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哈佛的规则和潜规则

发布: 2009-7-27 07:32 | 作者: 梁志坚 | 来源: 光明日报 2009-07-25 | 查看: 666次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yg4v6}Xe%\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o(J*xP^x@g

  哈佛是世界上最富有、最强大、最具影响力的大学。然而,在2001年初,哈佛却危机四伏。在这风口浪尖之际,美国前财政部部长、才华横溢的劳伦斯·萨默斯就任哈佛第27任校长。但是,这位萨默斯并没有将哈佛从危机状态中解救出来,在历尽波折的5年后,萨默斯成为哈佛370年校史上第一个因为被通过“不信任案”而离任的校长,也成为哈佛近150年来任期最短的校长。

RbCn8P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 q(m6`1sW

  萨默斯出生于一个声名显赫的知识分子世家。他的父母都是经济学家,他的伯父保罗·萨缪尔森和他的舅舅肯尼斯·阿罗更是经济学界的泰斗,先后获得过诺贝尔经济学奖。萨默斯1954年10月出生于纽黑文。大学时代就读于麻省理工学院,获得理科学士学位,随即又前往哈佛大学经济系攻读博士。博士论文还没写完,就于1979年成为麻省理工学院经济系的助理教授。1981年,他又前往华盛顿,担任马丁·费尔德斯坦的助手。此时的马丁·费尔德斯坦正是里根总统的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这是萨默斯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首次从事学术之外的工作。1982年,萨默斯拿到了哈佛的博士,他的学位论文还获得了哈佛的威尔斯奖,该奖项授予当年度最优秀的经济学论文获得者。次年,年仅28岁的萨默斯成了哈佛历史上最年轻的终身教授之一。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SBuR cuY

'bc#oNuO8n!x  1987年,萨默斯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颁发的沃特曼奖。该奖项由美国国会颁发,通常奖给美国国内杰出的青年科学家或工程师,而萨默斯是获此殊荣的第一位社会科学家。1993年萨默斯又获得了被戏称为“小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约翰·贝茨·克拉克奖章。但是萨默斯并不安于书斋生活。1991年,36岁的萨默斯从哈佛告假,前往华盛顿担任世界银行的发展经济学主席和首席经济学家。1993年,38岁的萨默斯成为哈佛大学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辞掉终身教职的教授之一,这次他所要担任的是克林顿政府的财政部副部长。6年后他又荣升为财政部的部长。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N2ch)CS{l

oQ*e6A6o(W;B9f(A L  2001年,46岁的萨默斯重返哈佛,成为哈佛大学第27任校长。由于萨默斯在学术界与政界有着辉煌的业绩,因此当他于2001年7月被哈佛大学董事会选为第27任校长时,哈佛内外对他普遍看好。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E$EN_7j-s'F

!_GbAu*{  哈佛是世界第一名校,人才济济,声名赫赫,财大气粗。但也正因为如此,哈佛固步自封,校内既得利益盘根错节,分数膨胀、课程过时、学生来源越来越集中于富裕家庭等等,这些美国高等教育的通病都在哈佛有所体现。“二战”结束后,美国的大学校长从立场鲜明地表达对社会和教育看法的社会意见领袖,变成几头不得罪、掩盖个人意见、埋头募捐的筹款人。所以,治理哈佛这样的学术重镇,既需要崇高的学术权威,又需要高超的政治技巧,更需要敢想敢干、敢于突破传统规则的勇气。能满足这些要求的,在当时看来,除了萨默斯几乎再也找不出第二个人。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K%VCIs{_8b/AU

$P P H1s [7u9b#lWU  然而,踌躇满志的萨默斯上任伊始就风波不断。2001年10月萨默斯宣誓就职,12月底哈佛的校级教授科尔内尔·韦斯特就辞去教职,前往普林斯顿大学。韦斯特是全美最负盛名的非裔美国人研究学者,是哈佛大学前任校长尼尔·陆登庭费了一番工夫从普林斯顿大学挖来的黑人明星教授,其声望早已经超出了学术圈。他在哈佛上课,从来是学生爆满,据说打分也颇为宽松。在萨默斯看来,韦斯特也许集中代表着哈佛的许多问题。比如,哈佛分数膨胀严重,哈佛的教授常常是社会明星,一旦拿到终身教职,就常常周游世界,参加各种活动,忽视本校教学。为此,萨默斯特别约见了韦斯特,指责其“不务正业”,要求他带头治理分数膨胀的问题,同时多从事一些严肃的学术活动。脾气火暴的韦斯特勃然大怒,不久之后就宣布他将离开哈佛。后来,不仅韦斯特去了普林斯顿,其他好几位从事非洲和非裔美国人研究的教授也相继离开了哈佛,这使原在这一研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哈佛受到沉重打击。同时,萨默斯和非洲及非裔美国人研究系的学者之间的冲突一发而不可收。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Y\)v] UR}P

AUiy4G  他闹出的第二个大风波则是在2005年1月的一次会议上说,大学或研究机构里面,女科学家“好像”相对较少,大学者更不多见,这是否是因为女性天生就不适合这些“硬”学科呢?他并没有说事情一定就是这样,而只是试图提出一个科学问题。但这个问题一提出就引起轩然大波,招致各方的强烈抨击和抗议,甚至引发了让他辞职的呼声。2005年3月15日,哈佛大学文理学院的教授们对校长萨默斯进行了不信任投票,萨默斯因而成为哈佛370年校史上第一个被通过“不信任案”的校长。其实,文科教授们早就在抱怨萨默斯对文科存在偏见——据说,萨默斯曾对一位文科系的前主任说什么众所周知经济学家比社会学家更聪明,所以两者的酬劳也应有高下之分。在这个节骨眼上出版的《哈佛规则》,更是为这件事火上浇油。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o'JPC#F.jJF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 ?S#k9?yO

  《哈佛规则》(Havardrules)的作者是美国杰出的新闻工作者理查德·布瑞德利(RichardBradley),布瑞德利是哈佛大学校友,他毕业于耶鲁大学,后又获得了哈佛大学美国历史硕士学位,现居住于纽约市,曾任《乔治》杂志的执行编辑,其作品《美国之子:小约翰·肯尼迪传》曾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榜首。作品见于《纽约时报》、《名利场》、《滚石杂志》、《新共和党人》杂志等。《哈佛规则》一书是他在对哈佛社区成员数百次采访的基础上写成的。

vN%@T g\,L:Ui!{k

8vB"m(?,lr(E  理查德·布瑞德利不顾哈佛校方的反对,凭借自己的智慧、诚实和卓越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素养,披露了哈佛百年老墙之内所上演的真实的一幕幕,让人们了解到在这所全球最重要的大学里权术、性、野心、内讧、阴谋诡计等泛滥成灾。整书的文笔轻松晓畅,故事真实而鲜为人知,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9QsL/A*SE

#D9_xL n}1qe  布瑞德利的这本纪实性的文学作品,在美国文化界引起了热烈的讨论。笔者应北京大学出版社之约,承担了《哈佛规则》的中文译本的翻译工作。为了能更好地完成这项翻译工作,在翻译的过程中,笔者十分关注美国文化界对这部纪实文学作品的评价,觉得这之中美国《出版人周刊》对它的评论是比较公允和到位的,兹翻译如下:

8w)S u3\ W#Ct3]}{Q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x&^ R N5k1~E

  这本引入入胜的著作试图从历史的角度对哈佛大学第27任校长劳伦斯·萨默斯进行定位。在与自查尔斯·埃利奥特以来的哈佛历任校长的对照中,本书探讨了萨默斯的权谋之术、领导风格以及就任哈佛校长之前的职业生涯。

lj7l~$p nk4mOK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G;v"pmj5D$X

  本书通过描述萨默斯获得终身教职之后的诸多极富争议的事件来探讨更宏阔的思想主题。一方面,他极富洞察力地透视了美国大学校长如何从一位不受政治权力和大学董事会权力束缚的道德和学术的领袖,转变为严重依赖于董事会和政府施舍的高等教育机构的管理者。另一方面,作者还在一个更大的语境中,即在与普林斯顿、斯坦福和耶鲁等美国其他名校乃至整个美国社会的参照之中,评价了哈佛的发展与成长,探讨了哈佛在发展目标、教学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的不断变化。通过聚焦包括工会组织、民权、反歧视行动以及军方人员招募在内的众多问题,布瑞德利既借发生于哈佛大学校园内的事件来阐释社会的趋势,也用社会的趋势来阐释发生于校园里的这些事件。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G dP5Bq[

l&|6H+[ c6THE  自然而然,这部适时而出的作品不仅对哈佛的广大校友具有莫大的吸引力,而且对所有那些关注高等教育与美国社会之间关系变迁的人士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st~HO;p)U

'khy admk G,Zq;yH  《哈佛规则》既是揭露之书,也是醒世之作,它让我们透过哈佛的今与昔来观照现代研究型大学的深层危机。《哈佛规则》所提供的弥足珍贵的诸多细节有利于读者理解美国的教育、社会及历史文化,对中国教育界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uUaJ9W$uTg+|,}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R1\je~.N&[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X4m;r Pe;SdLB

TAG: 阐释社会 哈佛大学 哈佛规则 美国高等教育

字号: | 推荐给好友

最新评论

删除 引用 silver   评论时间 2009-7-27 17:07:07
大学文化与校长角色——评《哈佛规则》

■林伟

文汇读书周报博客 2009-04-16 11:09      

    《哈佛规则》  理查德·布瑞德利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劳伦斯·萨默斯足以称得上一位传奇性的人物。他是新任奥巴马政府的国家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曾在克林顿政府中历任财政部副部长和部长,也曾担任过世界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除了深厚的政治资历以外,萨默斯还同时具有显赫的家世和光辉的学术背景。他的父母都是经济学家,其伯父保罗·萨缪尔森和舅舅肯·阿罗都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1982年,当28岁的萨默斯从哈佛取得经济学博士学位时,他被授予终身教授职位,成为哈佛历史上获此殊荣的最年轻者之一。

    不过,当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的萨默斯在2001年宣布就任哈佛大学第27任校长之时,他肯定不会想到,自己可能是哈佛迄今最倒霉和失败的校长。萨默斯只担任了短短5年的哈佛“掌舵人”,他是自查尔斯·埃利奥特(1869-1909年在任40年)开启哈佛现代纪元以来在任时间最短的校长,而且他更是370年哈佛校史上唯一一位因为不信任投票而离任的校长。

    2005年,理查德·布瑞德利在其新出版的《哈佛规则》的结尾处竟然为萨默斯校长盘算起离职的时间和去处。巧合的是,该书出版之时,由于发表针对女性的不恰当言论,萨默斯被文理学院的教师们投了不信任票,他只能黯然选择辞职。布瑞德利以其哈佛校友和新闻记者的视角对萨默斯当选校长的背景及其管理方式做了细腻的叙述与深入的探讨。在他看来,萨默斯争强好辩的个性、傲慢急躁的脾气、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以及在华盛顿所养成的官场习气,都与哈佛——这所美国最古老的“象牙塔”所尊奉的学术文化格格不入。

    1963年,在哈佛大学戈德金讲座上,加州大学前校长克拉克·克尔宣称大学校长的“君王时代已经过去了”,克尔指出,随着“巨型大学”(multiversity)的兴起,大学不再是封闭的村庄,也不是结构单一的城镇,它已经演化为无所不包、变化无穷的城市。在这样一艘超级巨轮上,发号施令的巨人校长已经不受欢迎,取而代之的是处于官僚制金字塔顶端的船长,他能够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冲突,也能够带领大学走向进步。很遗憾,作为21世纪的哈佛大学掌舵人,萨默斯并没有扮演好船长的角色,他的心中怀揣着巨人的梦想,殊不知这已经不合时宜了。

    萨默斯在哈佛的前任是风度优雅的尼尔·陆登庭,他是一位诗歌研究学者。在其十年的校长任期内,陆登庭为哈佛筹募到了巨额的资金,但是其温润的性格却没能给哈佛的教育状况带来多大的改观。董事会与师生们普遍感觉哈佛的学术水平和地位下降了。在新校长的遴选过程中,哈佛董事会希望找到一位更优秀,更敢作敢为的校长。声名显赫的萨默斯最终赢得了哈佛校长职位,他于2001年7月正式履职。

    在布瑞德利看来,萨默斯的第一年任期可谓多事之秋。在正式就职之后与各个院系教师见面的过程中,萨默斯就与非裔美国人研究系交恶。这个系是陆登庭在多元性与反歧视原则下花大力气打造的学术重镇,虽然人数不多,但却云集了美国该领域内的一批知名学者,比如系主任斯基普·盖茨以及深受哈佛学生与美国社会推崇的科尔内尔·韦斯特。萨默斯在见面会上对反歧视原则含糊其辞,不做明确表态,这让很多教师认为他是想毁掉哈佛的非裔美国人研究中心,一种不安的情绪开始蔓延。更严重的事情终于发生了,萨默斯将韦斯特叫到办公室,指责这位校级教授缺课,给学生的分数虚高,并且认为其学术著作的水准与身份不符。韦斯特非常生气,对萨默斯的指责进行了回击。此后不久,韦斯特愤然离开哈佛,去了普林斯顿。二者的争端引起了哈佛校园内外的广泛关注,人们普遍认为,萨默斯对韦斯特这样受人尊敬的终身教授进行横加干涉违背了哈佛的传统与原则。

    萨默斯对于哈佛的改造与管理方式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质疑。他将自已以前在华盛顿时期的一些老部下和亲信安插到哈佛的数个重要职位上,俨然将哈佛打造成了他自己的一个“帝国”。本来,大学的官僚化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导致了行政权利与学术权利之间的关系紧张,萨默斯的举动更是让哈佛的教师们觉得被忽视和被操纵。从此,萨默斯更是肆无忌惮地在各种会议和讲座中迟到,在社会媒体上修饰自己的形象,发表对于反犹主义复苏的意见,抬高自然学科与经济学,贬低人文学科……另一方面,在本科课程改革以及奥斯顿校区建设等诸多关键问题的处理上,萨默斯也没能取得人们期望的成绩,他急功近利的心态只是炮制出了一份份光鲜明亮的空洞报告。

    凡此种种,都让哈佛的师生们感到压抑、不满与无奈。不过,表面的平静却并不能掩饰内里的冲突,反对者们是在等待“沉默中的爆发”。终于,在2005年1月中旬的一次会议上,萨默斯抛出言论,认为女性很少取得自然科学和数学等“硬”学科领域内的学术职位,“可能”是由于女性在能力方面先天地低于男性,而不是由于社会偏见的缘故。此番言论一出,哈佛内外无不震惊,一时间,对萨默斯的声讨如潮水般涌起。哈佛人终于忍无可忍。3月15日,文理学院的教师们对萨默斯投了不信任票,萨默斯只能选择下台。

    萨默斯辞职之后,由德高望重的老校长德里克·博克担任了近一年的临时校长。萨默斯的正式继任者是拉德克里夫高级研究院(主要致力于女性、性别与社会的研究)前院长德鲁·福斯特,她是一位历史学家,更重要的是,她是一名女性。在其就职典礼上,福斯特说道:“一所大学并不在于将来十几年的成果,甚至也不在于一个学生经过几年学习,到毕业时所成就的样子。大学所关系到的学问可以打造人的一生,可以传递千年文明,亦可塑造未来。”的确,无论时光流走,世事变迁,大学文化的核心永远都是高深学问的研究、传播与创造,而大学的校长则应当是那个能够体认、呵护、捍卫这种文化的掌舵者。

查看全部评论……(共1条)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sec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