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轧神仙:苏州人的狂欢节

发布: 2009-7-26 00:51 | 作者: 郁伟民 |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05月20日 08:10 | 查看: 844次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AYC[aEV6x~f

  轧神仙庙会盛况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K!co2M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y }1bRE)u dp!m5ra

  今年农历四月十四,苏州金阊区南浩街、石路步行街、山塘街上,各色美食、民间工艺、花鸟虫鱼、吉祥灯彩等荟萃一堂,人们从四面八方蜂拥而来,参加一年一度的“轧神仙”盛会。“没想到,从小就轧的神仙庙会,到今天依然人气十足。”不少爱凑热闹的老苏州这样感叹道。

3c'c p.z'l-a;F3M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kN OJ+Tsj#b:T&Y

  苏州“轧神仙”庙会,起源于南宋,历经元、明,到清代尤为兴盛。相传农历的四月十四,是“八仙”之一吕洞宾的诞辰日,每年这一天,吕洞宾会来到人间,化身小商小贩、乞丐医士、贩夫走卒混迹人群,在苏州神仙庙附近济世度人,点化庶民。当天,苏州城乡四周的人们都会倾巢而出,甚至还有人从上海、浙江、安徽等地赶来,几十万人拥挤在神仙庙前,轧来轧去,快乐不已,越轧越开心。“轧神仙”图的就是一个“轧”字,人们相信,这一天,谁轧了神仙运,谁来年就能大吉大利大富大贵。

Gv?~:h+Y%m

k.W:} DS vsp  逛街、购物、吃小吃、听评弹是“轧神仙”的重要内容,“轧在南浩街、食在老街坊、购在新石路、游在古山塘”也成了苏州人的一大乐趣。家住东山的花农杨建刚说:“我每年这时候都会来这里摆摊,庙会上谁不想买盆神仙花,讨个吉利。”话音刚落,一个爱花的主儿,一口气买了5盆如意草。这位女士说:“有没有神仙我不在意,在这里看看表演,凑凑热闹,开心就好。”“轧神仙”已成为苏州人的狂欢节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D6K)E]-p7[*zq

}"_5L;n9um'nZ4Y  自1999年神仙庙移建至阊门南浩街,金阊区举办“轧神仙”活动已是第10个年头,“轧神仙”也成为中国苏州国际旅游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展示金阊区丰厚历史文化内涵的一张重要文化“名片”。据苏州市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管理办公室主任龚平介绍说:“苏州乃至全国都很少有一个庙会能有如此丰富的文化内涵,集聚道教文化、中医文化、商贸文化等。‘轧神仙’有着鲜明的苏州特色,它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功能价值都有待挖掘、保护和发展。”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俗学会会长刘魁立参加过“轧神仙”庙会后认为:“一个传统民俗节庆活动,流传800多年,肯定会随着百姓生活的需求逐渐有所变化。但只要本原的内涵还在,就一定会以鲜活的生命力印证着本土的民俗特色”。2009金阊轧神仙活动暨民俗文化节期间,游客流量超过100万人次,金阊区石路步行街商场与专卖店的销售额同比上升了20%,其中,石路国际商城5天的营业额超过1220万元。这是继“五一”小长假过后,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苏州石路商圈内掀起的又一轮消费热浪。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Mx E)q2OKZ"qM.h

S%b%Ik)D*za;^z  继2006年“轧神仙”庙会被列为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目前“轧神仙”庙会已列入正在公示的江苏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金阊区委副书记平龙根表示:“正准备申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轧神仙’庙会,还将继续挖掘中医、美食、慈善、旅游等文化资源,把这一节庆活动变成全国品牌,不仅吸引本地人,还要吸引外地人参加进来,充分展示苏州的传统美食和传统文化。”

%\$ii3w,}~FU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eCW&Qorl\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 ^wK8f2lT L&A8m

TAG: 非物质文化遗产 庙会 轧神仙 如意草 苏州人 狂欢节

字号: | 推荐给好友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sec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