,甚至拿猎取到的人头作为信物求偶,恐怕同出一义。闹洞房在古代保留了这一原始习俗。

闹洞房从积极意义讲,有四方面作用:一是表示新郎成家立业,新娘结束少女生活,从此开始“男耕女织”的美好生活;二是图个吉庆热火,认识亲朋族人,密切亲邻关系;由于从古至今,人们特别重视宗族情感,通过能闹洞房使亲友彼此熟识,增进亲友间感情。闹新房,俗称闹床。闹新房甚为随便、开放,而且无论长幼,有三天的新媳妇没大小之说。新娘要给闹洞房者一一敬烟敬酒;闹房者,谈谐逗趣,出种种难题,有“说轮儿”、拔花儿、绕口令等嬉闹节目,不拘礼节,大事渲染欢乐气氛,并隐含“性”启蒙意味。还有些亲友即景说些韵脚相同,比兴手法的吉利话,如两根筷子一样长,小两口生活赛蜜糖;大大盘子圆又圆,养个儿子中状元。闹洞房是“三天不分大小”,新郎新娘乃至新郎的父母或哥哥往往会被他人甚至晚辈取消捉弄,比如把他们打扮一下,头上吊上辣椒,被捉弄者不能生气,以免破坏新婚的喜庆气氛。当然闹洞房的人不能太出格,不能闹的太久,以免影响新婚夫妇休息。尤其不可粗暴起哄,引发不愉快的事。三是过去包办婚姻,男女陌生,互不熟悉,通过闹洞房,增进感情,消除生疏羞涩之感;四是早先农村文化生活单调枯燥,人们借此可以娱乐开心。现在耍房的习俗依然盛行,但在语言、行为、耍法上比过去文明多了,增加了文化内涵,一直闹到深夜为止。


分享到:

TAG:

果粒橙发布于2011-06-20 12:38:10
回复 1# 的帖子
闹洞房很有意思哦,不过我们那边的习俗都变了,往新郎脸上抹锅灰,挂啤酒瓶,还得拖一板车,载着新娘游众,很搞笑!这算不算是第四方面的作用?
我来说两句

(可选)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