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遗协会会徽.jpg
华中师范大学非遗协会
湖北省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类,它们在文化、艺术、历史、科学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价值。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出台之后,各地非遗保护运动形势高涨,我省也不例外。不仅出台了《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武汉市非遗条例也在加紧制定当中。这反映了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现实诉求。在这个背景之下,我们大学生作为非遗保护的主体,也必将在这场文化运动中扮演传承者的重要角色,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
——————摘自《华中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协会章程(草拟)》
2013年9月,在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民间文学教研室老师的指导下,几位研究生与本科生开始筹划建立“非遗协会”,其实社团建立之初遇到了许多困难,因为是一个新的社团,所以几乎没有学生敢尝试,孙老师邀请了几位研究生,并将文学院2012级中文六班全体纳入了协会。再后来就是讨论社团宗旨、性质等问题,作为一个社团,必须要通过校社联的审核。2013年11月,几位创始人拟好了社团章程,这时社团还没有正式成立。
2014年5月30日,非遗协会在华师举办了“剪纸快乐学”活动,现场教授剪纸并展出了肖兰老师的汉绣作品,吸引了许多同学的关注。虽然当时准备活动很辛苦,但每个成员都为协会第一次活动的成功举办感到高兴。
2014年9月21日,华中师范大学非遗协会终于正式成立了!这是一个崭新的开始,也是华中师范大学非遗中心所做的一次尝试。
2014年10月18日,桂中路“百团招新”。为了第一次的亮相,老师和几位创始成员做足了准备,付出了很多努力。海报设计并张贴、明信片设计并制作、剪纸老师与汉绣老师的邀请与接待、展示服装的租借、活动现场的布置,维持两天的招新,老师和同学都很努力,第一次招新效果不错,独特的社团文化吸引了许多老师和同学的关注,尤其是颜色鲜亮的民族服装赚足了眼球。
2014年10月23日,非遗协会第一届新会员见面茶话会于文学院三楼会议室召开。大家吃零食,品大理梅子酒,畅谈家乡文化。孙老师就社团成立的宗旨和立足点进行了富有激情的演说,让大家明白了非遗调查和民俗研究,也是要让我们对自己的家乡了解的更加透彻,增进了对家乡的热爱。
2014年10月25日,非遗协会组织了第一次汉绣参观活动。地点是武昌昙华林肖兰刺绣馆,社员们感受了汉绣的魅力。
2014年11月1日,社员前往湖北省图书馆长江报告厅听焦洪涛老师的《非遗保护经典案例》讲座。
2014年11月22日,华中师大非遗协会“剪纸培训班”第一次开班,在文学院2201,来自中南民族大学何红一教授的研究生黎周佳现场教大家学习中国剪纸,这次活动,我们不仅了解剪纸的悠久历史,而且学会了用简便方式剪“双喜”。
2014年11月25日,非遗协会将组织社员参观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博物馆,祝我们的协会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路上越走越远,祝协会越办越好!
[本帖最后由 刘娟维 于 2015-1-28 16:01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