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探访宜春农村特色文化之傩舞、梅烛

发布: 2009-5-22 00:17 | 作者: 廖凯 记者 黄永东 | 来源: 赣西晚报-宜春新闻网 2007-11-1 8:37:00 | 查看: 987次

]A3sb r%V5QK 

D0Mw\%^5L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Q+XL2YP6w"e2V J

  说起宜春民间文化艺术品种,那真是群星荟萃,光彩夺目,特色纷呈,各有千秋。前不久记者参观该市10个县(市、区)农村和谐文化建设“一村一品”活动时,就欣赏到了由农民们创作和表演的诸多民间艺术项目,如声乐类有三星鼓、得胜鼓、花钗锣鼓、客家山歌、唢呐、腰鼓等;舞蹈类有傩舞、神狮舞、碗龙灯(滚碗龙)、麒麟舞、茶花灯(蚌壳灯)等;传统戏剧类有高安采茶戏、袁州锣鼓戏、高安铜锣戏、万载花灯戏等;曲艺类有高安道情、铜鼓快板、宜春春锣等,此外还有丰城岳家狮、丰城梅烛、宜丰根雕等技艺,让人目不暇接,大饱眼福。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7{"Ev1K W2y-Al

#MF;@f$tS&B@  这些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各具特色的宜春民间艺术品种,让记者大开眼界,大长见识,并忍不住想赞一赞,写一写。可由于时间和篇幅所限,记者采写时只能忍痛割爱,挂一漏万,本文仅记述在去年中国光彩事业宜春行和今年首届宜春月亮文化节等大型活动中绽放异彩、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两朵艺术奇葩———万载傩舞和丰城梅烛。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cR.T9nrc H#R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 T3K/z9i+rw

  1 傩舞:舞蹈艺术活化石

v!Rv8CnjJ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I)Qjy:I0td

  四名壮年各扛着两根竹竿四端,竹竿呈“×”形,在“×”的中间,站立着一名头戴面具、身着古装的跳傩者。突然,跳傩者一头栽了下来,正当人们惊呼时,其双腿却勾在竹竿上,面朝观众做着各种手势;一忽儿又跃上竹竿继续表演。这是记者上月下旬在万载县潭埠镇池溪村农民文化宫看到的一幕。紧接着,一名头戴面具、身着古装、类似王爷的人迈着方步走进场内,身后一个人撑着一把用布制作的黄伞遮着其上方,“王爷”面前站着几名手持斧头、如兵将一样的跳傩者,这些“兵将”不停地跳跃舞动,做着各种动作,但始终没有出声;一些抱着小孩的观众想方设法往伞下靠,好像要沾些“王爷”的光彩和福气。

OO$XCVO0H8i

WO5Q ^7?"ve1}n  由于记者是第一次近距离观看傩舞,又不懂其所表现的内容和手势,所以一时之间弄不明白演些啥。这时,在场的一位丁姓老者告诉记者,现场表演的傩舞是《小鬼爬杠》和《走地》节目。因万载傩舞有“开口傩”和“闭口傩”两种流派之分。“开口傩”几乎每角必唱,表演风格强悍、干练、紧凑,还有一定的故事情节。“闭口傩”则注重表演,具有悠闲、古朴、轻盈、洒脱等特点。记者所看到的傩舞表演就是“闭口傩”,那位“王爷”是傩舞中的大菩萨,那把伞叫“万民伞”,观傩者抱着小孩挤进伞下是企盼赐福消灾、风调雨顺、长命百岁、好运常随。

,BXE _F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j K Xev)qBFg4?

  记者进一步了解到,傩,是古代的一种迎神宴会驱鬼捉鬼的风俗,傩舞,是在举行大傩仪式时所跳的舞。它源远流长,早在《论语乡党》中就有记载,被称为舞蹈史上的活化石。傩文化是具有世界性影响的中国传统文化,融汇了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江西是中国傩文化的重点省区,万载傩舞始于元末明初,万载傩舞共有17个节目,按出场次序为:开山、走地、先锋、功曹、绿品、鲍三娘与花关索、杨帅、小鬼钻圈、判官捉小鬼、上下关比武、沙和尚、城隍传旨、土地、小鬼爬单杆、小鬼爬双杆、雷公、团将等,其中除先锋为文傩处,其余都是武傩。跳傩又称“跳魈”、“搬案”。跳傩者头戴面具、身着古装、手持各种兵器,手舞足蹈,其表演手法严肃而诙谐。它既是一种人们以娱乐形式向傩神祈祷国泰民安、人寿年丰的祈祷方式,又是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民间艺术。每逢民间盛大节日,民间即自行组织傩队出傩。乡人接傩十分虔诚,香烟袅袅,爆竹声声。

/\e,MkWf

.ZDVZ[*a5b3w  万载傩队有着自己的组织形式,如分布在株潭、潭埠等地的傩队多以宗族姓氏划分。潭埠池溪、沙桥傩队即以丁氏为主,表演者都是民间艺人,保留了原生态的文化特征。表演者面具的设计极富民族传统色彩,艺人匠心独运,每个面具各具特色,有的目圆口阔,有的眉清目秀,有的威武雄壮,有的滑稽可笑;脸谱的颜色也不同,分红、绿、黑、白四种。傩舞共有大小面具24具,除大菩萨面具外,皆为人脸大小,均系樟木雕成。傩舞的舞蹈动作简单古朴,跳时曲折呼唤行进,但每一动作都有严格的要求,必须符合“方、圆、扁、仄”的规律,同时,边舞边要打出各式各样的手势,俗称“拗诀”,以表示打鬼驱邪。由于这些特点,形成了万载傩舞中悠闲、庄重、轻盈、洒脱的独特风格。

| ubSl8EE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 uI)R(g`x-d

*D8X7h/I+mI  

~nK+J5\;TX

d!g4T?H#_l3vo  傩舞表演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gWU*\W"C r2\ L(f

u0i_c+t6S#l[$e-H  万载傩舞如今可说是大放异彩,蜚声中外。1986年,万载傩舞的17个节目均选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江西卷》;同年,《江西万载傩舞概述》一文,在全国性刊物《民族民间舞蹈研究》发表。1990年,万载县文化馆胥平波摄影的18幅《傩表演组照》在美国纽约、洛杉矶等地展出,深受赞誉;同年8月,潭埠池溪的傩面具参加江西省“傩乡杯”艺术展获优秀收藏奖和组织工作奖。国际傩学研究专家、日本东京大学教授田仲一成先生将万载傩舞编入长篇巨著《中国巫系演剧研究》;同年10月,台湾《大陆奇观》摄制组也慕名前来,将万载傩舞摄入风光片。1997年,万载县文化馆馆长刘凤初撰写的近5万字的《江西万载沙桥傩神》一文,问世于由日本木耳书社出版的《中国汉民族之傩面戏》一书。2005年6月,万载县民间傩队代表江西宜春赴昌参加中国江西国际傩文化艺术周表演,获得了“江西傩文化展金奖“、“中外傩艺术展演银奖”和“民间艺术表演优秀表演奖”(最高奖)三项大奖……目前,傩舞已成为万载一道亮丽的文化旅游景观。

(v,|lD6B/j1S R U#q

KcaA-d,|  2 梅烛:别样“龙灯”惹人醉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 ]? }z$Y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lOWlc-X-sCO4vuK

  记者虽然生长在宜春农村,但目睹梅烛表演并进而认识关注这一特殊的民间艺术形式,还是在今年首届宜春月亮文化节期间。那长达数百米、蜿蜒如龙飞蛇行的板桥灯表演,又岂是寻常龙灯可比?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RI ^2^n4E

f1[6]i/q#Ab5hh  10月22日,记者来到了梅烛的发源地———丰城市隍城镇清溪村。据介绍,梅烛这种表演艺术在丰城民间流传很广,典型的有该市的隍城、泉港,高安的梁家嘴、上坪村,南昌市新建的石岗、港北等。其含义源于“梅占花之魁,春为岁之首,烛乃光之源”。因此,每年农历正月十三,丰城市隍城镇清溪村都要举行梅烛游园盛会,迎元宵,庆丰年。到了当天晚上6时许,梅烛游园活动在鼓乐阵阵、鞭炮齐鸣声中拉开帷幕。各家各户的壮小伙分别扛着一块长约1.5米、上面安放着装有红烛的3个竹编灯笼桥板灯,汇聚至村中心池塘边。村民按各房长幼大小的顺序,互相以“丫”形木栓相连,将300多块桥板灯和由民间艺人精心扎制的龙头、龙尾连接在一起,形成一条长约500米的巨龙。前面由两位端礼盘点檀香、穿长衫戴礼帽的礼生领队,表示这项活动是一种文明的活动。其次是头锣和头灯。再是4个大灯笼,还有包括全副吹打的乐队。接下来是梅烛头,也就是龙头,有5个人抬举,两边有两个手持钢叉的壮汉,他们的职责不是保驾,而是挑开路上的树枝和巷道里的障碍物,好让梅烛顺利通行,再往下就是长达一里的浩浩荡荡的梅烛队伍,之后是梅烛尾。紧随其后的是一面4个壮汉扛着的直径1米、长达2.7米的梅烛鼓。村民舞动着梅烛,先环绕村中心池塘游走一圈,此时,烟花绽放,梅烛与烟花齐舞,流光溢彩。烟花、烛光倒映塘中,将天上地下点缀得五彩缤纷。梅烛队伍行到哪里,家家户户便会燃放烟花爆竹、点香点烛迎接,寓意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梅烛表演按着确定的游园路线,时而在各家各户门口蜿蜒前行,时而在广阔的田野上缓缓蠕动,有如活龙轻舞。这时候站在高处眺望,真是烛光闪闪之处,恰似梅花点点,璀璨夺目,分外妖娆,颇为壮观。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R9})nz Q(s GG k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K1]U5D3q o a

s"X8uE0Hl${ @H  

A%np+uY

D'@#E#m \3ZBr  梅烛游园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I&e'k7k;Hu1[K

:G oHUc(x Ug]  “梅花”朵朵开,“烛龙”迎春来。村里的老人告诉记者,关于梅烛,有一个美丽的神话。相传唐代贞观年间,“露龙”为拯救苍生,违规降雨,因触犯天条而被斩。村民为纪念“露龙”,祈求风调雨顺,从唐代开始舞梅烛,一直保留至今。千百年来梅烛传承着文明,呈现着特色。解放前一度萧条,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使该村梅烛节日渐兴盛。每逢农历正月十三,该村村民都会邀请亲朋好友相聚,举行约三小时的大型游龙活动,之后便观看戏曲文艺表演,共庆新春。村里的农民还以梅烛为题材,题诗作联,给梅烛活动赋予新意。农民李宗仁是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曾荣获全国纪念孙中山诞辰一百周年楹联大赛一等奖。他以梅烛为题创作的对联颇具特色,如“清音高雅悠扬梅曲三声歌特色,溪景辉煌壮丽烛花五彩庆元宵”一联,反映了清溪村梅烛的盛况;他描写清溪村正月梅烛表演的一首七律也道出了许多村民的心声:盛世欣歌不夜天,万人空巷看龙腾;云中水底花如锦,笑语欢声喜乐喧。

i/b(_3L)?r"D8CO n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d&x YW'{

  清溪的梅烛也如万载的傩舞一样,在民间文化艺术这座大花园里声名鹊起,影响越来越大。该村“土秀才”们围绕“梅烛”赋诗写联,讴歌盛世的活动曾被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媒体相继报道;2004年,以清溪村为主的隍城梅烛特邀到丰城市新城区参加全市龙灯舞狮大会赛,荣登榜首;今年正月十三清溪梅烛游园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70余名记者采访,而同年中秋节,300余人的梅烛队伍参加了首届宜春月亮文化节,一时之间万人空巷,赢得了广大市民喝彩赞誉。

9{4cd;Fy TE

%K gAV2P$|"?  目前,“清溪梅烛”正在积极申报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廖凯 记者 黄永东)

/G2f*S&_4_,L}&@4W?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0iO3Aq/S$KG

 

#U&H'CWod(m,qR2BZ

TAG: 梅烛 傩舞 宜春

字号: | 推荐给好友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sec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