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中元节,被遗忘的传统

发布: 2013-8-12 12:02 | 作者: 陈辉 | 来源: 北京晨报 2013年08月18日 | 查看: 375次

%z I*j2v4TxRs1`  以“中国情人节”的名义,今年的“七夕”热闹非凡。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O @.Fe+e_-w{

'p RCo K,j)c  “可七夕和情人节有什么关系呢?”民俗学家翟鸿起不以为然:“织女和牛郎都有两个孩子了,这能算是情人关系吗?”面向传统,太多类似的牵强附会,让人哭笑不得。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u9O0sGftU(Pk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uhu d

  然而,又有多少人注意到,在“七夕”被扭曲的身影后,还有一个尴尬的“中元节”呢?它曾被我们祖祖辈辈所珍视,如今,它却悄无声息。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8\5b~ C&@T

p,I^y#i*c G  究竟是什么让我们遗忘了“中元节”?明天,它是否会彻底销声匿迹?为此,本报记者专访了北京民俗学会秘书长高巍。

}\0\V!i

Nw3G:A4iE#r-i6aG  稀里糊涂成“鬼节”

z HX?~5z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Gaqs8|9I {5?

  传统“中元节”是农历7月15日。源自佛教典籍,讲的是目莲在阴间看到去世的母亲受饿鬼纠缠,无法进食,便向佛祖求救,佛祖感其孝心,授予《盂兰盆经》,许其每年7月15日设素筵供母享用,以后传承开来,遂成“盂兰盆节”的传统。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 |G~"| x v#O5K+{X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k0h)H"N|}P G

  佛教源于印度,但“目莲救母”显然是汉化后的传说,因目莲的母亲姓“刘”。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M0reHCb

2I*h.eIR  “盂兰盆节”在梁武帝时已有,至宋代定型成熟。此节以后被道教袭用,成了三官(即天官、地官、水官)节中的“地官节”,地官主掌地狱,于是人们穿凿说:这一天领导放假,地狱无人把守,故阴间的逝者们将沿着银河的亮光,回到人间。因此家家户户放河灯,以期在人间接续银河之路,迎接先人英灵。

MJ'w5x?"~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O#x j(}ZBX X+i

  所以,中元节又被叫作“鬼节”。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Q qz)Jr}%g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o lPF3[UY

  果实对种子的感恩

6q OfYGT)M.j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g;OVT&m/A4L&nW

  中元节是本土文化的产物。传统中国一直以农耕为本,在大量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先人们发现万物之间存在着某种因果关系:一个果实的成熟,最终离不开种子的恩惠,所以,果实对种子,后人对先人,必须常怀一份感恩之情。这份浓烈的祖先崇拜情结,是中华文明所特有的。

i&m _? Z Zn;N

!l(F&AzD)lv7D`  中元节就是这样的一个节日,它表达的就是感恩。古人并不忌讳“鬼”,在古人的意识中,死亡并不意味着生命的结束,只是换了一种活法而已。人死了,就会以鬼的形式继续活下去,所以我们对他们,仍应保有一份虔敬之心。

8rg8eK t4pGh_

-b_N;_(d%C6A?U0?%~  在老北京,中元节是个很重要的节日,在上世纪20-40年代,中元节远比“七夕”、“清明”热闹。不仅北京如此,全国各地都如此。

3z"Ah} E|&TMl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d ? Z%S{Mpv8W

  中元节是如何消失的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M9v*`4p Za$x i1zG:c)bv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 C4P)XX.P"ZU*j

  上世纪50年代,中元节依然热闹。但后被认为是宣扬封建迷信,逐渐边缘化。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hP|2V&SZ+tr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0|:A7A8@ L5i/y

  传统中元节都是商办官助,可到上世纪50年代末,大部分的商已被改造,无力承办,又无官助,自然销声匿迹。上世纪60年代中期,北海公园还办了最后一次中元节,琼海中到处都是茄子做成的河灯,非常壮观。不久“文革”开始了,除了清明节,所有的传统节日都被取缔,中元节也没能幸免。

G2\`"Ez

)mY]eeiG-d`-i(u  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传统节日逐步回归,但中元节却被冷落了,因为人们对它有两个很大的误会:首先,把它看成是鬼节,是宣扬落后、迷信的思想,所以没人敢呼吁恢复;其次,把它当成了追思亡人的节日,那么,已经有了清明节,何必再恢复中元节呢?

p.y3j5G8nT

B[-G7D&EfB8^2T,@  其实,中元节是古代的“孝亲节”,它与清明节的内涵并不相同。

N-S\-A;wy3J

,BY/q"D,HD8dP$X5C  祭祖:祭祀五代以内先人

+}N;tq1V]&[E5Lw

5JXm2h9o!b*G  放荷灯:以为先人引路,荷灯又叫河灯,样式很多,普通人家多是在茄子上插蜡,或挖去西瓜瓤,置入油与灯捻,做成简易河灯。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5C6X/kHu*G9v7iy

q~G*U6Vb  灯会:即小孩举“莲花灯”游街。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 f ~7II`k~ Hy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pV5{t#Q b}

  送羊:此说源于沉香救母,沉香劈山后欲追杀舅舅,二郎神无奈,只好许其每年中元节赠羊两只,因二郎神和沉香的母亲都姓杨(羊),且羊通“祥”,舅舅送羊遂成节俗,但真羊太贵,送不起,多是送面做的羊。

5k z+k bOK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ui@;tii5G0A

  大型法会:主要是请宗教人士超度亡灵,抗战胜利后,北海公园天王殿每年中元节都举办大型公祭活动,以纪念那些为国捐躯的将士们。超度仪式后还要烧大法船,逝者家属将送给逝者的衣服、纸钱等放到法船上,一起焚毁。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7y;FJ8hr Dv0P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7M7\%w4u0l0{

  该不该过中元节?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 ?+h2v+OZ,Q*~ pb

3ZObY.G  高巍:说它“封建迷信”,我不同意

4s^iN t3g z&ly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TO4@9B$x:K

  我认为应恢复中元节,因为它积极的内容远多于消极,感恩、孝亲、敬祖等,这些价值是可以融入现代社会的。过去说它“封建迷信”,我不太同意,什么叫封建?封建指“封土建诸侯”,是政治词汇,与文化关系不大;而“迷信”是指盲目地相信,中元节强调感恩,这怎么能说是盲目呢?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 O!d0WH8Lbx+]!X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7GF\F1aY)pA+J~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的社会中,必须学会宽容,要允许价值的多元。如今每年中元节,北京许多路口都会有人烧纸,追念先人,这说明传统可能会被淡化,但绝不会消亡,但从具体行为上来说,这既不安全也不卫生,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不对人们这种心理需求予以正确引导呢?比如组织一些公祭,或集体放河灯等。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7t'l%w7_:Z

PE^m Ge)rt8?rJA  对于中元节传统,我们不能一面无视它的存在,一面又以各种理由来屏蔽它,这是对历史不负责任的态度。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Q j7rC_Wq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R{nd|-z

  翟鸿起:曾经盛行,现在不宜提倡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O^G_S6W%V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6}Rn+fQh

  中元节在老北京确实比较盛行,但我认为现在不宜提倡,毕竟它存有一些负面的东西,比如迷信等。此外,在过去也不是人人都过中元节,至少没端午节热闹。

~%``|%V @:nYI

W&LE9oK(DN  如今我们恢复了很多传统节日,但舛误颇多,因为我们文化存在一个断层,人们对于历史并不真的了解,想当然、似是而非的东西太多了。

ES/L1Z7qF u$p n

w#Yh[ h.FXO  把七夕当成情人节,就完全不靠谱。此外清明节也不对,过去清明这天没人扫墓,而是在城里举办大型法事,扫墓是在清明前后10天进行。在南方,如今祭奠先人的风气日渐热烈,这不单是文化问题,也是社会问题。这类活动中,年轻人比老年人更多也更虔诚。这是不是迷信呢?我看不能绝对化。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0|\/u:I4s

8N:Z w SR$k W2`  如今很多想法大家可以说、可以探讨,说明我们的社会正逐步学会了尊重,但具体到中元节,我认为暂时还不宜提倡。

P R R8z,YG ~)w3m^#T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NZKY#QxA;L


!w#v;@/a;{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jwGe6j9V0Q'g'@c

TAG: 传统节日 民俗传统 中元节

字号: | 推荐给好友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seccode